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五 (5)

1. 食夾痰嗽

《機要》云:痰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湯主之,或二陳湯加瓜蔞、卜子、山楂、枳殼、神麯。

白話文:

根據古籍《機要》所述,如果病人有痰但還能正常進食,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輕微地幫助排便,藉此改善痰多的問題。然而,若病人因痰多影響到無法正常進食,應採用「厚朴湯」來治療,或者使用「二陳湯」加上瓜蔞、卜子、山楂、枳殼、神麯等藥材來綜合調理。

2. 失音嗽

戴云:有熱嗽失音咽疼,多進冷劑而聲愈不出者,宜以生薑汁調消風散,少少進之,或只一味薑汁亦可;冷熱嗽後失音者尤宜。嗽而失音者,非獨熱嗽有之,宜審其症用藥,佐以橄欖丸含化,仍濃煎獨味枇杷葉散熱服,或潤肺丸、清音丸。

白話文:

戴雲表示:有些人因為熱咳導致聲音嘶啞和咽喉疼痛,他們可能吃了很多寒涼的藥物但聲音問題並沒有改善,這時候應該用生薑汁調和消風散,一點點慢慢服用,或者單純使用薑汁也可以;對於因冷熱交替咳嗽後聲音嘶啞的人來說,這種方法更適合。需要注意的是,聲音嘶啞不一定只是由熱咳引起,應根據具體症狀來選擇藥物。除了藥物外,還可以輔以橄欖丸來緩解症狀,同時濃煎單一味的枇杷葉散熱飲用,或者選擇潤肺丸、清音丸來治療。

3. 聲啞嗽

痰熱壅於肺,金空則鳴,必清金中邪滯,用清咽寧嗽湯。亦有一種寒包熱者,宜細辛、半夏、生薑,辛以散之。

白話文:

[聲音沙啞咳嗽]

這是因為熱痰阻塞在肺部造成的,肺部功能失調才會有聲音嘶啞和咳嗽的症狀,必須清除肺部的病邪和滯留的熱氣,可以使用清咽寧嗽湯來治療。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寒氣包裹著熱氣所導致的情況,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細辛、半夏和生薑這類辛溫的藥材,用以發散寒氣。

4. 久嗽

經年久嗽,服藥不瘥,余無他症,與勞嗽異,一味百部膏。

白話文:

「如果長年咳嗽不止,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法痊癒,而且除了咳嗽之外沒有其他症狀,這種情況跟勞力型咳嗽不同,建議使用一味百部膏來治療。」

5. 暴嗽

暴嗽與暴感風寒不同,有本有標。昔有教之,進生料鹿茸丸、大菟絲子丸方愈。亦覺之早,治之早故也。

暴嗽諸藥不效者,宜大菟絲子丸。不可以其暴嗽,而疑遽補之非法。

白話文:

【突然劇烈咳嗽】

突然劇烈的咳嗽和突然因感受風寒所導致的症狀不同,它有其根本原因及表面症狀。過去有人教導,服用生料鹿茸丸和大菟絲子丸,病情才得以康復。這也是因為察覺得早,治療得早的緣故。

對於突然劇烈的咳嗽,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下,應嘗試使用大菟絲子丸。不能因為是突然劇烈的咳嗽,就懷疑立即進行補身的做法不合適。

6. 肺熱久嗽

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肉消瘦,將成肺勞。一味黃芩湯。一方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杏仁、桑白皮等份,大黃減半,蜜丸,夜臥含化。

白話文:

如果肺部有熱氣導致長時間咳嗽,身體會感覺像被火烤一樣,肌肉也會逐漸消瘦,這可能正逐步發展成肺結核。對此,可以使用一味黃芩湯來治療。

另外有一個處方是將枇杷葉、木通、款冬花、杏仁和桑白皮等量混合,而大黃則使用一半的量,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在夜晚睡前,含服這種蜜丸,使其在口中慢慢溶解吸收。

7. 煩冤嗽

《素問》云:咳嗽煩冤,是腎氣之逆也。八味丸,安腎丸主之。

白話文:

根據《素問》所述,咳嗽伴隨煩躁不適,這是因為腎氣運行失常所致。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八味丸和安腎丸來調理腎臟機能。

