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四 (1)
上集卷之十四 (1)
1. 血證例方
人參湯,治吐血、咯血,並吐血不止。
人參(一兩,為細末)
有火者,用雞蛋清,投新汲水,調如稀糊服。無火者,用人乳調和,溫飲之。
獨參湯,治吐血不止。
方見葛真人治法。
吳鶴皋曰:血者氣之守,氣者血之衛,相偶而不相離者也。一或失血過多則氣為孤,陽亦幾於飛越矣,故令脈微欲絕。斯時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幾微之氣所宜急固。故用甘溫之參,以固元氣,所以權輕重於緩急之際也,故曰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或者不達此理,見其失血,而主四物湯,則川芎之香竄,能散幾微之氣,而當歸、芍藥、地黃皆滋陰降下之品,不能生血於一時,反以失救死之權,而遺人夭殃矣。
白話文:
人參湯、獨參湯 方解
人參湯:適用於治療吐血、咯血,以及吐血不止的症狀。
組成: 人參一兩,研磨成細末。
用法:
- 有熱症者:用雞蛋清調和,以新汲水調成稀糊狀,服用。
- 無熱症者:用人乳調和,溫熱飲用。
獨參湯:專治吐血不止。
來源: 此方出自葛真人所著醫書。
吳鶴皋評述:
血液是氣的根本,氣是血液的保護者,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一旦失血過多,氣就失去依託,陽氣也容易散失,導致脈搏微弱,幾乎要斷絕。此時,形體上的血液無法快速生成,微弱的氣需要緊急固守。因此,使用甘溫的人參,可以固本元氣,在緊急情況下權衡輕重緩急。這正是古聖賢“血脫益氣”的治病原則。
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看到失血就用四物湯。四物湯中川芎的香氣具有散氣作用,會散掉僅存的微弱氣息。而當歸、芍藥、地黃都是滋陰降下的藥物,無法在短時間內生血,反而會失去救治生命的機會,造成遺憾。
人參飲子
人參,黃耆(各一錢五分),麥冬(二錢),五味子(三分),當歸,甘草,白芍(各一錢)
六味地黃湯,治吐血、衄血、咯血、唾血。
生地(八錢),丹皮(三錢),山藥,山萸肉(各四錢),茯苓,澤瀉(各三錢)
八味地黃湯
白話文:
人參、黃耆各一錢五分,麥冬二錢,五味子三分,當歸、甘草、白芍各一錢,用來製作人參飲子。六味地黃湯由生地八錢,丹皮三錢,山藥、山萸肉各四錢,茯苓、澤瀉各三錢組成,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咯血、唾血。八味地黃湯則是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添加了其他藥材。
熟地(八錢),山萸肉,山藥(各四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附子,桂肉(各一錢)
澄按:古方只有六味丸、八味丸,而無六味湯、八味湯,後人改丸為湯,以應一時之急。今人竟有頻服者,無論其相宜不相宜,凡見血症,一概用之,謬之甚也。
知柏八味湯
即六味加黃柏、知母。
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等症。
白話文:
熟地八錢,山萸肉、山藥各四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附子、桂肉各一錢,這就是著名的八味丸的藥方。古時候只有六味丸和八味丸,並沒有六味湯和八味湯,後來人們把丸改成湯,應付緊急情況。現在有些人經常服用八味湯,不論是否適合,只要看到出血就用,這是非常錯誤的。
知柏八味湯是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黃柏和知母。
歸脾湯則是用來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虛不能攝血,導致血妄行等症。
人參,白朮,茯神,棗仁(各二錢),黃耆(炙,一錢五分),當歸,遠志(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龍眼肉(一錢)
