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 (7)
上集卷之二 (7)
1. 方見各門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四物湯(見秦越人治法。)
四陰煎
一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天門冬飲(見前血證。)
貝母丸
紫菀散(見咳嗽。)
補中益氣湯(見李東垣治法。)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枳朮丸(見下集食積。)
黃耆散(見嗽血。)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與血液相關的症狀,詳情請參閱先前對血證的討論。
四物湯:這是根據秦越人的治療方法來使用的藥方。
四陰煎:這是一個特定的煎劑配方。
一陰煎:這個藥方是根據張景嶽的治療方法來使用的。
天門冬飲:此飲料用於治療與血液相關的症狀,詳情請參閱先前對血證的討論。
貝母丸:這是一個特定的丸劑配方。
紫菀散:此散劑用於治療咳嗽,詳情請參閱咳嗽部分。
補中益氣湯:這是根據李東垣的治療方法來使用的藥方。
六味地黃丸:這是根據秦越人的治療方法來使用的藥方。
枳朮丸:這個藥方用於處理食物積滯的問題,詳情請參閱下集的食積部分。
黃耆散:此散劑用於治療嗽血,詳情請參閱嗽血部分。
2. 咳血方
《統旨》方
香附(童便浸),青黛,梔子(炒),杏仁(童便浸,去皮尖,炒),海粉,瓜蔞仁,訶子,馬兜鈴
為細末,入白硼砂少許,煉蜜少加薑汁為丸,噙化一丸,白湯下。
天一丸,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劑也。與前方相兼服,治陰虛火動咳血等症甚效。
生地,丹皮,黃柏(童便浸),知母(童便浸),拘杞子,五味子,麥冬,獲苓,牛膝
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白湯下八九十丸。
鹿黃丸,治酒色過度,飢飽失時,吐血、咳血、痰血神效。
枇杷葉,款冬花,紫菀,杏仁,木通,鹿茸,桑白皮(各一兩),大黃(五錢)
為末,煉蜜丸,臨臥含化。
咳血方
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石,山梔
上為末,薑汁蜜調為丸。嗽甚加杏仁。
雞子湯,治咳逆唾膿血。
雞子(一個),甘草(炙),大黃,黃芩(各二分),甘遂(一分)
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內雞子攪令調,盡飲之良。忌海藻、菘菜。
神傳膏,治癆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
用翦草一斤。婺、臺二州皆有,惟婺州可用,狀如茜草,又如細辛。每用一斤,淨洗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東坐不得語,用匙挑藥如粥服,每服四匙,良久用稀粟米粥壓之。藥冷飲服,粥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損肺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神驗。
醍醐膏,治一切咳血肺疾。
用好牛酥五個,熔三遍,取出醍醐,含服一合即瘥。
白話文:
【咳血方】
《統旨》中的配方如下:香附(用童子尿浸泡)、青黛、梔子(炒過)、杏仁(用童子尿浸泡,去皮尖後炒過)、海粉、瓜蔞仁、訶子、馬兜鈴。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的白硼砂,用煉製的蜂蜜加少許薑汁調和成丸。每次服用一丸,讓其在口中慢慢溶解,再用白開水送服。
另一種名為「天一丸」的配方,是滋養腎水,抑制腎火的良方,能與上述的配方一同服用,對於治療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咳血等症狀有很好的效果。配方為:生地、丹皮、黃柏(用童子尿浸泡)、知母(用童子尿浸泡)、拘杞子、五味子、麥冬、茯苓、牛膝。以上材料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八九十丸。
「鹿黃丸」能有效治療因過度飲酒、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的吐血、咳血、痰中帶血。配方為:枇杷葉、款冬花、紫菀、杏仁、木通、鹿茸、桑白皮(各一兩)、大黃(五錢)。以上材料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於睡前服用並使其在口中慢慢溶解。
