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1. 上集卷之十五
2. 咳嗽綱目
3. 經旨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容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其時治。
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示從容》篇曰:咳嗽煩冤者,腎氣之逆也。
按:腎虛則龍雷之火泛,上乘肺金,煩熱冤苦,虛勞咳嗽。
《陰陽別論》曰:一陽病發,少氣,善咳善泄。
《玉機真臟論》曰: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白話文:
黃帝問道:為什麼肺會讓人咳嗽呢?岐伯回答說:其實不只是肺,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咳嗽。皮毛是肺的外部表現,當皮毛首先受到邪氣侵襲,邪氣就會影響到肺。如果吃了寒涼的食物進入胃部,再沿著肺的脈絡上行至肺,就會造成肺部寒冷。肺部寒冷再加上外界的邪氣,兩者結合就可能引起肺部咳嗽。五臟在各自特定的季節中容易受病,如果不是在該季節,也會相互傳遞病氣。人和天地相呼應,所以五臟會在各自的季節中達到最佳狀態。
如果在季節更迭時感受了寒氣,就會受病,輕微的會咳嗽,嚴重的可能會腹瀉或疼痛。如果是在秋天,肺最先受到邪氣;如果是春天,肝最先受到邪氣;夏天則是心;至陰(濕)的季節則是脾;冬天則是腎。
在《示從容》篇章中有提到:如果出現咳嗽並伴有煩躁,這可能是腎氣逆行的症狀。
進一步解釋:腎虛時,身體內的虛火會上沖肺部,導致煩熱、痛苦以及虛弱的咳嗽。
在《陰陽別論》中有提到:如果一陽病發,會出現氣短、易咳嗽、易腹瀉的情況。
在《玉機真臟論》中有提到:如果秋天的脈象不正常,可能會讓人喘息,呼吸困難,並伴隨咳嗽,甚至上氣道出血,下部聽到病態的聲音。
4. 脈法
仲景曰:人嗽十年,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肺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
咳嗽脈浮為實邪,宜發散。脈實為內熱,宜清利。脈澀散為肺虛,宜溫外。久嗽曾經外解,以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溫中助胃,兼治咳嗽。
咳必先審肺脈虛實。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氣盛也;虛者弦大無力,若沉細帶數則火鬱極也。久嗽虛羸脈弱者生,實牢大數者死,浮軟者生,沉緊者死。
《脈經》曰:嗽脈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
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為逆,不過十五日死。脈出魚際,為氣逆喘急。
白話文:
[脈法]
張仲景說:一個人如果咳嗽十年,但脈象顯示虛弱,尚有治療的機會;但如果脈象實硬且跳動快速,這就是病危的徵兆。
若是肺部虛弱的患者一定會感到頭暈,這是因為此人本來就有胸腔中的支氣管積水所致,治療時需針對此點。
咳嗽時,如果脈象浮現,表示是實邪作祟,應採取發汗的方式治療。脈象實硬,表示內有熱毒,應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脈象澀且分散,表示肺虛,應採用溫補的治療方式。
長期咳嗽,如果曾經透過外部治療,導致肺和胃都變得虛弱,影響飲食攝入,這時應溫補中焦,輔助胃功能,同時治療咳嗽。