羅東逸曰:方中龍眼、棗仁、當歸,所以補心也;參、耆、朮、苓、草,所以補脾也;立齋加入遠志,又以腎藥之通乎心者補之,是兩經兼腎合治矣。而特名歸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為思;脾藏智,其出為意,是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經營之久而傷,脾以意慮之鬱而傷,則母病必傳諸子,子又能令母虛,所必然者也。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棗仁(各兩錢),黃耆(炙,一錢五分),當歸、遠志(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龍眼肉(一錢)。
羅東逸說:這個方子中,龍眼、棗仁、當歸,是用來補心的;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是用來補脾的;方子裡加了遠志,又用通心腎的藥物來補腎,這是兼顧心脾腎三經的治療方法。為什麼要特別叫做「歸脾湯」呢?因為心藏神,心用於思考;脾藏智,脾的運化表現為意念,心神和脾智、心火和脾土,是互相協調的。心因為思慮過度而受損,脾因為憂慮郁結而受損,就會導致母病傳給子,而子又能讓母虛弱,這是必然的道理。
其症在怔忡怵惕、煩躁之症見於心;飲食倦怠,不能運思,手足無力,耳目昏眊之症見於脾,故脾陽苟不運,心腎必不交。彼黃婆者,若不為之媒合,則己不能攝腎歸心,而心陰何所賴以養?此取坎填離者,所以必歸之脾也。其藥一滋心陰,一養脾陽,取乎健者以壯子益母。
然恐脾郁之久,傷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闓氣醒脾,使能急通脾氣,以行心陰。脾之所歸,正在斯耳。
《拔萃》犀角地黃湯,治一切血熱失血。
生地(二錢),黃連,黃芩(各一錢),大黃(三錢),犀角(磨汁)
白話文:
如果出現心慌、害怕、焦躁不安,這些症狀屬於心臟問題;如果出現食慾不振、思考力下降、四肢無力、耳眼昏花,這些症狀屬於脾臟問題。因此,脾臟陽氣運作不順暢,就會導致心臟和腎臟無法相互滋養。就像黃媒婆一樣,如果不能將腎臟的精氣引入心臟,心臟陰氣將無以為繼。所以,必須要滋養脾臟,才能使腎氣歸於心臟。藥物一方面滋養心陰,一方面培補脾陽,就好像用強壯的父母來撫養孩子一樣。
不過,如果脾臟鬱積太久,傷害就會很嚴重,因此需要用辛香的木香來疏散脾氣,讓脾臟的功能恢復正常,才能使心陰暢通無阻。脾臟的運作狀態決定了心臟的健康,這一點至關重要。
犀角地黃湯,可以用於治療各種血熱出血的疾病。方劑由生地、黃連、黃芩、大黃、犀角組成。
水二鍾,煎一鍾,入犀角汁和勻,溫服。
生地黃飲子,治諸見血屬熱證。
生地,熟地,枸杞,黃耆,甘草,地骨皮,黃芩,白芍,天冬(各等份)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脈微身涼惡風者,加桂五分。吐血者多如此。
天冬飲子,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等症。
五味子(五個),甘草,白芍,黃耆,人參(各一錢),當歸,麥冬(各八分),紫菀(一錢五分)
白話文:
水兩杯,煎成一杯,加入犀角汁充分混合,溫熱服用。
生地黃飲子,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屬於熱證。
生地、熟地、枸杞、黃耆、甘草、地骨皮、黃芩、白芍、天冬(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錢,水兩杯,煎至八分,飯後服用。如果脈象微弱,身體冰冷怕風,可以加入肉桂五分。吐血者多用此方。
天冬飲子,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精神萎靡,鼻出血、吐血等症。
五味子(五個)、甘草、白芍、黃耆、人參(各一錢)、當歸、麥冬(各八分)、紫菀(一錢五分)
上作二服,水煎,食前服。
天門冬丸,治吐血衄血,潤肺止嗽。
天冬,甘草,杏仁,貝母,茯苓,阿膠(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咽津含化。
鎮陰煎(新方),治陰虛於下,陽格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沉細,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牛膝(二錢),炙甘草(一錢),澤瀉(一錢五分),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錢)
白話文:
上藥煎成兩劑,飯前服用。天門冬丸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滋潤肺部止咳。配方包括天冬、甘草、杏仁、貝母、茯苓、阿膠各五錢,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藥,如彈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含化於口中。鎮陰煎為新方,用於治療陰虛於下、陽格於上,導致真陽失守,血隨之溢,出現大吐大衄、脈沉細、手足厥冷,危在旦夕,而血止不住的情況。迅速服用此方,使孤陽歸位,則出血自然停止。如治療格陽喉痹上熱者,可將此湯冷服。配方包括熟地一二兩,牛膝二錢,炙甘草一錢,澤瀉一錢五分,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錢。
水二鍾,速煎服。如兼嘔惡,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倦懶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加人參,隨宜用之。
養正丹,治上盛下虛,升降陰陽。
硫黃,黑錫,水銀,硃砂(各一兩)
熔化,為細末,糯米糊為丸。每空心服三十丸,鹽湯下。
柔脾湯,治虛熱吐血。
甘草(炒),白芍(炒),黃耆(炒),熟地(各五錢)
白話文:
將兩杯水快速煎煮,服用。如果伴隨嘔吐,加炒黃的乾薑一到兩錢。如果氣虛乏力、說話懶散,脈象極度虛弱,應該立刻加人參,酌情使用。養正丹,治療上焦實熱、下焦虛寒,使氣機升降,陰陽調和。硫黃、黑錫、水銀、硃砂各一兩,熔化後研成細末,用糯米糊做成丸藥。每次空腹服用三十丸,用鹽湯送服。柔脾湯,治療虛熱吐血。炒甘草、炒白芍、炒黃耆、熟地各五錢。
旋神散,治癆瘵憎寒壯熱,口乾自汗煩躁,咳嗽唾血,瘦劇困倦。
人參,白朮,黃耆,當歸,熟地,麥冬,白芍,茯神,茯苓蓮子肉,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炙甘草(各等份)
水一鍾半,紅棗二枚,烏梅一個,煎七分。如嗽,加阿膠。胸滿,加木香,或加沉香。如不思飲食,加炒扁豆。
團參丸,治吐血咳嗽,服涼藥不得者。
白話文:
旋神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痨,患者怕冷、發熱,口干舌燥、自汗煩躁,咳嗽吐血,身形消瘦、疲倦乏力。
藥方包含人參、白朮、黃耆、當歸、熟地、麥冬、白芍、茯神、茯苓、蓮子肉、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炙甘草(各等份)。
煎藥時,用水一鍾半,加入紅棗二枚、烏梅一個,煎煮至七分即可。如患者咳嗽,可加阿膠;如患者胸悶,可加木香或沉香;若患者不思飲食,可加炒扁豆。
團參丸,則用於治療吐血咳嗽,且服用涼性藥物無效的患者。
人參,黃耆,飛羅面(各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茅根湯下。
龍腦雞蘇丸,治上焦之火,除煩解勞,安吐血、衄血,清五臟虛煩,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症。
麥冬(四兩),甘草(一兩五錢),龍腦薄荷葉(一斤),黃耆(一兩),阿膠(炒),人參(各二兩),生地(六兩,另為末),木通(二兩),銀柴胡(二兩,湯浸二三日,絞汁),一方加黃連一兩。
白話文:
人參、黃耆、飛羅麵(各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適量水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五七十粒,用茅根湯送服。
龍腦雞蘇丸,用於治療上焦火氣,消除煩躁與疲勞,對止吐血、鼻出血有效,清淨五臟虛火,安定心神,適用於上焦因飲酒導致的膈熱、消渴症狀,以及下焦的血滯、尿路感染、月經過多等症狀。
麥冬(四兩)、甘草(一兩五錢)、龍腦薄荷葉(一斤)、黃耆(一兩)、阿膠(炒)、人參(各二兩)、生地(六兩,另外研磨成末)、木通(二兩)、銀柴胡(二兩,以水浸泡二至三日後,榨取其汁液)。一方中還可加入黃連一兩。
上用好白蜜二斤,先煎一二沸,卻入地黃末不住攪,徐加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然後加前諸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
茜根湯,治吐血、咯血、嘔血等症。
四物湯加童便浸香附一錢五分,茜草根二錢五分,忌鐵器。
水煎。三服立愈。
