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二 (7)
上集卷之十二 (7)
1. 心腎寒熱虛實論
江應宿曰:勞怯乃精竭血虛,火盛無水之證,脈多弦數,潮熱,咳嗽咯血。若肉脫脈細數者不治。經云:心本熱,虛則寒;腎本寒,虛則熱。又曰:心虛則熱,腎虛則寒。當分別陰陽虛實。心腎虛而寒者,是氣血正虛。以其稟賦中和之人,暴傷以致耗散真氣,故必近於寒,宜溫補以復元氣。
心腎虛而熱者,是氣血之偏也。以其天稟性熱,血少之人,貪酒好色,腎水不升,心火不降,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故致於熱也。苟非滋陰養血,涼肝補腎,則陽愈亢而成勞極偏虛之證矣,或有挾外感邪熱,致鑠陰血枯涸者,故不可用參、耆甘溫之藥。若產後血虛,乃勞心用力失血,飲食失調,暴傷血虛之證,非血虛本病,亦正虛之類也,又兼溫補其氣。
陽虛者挾寒之證,陰虛挾熱之證,內傷者暴損元氣,虛損者累傷氣血,積損成癆,病已極矣,雖良工鮮能善其後矣。
白話文:
江應宿說:勞倦膽小的情況,實際上是精氣枯竭、血液不足,火氣旺盛但缺乏水氣的表現,常見的脈象是多弦且數,伴隨潮熱,咳嗽且可能咯血。如果身體嚴重消瘦且脈象細微頻數,這情況通常難以治療。
經典裡提到:心臟本來屬熱,但虛弱時會轉為寒;腎臟本來屬寒,但虛弱時會轉為熱。還說過:心臟虛弱時會產生熱感,腎臟虛弱時會感到寒冷。我們必須區分陰陽虛實的差異。
心腎虛弱且感覺寒意,代表氣血真正虛弱。對於那些天生體質平衡的人,如果突然遭受重創導致真氣消耗,必然會感到寒意,適合溫補來恢復元氣。
心腎虛弱卻感到熱意,這是氣血不平衡的結果。對於天生性情熱烈,血液較少的人,過度飲酒和縱欲,腎臟功能無法上升,心臟的火氣無法下降,火氣與元氣不能共存,一方強大另一方就會削弱,因此導致熱感。如果不滋陰養血,冷靜肝臟補充腎臟,陽氣將更加旺盛,形成勞累過度且偏虛的病症。有些人可能因為受到外在的熱邪影響,導致陰血乾涸,所以不能使用人參、黃耆等溫補的藥物。
產後血虛,是因為勞心勞力失血,飲食失調,突然造成血液虛弱的情況,這不是血液虛弱本身的疾病,也是真正虛弱的一種類型,同時要溫補其氣。
陽氣虛弱的人會夾帶寒氣,陰氣虛弱的人會夾帶熱氣。內傷的人會突然損失元氣,虛弱的人會持續傷害氣血,長期損失會形成肺結核,疾病已經到了極點,即使是最優秀的醫生也很難治好。
2. 虛損脈證治法
慎柔師訓云:嘗治虛損脈和而五六至,但咳嗽發熱,無惡寒,咽痛,喉哽等症,以為可治,服保元、四君之類十餘劑,咳嗽略可,熱亦微退。至二十劑之外,咳嗽反盛,復如前而身反不能轉側,足漸無力,至不能行而踡。此何也?諒下焦腎氣衰憊,無津液滋百骸,陽氣不能四運,脾肺之氣不能下輸,故足無力而踡。藥雖有效,病雖漸減,終不可治。
若初服四君、保元十餘劑,而脈細如絲,其數不改,決不可治。細而不數者,此猶有胃氣,無腹痛作瀉,而飲食如常,可用保元、參、術調理,須二三年方愈。若服藥後,數脈漸減,和緩有神,雖曰可治,亦得三月見功,年半方可痊愈。又須看年力之衰壯,精神脾胃之強弱斷之。
若服藥後,脈雖和緩,而腿漸無力,如前所述,且痰嗽不止,脈雖緩,治之無益。又或如前證,足雖無力,而熱退嗽減,飲食如平人,此脾胃強,猶可遷延歲月。又有如前證,六脈俱和緩,服前劑熱退,而脈漸弦,反作瀉下血,此平時火熱煎熬,血留經絡,得補藥氣血流通,邪不能留而下,下後半月十日自愈。下血時,能食者不死;不能飲食,精神倦怠者,死可立待。
吐血後,反驟能飲食者,亦不可治。若見腹痛,理中湯;噁心飲食少,六君子湯。無此二證,用四物、保元服之。蓋下血,邪從下竅而出也。又有變作傷風,壯者邪從上竅而散也,當服補肺助脾之藥,亦須半月而愈。
凡病求汗,不得汗者,不治。虛損六脈俱數,服滋陰降火之劑,不及四五十劑者,猶可治之。如服至百劑,真元消耗,脈洪數而無神,雖用補劑,而洪數變為細數,必漸痿困不起而斃矣。又或服寒涼未多,用保元、四君加生薑,一二十劑,求汗不出,而洪數之脈不退,亦難救治。或雖無汗,而洪數之脈漸減,病亦漸退,且能飲食,此為可治。
如此之脈,大抵秋冬易治,春夏難療。
