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六 (6)

1. 陰虛潮熱

陰虛潮熱者,乃陰血自傷,不能制火,以致陽氣升騰而為潮熱也,脈必數而無力。六味地黃湯,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陰血損耗,無法抑制體內的火氣,進而導致身體像潮汐般陣發性發熱的人來說,這就是所謂的「陰虛潮熱」。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脈搏通常會顯得快速但卻無力。在治療上,可以考慮使用「六味地黃湯」或是「培土養陰湯」來滋補體質,增強陰血。

2. 陽虛潮熱

陰虛潮熱者,多在子午之時,不爽其期,如潮水之有期也。外感則潮熱無時,內傷則不差時刻。陽虛潮熱,乃陽氣自傷,不能升達降下陰分而潮熱也,脈必大而無力。

澄按:潮熱雖有陰虛、陽虛之分,而總不過七情、飲食、色欲之所致也。治當培其根本,養血健脾,兼以清心降火,不可妄用苦寒,致敗乃事。

白話文:

【陽虛導致的潮熱】

陰虛導致的潮熱,大多發生在每天固定的時候,就像潮水一樣有固定的時間。如果是因為外部感染導致的潮熱,就不會有固定的時間;若是內部機能受損,則會在特定時間出現。陽虛導致的潮熱,是因為陽氣受損,無法正常運行到身體的陰分部位,從而產生潮熱的情況,脈搏通常會顯得大而無力。

進一步說明:雖然潮熱可分為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但無論如何,這些問題大多是由情緒波動、飲食不當或過度性生活所導致的。治療上應從根本入手,養血健脾,同時清心降火,不能隨意使用苦寒的藥物,以免病情更糟。

3. 陽虛火浮潮熱

凡男婦小兒,脾胃受傷,陰虛火浮,潮熱夜熱者,必用理陰煎,或溫胃飲、大補元煎之類,方可保全。

白話文:

不管是男性、女性或是小孩,如果脾胃功能受到損傷,出現陰虛導致的虛火上升,進而產生如潮汐般定期發作的熱感,特別是夜晚時更為明顯的發熱情況,必須使用理陰煎這種藥方,或者選擇溫胃飲、大補元煎這類的藥方,才能確保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狀態。

4. 午前潮熱

午前潮熱,陽虛而陰火乘之也,故見氣虛無汗,火燥熱鬱故也。人參清肌散。

白話文:

在上午時段出現如潮水般陣發性的發熱,這是因為身體的陽氣虛弱,導致陰火得以趁虛而入所造成的現象。因此,會出現氣力不足且無汗的情況,這是由於火氣旺盛,使得身體內的熱度無法順利散出,因而產生燥熱及悶鬱的感覺。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人參清肌散來進行調理。

5. 午後潮熱

午後潮熱,熱在陰分,陽陷陰中也。其症見背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白朮除濕湯。

白話文:

翻譯內容為:在下午時段出現如潮水般來去的發熱症狀,這類熱感源於身體的陰性部分,是因為陽氣陷入陰氣當中的緣故。具體症狀可能包括感覺背部對風敏感、四肢感到沉重疲憊,以及小便顏色偏黃。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白朮除濕湯進行治療。

6. 病後潮熱

凡人大病之後,氣血兩虛,遂成勞怯,潮熱往來,盜汗自汗,或無汗躁熱,世俗便以柴胡、地骨皮治之,往往不效,其病愈劇。故男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人參養榮湯;氣虛有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氣虛無汗潮熱者,以人參生肌散。女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八物湯;氣虛有汗潮熱者,以人參柴胡湯;血虛無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氣虛無汗潮熱者,逍遙散。其咳嗽咯血,以人參五味子散;骨蒸者,清骨散。

以上皆治勞熱之聖藥也。

若病後挾有外邪,血虛潮熱者,益榮內托散;氣虛潮熱者,益衛內托散;氣血兩虛,雙補內托散。或房勞、七情,則補托之法,皆可選用之。

白話文:

[病後潮熱]

大病初癒的人,往往氣血兩損,身體變得非常虛弱,進而形成勞損的狀態。會出現時而發燒、時而退燒的情況,晚上盜汗,白天自汗,或者乾燥煩熱卻不出汗。一般人會想到用柴胡和地骨皮來治療,但這樣做往往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可能更加嚴重。

對於男性而言,如果因為血氣不足而出汗伴有潮熱,可以服用人參養榮湯;如果是氣力不足出汗伴隨潮熱,應選擇茯苓補心湯;若氣力不足且無汗潮熱,則適用人參生肌散。女性方面,血氣不足出汗伴有潮熱,宜用八物湯;氣力不足出汗伴隨潮熱,用人參柴胡湯;血氣不足無汗潮熱,可用茯苓補心湯;氣力不足無汗潮熱,則選用逍遙散。若是有咳嗽並咯血的症狀,則用五味子散;若是骨節蒸熱,則選用清骨散。

以上提到的都是治療勞損後潮熱的有效藥方。

然而,如果在大病初癒後還夾雜著外感邪氣,血氣不足而有潮熱,可用益榮內託散;氣力不足而有潮熱,用益衛內託散;氣血雙失,就該用雙補內託散。如果病因是房事過度或情緒波動,那以上所提的補養調理方法,都可酌情選擇使用。

7. 虛勞煩熱

煩熱者,煩躁不寧也。心不寧為煩,身不寧為躁,良由血少液枯,腎衰水涸。故見內熱口渴,神昏躁妄,皆由勞煩過度,憂思傷神,脈必虛數無力,宜除濕寧燥湯。若有外邪,宜補真內托散。

