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碎金》~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卷之三

不及:一名熒短,二名陽衰,三名陰乘之脈,四名賊邪之脈,五名從後來者,為虛邪,六名精竭、陰痿、盜汗、心氣不足,事緒多忘,心多怔忡,心疼膈滿,脅腹膨脹,怕驚,噎寒,睡臥不穩,內熱怯寒,陽事劣弱,小便不快。)

甲己土運屬中央,太宮太過崇阜粧(雨濕流行);少宮不及卑監紀(風氣乃行),平氣備化心中藏。

(太過:心氣傳脾,火生於土,主胃熱,內熱,脾經邪熱,憎寒,口氣生瘡,多渴,好睡,更加緊脈,須下惡血,積痢,肚疼,胸膈不快,如緊腹疼,積熱,臟腑不勻,胃經有熱痰嘔逆,吃食無味、神昏、唇焦、吞酸、食不消也。

不及:主胃氣虛弱,四肢倦怠,兼胃積熱,瀉痢頻,併憎寒酸,心冷痃,翻吃胃,食不下,嘔逆,腹痛腸鳴,胸膈不通而鬱悶也。)已上五運平氣,假如甲己化土而遇辰戌丑未之歲,乙庚化金而遇申酉歲之類是也。太乙天符如乙酉歲,乙庚化金而遇酉,又上見燥金司天是也。

天符者,如丙戌歲,丙辛化水,上見寒水司天是也。同天符者,如庚子庚午歲,下臨燥金在泉同歲會者,如辛丑辛未歲,下臨寒水在泉是也。歲會天符,歲會則為平氣。

命門太過,其火為順,此為安吉之兆也。六脈和靜,其無相剋。

命門不及,主陰痿陽事衰弱,腰腎疼,小腹急,臍下痛,氣短耳重,如洪大脈為三焦盛上壅。涕唾稠黏,小便赤濁,多渴,咽喉腫痛也。

手足三陰三陽藥補瀉歌

太陽膀胱少陰腎,苦補咸瀉要均認,氣寒補虧熱瀉之,此是先師一言定。陽明大腸太陰肺,酸補辛瀉皆須記,氣寒補虧濕瀉之,用藥之時宜仔細。足陽明胃太陰脾,甘補辛瀉誰能知,寒熱溫涼宜補瀉,便須用藥從其宜。太陽小腸少陰心,咸補甘瀉順當尋,氣熱補虧寒用瀉,二般調治值千金。

少陽膽虧厥陰肝,補用辛虧瀉用鹹,氣宜溫補別無法,請均仔細莫易看,此是先賢訓經此,後來學者潛心觀。

十二經瀉火用藥歌

十二經中皆有火,問均何藥瀉何經?黃連瀉心並肝膽,更有柴胡肝膽並,黃柏膀胱知母腎,三焦大腸肺用芩,芍藥蠲脾石膏胃,木通能泄小腸清,三焦五治柴胡的,手足陰陽仔細評。

十二經通經用藥歌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三焦膽與肝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陽明大腸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芍藥白芷祥,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通經用此藥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諸經疼痛用藥歌

人患風濕對醫陳,便將羌活治其因,川芎醫腦藁巔頂,芍藥同消腹內疼,臍下青皮黃柏好,腰間杜仲是其真,茱萸治心胃草豆,脅用柴胡更絕倫,甘草梢蠲莖里痛,枳殼應消氣刺身,血刺疼兮何可療,惟有當歸一味能。

白話文:

[卷之三]

不足:又稱熒短、陽衰、陰乘之脈、賊邪之脈、從後來之虛邪,或因精竭、陰痿、盜汗、心氣不足,導致記憶力減退、心悸怔忡、心痛膈脹、脅腹膨脹、易驚恐、呃逆、睡眠不安、畏寒怕熱、性功能減退、小便不利。

甲己土運屬中央,太過則雨濕流行;不及則風氣盛行,平和則氣機調暢。

(太過:心火傳脾,火生土,導致胃熱、內熱、脾經邪熱,畏寒、口瘡、口渴、嗜睡,脈象緊,並可能伴隨下焦瘀血、痢疾、腹痛、胸膈不適、腹痛如絞痛、積熱、臟腑功能失調、胃熱痰濁、嘔逆、食慾不振、神昏、口唇乾燥、吞酸、消化不良等症狀。

不及:主要表現為胃氣虛弱、四肢倦怠,兼見胃積熱、瀉痢頻發、畏寒酸痛、心寒、反胃、食慾不振、嘔逆、腹痛腸鳴、胸膈不通鬱悶等症狀。)以上五運平氣,例如甲己化土而遇辰戌丑未之年,乙庚化金而遇申酉之年等。太乙天符,例如乙酉年,乙庚化金而遇酉,又見燥金司天;

天符,例如丙戌年,丙辛化水,上見寒水司天;同天符,例如庚子庚午年,下臨燥金;辛丑辛未年,下臨寒水。歲會天符,則為平氣。

命門火太盛,則火氣順暢,為吉兆。六脈調和,則無相剋。

命門火不足,則導致陽痿、性功能減退、腰腎疼痛、小腹急痛、臍下疼痛、氣短、耳鳴,脈象洪大則為三焦火盛上壅。並可能伴隨鼻涕唾液黏稠、小便赤濁、口渴、咽喉腫痛。

手足三陰三陽藥補瀉歌

太陽膀胱少陰腎,苦味補,鹹味瀉,需根據寒熱虛實辨證。寒則補,熱則瀉。這是先師的教誨。陽明大腸太陰肺,酸味補,辛味瀉,需根據寒熱虛實辨證。寒則補,濕則瀉,用藥需謹慎。足陽明胃太陰脾,甘味補,辛味瀉,需根據寒熱溫涼辨證施治。太陽小腸少陰心,鹹味補,甘味瀉,需根據寒熱虛實辨證。熱則補,寒則瀉,此法甚為有效。少陽膽厥陰肝,辛味補,鹹味瀉,宜溫補,需仔細辨證。這是先賢的訓誡,後學者應潛心研究。

十二經瀉火用藥歌

十二經脈皆有火邪,用何藥瀉何經?黃連瀉心肝膽火;柴胡瀉肝膽火;黃柏瀉膀胱火,知母瀉腎火;黃芩瀉三焦、大腸、肺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木通瀉小腸火;三焦火可用柴胡治療,手足陰陽經需仔細辨證。

十二經通經用藥歌

小腸膀胱屬太陽經,藁本羌活可用;三焦膽肝包絡屬少陽厥陰經,柴胡可用;陽明大腸足胃經,葛根白芷升麻可用;太陰肺經及中焦,白芷升麻蔥白可用;脾經與肺經用藥略有不同,升麻芍藥白芷可用;少陰心經用獨活;腎經用獨活加桂枝。這些藥物可用於通經,治療各種疾病。

諸經疼痛用藥歌

風濕疼痛,可用羌活;頭痛可用川芎;腹部疼痛可用芍藥;臍下疼痛可用青皮黃柏;腰痛可用杜仲;心胃痛可用茱萸草豆蔻;脅痛可用柴胡;莖里痛可用甘草梢;氣刺痛可用枳殼;血刺痛可用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