凡虛損脈六七至,若逢夏火令,津液枯槁,腎水正行死絕之鄉,肺絕脾燥,無有不死者。若秋冬火令已退,金水正旺,脈雖數可治也。設病者骨立聲啞,喉疼寒熱,腹疼作瀉,而脈細數,亦屬不治。
白話文:
[虛損病症的診治方式]
慎柔老師的教導提到:曾經治療過一個虛損病人,脈象平和但每分鐘跳動五六次,只有咳嗽與發燒的症狀,沒有出現怕冷、喉嚨痛、吞嚥困難等其他問題。當時認為病情可以控制,於是開了十多劑保元、四君子湯等藥物,咳嗽的情況稍有改善,發燒的症狀也稍微減輕。然而,在服用二十多劑藥後,咳嗽反而更加嚴重,身體無法自由轉動,雙腳開始無力,甚至無法行走,蜷縮在牀上。這是怎麼回事呢?估計是下焦腎氣衰竭,無法提供津液滋養全身,陽氣無法順利運行,脾肺之氣無法向下輸送,所以才會導致雙腳無力蜷縮。藥物雖然有效,病情雖然逐漸減輕,但最終仍無法根治。
如果一開始服用十多劑四君子湯、保元湯,但脈象細如絲,頻率並沒有改變,這種情況下病情是無法根治的。脈象細但不快速的,說明還有胃氣,若無腹痛、拉肚子的症狀,且飲食正常,可以用保元湯、人參、白朮等藥物進行調理,通常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康復。如果服藥後,原本快速的脈象逐漸減慢,變得和緩有力,雖然說可以治療,但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看到效果,一年半左右才能完全康復。此外,還需根據患者年齡、體力、精神、脾胃的強弱來判斷。
如果服藥後,脈象雖然變得和緩,但腿部卻逐漸無力,就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樣,而且咳嗽不止,即使脈象緩和,治療也無濟於事。或者像前面的症狀一樣,雖然雙腳無力,但發燒和咳嗽都有所減輕,飲食也和正常人一樣,這說明脾胃功能強健,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生命。再者,也有類似前面症狀的情況,六脈都變得和緩,服用之前的藥物後發燒消退,但脈象逐漸變得緊繃,反而出現血便的情況,這是因為平時火氣旺盛,血液滯留在經絡中,得到補藥後,氣血得以流通,邪氣無法停留,所以從下部排出,通常在血便後的半個月至十天內會自然康復。血便期間,若能進食的人不會死亡;若無法飲食,精神疲憊的人,則可能即將死亡。
嘔血後,即使能夠進食,病情也是無法根治的。如果出現腹痛,應使用理中湯;如果惡心、飲食減少,應使用六君子湯。若無以上兩種症狀,可以服用四物湯、保元湯。因為血便,邪氣從下部排出。另外,也有變成感冒的情況,體質強壯的人,邪氣會從上部散去,應該服用補肺助脾的藥物,同樣需要半個月左右才能康復。
一般來說,疾病需要出汗來治療,但無法出汗的情況下,病情是無法治療的。虛損病人的六脈都快速跳動,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不到四十到五十劑的情況下,病情還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服用超過一百劑,真元已經耗盡,脈象洪大且快速,即使使用補藥,洪大快速的脈象變成細小快速,最終會逐漸萎靡不振,無法起牀,最終死亡。此外,如果服用寒涼藥物不多,使用保元湯、四君子湯加生薑,一二十劑後,想要出汗卻無法出汗,而且洪大快速的脈象沒有改善,病情也難以治療。或者即使沒有出汗,洪大快速的脈象逐漸減緩,病情也逐漸好轉,而且能正常飲食,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
對於這種脈象,一般來說秋冬較容易治療,春夏較難治療。
對於虛損病人,如果六脈每分鐘跳動六到七次,若是在夏季火氣旺盛的時候,津液乾涸,腎臟的水氣正在走向死亡的邊緣,肺氣衰竭、脾氣乾燥,這種情況下,無一生還。但如果是在秋冬,火氣已經衰退,金水正處於旺盛期,即使脈象快速,也能治療。如果患者瘦得只剩下皮包骨,聲音嘶啞,喉嚨疼痛,有發燒、腹痛、拉肚子等症狀,且脈象細小快速,這種情況也是無法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