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六 (7)
上集卷之十六 (7)
1. 外邪不解寒熱
寒邪鬱伏經絡,而為寒為熱,此似瘧非瘧之類也。治法雖宜表散,然邪氣得以久留者,必其元氣之虛,而正不勝邪也。故凡治此者,皆當以兼補氣血為主。若血分原虛,形氣又不足,而邪者不解者,宜益榮內托散。若外邪里郁,內熱而不解者,宜和中解托湯。若因勞倦,或體氣本弱,或肝脾不足,而邪有不盡者,宜葛根解托湯,升補中和湯。
若陽邪陷入陰分,微兼內熱,而邪有不解者,宜補陰益氣煎,或升補中和湯。若脾胃陽氣不健,中氣不暖而邪不解者,溫胃飲。若病久元氣大虛,而寒熱不退者,但當單培元氣,不必兼散,宜五福飲、歸脾湯,或大補元煎、理陰煎之類,察其陰陽,擇而用之。若果陽虛,非用溫補不可。
白話文:
當外來的邪氣,如寒氣深藏在經絡中,引起身體時冷時熱,這種情況看似瘧疾,但實際上並不是。雖然治療上應當使用發汗解表的方法,但如果邪氣能夠長時間滯留,這往往說明瞭體內的元氣虛弱,正氣無法壓制邪氣。因此,對於這種情況的治療,都應該以補充氣血為主要目標。如果血氣本來就虛弱,身體狀況也不好,邪氣持續不解,可以使用益榮內託散。如果外來邪氣在體內鬱積,引發內熱且病情未見好轉,則適合使用和中解託湯。如果因為過度勞累,或者本身的體質較弱,或是肝脾功能不足,導致邪氣未能完全清除,可選擇葛根解託湯,或是升補中和湯。
如果陽性邪氣深入到陰性部位,稍微伴隨內熱,邪氣仍然不消,應該使用補陰益氣煎,或者升補中和湯。如果脾胃的陽氣不夠強壯,中氣不能保持溫暖,邪氣未能消除,可以使用溫胃飲。如果病情持續時間較長,元氣嚴重虛弱,寒熱交錯的情況仍不見改善,治療上應該專注於培養元氣,不需要再同時進行發散,可以選擇五福飲、歸脾湯,或是大補元煎、理陰煎等藥方,根據患者陰陽的狀態,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如果確定是陽氣虛弱,必須使用溫補的方法不可。
2. 虛勞客熱
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忪,夜有盜汗,咳唾稠黏,有時膿血,黃耆鱉甲散。
澄按:虛勞客熱,極多方論,俱見下集風勞門。
白話文:
「因虛弱和外來的熱氣導致身體狀況不佳,出現肌肉消瘦、四肢容易疲倦、手掌腳掌及胸口感覺煩熱、口渴喉嚨乾燥、臉頰泛紅心跳加速、夜晚睡覺時會盜汗、咳嗽時痰液濃稠甚至偶爾夾帶膿血的情況,對於這種症狀可以使用黃耆鱉甲散來調理。
進一步解釋:對於由虛弱和外來熱氣所引起的身體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療法和討論,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後面風勞門的相關章節。」
3. 痰積發熱
4. 瘀血發熱
5. 食積發熱
以上見下集各門。
白話文:
對於「食積發熱」的情況,其相關的診斷與治療方法,請參閱後續篇章中的各個專題討論。這句話的意思是,關於吃太多食物導致的體內熱度升高(食積發熱)的問題,會在接下來的書籍或文章中的不同章節詳細討論。
6. 勞倦發熱
勞倦內傷發熱,六脈微弱,或右手三倍於左手,按之無力,懶言自汗,渾身痠軟,甚至肌膚壯熱,目赤面紅,譫語煩渴,日夜不息,不惡寒。此血虛發熱,症似白虎,誤服白虎必死,但脈不長實為異耳,宜當歸補血湯。
輕者頭眩倦惰,飲食無味,惡寒發熱,時作時止,下午乃發,手心熱而手背不熱,此陽虛下陷發熱也。輕者三發即止,俗稱勞發是也。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或升補中和湯加秦艽、續斷亦可。
白話文:
[勞累過度導致的發燒]
因勞累過度,內在體力耗損而引起的發燒,脈搏顯得微弱,甚至右側的脈搏比左側強烈三倍,但按下去卻無力,感到說話乏力,自發性出汗,全身酸軟無力,甚至皮膚感覺非常熱,眼睛充血,臉色泛紅,出現胡言亂語且口渴難耐,這種情況晝夜不停,不會感到冷。這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的發燒,症狀類似於白虎湯治療的病症,如果誤用白虎湯可能會致命,但主要差異在於脈象並非長而實。應使用當歸補血湯進行調理。
