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 (5)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 (5)

1. 攻補托三法論

葛根解托湯,治正氣內虛,客邪外逼,有似虛勞各證。

乾葛,柴胡,前胡(各八分),防風(六分),陳皮,半夏,澤瀉(各一錢),生甘草(三分),生薑,大棗

如寒氣勝者,加當歸七分,肉桂五分。陰氣不足者,加熟地一錢。若元氣大虛,正不勝邪,兼用補托之法。如頭痛者,加川芎、白芷各七分。氣逆多嗽者,加杏仁一錢。痞滿氣滯者,加白芥子五七分。

宏格曰:此證原非內虛,補之而邪益壅,托之而邪易解。蓋解托之妙,妙用葛根。葛根味辛性涼,諸涼藥皆滯,能遏表寒,惟葛根之涼,涼而能解;諸辛藥皆燥,能發內熱,惟葛根之辛,辛而能潤。其用與柴胡互有短長,柴胡妙於升,能拔陷;前胡妙於降,能平氣;乾葛妙於橫行,能托裡。用二陳、薑、棗之辛甘溫以和營衛。

外有柴、前、防風以托出,內有澤瀉以分消解托之妙,盡於此矣。

升柴拔陷湯,治外感客邪,日輕夜重,有似陰虛者。

升麻,柴胡,前胡,葛根,陳皮,半夏,枳殼,山楂,澤瀉,車前子,生薑,大棗

若陽虛內陷者,用補中益氣湯,或舉元煎。若陰虛內陷者,補陰益氣煎、理陰煎。若初起而邪有內陷不出者,照方隨症加減。若虛甚者,宜用補托之法。

宏格曰:升麻、柴胡皆辛清升舉之品,能引陽氣於至陰之下,故邪之未陷,能拔而正之,此升、柴之超於諸藥也。前胡平寒熱,乾葛清肌肉,皆托邪外出之聖藥。陳皮、半夏匡正中氣,使中氣內充,逐邪出外。枳殼、山楂清導中官,使賊邪不得援引,無由內據。至於澤瀉、車前皆導水之品,使邪熱分消而出,有潛移默奪之功。

加薑、棗者,取其甘辛相濟,有輔正黜邪之用也。

白話文:

攻補托三法論

葛根解托湯用於治療正氣內虛,外邪入侵,症狀類似虛勞的疾病。藥方組成:葛根、柴胡、前胡(各八分),防風(六分),陳皮、半夏、澤瀉(各一錢),生甘草(三分),生薑、大棗。若寒氣較盛,加當歸七分,肉桂五分;若陰氣不足,加熟地一錢。如果元氣大虛,正氣不勝邪氣,則需同時採用補益和托邪的方法。頭痛者加川芎、白芷各七分;氣逆咳嗽者加杏仁一錢;胸腹脹滿氣滯者加白芥子五到七分。

葛根解托湯的妙處在於葛根的運用。葛根味辛性涼,其他涼藥都容易滯留,只能抑制表寒,但葛根的涼卻能解表;其他辛味藥都燥熱,容易生內熱,但葛根的辛味卻能滋潤。葛根、柴胡各有優點,柴胡善於升提,能拔除陷下之邪;前胡善於下降,能平順氣機;葛根善於橫行,能托邪外出。方中用陳皮、薑、棗的辛甘溫性來調和營衛之氣。外用柴胡、前胡、防風托邪外出,內用澤瀉分消,托邪的妙法都在此方之中。

升柴拔陷湯用於治療外感邪氣,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的疾病,症狀類似陰虛者。藥方組成:升麻、柴胡、前胡、葛根、陳皮、半夏、枳殼、山楂、澤瀉、車前子、生薑、大棗。若陽虛內陷,則用補中益氣湯或舉元煎;若陰虛內陷,則用補陰益氣煎或理陰煎。若疾病初期邪氣內陷而不能外出,則根據症狀加減藥物。若虛弱嚴重,則宜用補益和托邪的方法。

升柴拔陷湯中升麻、柴胡都是辛涼升舉的藥物,能引導陽氣至陰位,所以邪氣未陷時,能拔除邪氣而扶正,這是升麻、柴胡勝於其他藥物的地方。前胡能平調寒熱,葛根能清利肌肉,都是托邪外出的良藥。陳皮、半夏能調整中氣,使中氣充盛,驅邪外出。枳殼、山楂能疏導中焦,使邪氣不得依附,不能內侵。澤瀉、車前子都是利水的藥物,使邪熱分消而出,有潛移默化的功效。

加入生薑、大棗,取其甘辛相濟,輔助正氣,祛除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