《醫學碎金》~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四時之氣,人或感之,有此之傷

春傷於風,邪氣留連,至夏乃為洞泄。

夏傷於暑,至秋髮為痎瘧。

秋傷於濕,至冬,上逆而咳,發痿厥。

冬傷於寒,至春,必溫病。

以上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聲言衣食水

聲如從室中言者,是中氣之濕也。

言如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欲,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食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要者,謂不禁要。)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謂前陰流注也。)

人身之表裡病見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人之夢寐

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

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與,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故人臥血歸於肝

心主血,肝藏血,動則血行於周身;靜則血歸於肝。故肝藏血也。

又曰:肝得血而能視,足得血而能步,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攝。

又曰:開鬼門(謂發其汗也),潔淨府(謂利水道也),去宛陳莝(謂去積久之物也)。

又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四肢外動,故清陽實之;六腑內化,故濁陰歸之。)

又曰: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氣化精,生味和形長。

又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則一意也。

又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

又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清氣者,熱氣也。在下則穀不化,故飧泄。濁氣者,寒氣也。在上則氣不散,故脹滿也。

又曰:清氣出上竅,濁陰出下竅。(陽本乎天者,親上;陰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也。)上竅謂耳目口鼻,下竅謂前陰後陰。

又曰: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腠理謂滲泄之門,故清陽可以發散;濁陰為五臟包藏之所,故濁陰可以走之。

又曰:結陽腫四肢,結陰者便血。陰陽結,邪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為之消。二陽結,謂胃與大腸俱熱結也。(熱則喜消水穀也。)

又曰:三陽結,謂之隔。(三陽結謂小腸、膀胱、熱結也,故隔塞而不便瀉)

又曰:三陰結謂之水。(三陰結,謂脾肺寒結也,故則氣化為水。)

白話文:

[卷之二]

四季的氣候變化,人體容易受到影響而生病。

春天受風寒侵襲,邪氣滯留,到了夏天就會腹瀉。

夏天受暑熱侵害,到了秋天就會患上瘧疾。

秋天受潮濕侵害,到了冬天,就會咳嗽、肢體麻痺無力。

冬天受寒邪侵襲,到了春天,就會得溫病。

以上四季的氣候變化,都會損傷五臟。

聲音、衣著、飲食、飲水方面:

聲音像從房間裡傳出來一樣低沉,這是中氣濕盛的表現。

說話聲音微弱,一天只能說很少幾句話,這是氣虛的表現。

衣著不適,言語放肆,不顧及親疏關係,這是神志失常的表現。

飲食過量而不節制,這是脾胃功能失調的表現。

小便不斷,這是膀胱氣化功能失常的表現。

人體表裡疾病的徵象:

頭是精明的府舍,頭部歪斜,視線模糊,精神將要衰竭。

背是胸中之氣的府舍,背部彎曲,肩膀下垂,府舍將要損傷。

腰是腎的府舍,腰部轉動困難,腎臟將要衰竭。

膝蓋是筋的府舍,屈伸困難,行走時彎腰駝背,筋將要衰竭。

骨骼是骨髓的府舍,不能久站,行走時搖晃,骨骼將要衰竭。(骨骼強健則人體健康,骨骼衰弱則人體衰亡。)

人的夢境:

陰氣盛則夢見大水而感到恐懼;陽氣盛則夢見大火焚燒。

陰陽都盛則夢見互相殺傷毀損。上焦陽氣盛則夢見飛翔,下焦陰氣盛則夢見墜落。吃得太飽則夢見吃東西,餓得太厲害則夢見找東西吃。肝氣盛則夢見生氣,肺氣盛則夢見哭泣。體內寄生蟲多則夢見很多人聚集,寄生蟲很大則夢見互相打鬥毀傷。

人睡覺時血液歸於肝臟:

心主血脈運行,肝臟藏血,活動時血液流遍全身;休息時血液歸於肝臟。所以肝臟藏血。

此外:

肝臟得到血液才能視物,腳得到血液才能行走,手掌得到血液才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才能拿捏東西。

此外:

開鬼門(指發汗),潔淨府(指通利水道),去除陳舊積滯。

此外:

清陽之氣充實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四肢外動,所以清陽之氣充實它;六腑內化,所以濁陰之氣歸於它。)

此外:

水屬陰,火屬陽,陽屬氣,陰屬味。味道歸於形體,形體歸於氣,氣歸於精,精歸於化生。精氣依靠氣,形體依靠味道,氣化生精,生長味道和形體。

此外:

陰盛則陽氣生病,陽盛則陰氣生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這是一個道理。

此外:

寒邪過重則發熱,熱邪過重則發寒。寒邪傷損形體,熱邪傷損氣機。氣機受損則疼痛,形體受損則腫脹,所以先痛後腫的是氣傷形,先腫後痛的是形傷氣。風邪盛則動,熱邪盛則腫,燥邪盛則乾,寒邪盛則浮腫,濕邪盛則濡泄。

此外:

清氣在下則產生飧泄(飲食不消化),濁氣在上則產生脹滿。清氣是熱氣,在下則穀物不能消化,所以飧泄;濁氣是寒氣,在上則氣機不散,所以脹滿。

此外:

清氣從上竅排出,濁陰從下竅排出。(陽氣本源於天,傾向於上升;陰氣本源於地,傾向於下降。各從其類也。)上竅指耳目口鼻,下竅指大小便的排泄通道。

此外:

清陽之氣佈於肌膚腠理,濁陰之氣走於五臟。腠理是指滲泄的門戶,所以清陽之氣可以發散;五臟是濁陰之氣藏匿之所,所以濁陰之氣可以走於五臟。

此外:

陽氣鬱結則四肢腫脹,陰氣鬱結則便血。陰陽鬱結,邪氣多而陰氣少陽氣少。少腹腫脹,是胃和大腸都熱結的表現,可以用消導的方法治療。(熱則喜消水穀。)

此外:

三陽鬱結稱為隔症。(三陽鬱結指小腸、膀胱、三焦熱結,所以阻塞不通暢。)

此外:

三陰鬱結稱為水腫。(三陰鬱結指脾肺寒邪凝結,所以氣化失常而形成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