若心經蘊熱,火在陽分,而煩熱往來者,宜二陰煎。肝火不清,時多鬱怒而煩熱者,宜徙薪飲。三陰虧損,血虛火盛而煩熱者,宜地骨皮膏,三才封髓丹。

白話文:

【虛弱勞累伴隨煩躁發熱】

煩躁發熱,指的是情緒和身體都無法平靜的狀態。心理的不安稱為煩,身體的不安則稱為躁,這主要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腎臟功能減退,體內水分減少。因此會出現內部發熱、口渴、精神混亂、行為狂躁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過度勞累、煩惱過多、精神受損所引起,脈搏會呈現虛弱且頻率加快的現象,適合服用除濕寧燥湯。如果併有外部感染,應服用補真內託散。

若是由於心臟系統積熱,火氣集中在身體的陽性部位,導致煩躁發熱交替出現,應服用二陰煎。若是肝火旺盛,常因情緒鬱悶生氣而感到煩躁發熱,應服用徙薪飲。若是三陰(肺、脾、腎)機能損耗,血液不足,火氣過旺而產生煩躁發熱,應服用地骨皮膏及三才封髓丹。

8. 往來寒熱

陰虛陽勝,或陰陽俱虛,而為寒熱往來者,此以真陰不足,總屬虛損之病也。然其陰陽微甚,亦所當辨。如晝則熱而夜則靜者,此陽邪王於陽分,陽有餘也。晝則靜而夜則熱者,此陽陷入陰中,陰不足也。其有晝夜俱熱,或兼煩躁多汗,而本非外感者,此症雖曰重陽,而實則陰虛之極也。

又有下見溏瀉,或上見嘔惡,而潮熱夜熱者,此元氣無根,陽虛之病也。大都陽實者,宜瀉其陽,瀉陽者宜用苦寒。陰虛者宜補其陰,補陰者宜用甘涼。惟陽虛一症,則身雖有熱,大忌寒涼,此則人多不識也。然陰虛則病熱,而陰氣未竭者,治之猶易。陽虛則病寒,而陽氣未竭者,治之亦易。

若孤陽無陰而寒之不可,孤陰無陽而熱之不可,斯所謂兩死之症也,無能為力矣。

若陽氣或陰氣虛而寒熱往來,或夜熱不止者,加減一陰煎,或培土養陰湯。若婦人多郁多怒,而寒熱不止者,宜暢郁湯。

白話文:

[往來寒熱]的情況,可能是因爲陰虛陽亢,或者陰陽兩虛,導致時冷時熱,這都是因爲真陰不足,總歸是屬於虛弱損耗的病症。然而,陰和陽的虛損程度,也是應該辨別清楚的。比如,白天發熱夜晚平靜,這是陽邪在陽分旺盛,表示陽氣過盛。而白天平靜夜晚發熱,則是陽氣陷入陰中,顯示陰氣不足。如果晝夜都在發熱,或伴隨煩躁多汗,但並非由外部感染引起,這種症狀雖說是陽氣過盛,實際上是陰虛到極點。

還有,如果出現腹瀉,或噁心嘔吐,同時伴有定時發熱或夜晚發熱,這是元氣無根,是陽虛的病狀。一般來說,陽實的,應該清瀉陽氣,清瀉陽氣的藥物應選擇苦寒類。陰虛的,應該補養陰氣,補養陰氣的藥物應選擇甘涼類。只有陽虛這一病症,即使身體有熱,也要大忌寒涼,這一點許多人並不瞭解。然而,陰虛會發熱,但如果陰氣未完全耗盡,治療起來還相對容易。陽虛則會感到寒冷,但如果陽氣未完全耗盡,治療起來也相對容易。

如果只剩下陽沒有陰,不能用寒涼療法;只剩下陰沒有陽,也不能用溫熱療法,這就是所謂的無法治療的病症,無法施救。

如果是陽氣或陰氣虛損,導致寒熱交替,或者夜晚發熱不止,可以使用加減一陰煎,或培土養陰湯。如果是女性因情緒壓抑或憤怒,導致寒熱不止,應該使用暢鬱湯。

9. 虛勞寒熱

病之有寒也,半成於外來之邪。然亦有無邪而身發寒熱者,不可不知。無邪而身發寒熱,乃肝氣鬱而不得宣,膽氣亦隨之而鬱。木之氣既鬱滯,而心之氣自然不舒。心、肝、膽三經皆郁,則脾胃之氣不化,肺金無養,其金不剛,上少清肅之氣,下行而木寡於畏,土欲發泄而不能,於是作寒作熱,似瘧非瘧而不能止。倘用祛邪之藥,則其勢更甚,惟有舒其木氣,而寒熱自除矣。

逍遙散加白芍,暢郁湯。若外邪未清,宜葛根解托湯。

白話文:

當身體出現寒熱的症狀,一半可能是由外界的邪氣入侵所導致。然而,也有在沒有外邪的情況下,身體也會發生寒熱的情形,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白。在沒有外邪的情況下身體產生寒熱,是因為肝氣鬱結無法宣洩,膽氣也因此跟著鬱結。當木氣(肝膽)鬱滯,心氣自然就無法舒展。當心、肝、膽三條經絡都鬱結時,脾胃的運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肺部得不到滋養,肺氣就會變得薄弱,上面缺少了清肅之氣,下面的木氣(肝膽)就少了制約,脾土想要運化卻無法做到,於是就產生了寒熱的症狀,這種情況像是瘧疾又不是瘧疾,且無法停止。如果使用驅邪的藥物,情況可能會更糟,唯一的方法就是疏肝理氣,那麼寒熱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可以使用逍遙散加上白芍,或是使用暢鬱湯來治療。如果還有外邪未清除,則應使用葛根解託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