【咳血方】
配方為: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石、山梔。以上材料磨成粉,用薑汁蜂蜜調和成丸。如果咳嗽嚴重,可以添加杏仁。
【雞子湯】,能治療劇烈咳嗽以及吐出膿血的症狀。
配方為:雞蛋(一個)、甘草(炙過)、大黃、黃芩(各二分)、甘遂(一分)。先用六升水煮沸,然後放入以上材料,煮至剩二升水,去掉殘渣,再打入雞蛋攪拌均勻,待溫後一次喝完,療效良好。但需避免食用海藻和菘菜。
【神傳膏】,能治療肺結核、肺部損傷引起的吐血,以及血行異常。
配方為:翦草一斤。翦草在婺州和台州都有,但只有婺州的可用,形狀類似茜草,又像細辛。將翦草一斤清洗乾淨後磨成粉,加入一斤生蜜,混合成膏狀,裝入容器中,注意不能使用鐵製容器。每天蒸曬一次,共需九次。病人需在五更時起牀,面向東方靜坐,期間不能說話,用湯匙舀取藥膏如吃粥般服用,每次服用四匙,服用後一段時間再用稀薄的粟米粥輔助消化。藥膏需冷卻後再服用,粥也不能太熱。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現象,但無需擔心。對於長期患病、肺部受損導致的咯血,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痊癒。對於一般的咳嗽和血行異常,每次服用一匙即可,療效神奇。
【醍醐膏】,能治療各種咳血和肺部疾病。
配方為:選擇上等的牛酥五塊,熔化三次,提取醍醐,每次含服一合即可見效。
3. 方見各門
一陰煎
四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六味地黃湯(見前血證。)
麥門冬湯(見唾血)
天門冬丸(見前血證。)
貝母丸(見咳嗽。)
金沸草散(見下集風熱。)
補肺湯(見嗽血。)
滋陰保肺湯(見嗽血。)
補中益氣湯(見李東垣治法。)
《局方》枳朮丸(見下集食積。)
六味地黃丸(見秦越人治法。)
新寧膏(見咳嗽。)
白話文:
一陰煎
這是一種名為「一陰煎」的藥方。
四陰煎
這是「四陰煎」的藥方,詳情可參考張景嶽的治療方法。
六味地黃湯
這是「六味地黃湯」的藥方,可用於前面提到的血證。
麥門冬湯
這是「麥門冬湯」的藥方,可用於治療唾血。
天門冬丸
這是「天門冬丸」的藥方,也可用於前面提到的血證。
貝母丸
這是「貝母丸」的藥方,可用於治療咳嗽。
金沸草散
這是「金沸草散」的藥方,可用於治療風熱症狀,詳情請參閱下集。
補肺湯
這是「補肺湯」的藥方,可用於治療嗽血。
滋陰保肺湯
這是「滋陰保肺湯」的藥方,同樣適用於治療嗽血。
補中益氣湯
這是「補中益氣湯」的藥方,詳情可參考李東垣的治療方法。
《局方》枳朮丸
這是《局方》中的「枳朮丸」藥方,可用於治療食積,詳情請參閱下集。
六味地黃丸
這是「六味地黃丸」的藥方,詳情可參考秦越人的治療方法。
新寧膏
這是「新寧膏」的藥方,可用於治療咳嗽。
4. 嗽血方
補肺湯,治勞嗽血。
人參,黃耆,五味子,紫菀(各七分),熟地,桑白皮(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入蜜少許,食遠溫服。
滋陰保肺湯
黃柏,知母,天冬(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五分),白芍,生地,橘紅,紫菀,桑白皮(炒,各八分),大粉草(五分),五味子(十五粒),阿膠(一錢二分,蛤粉炒)
水煎,溫服。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中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臟血。
人參,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五分),桔梗(一兩),桑白皮,半夏(各一兩五錢),紫菀,柴胡(各二兩五錢),黃耆(三兩五錢),鱉甲(去裙,酥炙,二兩)
人參蛤蚧散,治二三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五兩),甘草(炙),人參,茯苓,貝母,知母(各三兩),桑白皮(二兩)
上為細末,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海藏云:蛤蚧補肺勞虛嗽,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煮至半升,去渣,臨臥為溫細細呷之。其渣候服盡再槌,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病人久病不喜水,當減水。
澄按:蛤蚧鳴時,聲聞數里,補中有通,善保肺氣,久嗽不愈者宜之。
