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七 (3)
上集卷之十七 (3)
1. 腎虛有痰者宜補腎以引其歸臟
痰之源出於腎,故勞損之人,腎中火衰,不能收攝,邪水冷痰上泛者,宜益火之源。或腎熱陰虛,不能配製陽火,咸痰上溢者,宜壯水之主。
龐安常云:有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受火邪,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生痰而不生血者,此當以潤劑。如麥冬、地黃、枸杞、當歸之屬,滋其真陰,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則痰自清矣。投以二陳立見其殆。有腎虛不能納氣歸原,原出而不納則積,積不散則痰生焉。八味丸主之。
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在腎者以水不歸原,水泛為痰也。在脾者以飲食不化,土不制水也。不觀強壯之人,任其多飲多食,則隨食隨化,未見其為痰也。唯是不能食者,反能生痰,此以脾虛不能化食,而食即為痰也。故凡病虛勞者,其痰必多,而病至垂危,其痰益甚。
白話文:
痰的源頭來自腎臟,所以勞損的人,腎臟的火氣衰弱,無法收攝,邪氣和寒痰上湧,就應該滋補腎臟的火氣。或者腎臟火熱陰虛,無法制約陽火,咸痰上溢,就應該增強腎臟的水分。
龐安常說:如果陰液不足,陰火上升,肺臟受到火邪,無法清肅下降,導致津液凝結濁化生痰,而無法生成血液,這就應該用滋潤的藥物。例如麥冬、地黃、枸杞、當歸等,滋養其真陰,使上逆的火氣回到它應該待的地方,痰自然會清淨。服用二陳湯就會很快見效。如果腎臟虛弱,不能吸納氣息歸於本位,氣息外泄而無法收納就會積聚,積聚不散就會生痰。八味丸可以治療它。
痰就是水,它根源在腎臟,表現在脾臟。腎臟方面,是因為水不歸本位,水泛溢而生痰。脾臟方面,是因為飲食不消化,脾土不能制約水。我們可以觀察到強壯的人,即使吃得多喝得多,也能隨吃隨化,從未見過他們生痰。只有那些不能吃的人,反倒容易生痰,這是因為脾虛無法消化食物,食物就會變成痰。所以,凡是患有虛勞的人,痰一定很多,病情危重時,痰會更加嚴重。
正以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盡為痰也。然痰之與病,病由痰乎,痰由病乎,豈非痰必由於虛乎?可見天下之實痰無幾,而痰之宜伐者亦無幾。故治痰者,必先溫脾強腎,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漸充,則痰將不治而自去矣。
—腎經之痰,水泛為痰者也。虛損乃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不化精而然。使不養陰以濟陽,則水氣不充,痰終不化;水不歸原,痰必不寧。宜以左右二歸、六味、八味等丸,酌其寒熱而用之。若陰火乘肺,津液乾涸,或喉痛,或煩熱,或喜冷,或便實,必察其真有火邪而痰嗽不已者,宜四陰煎、一陰煎之類加減主之。若火本非真,則但宜純補,庶保萬全也。
白話文:
脾氣虛弱到極點,就完全無法消化食物,水液全部變成痰。但痰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到底是疾病引起痰,還是痰引起疾病呢?難道不是痰的出現一定源於脾氣虛弱嗎?由此可見,真正由實證引起的痰很少,而需要用藥物攻伐的痰也很少。因此治療痰症,必須先溫補脾胃,強壯腎氣,從根本上治療痰的根源,讓身體逐漸充盈,那麼痰就會不藥而愈。
腎經的痰,是由於水液泛溢而形成的。身體虛損導致水液虧損,腎精不足,精氣不能互相轉化,就會產生痰。如果不及時滋養陰液來補充陽氣,水氣就會不足,痰就無法化解;水液不能回歸本位,痰症就會反覆發作。應該用左右二歸丸、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藥物,根據寒熱虛實情況選擇使用。如果陰火上炎侵犯肺部,津液耗竭,出現喉嚨疼痛、煩躁發熱、喜涼、大便乾燥等症狀,同時伴隨痰嗽不止,需要辨證使用四陰煎、一陰煎等藥方加減治療。如果火邪並不真正存在,就應該只用純補的藥物,以求萬全之策。
—有火之痰,陰虛火動,則水沸騰。動於腎者,猶龍火之出於海,龍升而水附。動於肝者,猶雷火之出於地,疾風暴雨,隨波湧而為痰,是有火也,故用六味以配火。
—無火之痰,腎虛不能制水,則水不歸原。如水逆行,洪水氾濫而為痰,是無火也,故用八味以補火。
—脾虛不能制濕,腎虛不能約水,皆能為痰,此即寒痰之屬也。或以脾陰乾燥,而液化為膠;或以金水偏枯,而痰本乎血,此即熱痰之屬也。凡此二者,於痰症中十居八九,是皆虛痰之不可攻者也。又或有過用峻利,以致痰反日甚者,亦皆脾腎受傷之候。治不求本,濟者鮮矣。
若腎氣虧損,津液難降,敗濁為痰者,乃真陰之病,宜用六味地黃丸為主。腎氣既壯,津液清化,而何痰之有哉?
