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2)
上集卷之一 (2)
1. 外邪致損
感寒則損陽,自上而下,一損於肺則皮聚毛落,二損於心則血脈不榮,三損於胃則飲食不為肌膚。感熱則損陰,自下而上,一損於腎則骨痿不起,二損於肝則筋緩不收,三損於脾則飲食不能消化。
按:感寒則損陽,感熱則損陰,此外損入內,乃客邪為害也。此目甚多,故揭出外損一門,分為下集。
白話文:
[外來病邪導致身體傷害]
如果感受到寒冷,會損害到身體的陽氣,這個影響會從頭部開始向下延伸。首先會影響到肺部,使得皮膚失去彈性,毛髮變得脆弱易斷;其次影響到心臟,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再者影響到胃部,讓食物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養分。
如果感受到過度的熱氣,就會損害到身體的陰氣,這個影響會從腳部開始向上延伸。首先會影響到腎臟,導致骨骼軟弱無力;其次影響到肝臟,使得肌肉鬆弛無法正常運作;再者影響到脾臟,使消化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食物無法被有效消化。
說明:感受到寒冷會損害到陽氣,感受到熱氣則會損害到陰氣,這兩種情況都是由外在環境的影響進入到體內,對身體造成傷害。這種類型的疾病種類繁多,因此特別將「外來傷害」這一類別獨立出來,做為下一系列的主題。
2. 久虛成損
積虛成損,積損成癆,經年不愈,謂之久虛。有五勞、六極、七傷之分。
白話文:
長期虛弱會逐步發展成傷損,這樣的傷損若持續累積就會變成肺結核,如果這情況持續多年都未能痊癒,我們稱之為長期虛弱。這種狀態還可進一步細分為五勞、六極、七傷等不同類型。
3. 五勞
心勞
曲運神機則心勞。心勞之狀,忽忽喜忘,大便難,或時溏利,口內生瘡。
肝勞
盡力謀慮則肝勞。肝勞之狀,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脾勞
意外過思則脾勞。脾勞之狀,舌根苦直不能咽。
肺勞
遇事而憂則肺勞。肺勞之狀,短氣面腫,不聞香臭。
腎勞
矜持志節則腎勞。腎勞之狀,背難俯仰,小便不利,赤黃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裡急。
澄按:五勞應五臟,治當療子以益母,如肝勞補心氣,心勞補脾氣,脾勞補肺氣,肺勞補腎氣,腎勞補肝氣,使不盜母氣,以培其根本也。
白話文:
【五勞】
心勞
過度操勞心神,就會造成心勞。心勞的表現,會有精神恍惚容易忘事,排便困難,偶爾會有拉肚子的情況,口內容易長瘡。
肝勞
過度用腦和謀劃會導致肝勞。肝勞的表現,臉色會顯得乾燥暗沉,常感覺口苦,精神難以集中,會有恐懼感,無法單獨睡覺,視力模糊。
脾勞
過度思考事情會導致脾勞。脾勞的表現,舌頭根部感覺僵硬,吞嚥困難。
肺勞
遇事就擔心憂慮會導致肺勞。肺勞的表現,呼吸短促,面部浮腫,對香氣和臭味都聞不到。
腎勞
過分堅持自己的意志和節操會導致腎勞。腎勞的表現,背部難以彎曲,小便不順暢,尿液呈現黃紅色且有殘留,下體潮濕易生瘡,小腹部感覺緊繃。
進一步說明:五勞對應著五臟,治療時應採用補其子臟以增強其母臟的方式,例如肝勞就應補心氣,心勞補脾氣,脾勞補肺氣,肺勞補腎氣,腎勞補肝氣,這樣可以避免子臟過度消耗母臟的元氣,以達到養身固本的效果。
4. 六極
筋極
筋極之狀,令人拘攣轉筋,十指手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肝之所主,木瓜、杜仲、破故紙、龜板補之。
肉極
肉極之狀,飲食無味,不生肌肉,皮膚枯槁,倦怠嗜臥。脾之所主,山藥、大棗、甘草。
脈極
脈極之狀,忽忽喜忘,面枯咽腫,眉發墮落。心之所主,當歸、地黃、白芍。
骨極
骨極之狀,腰脊酸削,齒痛,手足煩痛,不欲行動。腎之所主,肉蓯蓉、鎖陽、虎骨。
氣極
氣極之狀,正氣少,邪氣多,氣不足,多喘少言,喘嗽,皮毛焦枯。血脈之所主,人參、黃耆、附子。
精極
精極之狀,內虛少氣,鬢髮衰落,目暗耳鳴,遺濁莖弱。臟腑之所主,五味子、地黃、當歸。
澄按:六極應六府,由臟以及腑也,謂之極者,病重於五勞故也。
白話文:
【筋極】 筋極的情況,會使人出現抽搐和腿抽筋的症狀,手指及腳趾甲都會感到疼痛,身體極度疲憊,無法長時間站立。這是肝臟問題所導致,可用木瓜、杜仲、破故紙、龜板等藥材來補養。
【肉極】 肉極的狀況,會讓人對飲食失去興趣,肌肉難以生成,皮膚變得乾燥枯槁,常感疲倦且嗜睡。這是由脾臟問題所致,可用山藥、大棗、甘草來調理。
【脈極】 脈極的症狀,會使人出現忽忽忘事,面容憔悴,咽喉腫脹,眉毛和頭髮脫落。這是由心臟問題引起,可用當歸、地黃、白芍等藥材來滋補。
【骨極】 骨極的狀態,會使人腰背痠痛,牙齒疼痛,手腳煩躁且疼痛,不願行走。這是由腎臟問題所致,可用肉蓯蓉、鎖陽、虎骨等藥材來調理。
【氣極】 氣極的表現,是正氣少而邪氣多,氣力不足,常喘息且少言,易有咳嗽,皮毛乾枯。這是由血脈問題所致,可用人參、黃耆、附子等藥材來滋補。
【精極】 精極的症狀,是體內虛弱,氣力不足,鬢髮稀疏,視力模糊且耳鳴,有尿失禁和性功能減退。這是由臟腑問題所致,可用五味子、地黃、當歸等藥材來滋補。
補充說明:六極對應人體的六腑,由臟器影響到腑器,稱之為極,是因為這些病症比五勞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