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6)
上集卷之十三 (16)
1. 衄血
鼻衄者,鼻中出衊血是也。衄血出於肺與胃,鼻為肺竅,陰虛火動,氣逆於肺,元氣勞傷,則血從鼻出。或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令人鼻衄。
《統旨》云:風行水動,氣行血流。治衄者,則知血藥以治衄,而不知氣降則血歸經,古人所以血藥中,必加氣藥一二味,如蘇子降氣湯之類是也。前人謂身熱則死,寒則生,是亦大概言之耳。豈無熱生而寒死者乎?必兼詳脈症,而後可也。
治法
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宜茅花湯治之。茅花與白芍相對尤穩。白及末新汲水調下,亦神效。
色白而夭不澤者,血脫也。此大寒之症,宜理中湯冷服之。
心動面赤,善驚上熱,犀角地黃湯主之。如大便閉結,加大黃一二錢妙。
衄血雖多由火,而惟於陰虛者為尤多。正以勞損傷陰,則水不制火,最能動衝任陰分之血。但察其脈之滑實有力,素無傷損者,當作火治。若脈來洪大無力,或弦或芤,或細數無神,而素多酒色內傷者,專以補陰為主。若微有火者,當兼而清之,以治其標。若雖見虛熱,而無真確陽症,則但以甘平之劑,溫養真陰。
務令陰氣完固,乃可拔本塞源,永無後患。如一陰煎、三陰煎、左歸飲、六味丸湯之類,皆必用之劑。如兼氣虛者,則五福飲、五陰煎之屬,皆隨宜用之。
有病衄愈後,血因舊路,或一月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者,日日以為常,四物湯加阿膠、蒲黃,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治案
—人衄血數斗,昏困欲絕,用生地黃汁煮,服數升而愈。
《蔡子渥傳》云:同官無錫監酒趙無疵,其兄衄血甚,已死入殮,血尚未止。一道人過之,聞其家哭,詢之。道云:是曾服丹或燒煉藥,予藥之當即活。探囊出藥五分七,吹入鼻中,立止得活,乃梔子燒存性末之。
有患衄出血無已,醫以為熱,沈宗常投以參、附,或驚阻之,沈曰:脈小而少衰,非補之不可。遂愈。
項彥章治一婦,患衄三年許,醫以血得熱則淖溢,服瀉心涼血之劑益困,衄才數滴輒昏,六脈微弱,寸為甚。曰:肝藏血而心主之,今寸口脈微,知心虛也。心虛則不能司其血,故逆而妄行。法當養心補脾,實其子,子實則心不虛也。以琥珀諸補心藥遂安。
白話文:
[鼻出血]
鼻出血指的是鼻子流出鮮紅血液的狀況。出血源主要來自肺部和胃部,因為鼻子是肺的開口,如果體內陰氣不足導致火氣上升,肺氣逆流,元氣受損,就會導致鼻出血。此外,長期的怒氣會傷害肝臟,持續的憂慮會影響肺部,過度思考會損害脾臟,失去意志會傷到腎臟,突然的高興會傷害心臟,這些情況都可能引發鼻出血。
古書《統旨》指出,風水運轉,氣血循環。治療鼻出血,很多人只知道使用止血藥物,卻忽略了降低氣壓能使血液回歸正常通道的道理。因此,古人會在止血藥物中加入一兩種調節氣壓的藥物,如蘇子降氣湯等。前人認為,身體過熱就會死亡,寒冷則會生存,但這只是大體上的說法,難道沒有在高溫下存活或低溫下死亡的例子嗎?治療時必須結合脈象和病症綜合判斷。
治療方法
鼻子與大腦相通,血液向上溢至腦部,因此會從鼻子流出。應該使用茅花湯來治療。茅花與白芍搭配使用效果更佳。用新抽取的井水沖服白及粉末,也有奇效。
如果皮膚顏色蒼白且缺乏光澤,可能是血液流失過多。這是極寒的病症,適合服用理中湯,並冷服。
心跳加速、面色紅潤、易驚恐、上半身燥熱,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伴有便祕,可以加入大黃一兩錢。
鼻出血雖然大多由火氣引起,但在陰虛的人身上尤其常見。主要是因為勞累損傷了陰氣,導致水無法剋制火,最能促使沖任二脈中的陰血動搖。如果脈象顯示滑實有力,且平常無損傷,應當以清除火氣為主。但如果脈象洪大無力,或者弦、芤、細數無神,且平時有內傷(如過量飲酒),則應以滋補陰氣為主。如果稍微有些火氣,應當同時清除,以治標。如果雖有虛熱,但無明確的陽症,則應使用甘平的藥物,溫養真正的陰氣。
必須確保陰氣完固,才能根除病源,避免後患。如一陰煎、三陰煎、左歸飲、六味丸湯等,都是必須使用的藥方。如果同時有氣虛的問題,則可使用五福飲、五陰煎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方。
有的人鼻出血痊癒後,血液會沿著原先的路徑再次出血,有的甚至每月出血三四次,還有人在洗臉時也會出血,這種情況每天都會發生。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阿膠和蒲黃,再輔以蘇子降氣湯,讓血液順著氣流通下行。
治療案例
有一人鼻出血數鬥,昏厥瀕死,使用生地黃汁煮熟服用數升後痊癒。
《蔡子渥傳》記載:無錫監酒趙無疵的哥哥鼻出血非常嚴重,已經死亡並準備入殮,但出血仍未停止。一名道士經過,聽到哭泣聲,問明原因後,道士說:他是否曾服用過丹藥或燒煉藥物?我有藥可以救活他。道士從口袋中拿出藥粉吹入鼻中,出血立即停止,病人得以存活,這藥粉是由梔子燒製而成的。
有人鼻出血不止,醫生認為是火氣太盛,沈宗常用人參和附子治療,有人表示懷疑,沈宗常解釋:脈象顯示體內氣力不足,非補充不可。最終病人痊癒。
