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四 (2)

1. 咯血方

七珍散,治久病咯血成勞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黃粟米,黃耆(各一兩)

論曰:此純是氣藥,今以治血者,以久病傷脾肺,雖用血藥,恐滋潤之品,益足損脾,脾為金母,故只以脾為重也。虛則補其母,且培其土,能不作瀉,縱咯血甚,尚可調治。若滋陰藥多,病雖似減,一旦食少作瀉,則不可知矣。故血症必用脾肺藥收功,亦一定之法也。

白話文:

七珍散專治久病咳血導致虛弱的病症。它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黃粟米、黃耆等藥材組成,每種各一兩。

這個方子以補益脾肺為主要目的。雖然患者咳血,但久病傷脾肺,不宜直接使用滋補陰血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容易滋補過度,反而損傷脾胃。脾胃是肺的母親,所以必須優先補益脾胃。補益脾胃就能增強肺氣,從根本上治療咳血。如果只注重滋補陰血,雖然症狀可能暫時減輕,但一旦脾胃虛弱,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病情反而會加重。因此,治療咳血必須以補益脾肺藥物為主,才能收到最佳療效。

聖餅子,治咯血等症。

青黛(一兩),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

以黃耆煎湯,炒如褐色,二味研作餅子,入柿餅內,濕紙包煨,連柿餅研細,米湯服下。

荷葉散,治咯血,用此方最良。

荷葉(不拘多少,焙乾為末)

上米飲或白湯送下。

思袍散,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白話文:

聖餅子,用來治療咯血等症狀。

取青黛一兩、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用黃耆煎湯炒至褐色,研成餅子,放入柿餅內,以濕紙包煨,連柿餅一起研成細末,用米湯送服。

荷葉散,用來治療咯血,效果最佳。

取荷葉不拘多少,焙乾研成末,用米湯或白湯送服。

思袍散,用來治療咯血、吐血、唾血,以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羅用蒲黃、荷葉二味。

丹溪方,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五分),半夏(炒),知母,貝母,茯苓,生地,陳皮(各一錢),阿膠(炒),甘草,杏仁(炒,各五分),梔子,桔梗,柳桂(二分,入此以治上焦)

白話文:

取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桑白皮湯濃煎後,飯後溫熱服用。這個方子主要是用蒲黃和荷葉來止血。另外,丹溪方中還加入了桑白皮、半夏、知母、貝母、茯苓、生地、陳皮、阿膠、甘草、杏仁、梔子、桔梗、柳桂等藥材,其中柳桂用量較少,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病症。

上用薑、蔥、白水煎服。

又方,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犀角(二錢五分)

上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血止為限。

白及散,治咯血。

白及(一兩),藕節(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地黃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白話文:

地黃散,用於治療各種吐血、咯血,可以解毒,並治療各種熱症引起的煩躁不安。

  •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2. 方見各門

天王補心丹

四物湯

四君子湯,(俱見秦越人治法。)

二陰煎(見張景岳治法。)

桃仁湯(見下集積瘀。)

防風通聖散(見下集風熱。)

白話文:

天王補心丹、四物湯、四君子湯都可以在秦越人著作中找到相關治法;二陰煎則見於張景岳的醫書;桃仁湯在下一集的積瘀篇中有所提及;防風通聖散則在下一集的風熱篇中論述。

3. 唾血方

七傷散,治勞嗽咳唾血。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芍(七錢五分),知母,玄胡索(各五錢),鬱金,當歸,山藥,乳香,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白話文:

七傷散

功效: 治勞嗽咳血。

組成:

  • 黃藥子,白藥子 (各一兩)
  • 赤芍 (七錢五分)
  • 知母,玄胡索 (各五錢)
  • 鬱金,當歸,山藥,乳香,血竭 (各二錢)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茶水送服。
  2. 亦可使用紅花、當歸煎湯送服。

澄按:《本草》云:黃、白藥子,治肺熱有功。

千金方,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蜜糖,豬膏(二合),糖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杏仁一枚,日夜服六七次,漸加。

阿膠散,治肺燥咳嗽不已及唾血。

阿膠(炒),白及(各二錢),天冬,北五味,人參,生地,茯苓(各一錢)

白話文:

古籍《本草》記載,黃芩和白藥子能治療肺熱。

《千金方》中記載,治療上氣咳嗽、喘息、喉嚨有異物感並咳血的方子:將生薑汁和杏仁各取二升,加入蜜糖和豬膏二合,先用豬膏煎杏仁至呈黃色,撈出後用紙擦淨,搗成膏狀,再加入薑汁、蜜糖一起煎煮至可丸狀。每次服用杏仁一枚,每日服用六七次,逐漸增加用量。

治療肺燥咳嗽不止和咳血的方子是阿膠散:將阿膠炒過,白及、天冬、北五味、人參、生地、茯苓各取一錢。

上以白及為細末,余藥用水一鍾半,入蜜二匙,秫米百粒,生薑五片同煎,入白及末調,食後溫服。

茅根湯,治唾血。

白茅根一味,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絞汁飲之。

百部丸,治諸咳不得氣息,唾血。

百部(二兩),升麻(五錢),桂心,五味子,甘草,紫菀,乾薑(各一兩)

白話文:

將白及研磨成細粉,其他藥材用水煎煮,加入蜂蜜、秫米和薑片,煎好後加入白及粉,飯後溫熱服用。

茅根湯,主治唾血。用白茅根單味,每次服用一匙,一天三次。也可以絞汁服用。

百部丸,主治各種咳嗽氣喘、唾血。用百部、升麻、桂心、五味子、甘草、紫菀、乾薑各適量,製成丸劑服用。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為度。忌生蔥、海藻、菘菜。

款冬散,治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

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川芎,五味子,附子(炮,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炙甘草,杏仁(去皮,各五分),紫菀(三分)

上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白話文:

款冬散方劑說明

上方七味藥材,以蜜丸製成,每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以藥效為度。

忌食生蔥、海藻、菘菜。

款冬散主治肺部偏虛、胸中空虛;肺部偏痛、咳血等症狀。

藥材組成:

  • 款冬花 六分
  • 當歸 六分
  • 桂心 七分
  • 川芎 七分
  • 五味子 七分
  • 附子(炮製) 七分
  • 細辛 四分
  • 貝母 四分
  • 乾薑 八分
  • 生地 八分
  • 白朮 五分
  • 炙甘草 五分
  • 杏仁(去皮) 五分
  • 紫菀 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清酒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約一湯匙),一天服用兩次。

忌食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澄按:唾血、咳血屬寒者少。今此二方,用薑、桂、附熱劑,蓋為腎足少陰脈是動病咳、唾血者設也。用者審之。

麥門冬湯,治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上氣喘急,五心煩熱而渴。

天冬,麥冬,桑白皮(各七分),紫菀茸,貝母(各六分),桔梗,甘草(各五分),淡竹葉,生地(各一錢),五味子(九粒)

水一鍾半,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一般來說,吐血、咳血多是寒症。這兩個方子用了薑、桂、附等溫熱藥,因為是針對腎足少陰脈引起的咳血、吐血而設的。用藥時要仔細審慎。

麥門冬湯用來治療病後餘熱上犯肺,導致咳嗽帶血、胸悶氣脹、呼吸急促、五心煩熱、口渴等症狀。

方劑組成:天冬、麥冬、桑白皮(各七分)、紫菀茸、貝母(各六分)、桔梗、甘草(各五分)、淡竹葉、生地(各一錢)、五味子(九粒)

用法:水煎服,用量為一鍾半,加紅棗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