當歸補血湯,治血虛似白虎證。
當歸(二錢,酒洗),黃耆(一兩,蜜炙)
白話文:
取上等白蜜兩斤,先煮沸兩次,再加入熟地黃粉末不斷攪拌,慢慢加入木通和柴胡汁,用小火熬成膏狀,然後加入之前所有藥粉混合,搓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
茜根湯,主要用來治療吐血、咯血、嘔血等症狀。
四物湯加入童尿浸泡的香附一錢五分,茜草根二錢五分,注意忌用鐵器。水煎服用,通常服用三劑就能痊癒。
當歸補血湯,主要用來治療血虛、面色蒼白、如同白虎的症狀。
當歸(二錢,用酒洗淨),黃耆(一兩,用蜜炙)。
空心服。方論見東垣治法。
大阿膠丸,治血虛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生地,熟地,大薊,山藥,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麥冬,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防風(各五錢)
上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小麥麥冬湯嚼下一丸。
澄按:此羅太無方也。保精養血,血虛有潮熱者,甚相宜,純補劑也。
白話文:
空心服。方論見東垣治法。
[大阿膠丸],用來治療血虛咳嗽、吐血。
藥方:
阿膠(微炒)、生地、熟地、大薊、山藥、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麥冬、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防風(各五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用小麥麥冬湯送服,每次嚼下一丸。
澄按:
此方為羅太無所創,專以滋陰補血為主,適合血虛伴有潮熱的患者,為純粹的補益方劑。
大補血丸,治陰虛吐血。
當歸(一錢),生地(一錢五分)
上以杜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入臼內杵千杵,為丸桐子大,白湯下。
人參救肺湯,治吐血。
人參,升麻,柴胡,當歸,蒼朮(各一錢),熟地,白芍,黃耆(各三錢),陳皮,甘草,蘇木(各五分)
上為粗末,水二盞,煎服。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為邪所傷吐血。
白話文:
大補血丸治陰虛吐血,用當歸一錢、生地一錢五分,以杜牛膝汁浸泡三日後取出,用酒洗淨,研磨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白湯送服。人參救肺湯治吐血,用人參、升麻、柴胡、當歸、蒼朮各一錢,熟地、白芍、黃耆各三錢,陳皮、甘草、蘇木各五分,研磨成粗末,用水二盞煎服。茯苓補心湯治心氣受邪所傷引起的吐血。
茯苓,茯神,麥冬,生地,當歸,陳皮,半夏曲(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竹葉、燈心同煎。與熱補心湯不同。
綠雲散,治吐血。
側柏葉,人參,阿膠(炒珠),百合(等份)
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糯米飲調下。
蓮心散,治思慮傷心,吐血不止。
蓮子心,糯米(各十五粒)
白話文:
茯苓、茯神、麥冬、生地、當歸、陳皮、半夏、甘草各一錢,加上竹葉、燈心一起煎煮,這跟熱補心湯的配伍不同。這個方子叫做綠雲散,是用來治療吐血的。
另外,側柏葉、人參、阿膠(炒珠)、百合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糯米湯送服。這個方子叫做蓮心散,是用來治療思慮傷心、吐血不止的。
蓮子心和糯米各十五粒,也是一種治療吐血的藥方。
上為末。空心溫酒調服。
雙荷散,治卒暴吐血。
藕節(七節),荷葉蒂(七個)
上入蜜一匙擂細,水二鍾,煎八分,溫服。或為末,蜜湯下二錢。
藕節散,治吐血、衄血不止。
藕汁,生地黃汁,大薊汁(各三合),生蜜(五匙)
上和勻。每服一小鐘,不拘時服。
大薊散,治辛熱傷肺,嘔吐血或一碗或半升,名曰肺疽。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
雙荷散,用來治療突然暴發的吐血。
藕節(取七節),荷葉蒂(取七個)
將以上藥材加入一匙蜂蜜,磨成細粉,用兩杯水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湯送服兩錢。
