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昌

《奇方類編》~ 卷上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3)

1. 吐血驗方良方

初起用茯苓補心湯、參蘇飲合四物湯去人參、地黃,服後胸次寬舒,方服補劑。

病在陽分:補中益氣、歸脾,二方酌用。病在陰分:六味湯(五十外加附桂),大造丸。

白話文:

剛開始吐血時,可以用茯苓補心湯,或是參蘇飲搭配四物湯(但要去掉人參和地黃),服藥後如果覺得胸口比較舒服,就可以改吃補藥。

如果病因偏向陽氣不足,就用補中益氣湯或歸脾湯,這兩方可以視情況選用。如果病因偏向陰液不足,就用六味地黃丸(五十歲以上的人可以加附子和肉桂),或是大造丸。

2. 吐血不止

用薏苡仁一兩(炒煮),柴胡五錢(炒黑)

水煎,一服即止。

白話文:

用炒過的薏苡仁一兩,和炒黑的柴胡五錢,加水煎煮。喝一次就好了。

3. 鼻衄三黃補血湯

熟地二錢,生地黃三錢,當歸,柴胡各一錢五分,白芍藥,川芎各二錢,牡丹皮,黃耆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五、六沸,去渣,食前溫服。若兩手脈芤者(兩頭則有,中間全無而虛曰芤)。血至胸中,或衄或吐,並用犀角地黃湯主之。

白話文:

熟地黃二錢、生地黃三錢、當歸、柴胡各一錢五分、白芍藥、川芎各二錢、牡丹皮、黃耆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煎煮到滾沸五、六次,濾掉藥渣,在吃飯前溫熱服用。如果兩手脈搏呈現空虛無力的情況(脈搏兩頭感覺得到,中間卻完全沒有而虛弱,稱之為芤脈),血流已經到了胸腔,可能會有流鼻血或吐血的症狀,這些情況都要改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

4. 犀角地黃湯

犀角(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五錢,芍藥二錢,生地黃二錢,牡丹皮五錢

水煎服。

白話文:

將犀角(如果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五錢,芍藥二錢,生地黃二錢,牡丹皮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5. 下血赤小豆當歸散

赤小豆五兩(水浸令芽出曝乾),當歸一兩,上為細末,漿水服。

白話文:

將赤小豆五兩(用水浸泡使它發芽,然後曬乾),當歸一兩,將這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漿水送服。

6. 黃土散

熟地黃,甘草,白朮,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灶中黃土半升

上用水八升,煮取三升,作二分溫服。

白話文:

將熟地黃、甘草、白朮、炮製過的附子、阿膠、黃芩各取三兩,另外準備灶台裡的黃土半升。

將上述藥材與黃土,加入八升水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時,分成兩份,溫熱服用。

7. 鼓脹水腫門

8. 治鼓脹方

五月五日取大蝦蟆一個,入硃砂七錢於其腹內,懸至次日,以黃泥裹之,火煅存性,每早服五釐,白水下。

又方

苦丁香,即甜瓜蒂,乘未熟時,以手摘之曬乾,五錢,為末。白湯調下。

又方

用年久舊鼓皮中間一塊,燒存性,好醋送下。

白話文:

治療腹部脹大(鼓脹)的藥方

端午節當天,抓一隻大癩蛤蟆,將七錢硃砂塞入牠的肚子裡,懸掛起來到第二天。然後用黃泥將癩蛤蟆裹住,用火燒到它變成灰燼,每天早上服用五釐,用白開水送服。

另一個藥方

使用苦丁香,也就是甜瓜的瓜蒂,趁它還沒成熟時,用手摘下曬乾,取五錢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

另一個藥方

取用放置多年的舊鼓皮中間的一塊,燒到它變成灰燼,用好醋送服。

9. 又仙方

將水蘿蔔一枚,周圍鑽七孔,入巴豆七粒,入土種之,待其結子,取子又種。待蘿蔔成,仍鑽七孔入巴豆七粒,再種,如此三次;至第四次將開花時,連根拔起陰乾。遇鼓脹者,取一枚捶碎,煎湯服之。重者二枚,立愈,真仙方也。

白話文:

取一顆水蘿蔔,在它的周圍鑽七個孔,每個孔放入一顆巴豆,然後種入土中。等它結出種子後,取出種子再種。等到蘿蔔長成後,再在它的周圍鑽七個孔,每個孔放入一顆巴豆,再次種入土中。這樣重複三次。到第四次,當蘿蔔快要開花時,將它連根拔起,放在陰涼處陰乾。如果有人腹部脹氣,就取出一顆搗碎,煎成湯藥服用。病情嚴重的人服用兩顆,就能立刻痊癒,這真的是仙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