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碎金》~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卷之三

諸經氣血用藥歌

消痞原來枳朮宜,痞寒用去白陳皮,腹中窄狹施蒼朮,補氣人參可用之,破死血兮桃仁好,活血當歸用最奇,更有川芎生補血,玄胡調血甚堪施,木香調氣為頭藥,破滯青皮枳殼宜。

六氣用藥補瀉歌

太陽寒水宜甘熱,陽明燥金用苦溫,少陰少陽鹹寒用,太陰濕土苦熱親,厥陰風木辛涼治,六氣之中用較真,不生暴過並苛疾,折郁滋源心要陳。

上中下三部見血用藥歌

三部見血如何治?上用防風中用連,下部地榆施活法,更加血藥同其煎。

三焦濕熱用藥歌

三焦濕熱腫堪憐,上用黃芩中用連,下用草龍防己柏,要君記用莫遷延。

傷寒三百九十七法歌括(計一十七條)

傷寒三百九十七,仲景相傳有消息,痓五濕六暍有三,一十四法俱無方,上陽二十有七法,一十六證原有藥,起自桂枝四逆連,余宜臨病自斡旋,中太陽兮九十七,六十六證原有術,葛根起接抵當湯,三十一證原無方,下太陽兮五十七,三十九法有藥術,陷胸丸與炙草湯,一十七證自推測,陽明六十四證誇,四十四法治無差,調胃承氣為頭藥,麻黃連翹赤豆加,更有無藥二十法,臨病診時宜細察。少陽之法止有五,一方小柴宜審委,四證無藥要從權,此是半表半在裡。

太陽一證有六法,一半有藥半無方,起自理中之丸藥,後來還有白頭湯,少陰更有三十二,有藥治療該廿三,無藥止有八個法,請均用時宜細添。厥陰之法三十二,一十九法有藥治,一十三法更無傳,請均仔細專心記,霍亂止有八法該,六法有藥不順猜,二法無方探顧求,理中竹葉良可謀,不可汗該一十三,無藥無方最艱難,惟有可汗該二法,半有半無宜斟酌,汗後有藥該一法。

勞復六法俱有藥,可吐三法無藥方,請均一一宜消詳,不可下證有廿三,治法止有一個藥,二十二法何處求,請均用意自詳察,可下九法俱有方,詳證之時用散湯。若是為醫能記此,姓名四海盡傳揚,傷寒八十一味藥,一百十二有名方,除了五丸並八散,九十九個是煎湯。

傷寒得汗法

寅申巳亥一四七,子午卯酉二五八,辰戌丑未三六九,此是病人得汗法。

絕日受病

庚寅辛卯難逃命,甲乙申酉是死鄉,丙丁戌亥應難治,壬癸還順已午亡,更有戊己時四季,來到戌上自為傷。

四絕日得病

春亥夏申,秋巳冬寅,此為四絕,難為病人。

傷寒六經補瀉用藥

太陽證表未解,下之太早成結胸;陽明證用熱藥太過,即發黃於遍身,生血斑血衄;少陽證下之早,即兩脅痛,吐逆不止;少陰證無汗,即動血、吐血者,死。下之早,亡血;太陰證當溫其里,如下之太早,心胸滿悶,下痢不止;厥陰證下之早,即四肢逆冷,若因生寒,十死一生,不宜冷。

白話文:

[卷之三]

諸經氣血用藥歌

治療痞症,枳實和白朮最有效;寒邪引起的痞症,則去掉白皮的陳皮最合適。腹部狹窄疼痛,用蒼朮;補益元氣,人參是首選;破除瘀血,桃仁最佳;活血化瘀,當歸最神奇;川芎能生血補血;玄胡索則善於調和血氣;木香理氣,是重要的藥物;疏通氣滯,青皮和枳殼最有效。

六氣用藥補瀉歌

太陽經屬寒水,宜用甘溫之品;陽明經屬燥金,宜用苦溫之藥;少陰、少陽經屬鹹寒,宜用鹹寒之藥;太陰經屬濕土,宜用苦熱之藥;厥陰經屬風木,宜用辛涼之藥。六氣治療,必須準確把握,不可過度或不足,以免加重病情,損傷元氣,治療應注重滋養根本。

上中下三部見血用藥歌

三部出血如何治療?上部出血用防風,中部出血用生地黃,下部出血用地榆,並需與活血化瘀藥物同煎。

三焦濕熱用藥歌

三焦濕熱,症狀令人憐憫,上焦用黃芩,中焦用生地黃,下焦用澤瀉、防己和柏子仁,務必及時用藥,切莫延誤。

傷寒三百九十七法歌括

傷寒三百九十七法,是仲景傳下來的治療方法,其中包括痓證五種、濕證六種、中暑三種,十四種情況無方可用。上太陽有二十七種治療方法,十六種病情已有藥方;治療方法始於桂枝湯、四逆湯,其餘需根據病情靈活運用。中太陽九十七種,六十六種病情已有治療方法,從葛根湯、抵當湯開始;三十一種病情沒有既定藥方。下太陽五十七種,三十九種有藥方,陷胸丸和炙甘草湯是其中代表,十七種則需根據病情推測。陽明經六十四種病情,四十四種有治療方法,調胃承氣湯是首選,麻黃連翹赤豆湯等也常被使用,另有二十種無方可用,需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診斷。少陽經只有五種治療方法,小柴胡湯需謹慎使用,四種病情無方可用,需靈活應變,此經兼顧表裡。

太陽經一證有六種治療方法,一半有藥方,一半無方可用,從理中丸、白頭湯開始。少陰經三十二種,二十三種有藥方,八種無方。厥陰經三十二種,十九種有藥方,十三種無方。霍亂八種,六種有藥方,兩種無方,理中湯、竹葉石膏湯可考慮使用。不可發汗的十三種,無方可用,最為棘手,只有兩種可以發汗,一半有方一半無方,需仔細斟酌;汗後有藥方的一種。

勞復六種都有藥方可用;可吐的三種無藥方;不可下瀉的有二十三種,只有一個藥方可用,其餘二十二種需仔細觀察病情;可下瀉的有九種,都有藥方可用,需根據病情選擇湯劑。若能熟記這些,醫名必將傳播四方。傷寒用藥八十一味,一百十二個有名方,除去五丸八散,還有九十九個湯劑。

傷寒得汗法

寅申巳亥(147)日,子午卯酉(258)日,辰戌丑未(369)日,這是病人出汗的時辰。

絕日受病

庚寅、辛卯日難以逃脫死亡;甲乙申酉日是死亡之日;丙丁戌亥日病情難以治療;壬癸日順應己午日而亡;戊己日四季,在戌日受病則凶險。

四絕日得病

春亥、夏申、秋巳、冬寅,這是四絕日,病人凶險。

傷寒六經補瀉用藥

太陽證表邪未解,過早下瀉會導致結胸;陽明證用熱藥過度,會出現全身黃疸、血斑、鼻衄;少陽證過早下瀉,會導致兩脅疼痛、嘔逆不止;少陰證無汗,會導致吐血、動血而死,過早下瀉則會失血;太陰證應溫煦內裡,過早下瀉會導致心胸滿悶、下痢不止;厥陰證過早下瀉,會導致四肢厥冷,若因受寒,十死一生,不宜用寒涼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