藕節散,用來治療吐血、鼻出血不止。
取藕汁、生地黃汁、大薊汁(各三合),生蜜(五匙)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小杯,不限時間服用。
大薊散,用來治療辛辣熱氣傷肺,導致嘔吐血,一次吐出約一碗或半升,稱為肺疽。
大薊根,犀角屑,升麻,桑白皮,蒲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分作二服,水煎。
五神湯,治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薊汁,生地汁(各二盞),生薑汁(半盞),白蜜(一盞)
上和,煎三兩沸,無時,以一小盞調炒麵一錢,食前服。
必勝散,治男婦血妄流溢,或吐、或衄、或咳。
小薊,人參,蒲黃,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各一兩)
白話文:
大薊根、犀角屑、升麻、桑白皮、蒲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二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分作兩劑,水煎服用。這個方子叫做五神湯,用於治療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另外,生藕汁、刺薊汁、生地汁(各二盞)、生薑汁(半盞)、白蜜(一盞)混合在一起,煎煮至三兩沸,無時不刻,用一小盞調和炒麵一錢,飯前服用。這個方子叫做必勝散,用於治療男女血妄流溢,或是吐血、鼻出血、或咳血等症。
小薊、人參、蒲黃、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各一兩),也是一味藥方。
每服六錢,水煎服。
發灰散,治內崩吐血。
亂髮(燒灰,即血餘也)
上每服二錢,醋湯下。
棕灰散,治同前。
亂棕(燒灰存性)
上每服二錢。
二合灰散,因啖辛熱,嘔吐出血。
紅棗(和核燒灰存性),百藥煎(煅,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龍膠,治大人小兒吐血。
阿膠(炒),蛤粉(各一兩),辰砂(少許)
上為末,藕節搗汁和蜜調下。
龍肝膏,治吐血不止。
白話文:
每服六錢,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發灰散,用來治療內出血和吐血。
將頭髮燒成灰,這也是血的殘留物。
每次服用兩錢,用醋湯送服。
棕灰散,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
將棕櫚葉燒成灰,保留其藥性。
每次服用兩錢。
二合灰散,用來治療因吃辛辣熱性食物而導致的嘔吐出血。
將紅棗連核燒成灰,保留其藥性,與百藥煎(煅燒,各取等量)混合。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送服。
龍膠,用來治療大人和小孩的吐血。
將阿膠炒製,與蛤粉(各取一兩)、辰砂(少許)混合研磨成粉末。將藕節搗碎取汁,加入蜂蜜調勻後服用。
龍肝膏,用來治療吐血不止。
伏龍肝(一兩),生地汁,麥冬汁,小薊汁,藕汁(各三合),薑汁(一合)
入蜜半匙,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
赤茯苓湯,治大怒傷肝,氣逆於胸吐血。
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各三錢),麥冬,白芍,檳榔(各一錢五分)
加姜三片,分二服,水煎。
涼血抑火湯,治吐血、衄血,初起氣盛上逆,不能下降歸經。
當歸,赤芍(各二錢),大黃(三錢),黃芩,黃連,丹皮,生地,川芎(各一錢五分),燈心(三十莖)
白話文:
伏龍肝一兩,加入生地、麥冬、小薊、藕汁各三合,薑汁一合,並加入半匙蜜,以慢火熬成膏,每次服用一匙。
赤茯苓湯則用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各三錢,麥冬、白芍、檳榔各一錢五分,加上三片薑,分兩次服用,水煎服。
涼血抑火湯則用當歸、赤芍各二錢,大黃三錢,黃芩、黃連、丹皮、生地、川芎各一錢五分,燈心三十莖。
臨服加藕汁半杯。
茜根散,治吐血、衄血、錯經妄行。
茜根,阿膠(各二錢,蛤粉炒),側柏葉(一錢),生地,甘草,黃芩(各一錢五分)
加童便半杯煎,沖服。