項彥章治療一名婦女,她已經鼻出血三年,醫生認為血液因熱氣而溢出,服用瀉心涼血藥物反而病情加重,每次出血僅數滴就昏倒,六脈微弱,尤其是寸脈。項彥章說:肝臟儲存血液,心臟主導血液,現在寸脈微弱,說明心臟虛弱。心臟虛弱無法控制血液,所以血液逆流亂行。應當養心補脾,強化子臟,子臟強壯後心臟就不會虛弱。使用琥珀和其他補心藥物後,病情得到緩解。
2. 齒血
血從齒縫中、牙齦中出者,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蓋手陽明入齒中,足陽明入上齒中,又腎主骨,齒者骨之所終也。此雖皆能為齒病,然血出於經,則惟陽明為最。故凡陽火盛,則為口臭,為牙根腐爛腫痛;或血出如湧,而齒不動搖,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熱之物;或善飲胃強者,多有陽明實熱之症。宜內服抽薪飲,清胃飲、散等劑,外以冰玉散敷之。
《統旨》云:齒衄有風壅,有腎虛風壅者。消風散,外以祛風擦牙散。腎虛者,以腎主骨,齒者骨之餘,虛火上炎,服涼藥而愈甚,此腎經下虛而上實。宜鹽湯下安腎丸,間服黑錫丹,仍用青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擦之。亦有胃熱而牙齦出血者,宜清其熱,清胃散主之。
腎水不足,口不臭,牙不痛,但齒搖而不堅,或微痛不甚,而牙縫時多出血者,此腎陰不足,虛火偶動而然。但宜壯腎,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之類主之。或其陽虛於下,而虛火上浮者,宜八味丸、小安腎丸之類主之。
陰虛有火,而病為齒衄者,其症或多燥渴,或見消瘦,或神氣困倦,或小水短滴而熱,或六脈浮大而豁。此雖陽明有餘,而亦少陰不足,宜玉女煎主之。凡屬陰虛有火者,則惟此煎為最妙。然必大便多實者,乃可用之。若大便滑瀉,或脈細惡寒,下元無火等症,則亦有格陽而然者,當以前吐血條中格陽法治之。
小安腎丸,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夜多漩溺,體瘦神倦,腰膝沉重,泄瀉腸鳴,眼目昏暗,牙齒蛀痛。
川楝子(一斤,用香附子、川烏各一斤,加鹽四兩,水四升同煮候乾,去香附、川烏不用,取川楝切焙),小茴(十一兩),熟地(八兩),川椒(四兩,去閉口者,微炒出汗)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臨臥鹽湯或酒任下。
白話文:
[齒齦出血]
血液從牙縫或牙齦中流出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齒齦出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陰腎經引起的疾病。因為手陽明大腸經通到牙齒,足陽明胃經進入上排牙齒,再者,腎主骨,牙齒是骨骼的末端。雖然這些部位都能引起牙齒問題,但是血液從經絡中流出,主要是陽明經的問題。因此,如果陽火旺盛,會導致口臭,牙根腐爛腫痛;或者血液像泉水一樣湧出,但牙齒不會搖晃,這通常是因為平時喜愛吃肥厚、甘甜、辛辣、熱性食物的人;或者喜歡飲酒、胃功能強的人,多會出現陽明實熱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應內服抽薪飲、清胃飲、散等藥物,外部可以用冰玉散敷在患處。
《統旨》提到:齒齦出血可能是風邪阻塞,或是腎虛風邪阻塞。可以服用消風散,外部使用祛風擦牙散。如果是腎虛,因為腎主骨,牙齒是骨頭的延伸,虛火上升,服用涼藥反而會更嚴重,這是腎經下部虛弱而上部實。應以鹽湯送服安腎丸,間歇性服用黑錫丹,同時使用青鹽炒香附至黑色,磨成粉末擦在牙齒上。也有因為胃熱導致牙齦出血的情況,應該清熱,使用清胃散。
如果腎水不足,口中沒有異味,牙齒不痛,但是牙齒搖晃且不堅固,或者微微疼痛但不是很嚴重,牙縫經常出血,這可能是腎陰不足,虛火偶爾活動造成的。應該壯腎,使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藥物。或者下部陽虛,虛火上升,應使用八味丸、小安腎丸等藥物。
如果是陰虛有火,導致齒齦出血,可能會有口乾舌燥、消瘦、精神疲憊、小便短熱、脈搏浮大等症狀。雖然陽明經可能有餘,但也可能是少陰經不足,應使用玉女煎。對於陰虛有火的情況,只有玉女煎最有效。但是必須是大便較實的人才能使用。如果大便滑瀉,或者脈細怕冷,下元無火等症狀,這可能是格陽,應按照吐血條中的格陽法治療。
「小安腎丸」,治療腎氣虛弱,下元寒冷,夜間多次起夜,身體瘦弱精神疲憊,腰膝沉重,腹瀉腸鳴,眼睛模糊,牙齒疼痛。
藥方成分包括:川楝子(1斤,用香附子、川烏各1斤,加鹽4兩,水4升一起煮乾,去掉香附、川烏不用,取出川楝切片烘焙)、小茴香(11兩)、熟地(8兩)、川椒(4兩,去掉未開花的,稍微炒出汁液)。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用酒糊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空腹或睡前用鹽湯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