白話文:
一、有火之痰
如果體內有「火」的痰,也就是陰虛火動,就像水沸騰一樣。火氣動到腎臟,就像龍火從海裡噴出來,龍飛起來,水也跟著往上湧。火氣動到肝臟,就像雷火從地底下竄出來,疾風暴雨,水波翻騰,形成痰,這就是有「火」的痰。所以要用六味地黃丸來配伍「火」。
二、無火之痰
如果體內沒有「火」的痰,腎虛不能控制水液,導致水液無法歸回原位,就像水倒流,洪水泛濫一樣,形成痰,這就是沒有「火」的痰。所以要用八味地黃丸來補「火」。
三、虛痰
脾虛不能控制濕氣,腎虛不能約束水液,都會導致痰的產生。這屬於寒痰。也可能是因為脾陰乾燥,液化成膠狀;或金水枯竭,痰來自血液,這屬於熱痰。這兩種情況在痰症中佔了八九成,都是虛痰,不能用攻伐的方法治療。
另外,如果過度使用峻利藥物,反而導致痰更嚴重,也是脾腎受傷的表現。不從根本治療,很難治癒。
四、真陰之病
如果腎氣虧損,津液無法下降,濁氣化成痰,這就是真陰之病。宜用六味地黃丸為主藥。腎氣強壯後,津液清化,痰自然消失。
—脾腎虛寒,不能運化而為痰者,不必兼治痰氣,只宜溫補根本。若中氣虛者,理中湯,或溫胃飲。陰不足者,理陰煎之類最妙。
澄按:虛損之人,未有無痰者也。消之不盡,除之又生。病已危劇,而喉中仍轆轆有痰聲者,蓋不知治其本也。虛損之人,素稟先天不足,或酒色過度,元精暗傷。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則水穀之精微皆不能化為津液,而盡化為痰涎。計一日飲食之所生,不過一日痰涎之所耗。
惟大補真元,察其腎中之陰陽而施治之。若腎中陰虛者,壯水之主;陽虛者,益火之源。如是則陰陽相濟,水充而痰自化,火足而痰自寧,不治痰而痰自不生矣。
白話文:
脾腎虛寒,不能運化而為痰者,不必兼治痰氣,只宜溫補根本。若中氣虛者,[理中湯],或[溫胃飲]。陰不足者,[理陰煎]之類最妙。
意思是說,如果脾腎虛寒,導致無法將食物精華轉化為津液,反而形成了痰,就不要專門治療痰,而是要溫補脾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脾胃中氣虛弱,可以用理中湯或溫胃飲來調理;如果腎陰不足,可以用理陰煎等藥物來補益。
澄按虛損之人,未有無痰者也。消之不盡,除之又生。病已危劇,而喉中仍轆轆有痰聲者,蓋不知治其本也。虛損之人,素稟先天不足,或酒色過度,元精暗傷。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則水穀之精微皆不能化為津液,而盡化為痰涎。計一日飲食之所生,不過一日痰涎之所耗。
這段話解釋了痰形成的根本原因,指出虛損的人幾乎都會有痰,而且即使消除了一部分,還會不斷產生。如果病人病情危重,但喉嚨仍然有痰聲,就表示沒有治本。虛損的人,可能是先天體質虛弱,或者由於過度飲酒縱欲,導致元氣損傷。精氣不能互相轉化,食物的精華就無法轉化為津液,反而變成痰液。也就是說,人一天吃下去的食物,最終可能都變成痰。
惟大補真元,察其腎中之陰陽而施治之。若腎中陰虛者,壯水之主;陽虛者,益火之源。如是則陰陽相濟,水充而痰自化,火足而痰自寧,不治痰而痰自不生矣。
這段話總結了治療方法,強調要補益腎臟的元氣,觀察腎臟陰陽虛實而進行治療。如果腎陰虛弱,就要補益腎陰,壯水之主;如果腎陽虛弱,就要補益腎陽,益火之源。這樣才能使陰陽平衡,腎臟功能恢復正常,水液充足,痰自然會化解;腎陽充足,痰液自然會減少,不再產生。也就是說,不用專門治療痰,只要補腎,痰自然會消失。
