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上集卷之一 (1)
1. 經旨
《上古天真論》曰: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本神》篇曰: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調經論》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決氣》篇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五禁》篇: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
白話文:
現代人把酒當水喝,行為放縱,醉酒後縱慾,耗費精氣,不知節制,不注意養神,只顧快活,違背養生之道,作息無度,所以到了五十歲就衰老了。
五臟是儲藏精氣的地方,不可損傷,損傷就會失去精氣,導致陰虛,陰虛就會無氣,無氣就會死亡。
陽虛則外感寒冷,陰虛則內熱。
精氣耗損就會耳聾,氣虛就會目不明,津液耗損就會毛孔張開,汗出不止,體液耗損就會骨骼關節屈伸不利,面色蒼白,腦髓消減,脛骨酸痛,耳鳴;血虛則面色蒼白,缺乏光澤,脈搏空虛,這些都是病症表現。
邪氣入侵則為實證,精氣不足則為虛證。
黃帝問道:「什麼是五奪?」岐伯回答:「損傷形體肌肉為一奪,大量失血為二奪,大量出汗為三奪,大量腹瀉為四奪,產後或大出血後為五奪。」
《調經論》曰: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帝曰:陰之生實奈何?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帝曰:陰之生虛奈何?岐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本神》篇曰: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白話文:
《調經論》說:氣聚在一起就形成血虛,血聚在一起就形成氣虛。有就是實,沒有就是虛,所以氣聚在一起就沒有血,血聚在一起就沒有氣,現在血和氣都失調了,所以就虛了。黃帝問:陰氣怎麼會實呢?岐伯回答:喜怒不節制就會使陰氣上逆,上逆就會使下虛,下虛就會使陽氣奔向下面,所以就叫實了。黃帝問:陰氣怎麼會虛呢?岐伯回答:喜則氣往下走,悲則氣消散,消散就會使脈虛空,又因吃寒涼食物,寒氣充盈就會使血凝固,氣散失,所以就叫虛了。
《本神》篇說:所以有智慧的人養生,一定順應四時,適應寒暑,調節喜怒,安居處所,調和陰陽,調節剛柔,這樣邪氣就無法入侵,就能長壽健康。
2. 脈法
虛損之脈,無論浮沉大小,但漸緩者,漸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甚;數甚者,病必危。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者,則百無一生矣。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細而微小者氣血俱虛。
《四言脈訣》曰:骨蒸勞熱,脈數為虛,熱而澀小,必損其軀,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
《李氏脈法》曰:虛脈多弦,弦大無力為血虛,弦微無力為氣虛,沉微為氣虛甚,沉澀為血虛甚,寸微尺大為血虛有火,浮急中空為血脫氣孤。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脈象,不論是浮在表面還是沉在深處,不論脈搏大小,只要逐漸變緩,就表示逐漸恢復生機。如果脈象弦急有力,病情必定嚴重;如果脈搏快速頻繁,病情必定危急。若脈象又弦又細,並且脈搏快速頻繁,那幾乎沒有活命的機會。
