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二 (9)
上集卷之十二 (9)
1. 虛勞論三綱五常治法
張飛疇曰:虛勞之證,必先明受病之三綱,見症之五常,然後參詳脈症以辨之。三綱者,房勞傷、思郁傷、藥傷。五常者,骨蒸、咳嗽吐血、泄瀉、男子失精、女子不月,此皆病本之常也。房勞傷者,斫喪太過,而傷其先天也。世俗謂之陰虛,而實兼陰中陽氣,故曰先天。
若云腎水受傷致病,則有質之精,依然後天水穀所化,安得謂之先天乎?惟素稟虛寒,陽氣不振,恣餌金石,熱毒入於腎臟,耗真陰者,乃為陰虛。其症皆從下而上,由腎肝而至於脾,或先失血,或見遺精,次見咳嗽、骨蒸等症。真陽虧者,乏氣少食,後見泄瀉而危。真陰虧者,強中熱中,必發癰腫而斃。
故治本病之陽虛,八味腎氣丸、異功、保元等劑;兼外感者,黃耆建中湯。病本之陰虛,六味、都氣、補陰、虎潛之類;兼客邪者,小建中加丹皮。先吐血者,為榮血受傷,黃耆建中加當歸。先遺精者,受封藏不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雖有外邪,無逾上法。但須參邪之盛衰,從多從少,以為活法可也。
思郁傷者,是神氣受困,七情之火,交煎真陰,不久告匱,豈藥石之所能療哉?惟早適其志為第一義。此病起於腎,關於心,而迫傷肝及脾,再交水火,謂之七情。初起骨蒸乾咳,繼則亡血失精,女子不月,至死而面色不衰。以其陰火蒸騰津液於上,所以肢體日削,神采愈鮮,不似房勞之精氣先傷,而形神枯索也。
在初起真陰未耗時,急宜調治,如地黃丸、逍遙散、歸脾湯之類。若經閉不行,氣體尚強,可用玉燭散,疏滌其熱;次以《金匱》下瘀血丸,歸脾湯下之。倒經血溢於上者,亦然。男子失血遺精,都氣丸加鰾膠與四烏鰂骨一藘茹丸間服。有外感者,通宜小建中湯加大劑丹皮服。
熱不除,合當歸補血湯自止。若誤與羌、防、升、柴等藥,多致昏熱痞悶,變害不測,慎之慎之!
醫藥傷者,表邪發散不清,病留肺絡,而致咳嗽纏綿。醫者不察,誤認陰虛肺熱,而與寒涼清肺,降火滋陰。其邪從皮毛入肺而及心腎,從上而下。亦有因寒涼而傷胃,胃輸寒氣於肺,感必先咳嗽而後寒熱也。復有風熱,認作風寒,誤投辛散而傷少陰之經者,必先咳唾膿血而後泄利。
又有汗下太過,失於調養而成此,則榮衛受傷,必先微寒數熱而後咳嗽,凡此皆能致虛。若於本門求治,百不一效,惟用傷寒搜滌之法,庶或可圖。但得形氣未衰,脈證相符,縱加客證,亦有成法。如邪留肺絡,而喘咳不休,脈見浮緊、浮數者,大小青龍、射干麻黃選用。
咳嗽有血者,和劑款冬散之類,服二三劑而見鼻塞聲重似傷風之狀者,此邪從上泄也,即以保元、異功少加細辛調理氣,兼六味加桂枝滋其下元。若服二三劑不應,反加喘嗽脈疾,或腹痛聲啞者,難已。如寒涼傷胃,而咳嗽畏寒少食,氣口脈見緊細沉弦,大劑桂枝人參湯。服四五劑而見下血,或有積沫,小腹微痛,喜得溫按者,邪從下泄也。
白話文:
虛勞論三綱五常治法
虛勞的病症,必須先了解導致疾病的三個主要原因(三綱),以及常見的五種症狀(五常),然後再根據脈象和症狀來辨證論治。
三綱指的是:房事勞損、思慮過度、藥物損傷。
五常指的是:骨蒸潮熱、咳嗽咳血、腹瀉、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這些都是疾病根本的常見表現。
房事勞損,是指過度房事,損傷了先天之精。世俗稱之為陰虛,但實際上也伴隨著陰中陽氣的不足,所以稱為先天不足。