咳嗽時,首先應判斷肺部脈象的虛實。實證的脈象會浮大有力,若脈象沉而滑,表示痰氣旺盛;虛證的脈象會弦大無力,若脈象沉細且帶有數脈,表示火氣極度鬱結。長期咳嗽,身體虛弱,脈象弱者,還有生存的希望;脈象實硬、牢固且跳動快速者,病情已危急;脈象浮軟者,尚有生存機會;脈象沉緊者,病情危急。
《脈經》指出:咳嗽的脈象多數浮現,若浮而濡,較易治療;若脈象沉伏且緊,表示死期將近。
咳嗽且身體消瘦、發燒,脈象小而堅硬急促,這種情況下,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十五天內可能就會死亡。脈象出現在魚際,表示氣逆喘急。
5. 咳嗽總論
吳澄曰:咳嗽一症,為治甚難。非吾知之為治之難,能明咳嗽之難也。凡辨咳嗽者,欲知所咳之因,撮其大要而辨之,有三綱領焉,八條目焉。三綱領者:外感咳嗽,內傷咳嗽,虛中挾邪咳嗽也。八條目者:外感病多不離寒熱二症;內傷不一,總屬金水二家;其虛中挾邪,則有輕重虛實之各別也。所見出於外感者,而治之以內傷,則外邪不解,而咳嗽彌深。
所見出於內傷者,而治之以外感,則正氣漸耗,而咳嗽愈熾。外感之嗽為邪有餘,若虛中挾邪,難作有餘看。內傷之嗽多屬不足,若虛中挾實,難作不足論。或稟體素虛,而又挾外感,則當分其輕重,或補三而散二。尚賦質原強,而又挾內傷,則當察其虛實,或補少而散多。
此其輕重權衡,在人會意,最易差謬,此真為治之難也。
白話文:
吳澄說:咳嗽這症狀,治療起來非常困難。並不是我認為治療困難,而是真正理解咳嗽的複雜性很難。對於診斷咳嗽的人來說,必須瞭解咳嗽的根本原因,簡化來說,主要有三大類別,八種細項。三大類別是:由外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內部損傷導致的咳嗽,以及體弱夾雜外邪的咳嗽。八種細項則是:外部感染通常伴隨寒或熱兩種症狀;內部損傷的情況較為多樣,但總歸於肺與腎兩個系統;而體弱夾雜外邪的咳嗽,則需區分病情的輕重和虛實。
如果原本是由外部感染引發的咳嗽,卻用內部損傷的方式來治療,那麼外在的病毒不會被清除,咳嗽反而會更嚴重。反之,原本是由內部損傷導致的咳嗽,卻用對付外部感染的方法來處理,就會慢慢消耗體內的正氣,使咳嗽加劇。由外部感染導致的咳嗽,病毒通常是過剩的,但如果體弱又夾雜外邪,就不能單純認為病毒過剩。由內部損傷導致的咳嗽,大多屬於體力不足,但如果體弱又夾雜實證,就不能單純認為體力不足。有的人體質本來就虛弱,再夾雜外部感染,這時就要看病情的輕重,可能需要三分補養七分散邪。有的人體質本來就強壯,但又夾雜內部損傷,這時就要看虛實的程度,可能需要少補多散。
這些病情的輕重判斷,需要醫生根據經驗來決定,最容易出現誤判,這正是治療上的難點所在。
6. 外感條目,分寒熱二證
吳澄曰:外感咳嗽,有兼風寒,有兼火熱。六氣相因,有寒包火,熱裹寒,或乾咳,或有痰,種種各殊,而治療之法,非用辛溫以散寒,即用清涼以除熱二者而已。
—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蓋寒隨時氣入客肺中,所以治嗽,但以辛溫,其邪自散,六安煎加減。
—寒氣大盛,或中寒肺氣不溫,邪不能解者,六安煎加細辛五七分。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即麻黃、桂枝俱可加入,或大青龍湯。
—冬月風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用麻黃湯之類,所謂邪自表而入,仍自表而出也。
—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咳嗽不止者,宜小柴胡合二陳湯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氣不多者,但以二陳湯加減主之。
—咳嗽凡遇秋冬即發者,此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其熱自退,宜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方主之。