較輕的病狀可能表現為頭暈,精神疲憊,對食物失去興趣,時有怕冷及發燒的現象,這些症狀時好時壞,通常在下午發作,手心熱但手背並無熱感,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身體機能下降所引發的發燒。這種情況一般三次發作後就會停止,俗稱為勞累型的發燒。建議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調理,或者可以使用升補中和湯,並加入秦艽和續斷來增強效果。
7. 肺虛勞熱
火旺鑠金,肺虛勞熱,能受溫補者易治,不能受溫補者難治。蓋肺虛挾火,致咳嗽發熱,陰虧已甚,再服補陽之藥,則火益亢而金愈虧,只宜二母散。故雖病虛勞,而勢有不能服補藥者也。
白話文:
【肺虛勞熱】
火氣旺盛傷害到肺金,導致肺部虛弱及勞損發熱。若患者能接受溫補治療,病情較容易控制;反之,若無法接受溫補療法,則病情較難以治理。因為肺虛且夾雜火氣,會引發咳嗽與發熱,此時體內陰液已經嚴重不足,如果再服用補陽藥物,會讓火氣更加旺盛,肺部功能更形衰弱,應使用二母散來調理。因此,雖然病患患有虛勞症狀,但有些情況下卻無法承受補藥。
8. 虛中挾邪發熱
陰虛發熱,丹溪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或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蓋無外邪也。若兼挾外邪,則榮不能榮之人,虛邪客入,難以疏散,宜益榮內托散。
白話文:
在陰虛情況下產生的發熱,丹溪(古代中醫名家)會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和知母,或者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和五味子,這是在沒有外來病邪的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但如果同時有外來病邪影響,也就是身體防禦力弱時,病邪入侵,這種情況下就難以將病邪驅散,應該使用能滋養血液並有助於排除病邪的內託散來增強體質。
9. 陽虛挾邪發熱
陽虛發熱,丹溪用四物湯加人參、黃耆、白朮,或用八味、四君,亦無外邪也。若兼挾外邪,則衛不能衛,邪氣乘虛襲入,而不能托出者,宜助衛內托散。
白話文:
在陽氣虛弱的情況下發燒,丹溪(古代醫家)會使用四物湯,再加入人參、黃耆、白朮來治療,或者使用八味丸、四君子湯,這些情況下並沒有外界病邪的侵擾。但如果同時有外界病邪的夾擊,身體的防禦力就無法正常運作,病邪就會趁虛而入,且無法被排出體外,這種情況下應該要使用能增強防禦力並有助於從內部驅散病邪的藥方。
10. 陰陽兩虛挾邪發熱
陰陽兩虛者,氣血俱衰,不能拒邪,邪正相併,合而發熱者,雙補內托散主之。
白話文:
當一個人的陰陽兩者都虛弱時,這表示他的氣血都非常衰弱,身體無法抵抗外來的邪氣。此時,體內的正氣與邪氣相結合,共同導致了發燒的情況。這種狀況下,應使用雙補內託散這種藥方來進行治療。
11. 七情內傷兼挾邪發熱
外感六淫,內傷情志,內外合邪,發熱無休者,寧心內托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外界環境因素(如風、寒、暑、濕、燥、火)和內在情緒影響(如喜、怒、憂、思、悲、恐、驚)兩相夾擊,導致持續發燒不停,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寧心內託散」這種藥方來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12. 房勞兼挾邪發熱
房勞之後,兼感外邪,令人都以房勞後得病,不分陰陽脈症,輒命曰陰症,可笑之甚。蓋陰經不發熱,惟少陰症有發熱。房勞得病,乃挾虛感,當以培補精神,托邪外出,宜用補真內托散主之。
白話文:
在性生活過後,如果同時感染了外界的病毒或細菌,很多人就會以為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的疾病,不分病情是屬於陰性還是陽性,就隨便判定這是陰性病症,這實在是太荒謬了。事實上,陰性經絡本身不會導致發燒,只有在少陰病證時纔可能會出現發燒的情況。因性生活過度而生病,其實是因為身體虛弱時受到感染,應當要滋養和補充精神,幫助身體排除病毒,適合使用補真內託散這種藥方來治療。
補真內託散是一種中藥方,主要成分有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等,具有補氣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易感外邪的患者。但具體使用時,仍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適當調整。
13. 勞心太過挾邪發熱
食少事煩,勞心太過,風寒不謹,榮衛受傷,寒熱交作者,宜寧神內托散。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吃得少但事情煩多,心力耗損過度,又不慎防風寒,導致身體防禦機能受損,出現冷熱交替的症狀,適合使用安神內託散來調理。
14. 勞力太過挾邪發熱
勞傷筋骨,氣損血耗,最易受託,遍身筋骨疼痛而發熱者,理勞神功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工作過度導致身體筋骨疲勞受損,元氣消耗、血液虧虛,身體處於這種狀態時最易受到外邪入侵。當全身出現筋骨疼痛並伴隨發燒的情況,這時候應該使用「理勞神功散」來治療。
「理勞神功散」為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勞累過度所引起的筋骨疼痛和發熱症狀。具體使用時,應遵照醫生指導或藥物說明。
15. 虛勞蒸熱
蒸熱者,血虛勞倦,五心煩熱,兩頰赤,盜汗,榮衛不和,痰嗽,肌體羸瘦。蓋火炎則水乾,真陰銷鑠,故肌肉之間蒸蒸而熱。
凡骨蒸熱,熱深在裡,一切輕揚之藥,真不可用。用之反引熱勢外出,而增其熾,灼干津液,肌肉枯槁,再求其止在內里時蒸時退,且不可得,安望除熱止病乎?
勞熱之病,不盡屬陰虛,亦有陽邪入里,傳為骨蒸者,令人先寒後熱,漸成羸瘦,宜用解托、補托二法。
澄按:骨蒸熱有內外二種。陽邪陷入陰中,必用輕揚之劑而熱方退,若誤滋陰,勢必愈甚。若火炎水涸,必用滋陰之劑而熱方退,若誤輕揚,熱必愈甚。總察其有邪無邪,以分辨耳。骨蒸又與蒸熱不同,蒸熱熱在肌肉,骨蒸熱在骨髓,當分輕重。先蒸熱而後變骨蒸者有之,是骨蒸重而蒸熱輕也,若癆瘵則又更重矣。
白話文:
[虛弱勞損伴隨發熱]
「蒸熱」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血液虧虛,身體疲憊,會感到手心腳心胸口等部位特別煩熱,臉頰泛紅,晚上睡覺會盜汗,身體的營氣與衛氣失調,可能還會有咳嗽和體重下降的問題。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過旺,導致水分乾燥,身體的真陰被消耗掉,所以肌肉間會感到持續的熱感。
對於深入骨髓的熱氣,一般的輕淺藥物是無法起到作用的。如果使用了這些藥物,反而會讓熱氣更往體表散發,使熱度更高,燒乾體內的津液,使得肌肉變得枯槁。想要回到原本熱度時高時低的狀態都難,更別提要根治熱症了。
勞損伴隨的熱症,並非全是由於陰虛造成,也有陽邪進入身體內部,轉化為深入骨髓的熱,讓人先是感到寒冷後再發熱,逐漸變得消瘦,這時應使用解表和補益的方法來治療。
進一步說明:深入骨髓的熱可以分為體內和體外兩種。若是陽邪陷入體內陰分,必須使用能輕揚升散的藥物,熱才會退去;如果誤用了滋陰的藥物,情況只會更糟。若是火氣過旺,水分被燒乾,則必須使用滋陰的藥物,熱才會退去;如果誤用了輕揚升散的藥物,熱度只會更嚴重。總的來說,要觀察是否有邪氣入侵,以此來分辨治療方法。深入骨髓的熱和普通的蒸熱不同,蒸熱是熱在肌肉層,深入骨髓的熱則是在骨髓,兩者要區分輕重。有些人會先出現蒸熱,後來轉變為深入骨髓的熱,這代表深入骨髓的熱比蒸熱更嚴重,至於肺結核等病症,則是更嚴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