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五 (3)
上集卷之十五 (3)
1. 虛火咳嗽
虛火者,非火不足也,因人元氣虧損,三焦之火乘虛上炎,肺為火灼,則氣逆而嗽,痰涎清薄,嗽時面紅氣喘,咽乾喉癬喉癢,口臭煩渴,飲食減少,其脈虛弱,或浮弦而無力,或微數而不清。是為虛火咳嗽,法宜滋補。
2. 肺實咳嗽
肺脹者,肺統周身之氣,因虛不能宣布於外,而反逆歸本經,諸竅半塞不通而發脹,則中府、雲門兩脅間之經絡,皆不能利,所以氣高而似喘,實非喘症。若邪偏左則左體不能貼席,偏右則右體不能貼席,貼席則喘嗽不止。其脈左則人迎弦急,右則氣口弦緊而滑數。此為氣實咳嗽,宜疏散。
3. 肺虛咳嗽
肺虛者,肺家元氣自虛也。惟其自虛則腠理不密,故外則無風而畏風,外則無寒而怯寒,內則氣怯息短,力弱神虛,面白神羸,情志鬱結,嗜臥懶言,遺精自汗,飲食減少,咳嗽無力,痰涎清薄,六脈虛微而澀弱,按之無神。此為陽虛脈症,宜大補元氣,則嗽不治而自愈。若專於消熱消痰以止嗽,未有不速其死也。
4. 肺燥咳嗽
金性喜清潤,潤則生水,以滋臟腑。若本體一燥,則水源漸竭,火無所制,金受火燥,則氣自亂而咳嗽,嗽則喉干聲啞,煩渴引飲,痰結便閉,肌膚枯燥,形神虛萎,脈必虛數,久則澀數無神,法當滋潤清補。
5. 癆瘵咳嗽
癆瘵咳嗽者,因熱鬱生蟲,蟲生五臟而咳,初起即治易愈。若遲延日久,至聲嘶喉啞,六脈細數而急疾者,不治。如六脈平緩有神,飲食不減,大肉未消,用方調治,或有生機。
久嗽視唇上有白點,蟲在上面;下唇白點,蟲在下面。當用殺蟲之法,與傳屍癆瘵同治。方見水丘治法。
6. 心經咳嗽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桔梗湯主之。咳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
7. 肺經咳嗽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麻黃湯主之。又咳引頸項而唾血,謂之肺咳。
8. 肝經咳嗽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脅下滿,小柴胡湯主之。
9. 脾經咳嗽
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升麻湯主之。咳而涎出,續續不止,引小腹,謂之脾咳。
10. 腎經咳嗽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又咳則耳無所聞,引腰並臍中,謂之腎咳。
11. 胃經咳嗽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烏梅丸主之。
12. 膽經咳嗽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13. 大腸咳嗽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赤石脂禹餘糧湯、桃花湯。不止,用豬苓分水散。
14. 小腸咳嗽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芍藥甘草湯主之。
15. 膀胱咳嗽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茯苓甘草湯主之。
16. 三焦咳嗽
久嗽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錢氏異功散主之。
17. 傷風咳嗽
鼻塞聲重,欲語因咳言不得竟,謂之風嗽,惡風自汗發熱,其脈浮。桂枝湯加防風、杏仁、前胡、細辛。
18. 傷寒咳嗽
悽清怯寒,惡寒發熱,無汗脈緊,鼻流清涕,又憎寒壯熱,無汗惡寒。杏子湯加紫蘇、乾葛,去乾薑、五味,或二陳湯加乾葛、杏仁、桔梗。
19. 傷暑咳嗽
煩熱引飲,口燥齒乾,或吐涎沫,聲嘶咯血。人參白虎湯,黃連解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