—人知肺主皮毛,外感風寒為寒,殊不知傳裡郁久變為熱也。況肺為華蓋,而五臟六腑火自內起,熏蒸焚灼作嗽者多矣。
—氣動火炎,久嗽無痰,脈數躁煩,稠黏涕唾,此傷熱也,治以清熱潤燥為先。人參、半夏在所禁用,如瓜蔞、海石、二冬、二母、芩、連、山梔之類,可選用也。
—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內熱喜冷,脈滑等症。亦但以二陳、六安等湯加涼藥佐之,微熱者可加黃芩,熱甚者宜加梔子、知母之屬。
—夏月火熱炎上,喘急而嗽,面赤潮熱,脈洪大者,用黃連解毒湯主之。熱燥而咳,用梔子仁湯。
—火乘肺金,若上焦實熱,用涼膈散。中焦實熱,用竹葉石膏湯。下焦虛熱,六味丸。
—秋月濕熱傷肺,若咳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而洪者,用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痞滿,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用香薷飲。
白話文:
吳澄表示: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咳嗽,有可能是因為風寒,也可能因為火熱。六氣之間相互影響,可能出現寒中帶火,或是熱中包裹著寒,有的乾咳,有的則伴隨著痰,各種情況都有,但在治療上,不是使用辛溫藥物來驅散寒氣,就是使用清涼藥物來去除熱氣,基本上不外乎這兩種方法。
-
不管在何季節,外感咳嗽通常是由寒邪引起的。寒邪會隨著季節的氣候進入肺部,因此治療咳嗽,主要使用辛溫藥物,寒邪自然就會散去,可用六安煎進行調整。
-
若寒氣極度旺盛,或肺部受寒,氣溫下降,寒邪無法被消除的情況下,可在六安煎中加入細辛五到七分。如果是在冬天,寒氣極盛,氣閉使寒邪不易散去,那麼麻黃和桂枝都可以加入,或者選擇大青龍湯。
-
在冬天受到風寒的侵襲,身體和病情都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應該使用像麻黃湯這類的藥物,這就是所謂的邪從表面進入,也需從表面排除。
-
若是感冒後遇到寒冷,或是寒邪入侵後遇到風,導致寒熱交替,咳嗽不停,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二陳湯。如果寒邪不強烈,痰不多,就只需使用調整過的二陳湯。
-
如果一到秋冬就開始咳嗽,這可能是寒包熱的現象。只要解除寒氣,熱氣自然會退去,可以使用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種方法。
-
大家都知道肺主皮毛,認為外感風寒是寒,卻忽略了長時間的鬱積可能轉化為熱。再加上肺就像華蓋,五臟六腑的火氣從內部升起,引發咳嗽的情況很常見。
-
若是氣動引起火炎,長期咳嗽但無痰,脈搏快速,情緒煩躁,鼻涕和口水稠厚黏膩,這是因為熱邪所致,治療上應先清熱潤燥。人參、半夏這類藥物不宜使用,可以選擇瓜蔞、海石、二冬、二母、黃芩、黃連、山梔等藥物。
-
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咳嗽,若是同時伴有火熱,一定會有內熱喜冷,脈搏滑等症狀。也可使用二陳湯、六安湯等,再加入涼性藥物輔助,輕微的熱可加入黃芩,熱氣嚴重的可以加入梔子、知母等藥物。
-
在夏天,火熱上炎,呼吸急促且咳嗽,臉色紅潤,潮熱,脈搏洪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若乾燥且咳嗽,則使用梔子仁湯。
-
火熱影響肺部,如果是上焦實熱,使用涼膈散;中焦實熱,使用竹葉石膏湯;下焦虛熱,使用六味丸。
-
