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七 (3)
上集卷之十七 (3)
1. 腎虛有痰者宜補腎以引其歸臟
痰之源出於腎,故勞損之人,腎中火衰,不能收攝,邪水冷痰上泛者,宜益火之源。或腎熱陰虛,不能配製陽火,咸痰上溢者,宜壯水之主。
龐安常云:有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受火邪,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生痰而不生血者,此當以潤劑。如麥冬、地黃、枸杞、當歸之屬,滋其真陰,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則痰自清矣。投以二陳立見其殆。有腎虛不能納氣歸原,原出而不納則積,積不散則痰生焉。八味丸主之。
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在腎者以水不歸原,水泛為痰也。在脾者以飲食不化,土不制水也。不觀強壯之人,任其多飲多食,則隨食隨化,未見其為痰也。唯是不能食者,反能生痰,此以脾虛不能化食,而食即為痰也。故凡病虛勞者,其痰必多,而病至垂危,其痰益甚。
正以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盡為痰也。然痰之與病,病由痰乎,痰由病乎,豈非痰必由於虛乎?可見天下之實痰無幾,而痰之宜伐者亦無幾。故治痰者,必先溫脾強腎,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漸充,則痰將不治而自去矣。
—腎經之痰,水泛為痰者也。虛損乃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不化精而然。使不養陰以濟陽,則水氣不充,痰終不化;水不歸原,痰必不寧。宜以左右二歸、六味、八味等丸,酌其寒熱而用之。若陰火乘肺,津液乾涸,或喉痛,或煩熱,或喜冷,或便實,必察其真有火邪而痰嗽不已者,宜四陰煎、一陰煎之類加減主之。若火本非真,則但宜純補,庶保萬全也。
—有火之痰,陰虛火動,則水沸騰。動於腎者,猶龍火之出於海,龍升而水附。動於肝者,猶雷火之出於地,疾風暴雨,隨波湧而為痰,是有火也,故用六味以配火。
—無火之痰,腎虛不能制水,則水不歸原。如水逆行,洪水氾濫而為痰,是無火也,故用八味以補火。
—脾虛不能制濕,腎虛不能約水,皆能為痰,此即寒痰之屬也。或以脾陰乾燥,而液化為膠;或以金水偏枯,而痰本乎血,此即熱痰之屬也。凡此二者,於痰症中十居八九,是皆虛痰之不可攻者也。又或有過用峻利,以致痰反日甚者,亦皆脾腎受傷之候。治不求本,濟者鮮矣。
若腎氣虧損,津液難降,敗濁為痰者,乃真陰之病,宜用六味地黃丸為主。腎氣既壯,津液清化,而何痰之有哉?
—脾腎虛寒,不能運化而為痰者,不必兼治痰氣,只宜溫補根本。若中氣虛者,理中湯,或溫胃飲。陰不足者,理陰煎之類最妙。
澄按:虛損之人,未有無痰者也。消之不盡,除之又生。病已危劇,而喉中仍轆轆有痰聲者,蓋不知治其本也。虛損之人,素稟先天不足,或酒色過度,元精暗傷。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則水穀之精微皆不能化為津液,而盡化為痰涎。計一日飲食之所生,不過一日痰涎之所耗。
惟大補真元,察其腎中之陰陽而施治之。若腎中陰虛者,壯水之主;陽虛者,益火之源。如是則陰陽相濟,水充而痰自化,火足而痰自寧,不治痰而痰自不生矣。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對於腎虛且體內有痰的人,應當補腎引導痰溼迴歸腎臟處理]
內容翻譯如下:
痰的源頭在於腎臟,因此勞損過度的人,腎中的陽氣衰退,無法有效控制水分,導致寒溼之痰向上氾濫的情況,應該增強體內的火源,也就是補充陽氣。或者腎熱陰虛,無法與陽氣平衡,導致鹹痰上湧的,應該增強水的主宰力量,也就是滋陰。
龐安常說:有的人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部受到火邪的影響,無法清晰地下行肅降,因此使得津液凝聚成爲痰而不是血液,這種情況下應當使用滋潤的藥物,比如麥冬、地黃、枸杞、當歸等,滋養真實的陰液,讓逆流的火能回到它的發源地,這樣痰自然就會變得清澈。如果使用二陳湯這樣的燥溼化痰藥,反而會加重病情。有的人因爲腎虛無法將氣納回根源,原本的氣出而不再被收納就形成積聚,積聚不散就產生了痰。這種情況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
痰其實就是水,它的根源在於腎,表現在脾。在腎那裏是因爲水沒有迴歸到它該有的位置,水氾濫成了痰。在脾那裏是因爲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土無法控制水。我們看強壯的人,他們可以大量飲食,然後食物隨吃隨化,不會產生痰。只有那些無法進食的人,反而容易產生痰,這是因爲脾虛無法轉化食物,而食物就變成了痰。所以,凡是患有虛弱疾病的人,他們的痰一定很多,而且病情越嚴重,痰越多。
這正是由於脾的機能越來越弱,完全無法轉化食物,而所有的水分都變成了痰。然而,痰和疾病之間的關係,是疾病導致了痰,還是痰導致了疾病?難道不是痰一定來源於虛弱嗎?可以看出,真正實質性的痰並不多,而需要治療的痰也不多。因此治療痰的首要任務是溫暖脾臟和強化腎臟,從根源上治療痰,讓根本逐漸充實,那麼痰就會不治而自行消失了。
-
