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八 (2)

1. 一曰怒郁

怒郁者,大怒氣逆之時,則實邪在肝,故見氣滿腹脹,所當平也。及其怒後,而逆氣已去,惟中氣受傷矣。既無脹滿疼痛等症,而或為倦怠,或為氣逆,或為少食,此以木邪剋土,損在脾矣。是可不知培養,而仍加消伐,則所伐者其誰乎?此怒郁之有先後、有虛實,所當辨也。

怒郁之治,暴怒傷肝,逆氣未解,而為脹滿,或疼痛者,宜解肝煎、神香散、六郁湯、越鞠丸。若怒氣傷肝,因而動火,以致煩熱脅痛脹滿,或動血者,宜化肝煎。若怒郁不解,或生痰者,宜溫膽湯。若怒後逆氣既散,肝脾受傷,而致倦怠食少者,宜五味異功散,或五君子煎、大營煎、歸脾湯之類。若血虛有火,而兼抑鬱不開者,宜暢郁湯。

白話文:

生氣鬱結的人,在極度生氣、氣逆上衝的時候,實邪會停留在肝臟,因此會出現肚子脹滿、氣往上衝的現象,這時候應該要疏肝理氣。等到氣消了,氣逆也消失了,但中氣卻受傷了。雖然沒有肚子脹滿疼痛等症狀,但可能會感到疲倦、氣喘、食慾不振,這是因為肝氣克脾土,導致脾氣受損。如果不懂得養脾,反而繼續消伐脾氣,那麼最終會損傷到誰呢?所以,怒鬱有先後,也有虛實,需要仔細辨別。

怒鬱之治,暴怒傷肝,逆氣未解,而為脹滿,或疼痛者,宜解肝煎、神香散、六鬱湯、越鞠丸。若怒氣傷肝,因而動火,以致煩熱脅痛脹滿,或動血者,宜化肝煎。若怒鬱不解,或生痰者,宜溫膽湯。若怒後逆氣既散,肝脾受傷,而致倦怠食少者,宜五味異功散,或五君子煎、大營煎、歸脾湯之類。若血虛有火,而兼抑鬱不開者,宜暢鬱湯。

治療怒鬱,如果是暴怒傷肝,氣逆沒有消散,還伴隨肚子脹滿或疼痛,可以使用解肝煎、神香散、六鬱湯、越鞠丸等方劑。如果怒氣傷肝,導致心火旺盛,出現煩躁、胸脅疼痛、肚子脹滿,甚至吐血的症狀,可以使用化肝煎。如果怒鬱沒有消散,還生痰的,可以使用溫膽湯。如果怒氣消散後,肝脾受傷,出現疲倦、食慾不振,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或五君子煎、大營煎、歸脾湯等方劑。如果血虛有火,同時又伴隨抑鬱不舒的症狀,可以使用暢鬱湯。

2. 一曰思郁

思郁者,惟曠女嫠婦,及燈窗困厄,積疑在怨者皆有之。思則氣結,結於心而傷於脾也,及其既甚,則上連肺胃,而為咳喘,為失血,為噎膈,為嘔吐;下連肝腎,則為帶濁,為崩淋,為不月,為勞損。若初病氣結而為滯者,宜順宜開。久病而損及中氣者,宜修宜補。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

其在女子,必得願遂而後可釋,或以怒勝思,亦可暫解;其在男子,非有能屈能伸,達觀上智者,終不易解也。若病既成,損傷必甚,而再行消伐,其不明亦甚矣。

思郁之治,若初有鬱結,滯逆不開者,宜和胃煎加減治之,或二陳湯,或啟脾丸、沉香降氣散。凡婦人思郁不解,致傷衝任之源,而氣血日虧,漸致經脈不調,或短少漸閉者,宜逍遙飲、大營煎。若思憶不遂,以致遺精,帶濁,病在心脾不攝者,宜秘元煎。若思慮過度,以致遺精滑泄,及經脈錯亂,病在肝腎不固者,宜固陰煎。

白話文:

思鬱症的成因與治療

思鬱症,主要發生在獨居寡婦、燈窗苦讀、積怨成疾的人身上。思慮過度會導致氣機鬱結,停滯在心臟,損傷脾胃。若病情加重,會上犯肺胃,造成咳嗽、喘息、吐血、噎膈、嘔吐;下犯肝腎,則引發白帶異常、崩漏、月經不調、勞損等症狀。

若思鬱症初期,氣機鬱結尚未造成損傷,宜採取順氣開鬱的方法治療。若病情發展至損傷中氣,則需調養脾胃,補益氣血。然而,思鬱症本質上是一種情緒病,單靠藥物難以根治,必須從心病入手。

女性思鬱症,需要滿足其願望才能解除,或用憤怒來壓制思慮,也可以暫時緩解。男性思鬱症,則需要具備能屈能伸、豁達大度的智慧,才能化解。若病情已成,損傷嚴重,再使用消伐之法,效果不明顯且風險較高。

思鬱症的治療方法,若初期出現鬱結、氣機逆滯,可用和胃煎加減治療,或服用二陳湯、啟脾丸、沉香降氣散等方劑。對於婦人思鬱不解,損傷衝任,導致氣血虧損,經脈不調,月經量減少或閉經者,宜服用逍遙飲、大營煎等方劑。若思慮過度導致遺精、白帶異常,心脾不攝,宜服用祕元煎。若思慮過度導致遺精滑泄、經脈錯亂,肝腎不固,宜服用固陰煎。