在秋天,濕熱傷害肺部,若咳嗽且身體發熱,自汗,口乾,尿赤,脈搏虛弱且洪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白虎湯。如果身體發熱且煩躁,氣息高亢且短促,胸口脹滿,四肢疲倦,精神萎靡,可以使用香薷飲。
7. 內傷條目,分金水二臟
吳澄曰:外感以咳嗽為輕,內傷以咳嗽為重,重者精氣受傷也。五臟雖皆有精氣,蓋以肺為元氣之主,故凡氣分之受傷而咳嗽者,皆自肺主之。腎為元精之本,故凡精分之受傷而咳嗽者,皆是腎主之。其曰肝曰脾曰心,則二臟之傳變也。曰痰曰火,則咳嗽之標症抑末矣。
—肺金為清虛之臟,凡金被火刑則為嗽,金寒水冷亦為嗽。此咳嗽所當治肺也。然內傷之嗽,則不獨在肺。蓋五臟之精氣皆藏於腎,而少陰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咽喉挾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虛也。故凡治勞損咳嗽,必當以壯水滋陰為主,庶肺氣得充,嗽可漸愈。宜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丸之類。
—有元陽下虧,主氣不布,以致脾困於中,肺困於上,而為喘促痞滿,為痰涎嘔惡,為泄瀉畏寒。凡脈見細弱,症見虛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症候,皆不必治嗽,但補陽而嗽自止。如右歸丸(飲)、八味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劫勞散之類,皆當隨宜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無及也。
—內傷咳嗽,凡水虧於下,火炎於上,以致火鑠肺金,而為乾渴煩熱,喉痛口瘡,潮熱便結喜冷,尺寸滑數等症,則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陰煎、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主之,此當與咳血參治。
—凡午後嗽者,屬腎氣虧損,火炎水涸,或津液湧而為痰者,乃真臟為患也。須用六味地黃丸,壯腎水滋化源為主;以補中益氣湯,養脾土生肺腎為佐。設用清氣化痰則誤矣。
—虛損咳嗽,多由火克肺金成之者,傷其精則陰虛而火動,耗其血則火亢而金虧。人身之血猶水也,血之英華最厚,厚者精也。不謹養者,縱其欲而快其心,則精血滲涸,故臟腑津液漸燥,則火動熏肺而生痰。因其燥則痰黏於肺管不利出,故嗽而聲干。原乎精乏則陰虛,陰虛則相火沖冒,而變飲為涎也。
二火熏膈則痰涎逆上,胃脘不利則多嗽聲。蓋痰因火動,嗽因痰起,色黃為有氣可治,狀如魚涎白沫者,為無元氣,難愈也。宜早服補陰丸以培於下,晚服潤肺湯以和其中,兼以瓊玉膏,或人參潤肺丸,或人參紫菀湯。若能絕欲忘機,庶幾望痊有期。否則藥如杯水而救車薪之火矣,焉能撲滅哉?
—有好色作勞之人,相火熾盛,氣不歸原,騰空而入於肺葉空隙之間,膜原之內,聚痰湊沫,喘咳煩冤,日續一日,久之漸成熟路,只候腎氣一動,咳嗽俱發。外症咸痰稠濁,夜臥不眠,或兩頤紅赤,累累發塊,或胸背有瘡,如粟如米,皆其驗也。治宜清心靜養,保肺滋陰。若暴發而痰出如泉,聲響如鋸,面赤舌脹,喉哽目突者死。瓊玉膏、清寧膏。
喻氏曰:內傷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壯水,金虛崇土,郁甚舒肝,氣逆理脾,食積和中,房勞補下,內已先傷,藥不宜峻。
《類經》云:脾為黃婆,交媾水火,會合金木者也。久嗽曾經瀉肺,及房勞飢飽,以致脾肺虛而飲食少者,只宜理脾而咳自止。
白話文:
吳澄表示:在外感疾病中,咳嗽算是較輕的症狀,但在內傷疾病中,咳嗽卻是較重的症狀,因為這代表了身體的精氣受到了傷害。五臟都有精氣,但肺是元氣的主要部位,因此,所有氣分受到傷害導致的咳嗽,都是由肺負責的。腎是元精的根本,因此,所有精分受到傷害導致的咳嗽,都是由腎負責的。提到肝、脾、心,這是兩個臟器間的相互影響。說到痰、火,這些只是咳嗽的表面症狀而已。
