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 (10)
上集卷之十 (10)
1. 理脾陰之法
人參,白芍,扁豆,山藥,茯神(各一錢),丹參(八分),橘紅(六分),甘草(五分),蓮肉(一錢五分),檀香(三分)
用雄健無病豬肚一具,酒洗磨淨,取清湯煎藥,或為丸亦可。
虛熱者,加丹皮、地骨皮。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火鑠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便血失血者,加地榆、續斷。小水不利者,加車前子。痰多者,加貝母。
宏格曰:心藏神其用為思,脾藏智其用為意,是以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用人參大補元氣,以豬肚大健脾胃,茯神、丹參滋養心陰,扁豆、山藥培補脾元,白芍緩肝,甘草補土,佐以蓮肉合丹參而交通心腎,加以檀香佐陳皮而芬香醒脾。合而用之,則脾胃之氣上行心肺,下通肝腎,一滋心陰,一理脾元,壯子益母也。
升補中和湯,治虛勞寒熱,食少泄瀉,不任升、柴者,此方主之。
人參(五分),穀芽,山藥(各一錢),茯神(八分),甘草(三分),陳皮(七分),扁豆(一錢),鉤藤(八分),荷鼻(一個),老米(三錢),紅棗(二個)
氣血弱而似瘧者,加制何首烏三錢。筋骨不利者,加秦艽、續斷一錢。微有火者,加玉竹八分。泄瀉者,冬瓜仁二三錢。大便下血者,地榆八分。食少者,加蓮子肉三錢。失血者,加茅根、藕節三五錢。
宏格曰:升補中和,為清陽下陷者而設也。蓋陰虧火泛,法不宜升,而肝腎空虛,更不直升。惟是泄瀉食少之人,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於法不可以不升,而又非升、柴之輩所能升者,故以人參、鉤藤、荷鼻升胃中之陽,以穀芽、山藥、扁豆、老米補脾中之陰,陳皮快氣,甘草和中,紅棗助脾,雖非升、柴、耆、術之品,而功效實同補中益氣之立法矣。
暢郁湯,治肝脾血少,血虛有火,不能用歸、朮、柴胡者,此方主之。
丹參,穀芽(各一錢),白芍,茯苓,扁豆,鉤藤,菊花,連翹(各八分),甘草(五分),荷葉(一錢)
脅痛者,加女貞子、鱉甲八分。氣逆者,加降香一錢。火盛者,加丹皮、地骨皮八分。咳嗽者,加橘紅、貝母五六分。兼外感者,加蘇梗三五分。痰多眩運者,加天麻八分。泄瀉者,加蓮肉、老米三錢。
宏格曰:古方枳朮丸變為補中益氣湯,越鞠丸變為逍遙散,此皆青出於藍也。如越鞠丸之川芎,即歸、芍也;蒼朮即白朮也;神麯即陳皮也;香附即柴胡也;梔子即逍遙之加味也。然虛勞之人,亦有不宜於柴胡、薄荷、歸、術者,今又變為暢郁湯。如丹參即逍遙之當歸也,鉤藤即柴胡也,扁豆、穀芽即白朮也,菊花即薄荷也,連翹、荷葉即丹皮、梔子也。功能培本以舒中,益營以養木。
以越鞠為祖,而逍遙散、暢郁湯、解肝煎、化肝煎、逍遙飲,皆自越鞠支分派衍也。
白話文:
理脾陰之法
此方使用人參、白芍、扁豆、山藥、茯神、丹參、橘紅、甘草、蓮肉、檀香等藥材,以雄健無病的豬肚煎煮藥湯,或製成丸藥服用。若患者有虛熱症狀,可加入丹皮、地骨皮;若有驚恐怔忡、失眠多汗,可加棗仁;若肺金受損,出現乾燥咳嗽,可加百合;若有便血或失血,可加地榆、續斷;若小便不利,可加車前子;若痰多,可加貝母。
方劑的原理是:心主神明,脾主思慮,心脾協調才能神智清明。人參大補元氣,豬肚健脾胃,茯神、丹參滋養心陰,扁豆、山藥健脾益氣,白芍緩肝,甘草補脾,蓮肉與丹參相配,交通心腎,檀香與橘紅相配,醒脾開胃。此方能使脾胃之氣上達心肺,下通肝腎,滋養心陰,調理脾元,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升補中和湯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寒熱、食少、泄瀉,但不適合服用升麻、柴胡等藥物的人。藥材包括人參、穀芽、山藥、茯神、甘草、陳皮、扁豆、鉤藤、荷葉、大米、紅棗。若患者氣血虛弱,類似瘧疾症狀,可加制何首烏;若筋骨不利,可加秦艽、續斷;若略有虛火,可加玉竹;若泄瀉,可加冬瓜仁;若大便下血,可加地榆;若食慾不振,可加蓮子肉;若失血,可加茅根、藕節。
方劑的原理是:此方為清陽下陷者而設,因陰虛火旺,不宜使用升提之品,且肝腎虛弱,更不適合直接升提。但泄瀉食少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必須升提,但又不能用升麻、柴胡等藥物,故用人參、鉤藤、荷葉升提胃中陽氣,用穀芽、山藥、扁豆、大米補益脾陰,陳皮理氣,甘草調和,紅棗健脾,雖非常用升提藥物,但功效與補中益氣的方劑相近。
暢郁湯
此方用於治療肝脾血虛,血虛有熱,且不能使用當歸、白朮、柴胡等藥物的人。藥材包括丹參、穀芽、白芍、茯苓、扁豆、鉤藤、菊花、連翹、甘草、荷葉。若患者脅肋疼痛,可加女貞子、鱉甲;若氣逆,可加降香;若火盛,可加丹皮、地骨皮;若咳嗽,可加橘紅、貝母;若兼有外感,可加蘇梗;若痰多眩暈,可加天麻;若泄瀉,可加蓮肉、大米。
方劑的原理:此方是根據古方枳實術丸演變為補中益氣湯,越鞠丸演變為逍遙散的思路而來,是青出於藍之作。如同越鞠丸中的川芎相當於當歸、白朮,蒼朮相當於白朮,神麴相當於陳皮,香附相當於柴胡,梔子相當於逍遙散的加味藥。但虛勞患者,也有一些人不宜使用柴胡、薄荷、當歸、白朮,因此演變出此方。丹參相當於逍遙散中的當歸,鉤藤相當於柴胡,扁豆、穀芽相當於白朮,菊花相當於薄荷,連翹、荷葉相當於丹皮、梔子。此方能培補根本,舒暢氣機,滋養營血,養肝疏肝。
越鞠丸為祖方,逍遙散、暢郁湯、解肝煎、化肝煎、逍遙飲等方劑,皆由越鞠丸衍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