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五 (2)
上集卷之十五 (2)
1. 虛中挾邪條目,分輕重察虛實
吳澄曰: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其本不同,其治亦異。蓋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於肺。內傷之咳,必由精氣受傷而關於腎。一內一外,一虛一實,迥然不同,無難治也。惟是外感而兼內傷,內傷而兼外感,則補而兼散,散而兼補,其間之虛實,不可不察也。又有內傷重而外感輕,或內傷輕而外感重,則補多散少,或補少散多,其間之輕重,又不可不辨也。今人但知理陰煎,一遇外感風寒,疏散之外又行疏散,牢不可破。
殊不知體弱之人,久則傳變為郁咳,遂成癆瘵。人但知腎主精血,一凡內傷不足,滋補之中又加滋補。殊不知外邪未解,愈投愈咳,亦成癆瘵。而究其原因,每由嗽起。因立解托、補托二法,自制得效一十三方,詳見虛損治法。
白話文:
吳澄說: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其根本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迥然有異。
外感咳嗽,必然是由於外邪從皮毛侵入肺部所致。內傷咳嗽,則一定是因為精氣受損,影響到腎臟所引起。
外感和內傷,一實一虛,本質差異巨大,只要辨明其病因,就不難治療。
然而,外感兼有內傷,或內傷兼有外感,治療時就需要既補又散,既散又補,仔細觀察其虛實狀況,才能找到最佳方法。
還有,內傷較重而外感較輕,或內傷較輕而外感較重,治療時就要根據輕重程度來調整,補藥多些,散藥少些,或者反之。
現在有些人只知道「理陰煎」這個方子,一遇到外感風寒,就一味疏散,不知變通。
殊不知,體弱之人,久咳不愈,容易轉變成郁咳,最終發展成癆瘵。
又有些人只知道腎臟主宰精血,遇到內傷不足,就一味滋補。
殊不知,外邪尚未解除,就一味滋補,只會越補越咳,最終也會導致癆瘵。
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咳嗽引起的。
因此,我制定了「立解托」、「補托」兩種方法,並根據此法創造了十三個方劑,詳細內容請見「虛損治法」。
薛氏曰: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宜解表當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疽肺痿矣。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而小便短少,皮虛漸腫,而咳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凡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五味子,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
白話文:
薛氏說:肺主宰著皮膚和毛髮,肺氣虛弱,就會導致肌膚腠理不緊密,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治療時應當採用解表的方法,同時還要補益肺氣。
肺如果有熱氣,就會使腠理不能閉合,風寒會趁機入侵,治療時應當採用解表的方法,同時要清泄肺火,邪氣退去即可。如果一味地使用發散的藥物,就會過度耗損津液,邪氣就會蘊積而導致肺疽、肺痿等病症。
因此,凡是肺部受到邪氣侵襲,不能正常運化津液,導致小便量減少,皮膚虛浮腫脹,咳嗽日益加重的患者,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肺,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