如果說是腎水受損導致疾病,那麼精氣的物質基礎,仍然依靠後天水穀精微的化生,怎麼能說是先天不足呢?只有先天禀賦虛寒,陽氣不足,又恣意服用金石類藥物,熱毒入侵腎臟,耗傷真陰的情況,才算是陰虛。其症狀都是從下往上發展,由腎、肝而至於脾,或者先出現失血,或者見遺精,然後出現咳嗽、骨蒸等症狀。真陽虧虛的人,會氣虛乏力、少食,後期出現腹瀉而危及生命。真陰虧虛的人,會出現強烈的內熱,容易發癰腫而死亡。
因此,治療因陽虛引起的本病,要用八味腎氣丸、異功散、保元湯等藥方;如果兼有外感,則用黃耆建中湯。治療因陰虛引起的本病,要用六味地黃丸、都氣丸、補陰丸、虎潛丸等藥方;如果兼有外邪,則用小建中湯加丹皮。如果先出現吐血,是因為營血受損,則用黃耆建中湯加當歸。如果先出現遺精,是因為腎臟封藏功能不固,則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即使有外邪,也不應超過上述治療方法。只需要根據邪氣的盛衰程度,酌情增減藥量即可。
思慮過度,是指神氣受困,七情(喜怒悲恐驚憂思)之火煎熬真陰,不久就會耗竭,藥物難以治療。唯有及時排解憂慮才是最重要的。這種疾病始於腎臟,涉及心臟,又損傷肝臟和脾臟,水火失衡,稱為七情內傷。初期表現為骨蒸潮熱、乾咳,繼而出現出血、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直至死亡,但面色卻不衰敗。這是因為陰火蒸騰津液,所以肢體日漸消瘦,神采反而更鮮明,不像房勞損傷精氣,形神枯槁。
在疾病初期,真陰尚未耗竭時,應該及時治療,可以使用地黃丸、逍遙散、歸脾湯等藥方。如果月經閉止不通,氣血尚強,可以用玉燭散疏通熱邪;然後再用《金匱要略》中的下瘀血丸、歸脾湯。倒經(月經逆流)也是如此。男子失血遺精,可以用都氣丸加鰾膠,與四烏鰂骨丸交替服用。如果兼有外感,都應該用小建中湯加大劑量的丹皮。
熱邪不除,再用當歸補血湯即可止血。如果誤用羌活、防風、升麻、柴胡等藥物,容易導致昏迷、發熱、胸悶,造成不可預測的危害,務必謹慎!
藥物損傷,是指表邪發散不淨,病邪留滯肺絡,導致咳嗽纏綿。醫生不明察,誤認為陰虛肺熱,而用寒涼藥物清肺、降火、滋陰。則邪氣從皮毛入侵肺部,進而影響心腎,從上到下發展。也有因寒涼損傷脾胃,脾胃將寒邪傳導至肺部,則必定先咳嗽,然後出現寒熱。還有風熱感冒被誤認為風寒,而誤用辛散藥物,損傷少陰經脈,則必定先咳吐膿血,然後腹瀉。
還有汗出過多,沒有好好調養而導致虛勞,則榮衛受損,必定先出現輕微的寒熱交替,然後咳嗽。凡此種種,都能導致虛勞。如果從本病的治療方法入手,往往效果不佳,只有用傷寒論中的方法來清除邪氣,或許才能見效。但必須在形氣尚未衰弱,脈象和症狀相符的情況下,即使兼有其他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方法。例如邪氣留滯肺絡,出現喘咳不止,脈象浮緊、浮數,則應該選用大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
咳嗽帶血,則使用和劑款冬散等藥方,服用二三劑後出現鼻塞、聲音嘶啞,類似感冒的症狀,這是邪氣從上往下洩,則應該使用保元湯、異功散少加細辛調理氣血,同時用六味地黃丸加桂枝滋補下元。如果服用二三劑沒有效果,反而加重喘嗽,脈象急促,或者腹痛、聲音嘶啞,則難以治療。如果寒涼損傷脾胃,出現咳嗽、畏寒、少食,氣虛、脈象緊細沉弦,則應該使用大劑量的桂枝人參湯。服用四五劑後出現下血,或者有痰沫,小腹微痛,喜歡溫暖按壓,這是邪氣從下往上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