8. 勞嗽

有因久嗽成勞者,有因久勞乃嗽者。其症寒熱往來,或獨熱無寒,咽乾嗌痛,精神疲極,所嗽之痰或濃或淡,或時有血,腥臭異常,語聲不出者。宜用苡仁、桑皮、麥冬、白石英、人參、五味子、款冬花、紫菀、杏仁、貝母、百合、桔梗、秦艽、枇杷葉、薑、棗同煎去渣,調鍾乳粉;咽痛加桔梗。保和湯,紫菀湯,知母茯苓湯,蛤蚧散,寧肺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勞嗽」這種病症,可以是由長時間咳嗽引發的,也可能因為長時間過度勞累而產生咳嗽。病徵包括冷熱交錯或是單純的熱感沒有冷感,咽喉乾燥疼痛,感到非常疲憊,咳出的痰可能濃稠或稀薄,偶爾會夾雜血絲,味道腥臭,甚至說話聲音都變得微弱。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苡仁、桑皮、麥冬、白石英、人參、五味子、款冬花、紫菀、杏仁、貝母、百合、桔梗、秦艽、枇杷葉、薑、棗一起煎煮,然後去掉渣滓,再加入鍾乳粉調和;如果咽喉疼痛可以額外加入桔梗。另外,還可以考慮服用保和湯、紫菀湯、知母茯苓湯、蛤蚧散、寧肺湯等藥方。

以上就是對「勞嗽」病症的描述及治療建議。

9. 支嗽

(即支飲)

咳而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支咳者,刺足太衝。

白話文:

(指的是支氣管炎)

咳嗽且感到胸口有堅硬飽滿的感覺,一咳嗽胸部兩側就疼痛,脈搏反而比平常慢,這被稱為支咳。對於這種支咳,治療方式是針灸腳上的太沖穴。

10. 厥陰咳

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厥者,刺手大陵。

白話文:

如果咳嗽到連舌根都感到被牽引著痛,這種情況稱之為厥陰咳。對於厥陰咳,中醫會建議針灸手腕上的大陵穴來治療。

11. 肺喘咳

仲景云:咳而氣上,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張仲景曾說:咳嗽且感覺氣往上衝,這種情況被稱作肺脹。患者會有喘息困難,眼睛突出好像要脫出一般的症狀,如果脈搏呈現浮大狀態,應使用越婢加半夏湯來治療。

12. 上氣咳

(停水)

又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主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可以翻譯為:

另一種說法是,當肺部出現問題,造成咳嗽與呼吸困難,同時伴有煩躁和喘息,如果診斷出脈象呈現浮象,這表示心臟下方有水腫的情況,這種情況應使用小青龍湯來治療。

13. 肺脹咳

丹溪云:肺脹而咳者,用訶子、青黛、杏仁。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郁遏脹滿,不能眠一邊,取其味酸苦,有收斂之功。佐以海石、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姜,蜜丸噙。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對於患有肺脹而咳嗽的病人,可以使用訶子、青黛、杏仁來治療。訶子能夠調理肺氣,特別是當肺部因火氣過旺受損,導致氣滯脹滿,患者甚至無法側身睡覺時,訶子因其酸苦的味道,具有收斂肺氣的功效。此外,還可輔以海石、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以及薑,製成蜜丸服用。

14. 痰瘀嗽

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宜養血以流動乎氣,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湯加訶子、青皮、竹瀝。

澄按:以上肺脹四症,治各不同。仲景乃治傷寒之法,主以散邪。丹溪乃治虛損之法,陰虛火動,痰挾瘀血,主以收斂消瘀。

白話文:

【痰瘀咳嗽】

患有肺部腫大導致的咳嗽,有時左側身體不適,有時右側身體不適,甚至影響到睡眠品質。這是由於痰液與瘀血交纏,阻礙了氣的正常運行,因而引發疾病。治療上應著重在滋養血液以促進氣的流動,同時降火疏肝來清除痰液。可使用四物湯,並添加訶子、青皮和竹瀝。

經過澄進一步分析:上述的肺部腫大四種症狀,其治療方式各有不同。張仲景所用的是治療風寒感冒的方法,主要目標是驅除邪氣。而朱丹溪所用的是治療體虛損耗的方法,針對陰虛火旺,痰液與瘀血交纏的情況,主要目標則是收斂與消除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