凡是病邪已經去除,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山藥和五味子,以滋養元氣;再用柴胡和升麻各二分,來升發生氣。
—病久或誤服表散之劑,以致元氣虛而邪氣實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虛,腠理益疏,外邪乘虛直入,病愈難愈矣。
—凡外感之嗽,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之輩,則最易感邪。但察其脈體稍弱,胸膈無滯;或腎氣不足,水泛為痰;或心嘈嘔惡,飢不欲食;或年及中衰,血氣漸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加減主之,足稱神劑。
—外感咳嗽,脾胃土虛,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或脾虛不能制水,泛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以補土母。皆良法也。
白話文:
長期生病或誤服散寒發汗藥,導致元氣虛弱而外邪入侵,應該要補益元氣,同時配合解表藥物。如果只專注解表,肺氣會更加虛弱,肌膚腠理更加疏鬆,外邪趁虛而入,病症會更難痊癒。
凡是外感咳嗽,屬於陰虛血少,或脾肺虛寒的人,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但如果觀察脈象稍弱,胸膈沒有阻塞;或是腎氣不足,水液上泛成痰;或是心口灼熱嘔吐,飢餓不想吃飯;或是年紀大了,血氣漸衰,咳嗽一直不好,這些情况都適合用金水六君湯加減治療,可以說是神藥。
外感咳嗽,脾胃虛弱,不能生髮肺金,導致外邪無法消除,可以用六君子湯補益脾肺。如果脾虛不能控制水液,上泛成痰,可以用理中湯、理陰煎、八味丸等補益脾土。這些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外感與內傷,寒病與熱病,氣虛與血虛,如冰炭之相反,治之若差,則輕病必重,重病必病。
趙氏云:讀傷寒書,而不讀東垣書,則內傷不明,而殺人多矣。讀東垣書,而不讀丹溪書,則陰虛不明,而殺人多矣。東垣《脾胃論),深明飢飽勞役發熱等症,俱是內傷,悉類傷寒,切戒汗下。以為內傷多而外感少,只須溫補,不必發散。如外感多而內傷少,溫補中稍加發散,以補中益氣為主。
如內傷兼寒者加麻黃,兼風者加桂枝,兼暑者加黃連,兼濕者加羌活,實萬世無窮之利。此東垣特發陽虛發熱之一門也。然陰虛發熱者,十之六七,亦類傷寒。今人一見發熱,即曰傷寒,類用發散而斃,則曰傷寒之法已窮。余嘗於陰虛發熱者,見其大熱面赤,口渴煩躁,與六味地黃丸一大劑即愈。
白話文:
外感和內傷、寒病和熱病、氣虛和血虛,就像冰和炭一樣截然相反,治療方法若有偏差,輕微的疾病會加重,嚴重的疾病則會致命。
趙氏說:只讀《傷寒論》而不讀《東垣書》,就會對內傷不清楚,導致很多病人死亡。只讀《東垣書》而不讀《丹溪書》,就會對陰虛不清楚,同樣會導致很多病人死亡。《東垣書》中的《脾胃論》深入闡明了飢飽、勞役等引發發熱的症狀,都是內傷,與傷寒類似,都要戒慎汗下。因為內傷多而外感少,只需溫補,不必發散。如果外感多而內傷少,則在溫補中稍微加入發散,以補中益氣為要。
如果內傷兼有寒證,則加上麻黃;兼有風證,則加上桂枝;兼有暑證,則加上黃連;兼有濕證,則加上羌活,這對後世將有無限的好處。這是東垣特別提出的陽虛發熱的一種治療方法。然而,陰虛發熱的人占了十之六七,也類似傷寒。現在有些人一看到發熱就說是傷寒,就用發散的方法,結果病人死了,就說傷寒的治療方法已經窮盡了。我曾經遇到過陰虛發熱的病人,他們面頰發紅,口渴煩躁,服用一劑六味地黃丸就痊癒了。