古籍《脈經》中記載,脈象柔軟、緩慢、微弱,都代表身體虛弱;脈象弦急,代表氣血不足;脈象細小,則代表氣血雙虛。
古籍《四言脈訣》中記載,身體發熱、疲勞,脈搏快速,代表氣虛;脈象熱而澀小,代表身體損傷;勞累過度導致虛弱,脈象浮軟微弱;脾胃虛弱,脈象沉細而弦;身體發熱,脈象急促頻繁。
古籍《李氏脈法》中記載,虛脈多弦,脈象弦大無力代表血虛,弦微無力代表氣虛,沉微代表氣虛嚴重,沉澀代表血虛嚴重,寸脈微小而尺脈強大代表血虛有火,浮脈急促而中空代表血虛氣脫。
3. 虛勞虛損虛怯癆瘵辨證
吳澄曰:勞者,勞倦內傷,妄勞心力,謂之勞。虛者,精神不足,氣血空虛,謂之虛。怯者,不能任勞。損者,五臟虧損。瘵則久生惡蟲,食人臟腑。大抵皆由五臟之火飛揚,男女聲色之過度,稟先天之不足。先因勞而致虛,由虛而致怯,怯久而致損,故癆瘵自漸而深。虛、勞、怯三者可治,損與癆瘵則難治矣。
白話文:
吳澄說:勞,指的是勞累過度,內傷積累,胡亂消耗心力,就稱為勞。虛,指的是精神不足,氣血虛弱,就稱為虛。怯,指的是不能承受勞作。損,指的是五臟受損。瘵,指的是長期生長惡蟲,侵蝕人體臟腑。
總的來說,這些病症大多是因為五臟之火過度,男女縱慾過度,以及先天體質不足所導致。先因勞累而導致虛弱,由虛弱而導致體虛,體虛久而導致五臟受損,所以癆瘵的病症會逐漸加重。
虛、勞、怯這三種病症是可以治療的,但是五臟受損和癆瘵就比較難治了。
4. 虛損內候
由足三陰虛損,當於炎夏金衰水涸,不能嗇養,至冬月火氣潛藏,時親幃幕,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斫喪,或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皆能致之。
白話文:
如果足部的三個陰經(肝、脾、腎)有虛弱受損的情況,在夏天金氣減弱、水分乾枯的時候,身體無法得到滋潤和營養。到了冬天,火氣會隱藏起來,但仍然可能影響到人體健康。或者在年輕時期就過度消耗精力,導致精血不足;或者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身心疲憊等原因,造成血液和元氣受到損害,這些都可能會引發疾病。
5. 虛損外候
外症:食少體倦,潮熱自汗,身熱咳嗽,腰脅作痛,男子則遺精寢汗,女子必帶漏經枯。《素問》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醫中的「脾胃虛弱」病症。
外在表現為飲食量減少、身體疲憊無力、時常感到燥熱出汗、身上容易出現高溫和咳嗽等症狀;腰部和肋骨會疼痛,男性可能會有夜間流汗或遺精的情況發生,女性可能伴有月經來得稀疏甚至乾涸的情況。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意思是說,如果人體的心臟和脾臟受到疾病影響而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陰莖不能勃起(即“不得隱曲”),以及女性月經停止(即“女子不月”)。因此,“脾胃虛弱”的情況也可能與這些問題有關聯。
6. 外邪致損
感寒則損陽,自上而下,一損於肺則皮聚毛落,二損於心則血脈不榮,三損於胃則飲食不為肌膚。感熱則損陰,自下而上,一損於腎則骨痿不起,二損於肝則筋緩不收,三損於脾則飲食不能消化。
按:感寒則損陽,感熱則損陰,此外損入內,乃客邪為害也。此目甚多,故揭出外損一門,分為下集。
白話文:
感受寒氣會損傷陽氣,從上往下影響身體,首先損傷肺部就會出現皮膚收縮、毛髮脫落,其次損傷心臟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再次損傷胃部就會影響食物的營養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感受熱氣會損傷陰氣,從下往上影響身體,首先損傷腎臟就會出現骨骼虛弱無力,其次損傷肝臟就會導致筋骨鬆弛無法收縮,再次損傷脾臟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感受寒氣損傷陽氣,感受熱氣損傷陰氣,這些損傷深入內部,都是外邪入侵造成的。這種外邪入侵的病症很多,這裡只列舉了外傷的一種,其他内容將在下集详细阐述。