續斷散,治骨蒸癆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咳嗽吐膿血。
續斷,紫菀,桔梗,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桑白皮(各五兩),甘草(二兩,炙),赤小豆(半升)
每服五七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日三服。
經驗方,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
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去上黃皮)
上銼細為末,糯米四兩,焙乾同搗末,每服一二錢,米飲下。
款花補肺湯
人參,麥冬(各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紫菀,款冬花,桑白皮(各一錢,炒),當歸(一錢五分),白芍,茯苓,貝母,橘紅(各八分),甘草(五分)
寧嗽湯
五味子(十五粒),茯苓(一錢),桑白皮(一錢二分),陳皮,知母,川芎(各一錢),馬兜鈴(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黃耆散,治嗽久、勞嗽,唾血。
黃耆(蜜炙),糯米(炒),阿膠(等份,炒)
上為末,米飲下。
五味黃耆散,治咳嗽咯血成勞,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五味子,人參,白芍,甘草(各五分),黃耆,桔梗(各一錢五分),熟地,麥冬(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咳嗽出血處方]
【補肺湯】,適用於治療勞損咳嗽帶血。
- 人參、黃耆、五味子、紫菀各約2.1公克,
- 熟地、桑白皮各約4.5公克。
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加入少量蜂蜜,飯後溫服。
【滋陰保肺湯】
- 黃柏、知母、天冬約3.6公克,
- 當歸約4.5公克,
- 白芍、生地、橘紅、紫菀、桑白皮炒過各約2.4公克,
- 大粉草約1.5公克,
- 五味子15粒,
- 阿膠約3.6公克,用蛤粉炒過。
加水煎煮,溫服。
【人參黃耆散】,用於治療虛弱勞損、發熱、肌肉消瘦、四肢疲倦、手足心煩熱、咽喉乾燥、臉頰泛紅、心臟潮熱、盜汗、食慾下降、咳嗽伴隨臟血。
- 人參、秦艽、茯苓各約60公克,
- 知母約7.5公克,
- 桔梗約30公克,
- 桑白皮、半夏各約45公克,
- 紫菀、柴胡各約75公克,
- 黃耆約105公克,
- 鱉甲約60公克,去掉裙邊,用酥油炙烤至黃色。
【人參蛤蚧散】,用於治療兩三年間肺部氣喘,咳嗽咯吐膿血,滿臉長瘡,全身黃腫。
- 蛤蚧一對,完整,用河水浸泡五夜,每天換水,洗去腥氣,用酥油炙烤至黃色,
- 杏仁去皮尖,約150公克,
- 甘草炙烤,
- 人參、茯苓、貝母、知母各約90公克,
- 桑白皮約60公克。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日像茶一樣服用,神效。
【續斷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息咳嗽氣急、身體疼痛、盜汗、咳嗽吐膿血。
- 續斷、紫菀、桔梗、竹茹、五味子各約9公克,
- 生地、桑白皮各約150公克,
- 甘草約60公克,炙烤,
- 赤小豆約250公克。
每次服用約15-21公克,加入50粒小麥,用水煎煮,每日三次。
【經驗方】,用於治療嚴重咳嗽,或有吐血。
- 新鮮桑白皮約500公克,用米泔水浸泡三天,颳去上面的黃皮。
研磨細碎成末,加入約120公克糯米,烘乾後一同研磨成末,每次服用約3-6公克,用米飲吞服。
【款花補肺湯】
- 人參、麥冬各約3.6公克,
- 五味子15粒,
- 紫菀、款冬花、桑白皮各約3公克,炒過,
- 當歸約4.5公克,
- 白芍、茯苓、貝母、橘紅各約2.4公克,
- 甘草約1.5公克。
【寧嗽湯】
- 五味子15粒,
- 茯苓約3公克,
- 桑白皮約3.6公克,
- 陳皮、知母、川芎各約3公克,
- 馬兜鈴約4.5公克,
- 麥冬約3.6公克,
- 甘草約1.5公克。
【黃耆散】,用於治療長期咳嗽、勞損咳嗽,吐血。
- 黃耆(蜜炙)、糯米(炒)、阿膠(等量,炒)。
以上材料研磨成末,用米飲吞服。
【五味黃耆散】,用於治療咳嗽咯血轉為勞損,眼睛疼痛,四肢疲倦,腳膝無力。
- 五味子、人參、白芍、甘草各約1.5公克,
- 黃耆、桔梗各約4.5公克,
- 熟地、麥冬各約3公克。
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