如下部惡寒,渴甚燥極,或飲而反吐,即加肉桂、五味,甚則加附子冷飲,活人多矣。此丹溪發明陰虛發熱之旨外,尚還未盡之旨也。
李士材云:虛人感冒,不任發散者,以補中益氣湯代之。
《準繩》治四時傷寒,通宜補散。故丹溪治傷寒,多用補中益氣湯;氣虛者,四君子湯加發散藥;血虛者,四物湯加發散藥。東垣治風濕,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升麻、藁本、蒼朮。海藏治風濕,無汗者用補術散,有汗者用白朮散;治剛痙,神術湯加羌活、麻黃;治柔痙,白朮湯加耆、朮、桂心;治中暍脈弦細芤遲者,用黃耆湯。此皆治虛中挾邪,內傷兼外感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下半身發冷,口渴得厲害,非常乾燥,甚至喝水後反胃,就可以加肉桂、五味子,嚴重的話再加附子,用冷水服用,救活的人很多。這是在丹溪所提倡的陰虛發熱的治療之外,還有更深層的用意。
李士材說:虛弱的人感冒,不能用發散的藥物,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代替。
《準繩》中說,治療四季傷寒,通常需要補氣和發散。因此,丹溪治療傷寒,多用補中益氣湯;氣虛的人,用四君子湯加上發散藥;血虛的人,用四物湯加上發散藥。東垣治療風濕,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防風、升麻、藁本、蒼朮。海藏治療風濕,沒有汗的人用補術散,有汗的人用白朮散;治療筋攣抽搐,神術湯加上羌活、麻黃;治療軟弱抽搐,白朮湯加上黃耆、蒼朮、桂心;治療中暑脈弦細弱遲緩的人,用黃耆湯。這些都是治療虛弱體質伴隨邪氣入侵,內傷兼外感的療法。
—逍遙散,能治寒熱往來,惡寒惡熱,嘔吐吞酸嘈雜,胸痛脅痛,小腹膨脹,咳嗽頭暈,盜汗黃疸,溫疫疝氣,飧泄等症,皆對症之方。推而傷風、傷寒、傷濕,除直中外,凡外感者,皆以逍遙散出入加減,無不獲效。如血虛有火而咳嗽者,宜暢郁湯亦妙。若食少食痰多而咳嗽者,用和中理陰湯調之。
—肺家有餘之火,或傷風、傷熱之症,而虛中挾邪,不任發散,或以沙參、秦艽、續斷、人參三五七分,托邪外出。若肺實而有火者,不可用也。若誤用之,是助其邪而重其病也。若本經之氣血有虧,臟腑之精神不足,形枯色萎,氣弱神羸,種種弱症已現,安得不補?蓋實火瀉則清,虛火補則息。精神氣血,由補而足,則氣自歸根,而咳嗽亦自愈。
白話文:
逍遙散與其他方劑的運用
逍遙散可以治療寒熱往來、惡寒惡熱、嘔吐吞酸嘈雜、胸痛脅痛、小腹膨脹、咳嗽頭暈、盜汗黃疸、溫疫疝氣、飧泄等症,都是對症之方。推而廣之,凡是傷風、傷寒、傷濕,除了直中以外,所有外感病症,皆可以用逍遙散加減藥物治療,效果顯著。
例如,血虛有火而咳嗽者,可以用暢郁湯治療效果也很不錯。若食少食痰多而咳嗽者,可以用和中理陰湯調治。
肺家有餘之火,或傷風、傷熱之症,而體質虛弱又夾雜邪氣,不適合發散,可以用沙參、秦艽、續斷、人參三五七分,將邪氣托出體外。但若肺部實熱有火,則不可使用,否則會助長邪氣,加重病情。
若身體本經氣血虧虛,臟腑精神不足,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氣虛神衰,出現各種虛弱症狀,就必須要補益。因為實火可以用瀉藥清熱,虛火則需要補益才能消除。精神氣血得到補益,氣血自然回歸本源,咳嗽也會自然痊癒。
澄按:沙參形似人參,人參能補五臟之陽,沙參能補五臟之陰,其形類桔梗,其功亦能入陰分,而托邪從外出。若掘新鮮土沙參熬膏,以治虛中挾邪之症,其效甚著。而近日多用北沙參,蓋北沙參只有二種,其餘非佳品也。一種防風沙參,自防風中揀出,其形長而扁,皮粗不好看,與防風相類,而能兼補兼托。