7. 久虛成損
積虛成損,積損成癆,經年不愈,謂之久虛。有五勞、六極、七傷之分。
白話文:
長期沒有治癒的疾病會導致身體受到損害,而長時間的病痛又會進一步加重病情,最終形成慢性病症。這種情況可以分成五種不同的疲憊狀態、六種極端的情況以及七種受損的情形。
8. 五勞
心勞
曲運神機則心勞。心勞之狀,忽忽喜忘,大便難,或時溏利,口內生瘡。
肝勞
盡力謀慮則肝勞。肝勞之狀,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脾勞
意外過思則脾勞。脾勞之狀,舌根苦直不能咽。
肺勞
遇事而憂則肺勞。肺勞之狀,短氣面腫,不聞香臭。
腎勞
矜持志節則腎勞。腎勞之狀,背難俯仰,小便不利,赤黃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裡急。
澄按:五勞應五臟,治當療子以益母,如肝勞補心氣,心勞補脾氣,脾勞補肺氣,肺勞補腎氣,腎勞補肝氣,使不盜母氣,以培其根本也。
白話文:
五勞之狀:
心勞:
心神過度運作,勞心費神,就會導致心勞。心勞的症狀包括:心神恍惚,容易忘記事情,大便難解或時而溏瀉,口腔內長瘡。
肝勞:
過度操勞思慮,就會導致肝勞。肝勞的症狀包括:面色乾枯黝黑,口苦,精神不集中,恐懼不安,無法獨自入睡,視力模糊。
脾勞:
過度思考,思慮過度,就會導致脾勞。脾勞的症狀包括:舌根苦澀,吞咽困難。
肺勞:
遇到事情過度憂慮,就會導致肺勞。肺勞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面部浮腫,嗅覺失靈,聞不到香味或臭味。
腎勞:
過於矜持志節,意志過於堅強,就會導致腎勞。腎勞的症狀包括:背部難以彎曲伸展,小便不暢,小便顏色赤黃,尿液滴滴答答,陰囊潮濕長瘡,小腹裡急。
澄按:
五勞皆對應五臟,治療時應針對各臟的特性,以滋補母氣來增強其功能。例如肝勞要補心氣,心勞要補脾氣,脾勞要補肺氣,肺勞要補腎氣,腎勞要補肝氣,避免盜取母氣,以培育其根本。
9. 六極
筋極
筋極之狀,令人拘攣轉筋,十指手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肝之所主,木瓜、杜仲、破故紙、龜板補之。
肉極
肉極之狀,飲食無味,不生肌肉,皮膚枯槁,倦怠嗜臥。脾之所主,山藥、大棗、甘草。
脈極
脈極之狀,忽忽喜忘,面枯咽腫,眉發墮落。心之所主,當歸、地黃、白芍。
白話文:
筋脈極度虛損,會導致身體僵硬抽筋,手指甲疼痛,疲倦不堪,難以久站。肝臟主筋,可以食用木瓜、杜仲、破故紙、龜板來補益。
肌肉極度虛損,會導致食慾不振,肌肉不長,皮膚乾燥,疲倦嗜睡。脾臟主肉,可以食用山藥、大棗、甘草來補益。
脈絡極度虛損,會導致神志恍惚、健忘、面容枯槁、咽喉腫脹、眉毛頭髮脫落。心臟主脈,可以食用當歸、地黃、白芍來補益。
骨極
骨極之狀,腰脊酸削,齒痛,手足煩痛,不欲行動。腎之所主,肉蓯蓉、鎖陽、虎骨。
氣極
氣極之狀,正氣少,邪氣多,氣不足,多喘少言,喘嗽,皮毛焦枯。血脈之所主,人參、黃耆、附子。
精極
精極之狀,內虛少氣,鬢髮衰落,目暗耳鳴,遺濁莖弱。臟腑之所主,五味子、地黃、當歸。
澄按:六極應六府,由臟以及腑也,謂之極者,病重於五勞故也。
白話文:
骨極時,腰背酸痛,骨骼瘦削,牙齒疼痛,手腳也感到痠痛,不想活動。腎臟主管這些部位,可以用肉蓯蓉、鎖陽、虎骨來調理。
氣極時,正氣不足,邪氣入侵,氣虛乏力,容易喘息,說話少,咳嗽,皮膚和毛髮乾枯。血脈主管這些部位,可以用人參、黃耆、附子來調理。
精極時,身體虛弱,氣息不足,鬢髮脫落,視力模糊,耳鳴,遺精,陽痿。五臟六腑主管這些部位,可以用五味子、地黃、當歸來調理。
六極對應六府,從臟腑的角度來講,所謂「極」是指病症比五勞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