-
肺金是清虛的臟器,一旦金受到火的侵害就會產生咳嗽,金寒水冷也會造成咳嗽。這就是為什麼治療咳嗽要從肺開始。然而,對於內傷引起的咳嗽,並非單單肺部問題。五臟的精氣都藏在腎中,而少陰腎脈從腎向上貫穿肝膈進入肺中,沿著咽喉夾住舌根,所以肺金的虛弱多半是由腎水的枯竭造成的,這是因為兒子使母親虛弱的緣故。因此,治療勞損咳嗽,必須以滋陰壯水為主,這樣肺氣才能得到補充,咳嗽纔可能逐漸好轉。可以使用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丸等藥物。
-
有時候元陽下降,主氣無法正常運行,導致脾在中焦困頓,肺在上焦困頓,出現喘息、胸悶、腹脹、痰多、噁心、腹瀉、怕冷等症狀。如果脈象細弱,症狀呈現虛寒,且咳嗽不止,這種情況下,不需要特別治療咳嗽,只需要補充陽氣,咳嗽自然會停止。像右歸丸、八味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劫勞散等藥物,都應該根據病情適時使用,不能拖延,以免病勢加重,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對於內傷咳嗽,如果下焦水分不足,上焦火氣旺盛,導致火氣燒灼肺金,出現口乾舌燥、煩熱、喉痛、口腔潰瘍、潮熱、便祕、喜歡冷食、脈象滑數等症狀,那就必須同時清除火氣,保存水分。可以使用四陰煎、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等藥物,這些藥物也可以用來治療咳血。
-
如果下午咳嗽,可能是腎氣虧損,火氣旺盛,水分枯竭,或是津液湧現成為痰,這是真正的臟器問題。需要使用六味地黃丸,以壯腎水滋化源為主,補中益氣湯以養脾土生肺腎為輔。如果使用清氣化痰的藥物,可能會造成誤診。
-
對於虛損咳嗽,多是由於火氣剋制肺金造成的,精氣受傷,陰虛火旺,血液消耗,火氣過剩,金氣虧損。人體的血液就像水一樣,血中的精華是最濃厚的部分,這部分就是精。如果不謹慎養護,放任慾望,追求快樂,精血就會乾涸,因此臟腑的津液會逐漸乾燥,火氣上升,燻蒸肺部,產生痰液。因為乾燥,痰液粘在肺管中,不易排出,所以咳嗽時聲音乾澀。究其原因,精氣缺乏,陰虛,陰虛導致相火上沖,將飲食轉化為涎液。
-
兩種火氣燻蒸膈肌,痰液反流,胃脘不順,咳嗽頻繁。痰液因火氣而動,咳嗽因痰液而起,黃色的痰液表示還有氣力可以治療,如果痰液像魚涎一樣,呈白色泡沫狀,表示沒有元氣,難以治癒。應在早晨服用補陰丸,滋養下焦,在晚上服用潤肺湯,調和中焦,同時配合瓊玉膏、人參潤肺丸、人參紫菀湯等藥物。如果能夠節制慾望,忘掉機心,或許有希望痊癒。否則,就像用水杯去救火車上的火,如何能撲滅呢?
-
對於好色、過度勞累的人,相火旺盛,氣不歸原,升騰至肺葉的空隙,膜原之內,聚集痰液,泡沫,喘息咳嗽,一天比一天嚴重,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路徑,只要腎氣一動,咳嗽就會發作。外在症狀包括痰液粘稠混濁,夜晚難以入睡,兩頰紅赤,皮膚上長出小疙瘩,胸部或背部有像粟粒或米粒大小的瘡,這些都是證據。治療應以清心靜養、保肺滋陰為主。如果突然發作,痰液大量湧出,聲音如鋸,面色赤紅,舌頭腫脹,喉嚨梗塞,眼睛突出,則預後不良。可以使用瓊玉膏、清寧膏等藥物。
喻氏說:內傷咳嗽,治療方式各有不同。火氣旺盛要滋養腎水,肺金虛弱要增強脾土,鬱悶要疏肝,氣逆要理脾,食物積聚要和中,房事勞累要補下,內在已經先受傷,藥物不宜過猛。
《類經》中提到:脾臟就像黃婆,連結水火,調和金木。對於長期咳嗽,經過肺部瀉下,以及房事勞累、饑餓飽食,導致脾肺虛弱,飲食減少的情況,只需調理脾臟,咳嗽自然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