對於腎經的痰,是因爲水氾濫成了痰。虛弱的根源是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不化精所導致。如果不滋養陰液以幫助陽氣,那麼水氣就不會充足,痰也就不會化解;水不迴歸根源,痰也不會安寧。應該使用左右二歸、六味、八味等丸藥,根據寒熱情況選擇使用。如果陰火乘肺,津液乾涸,或者喉嚨疼痛,或者煩躁發熱,或者喜歡冷飲,或者便祕,一定要觀察是否真的有火邪並且咳嗽不停,適合使用四陰煎、一陰煎之類的藥物,根據病情增減使用。如果火併不是真正的病因,那麼只適合純補,這樣更有可能保持健康。
-
對於有火的痰,陰虛火動,水沸騰。在腎中發動,就像龍火從海中升起,龍升而水隨之上升。在肝中發動,就像雷火從地中升起,狂風暴雨,隨着波浪湧動形成痰,這是有火的痰,所以使用六味丸來配合滅火。
-
對於無火的痰,腎虛無法控制水,水不迴歸根源。就像水逆流行走,洪水氾濫形成痰,這是無火的痰,所以使用八味丸來補充火氣。
-
脾虛無法控制溼氣,腎虛無法約束水分,都能夠產生痰,這就是寒痰的範疇。或者因爲脾陰乾燥,液體轉化爲膠狀物;或者因爲金水偏枯,痰源自血液,這就是熱痰的範疇。這兩種情況,在痰症中佔了大多數,都是不能直接攻擊的虛痰。另外,有時候過度使用強力的藥物,反而會導致痰日益增多,這也是脾腎受傷的表現。如果治療不從根本上解決,很難看到改善。
如果腎氣虧損,津液難以下降,變成濁痰,這是真陰的病症,適合使用六味地黃丸爲主。一旦腎氣恢復,津液變得清澈,哪裏還有痰的存在呢?
- 對於脾腎虛寒,無法正常運化形成的痰,不必同時治療痰氣,只需要溫暖並補充根本。如果中氣虛,可以使用理中湯,或者溫胃飲。如果是陰不足,理陰煎之類的效果最好。
澄清說:虛弱的人,幾乎沒有不產生痰的。消除了又再生,病情已經很嚴重,但是喉嚨中仍然有持續的痰聲,這是因爲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虛弱的人,通常都有先天不足,或者過度飲酒、性生活,導致元精暗傷。精不化氣,氣不化精,那麼食物的精微物質都無法轉化爲津液,而全部轉化爲痰。一天的飲食產生的能量,不過是一天內消耗的痰量。
只有大大補充真元,觀察腎臟陰陽的情況進行治療。如果腎中陰虛,應該增強水的主宰力量;如果陽虛,應該增加火的來源。這樣,陰陽相互幫助,水充足後痰自然化解,火足夠後痰自然平靜,不專門治療痰,痰自然就不會再生成了。
2. 附:雜證各種痰
3. 中脘停痰
《活人書》云: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壯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類傷寒,但不頭痛,項強為異。五飲湯。
白話文:
《活人書》中提到:如果胃部(中脘)有痰積聚,會使人感到陣陣發冷和高燒,對風特別敏感且容易自發性出汗,胸部和上腹部會有脹滿不適的感覺,這些症狀與感冒類似,但是不會有頭痛和頸部僵硬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五飲湯來治療。
4. 脾經濕痰
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休,腹脹食滯,其痰滑而易出。二陳湯,六君子湯,白朮丸。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脾臟相關的濕痰問題] 症狀表現為脈搏緩慢、面色萎黃,身體感到沉重,非常想躺下休息且不停止,腹部有脹氣感,食物不易消化,痰質滑潤且容易咳出。對於此類情況,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六君子湯以及白朮丸這幾種藥方來進行治療。
5. 肺經燥痰
脈澀面白,上氣喘促,灑淅寒熱,悲愁不樂,其痰澀而難出。利金湯,潤肺飲,人參逍遙散,觀音應夢散。
白話文:
[症狀表現]:脈象滯澀,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時有寒熱交錯的感覺,情緒低落悲傷,痰液乾澀且不易咳出。
[治療方法]:可服用「利金湯」、「潤肺飲」、「人參逍遙散」及「觀音應夢散」等藥方來調理。
6. 肝經風痰
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閉澀,時有躁怒,其痰清而多泡。水煮金花丸,防風丸,川芎丸。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肝經風痰症狀]:脈搏呈現弦緊狀,臉色青黑,四肢感到脹滿悶痛,排尿和排便不順暢,常會感到焦躁易怒,痰液清澈且含有大量泡沫。
治療上可以考慮使用以下藥物:金花丸、防風丸以及川芎丸,這些藥物需用水煮製服用。
7. 心經熱痰
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乾唇燥,時多喜笑,其痰堅而成塊。小黃丸,大黃湯,小柴胡加半夏湯。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心臟相關的熱痰症狀]
病徵表現為脈象洪大,臉色紅赤,感到煩躁及心痛,口渴且嘴脣乾燥,經常無故發笑,痰質硬且常結成塊狀。
治療上可考慮使用的小黃丸,大黃湯,以及小柴胡湯添加半夏的處方。
8. 腎經寒痰
脈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點而多稀。薑桂丸,八味丸,胡桃理中湯。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腎臟受寒及痰濕問題]
脈象顯示深沉,面色晦暗,小便時感到急迫且疼痛,雙腳冰冷且血循不順,心裡常感到恐懼不安,所吐的痰呈現黑色點狀且質地較為稀薄。
建議用藥:薑桂丸、八味丸以及胡桃理中湯。這些都是用來溫補腎陽、驅除寒氣和化解痰濕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