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五 (4)

1. 傷濕咳嗽

骨節煩疼,四肢重著,灑淅惡寒。或冒雨露,或浴不解濕衣。白朮酒主之。

2. 房勞咳嗽

咳而發作寒熱,引腰背痛,或喘滿,此因房勞,大菟絲子丸主之。

3. 飢飽咳嗽

胸滿腹脹搶心痛,不欲食,保和丸主之。

4. 疲勞咳嗽

咳而左脅偏痛,引小腹並膝腕疼。

5. 叫傷咳嗽

咳而因呼叫太過,或吐白涎,口燥聲嘶。

6. 勞神咳嗽

咳而因勞神傷心,煩熱自汗,咽乾咯血。

7. 熱嗽

熱嗽者,夏月嗽而發熱者是也。咽喉干痛,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或帶血絲,血腥臭。不若風寒之嗽,痰清而白。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或竹葉石膏湯加知母、五味、杏仁、枇杷葉;或金沸草散去麻黃、半夏,加枇杷葉、五味子、杏仁、桑皮、貝母、桔梗、茯苓。

8. 冷嗽

飲冷食寒,因之而嗽。紫菀飲。

9. 暴感咳嗽

暴感風寒,不惡寒發熱,止是咳嗽,鼻塞聲重,此感之輕者,寧嗽化痰湯。

10. 春月咳嗽

春月風寒所傷,咳嗽聲重頭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聲重,身熱頭疼,用局方消風散。蓋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宜解表,兼清肺火,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疽肺痿矣。

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小便短少,皮膚漸腫,咳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11. 夏月咳嗽

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熱,其脈洪大者,黃連解毒湯。熱燥而咳,梔子湯。咳唾有血,麥門冬湯。俱吞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而保肺金。

12. 秋月咳嗽

秋月咳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而洪者,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痞滿,四肢困倦,精神短少,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補中益氣湯加山藥、五味,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秋深初冬,天久不雨,燥金用事,則肺燥咳嗽,當清金潤肺,或兼清散。)

13. 冬月咳嗽

冬月風寒外感,形氣俱病俱實者,宜華蓋散,加減麻黃湯。所謂從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虛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虛,腠理益疏,外邪乘虛易入,其病愈難治矣。

14. 冷熱咳嗽

冷熱嗽,因增減衣裳,寒熱俱感,遇乍寒嗽,乍熱亦嗽,飲熱亦嗽,飲冷亦嗽,宜金沸草散。

15. 七情傷感嗽

七情傷感,無非傷動臟腑正氣,致邪上逆,結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順氣為先,四七湯加杏仁、五味子、桑白皮、人參、阿膠、麥冬、枇杷葉。

16. 冷水嗽

有飲冷水太過,傷肺至嗽,俗謂之湊肺,宜紫菀飲。

17. 吐嗽

有嗽吐痰與食俱出者,此飲食失節,致肝氣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濁道,肺清道,清濁相干,故嗽飲食俱吐出。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