2. 中脘停痰
《活人書》云: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壯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類傷寒,但不頭痛,項強為異。五飲湯。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活人書》說:如果胃部堆積了太多痰液,會讓人感到畏寒發燒、怕風出汗,胸部和上腹部感覺不舒服,症狀有些像感冒,但是不會出現頭痛和頸部僵硬的情況。
因此可以使用【五飲湯】這個方子來治療這種病症。
3. 脾經濕痰
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休,腹脹食滯,其痰滑而易出。二陳湯,六君子湯,白朮丸。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某人的症狀:脈搏緩慢、面色發黃、身體感到沈重、喜歡躺著休息不停歇、腹部脅迫感和食物消化不良、咳嗽時咳出的痰液光滑且容易吐出來。
治療這些症狀可以使用以下三種方劑:
- 二陳湯
- 六君子湯
- 白朮丸
以上就是對該段古文的簡要解讀。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或疑慮,請隨時向我們提問!
4. 肺經燥痰
脈澀面白,上氣喘促,灑淅寒熱,悲愁不樂,其痰澀而難出。利金湯,潤肺飲,人參逍遙散,觀音應夢散。
白話文:
患者脈象沉澀,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情緒低落,容易悲傷,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以考慮使用利金湯、潤肺飲、人參逍遙散或觀音應夢散等中藥方劑治療。
5. 肝經風痰
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閉澀,時有躁怒,其痰清而多泡。水煮金花丸,防風丸,川芎丸。
白話文:
病人出現了肝氣鬱結、脾胃濕熱引起的症狀:脈搏跳動強勁且不規則,臉色蒼白或暗沈,四肢感到脹痛和不舒服,排尿困難或者疼痛,情緒容易激動並且易生惱怒,口中的唾液較稀薄且有很多泡泡。治療方案可以考慮使用「水煮金花丸」、「防風丸」以及「川芎丸」等藥物來調理身體。
6. 心經熱痰
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乾唇燥,時多喜笑,其痰堅而成塊。小黃丸,大黃湯,小柴胡加半夏湯。
白話文:
患者脈象洪大,臉色發紅,感到煩躁、發熱、心痛,口乾舌燥,脣部乾燥,時常無故喜笑,痰液黏稠成塊。建議使用小黃丸、大黃湯,以及小柴胡加半夏湯治療。
7. 腎經寒痰
脈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點而多稀。薑桂丸,八味丸,胡桃理中湯。
白話文:
患者脈象沉細,面色黑暗,小便急痛,足部冰冷且感到逆冷,心裡常常感到恐懼,痰液中帶有黑色斑點且稀薄。可以考慮服用薑桂丸、八味丸,並搭配胡桃和理中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