保真神應丸,治男婦吐血,咳嗽氣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熱,面色萎黃,日晡面赤,睡臥不寧,服之神效。
遼五味(揀淨,一斤),杜仲(薑汁炒),阿膠,白朮(各二兩),貝母,茯苓,花椒目,荷葉(各四兩),大生地(四兩,用柏子仁、砂仁三錢入內同煮,去二仁不用)
白話文:
服用時加入半杯藕汁。茜根散主治吐血、鼻出血、月經不調。茜根、阿膠(各二錢,用蛤粉炒)、側柏葉(一錢)、生地、甘草、黃芩(各一錢五分),加半杯童尿煎煮,沖服。保真神應丸主治男女吐血、咳嗽氣喘、痰多、骨蒸潮熱、面色萎黃、下午面部發紅、睡覺不安,服用後效果顯著。遼五味(挑選乾淨,一斤)、杜仲(薑汁炒)、阿膠、白朮(各二兩)、貝母、茯苓、花椒目、荷葉(各四兩)、大生地(四兩,用柏子仁、砂仁三錢一同煮,去除柏子仁、砂仁不用)。
上為末,以黑棗肉同地黃汁搗為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
急濟飲,治吐血如泉之甚,一服立止。
小薊(搗汁),童便,京墨汁,藕汁,沉香(磨,一錢)
上作二次緩緩呷下。
奇方,治肺損嗽血、吐血。
生地(四兩,取汁),鹿角膠(一兩,炒,為末)
上以地黃汁拌和,每服三錢,童便加薑汁少許調下。
生韭飲,治諸血上行。
韭菜取汁,用薑汁、童便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清,如無鬱金,以山茶花代之。
白話文:
取黑棗肉和地黃汁搗成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白滾湯送服。
這個方子叫做「急濟飲」,用來治療大量吐血,服用一次就能止住。
取小薊搗汁,加入童便、京墨汁、藕汁和磨成粉的沉香(一錢),分成兩次慢慢喝下。
這個奇方用來治療肺損咳嗽咳血、吐血。
取生地四兩,榨汁,加入炒過的鹿角膠(一兩,研成粉末),用地黃汁拌和。每次服用三錢,用童便加少許薑汁調服。
這個方子叫做「生韭飲」,用來治療各種血上行症狀。
取韭菜榨汁,加入薑汁、童便,磨入鬱金,飲用。這樣血就能自然清淨。如果沒有鬱金,可以用山茶花代替。
澄按:食鬱久則胃脘有瘀血作痛。此方大能開提氣血。
乾薑散,治吐血不止。
薑炭為末,童便調服。
大黃末,治吐血。
大黃末(一錢),生地黃汁(一合)
水半鍾,煎四五沸服。
陳墨,治吐血。
好京墨(煨,去膠氣)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水調下。
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份)
白話文:
澄按
長期飲食積鬱,就會導致胃脘瘀血作痛。這個方子能有效地開提氣血。
乾薑散,
治吐血不止。
薑炭
研成細末,用童便調服。
大黃末,
治吐血。
大黃末(一錢),生地黃汁(一合)
水半鍾,煎煮四五沸後服用。
陳墨,
治吐血。
品質好的京墨(煨烤去膠氣)
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化開阿膠,再用清水調服。
四生丸,
治吐血、鼻出血,屬於陽氣過盛侵犯陰氣,導致血熱妄行。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份)
上研爛,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九仙驅紅散,治一切血。
連錢草(五錢),當歸,黃連,條芩,蒲黃,生地,槐花,梔子(以上各一錢,俱酒炒)
上部加藕節一錢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錢五分。
蘿藦散,治吐血虛損。
蘿藦,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如雞蛋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兩盞水煎成一盞,溫熱服用。九仙驅紅散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由連錢草五錢、當歸、黃連、條芩、蒲黃、生地、槐花、梔子(各一錢,均用酒炒)組成,上方再加藕節一錢五分,下方加地榆一錢五分。蘿藦散用於治療吐血虛損,由蘿藦、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各三兩)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