此北地來者,真北沙參也。一種出自上黨,其形如參,其色白而微黃,切片有金井玉欄杆,嫩澤而甘平不苦者為最。然雖補陰,其性味平淡,不能捷效。真者竟不可得。一云出自江西,近日肆中所售,皆近山之土桔梗做成也。邇日黨參、北沙參,名目更多,計有數十種。有一種防風黨,名大頭獅子者為最,其皮殼雖粗,亦類人參,其味甘甜,其形長大。
白話文:
沙參的形狀像人參,人參能補五臟的陽氣,沙參則能補五臟的陰氣。沙參的形狀和桔梗相似,其功效也能滋陰,並能將邪氣從體內排出。如果挖新鮮的土沙參熬成膏,用來治療虛弱內含邪氣的疾病,效果非常明顯。但近來大多使用北沙參,因為北沙參只有兩種是上品,其他都不是好的品質。一種是防風沙參,從防風中挑選出來,形狀長而扁平,皮粗不好看,和防風相似,但同時具有補益和祛邪的功效。
這種來自北方地區的才是真正的北沙參。還有一種產自上黨,形狀像人參,顏色白中帶微黃,切片後有金井玉欄杆般的紋理,質地柔軟濕潤,味道甘甜不苦,是最好的品質。然而,雖然它能補陰,但性味平淡,不能迅速見效。真正的北沙參很難找到。還有一種說法是產自江西,近來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是山區的土桔梗冒充的。最近黨參和北沙參的種類越來越多,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一種防風黨參,名為大頭獅子,是最好的品質,雖然皮殼粗糙,但形狀像人參,味道甘甜,而且體型較大。
有一劈數開者,此平生所用得力有功之品,熬膏入藥最良。惟味甘甜,脾虛氣脹者忌用耳。
—外邪咳嗽,多有誤認為勞傷,而遂成真勞者。此必其人體柔弱,而醫家望之,已有成心。故見其發熱,遂認為火;見其咳嗽,遂認為勞。不明表裡,率用滋陰降火等劑。不知寒邪既已在表,涼藥不宜妄投。若外既有寒,而內又得寒,則表裡合邪,既邪留不解,延綿日甚,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
夫傷風豈能變勞,特以庸醫誤治,而日加清削,則柔弱之人,何能堪此?久而不愈,不至成勞不已也。此實醫之所誤耳。故於此症,最當詳察在表在裡,及新邪久病等,因脈色形氣等辨之。辨得其真,則但用六安煎、金水六君煎,或柴陳煎之類,不數劑而可愈矣。
白話文:
有一種藥材,性味甘甜,是平時常用的補益藥物,熬成膏狀入藥效果最好。但脾虛氣脹的人忌用。
外邪引起的咳嗽,很多醫生誤認為是勞傷,反而導致真正的勞損。這通常是因為病人體質虛弱,醫生又沒有仔細觀察,就草率下結論。看到病人發熱,就認為是內火;看到病人咳嗽,就認為是勞累。不辨清表裡,就隨便使用滋陰降火之類的藥物。其實,寒邪已經在表層,涼藥不應該隨意服用。如果外邪已經是寒邪,內部又受寒,就會表裡合邪,邪氣久久不能消除,病情會越來越嚴重,俗話說傷風不愈就會變成勞損。
傷風怎麼可能變成勞損呢?只是因為庸醫誤治,一味清熱降火,而體弱的人怎麼能承受得住呢?久治不愈,自然就變成勞損了。這完全是醫生的錯誤。所以遇到這種病症,一定要仔細觀察是表症還是裡症,是新病還是舊病,根據脈象、面色、形體、氣息等綜合判斷。辨明病因,就可以用六安煎、金水六君煎或柴陳煎之類的藥方,不用很多劑就能治癒。
澄按:外感咳嗽,變為內損,今時極多,當與下集風勞門參看。若初起寒熱往來,宜柴芩解托湯。若郁裡熱者,宜和中解托湯。若見蒸熱者,宜清裡解托湯。若客邪似虛症者,葛根解托湯。若外邪內陷者,升麻解托湯。
白話文:
澄按: 外感咳嗽,演變成內傷,現在這種情況非常多,應該參閱下集「風勞門」章節。
若初起寒熱交替, 應該服用「柴芩解托湯」。
若胸中鬱熱, 應該服用「和中解托湯」。
若出現發熱蒸汗, 應該服用「清裡解托湯」。
若外邪侵襲表現得像虛症, 應該服用「葛根解托湯」。
若外邪入侵內陷, 應該服用「升麻解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