若思郁動火,以致崩淋失血,赤帶內熱,經脈錯亂者,宜保陰煎。若思郁動火,陰虛肺熱,煩熱咳嗽見血,或骨蒸夜熱者,宜四陰煎,一陰煎。若儒生蹇厄,思結枯腸,及任勞任怨,心脾受傷,以致怔忡健忘,倦怠少食,漸至消瘦,或為膈噎嘔吐者,宜壽脾煎,七福飲。若心膈氣有不順,或微見疼痛者,宜歸脾湯,或加砂仁、白蔻、丁香之類,或微順之。

若思慮太過,致傷心脾者,宜資成湯。

白話文:

如果因為思慮過度而導致心火旺盛,進而出現崩漏、失血、赤帶(白帶帶血)和經脈紊亂的情況,應該服用保陰煎。

如果因為思慮過度而導致陰虛肺熱,出現煩躁、發熱、咳嗽咳血,或者骨蒸潮熱的症狀,應該服用四陰煎或一陰煎。

如果讀書人遭遇挫折,思緒鬱結,或者因為長期勞累、怨恨,導致心脾受損,出現心悸、健忘、疲倦、食慾不振、日漸消瘦,甚至出現呃逆、嘔吐的情況,應該服用壽脾煎或七福飲。

如果心胸氣機不順暢,或者出現輕微的疼痛,應該服用歸脾湯,也可以加入砂仁、白蔻、丁香等藥物,幫助氣機流通。

如果因為過度思慮而傷及心脾,應該服用資成湯。

3. 一曰憂鬱

憂鬱者,全屬大虛,本無實邪,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牽,及悲、憂、驚、恐而致郁者,總皆憂鬱之類。蓋悲則氣消,憂則氣沉,必傷脾肺;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必傷肝腎。此其慼慼悒悒,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以耗傷。凡此之輩,皆陽消症也,尚何實邪?使不知培養真元,而再加解散,其與鸕鷀腳上割股者何異焉?是不可不加審察也。

憂愁之治,若初郁不開,未至內傷而胸膈痞悶者,宜二陳湯、平胃散,或和胃煎、六君子湯之類。若憂鬱傷脾,而吞酸嘔惡者,宜溫胃飲、神香散。若憂鬱傷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者,宜溫脾湯、壽脾煎。若憂思傷心脾,以致氣血日消,飲食日減,肌肉日削,宜五福飲、七福飲,甚者大補元煎。

白話文:

憂鬱症患者,全因虛弱所致,並非實邪入侵。

憂鬱症的病因,大多源於生活壓力、利益糾葛,以及悲傷、憂慮、驚恐等情緒所致。這些情緒會導致心氣鬱結,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悲傷會消散心氣,憂慮會使心氣沉降,兩者都會傷害脾肺。驚恐會使心氣紊亂,害怕會使心氣下沉,都會傷害肝腎。

憂鬱症患者往往感到心神不寧、精神萎靡,食慾不振,體力衰退,心脾逐漸耗損。這些都是陽氣衰敗的表現,並非實邪入侵。

若不加強調理,反而一味使用消散之法,就好比在鸕鷀腳上割肉止渴,無異於緣木求魚。因此,治療憂鬱症,必須仔細審慎,不可妄加施治。

憂鬱症的治療,需分症施治。

初起憂鬱,尚未內傷,僅有胸悶氣滯者,可用二陳湯、平胃散、和胃煎或六君子湯等調理。

憂鬱傷脾,伴隨吞酸嘔惡者,可用溫胃飲或神香散等治療。

憂鬱傷脾肺,伴隨睏倦怔忡、食慾不振、體力下降者,可用溫脾湯或壽脾煎等調理。

憂思傷心脾,導致氣血虧虛、體重下降、肌肉消瘦者,可用五福飲或七福飲等滋補。病情嚴重者,可用大補元煎等強壯心脾。

澄按:五氣之郁,自外而入,故郁在六經。七情之郁,自內而生,故郁在五臟。五臟之中,又以心經為主,以其有脈絡相通,故郁者實乃心病也。雖曰情志憂思怒三郁,而喜悲驚恐,亦無不在其中,皆可圓活融貫。惟思慮成郁用歸脾湯,恚怒成郁用逍遙散,俱加山梔。蓋鬱則氣滯血耗,故用當歸隨參補血,白芍隨術解鬱,復用炒黑山梔,取其味清氣浮,能升能降,以解五臟熱,益少陰血。若不早治,癆瘵之由也。

若肝氣不伸,下侮脾土者,宜升補中和湯。血虛有火者,宜暢郁湯。

白話文:

澄按:外來的五氣鬱結,從外界侵入人體,因此鬱結在六經。而七情鬱結,則是由內而生,因此鬱結在五臟。五臟之中,心經又最為重要,因為它與全身脈絡相通,所以鬱結其實就是心病。雖然我們常說憂思怒三種情志鬱結,但喜悲驚恐等情緒也都會造成鬱結,這三種鬱結之間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融合。

若因思慮過度而導致鬱結,可以用歸脾湯治療。若因憤怒而導致鬱結,則可以用逍遙散治療,兩種湯藥都要加入山梔子。因為鬱結會導致氣滯血虛,所以用當歸和人參來補血,用白芍和白朮來解鬱,再用炒黑山梔子,因為它的味道清香,氣味飄浮,能升能降,可以解五臟之熱,滋養少陰血。如果不早點治療,就會導致癆瘵(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若肝氣不舒暢,向下侵犯脾土,則應該服用升補中和湯。若血虛又有內熱,則應該服用暢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