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7)
上集卷之十三 (17)
1. 方見各門
石刻安腎丸(見膝冷。)
《局方》安腎丸(見喘。)
治案
—女子十歲,因毀牙動搖,以苧麻摘之,血出不止,以酒製大黃末二錢,枳殼湯加童便調下,下黑屎數塊頓止。
又一男子,牙根出血盈盆,一月一發。知其人好飲,投前藥加石膏而安。
澄按:陽明蓄有積熱,多來血來如泉,百藥不止。惟急則治標,用釜底抽薪之法,應手取效,不可誤認為虛,用血脫益氣之法。
余治族侄景良,齒衄血不止,用大鵝梨生啖之,不數枚即止。取其味帶澀,而性又能清六腑之陽熱也。
又治竹林汪秉周翁,六月間齒衄血不止,時無鵝梨,以花下藕令彼生嚼數片,亦即止。蓋藕連皮則散血,而且又能清暑熱也。
2. 舌衄
舌上出血如泉,肝壅也。以槐花研末摻之,麥冬湯調妙香散、香薷汁,日三服。發灰二錢,米醋調服,且敷血出處。
又方用文蛤、白膠香、牡丹皮等份為末,敷患處。
舌上無故出血如縷者,以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若此諸經有火,則皆能令舌出血。用蒲黃炒焦為末,或炒槐花為末,或冰玉散敷之亦可。若火甚者,仍須用湯飲,以清三陰之火。
3. 耳衄
腎虛用六味丸,外以龍骨末吹之。肝火,宜逍遙散加龍膽草。
4. 九竅出血
耳、目、口、鼻、大小便皆出血者,是燥火上炎也。丹溪用大薊飲。孫真人用黃荊葉搗汁和酒服之。
按:本草謂發灰消瘀血,通關格,利水道,破癥瘕血衄。有人生血瘤大如慄,常被衣擦破,則出血不止,血餘灰敷之而愈。
又一人刀傷流血不止,用胎髮灰敷之立止。
5. 肌衄血汗
毛孔出血,名曰肌衄。用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乾研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溫酒下。外用男胎髮燒灰敷之,未止,以鬱金末水調,鵝翎掃上即止。
河間曰:膽受熱,熱血妄行,鼻中衄衊,並血汗不止,用定命散主之。
肌衄者,血從毛孔而出,前人多主於肺熱。大全竹茹湯、黃耆建中湯、辰砂妙香散、發灰散。
6. 治案
(舌衄、耳衄、肌衄、九竅出血)
—人胃熱牙疼,舌心出血,口臭,出血不可近,內服瀉心湯,並清胃藥,外用大黃、生地為末,敷之。
—人不咳唾,而血見口中,從耳縫、舌下來者,每用益腎水瀉相火治之,旬日愈。
—僧偶搔膕中疥疾,自出血如湧泉,竟日不止。外科不效,因視時已無氣可語,診時惟尺脈如絲,余皆無。即語之曰:夫脈血氣之先也,今血妄溢,則榮氣暴衰,然尺尚可按,惟當益榮以瀉陰火。乃作四神湯加荊芥穗、防風,不間晨夜,明日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而安。
—人灸火,血出一縷如溺,手冷欲絕,以酒炒黃芩一二錢,酒下即止。
—人指縫中搔癢,遂成瘡,有一小竅,血濺出不止。用止血藥及血竭之類,亦不效,數日遂死。復有一人,於耳後髮際搔癢,亦有小竅出血,與前相似,人無識者,適有道人云:此名發泉,但用多年糞桶箍曬乾,燒灰敷之,立愈。使前指縫血出遇之,亦可以無死矣。
—人毛竅節次出血,少間不出,即皮脹如鼓,口、鼻、眼目俱脹合,名曰脈溢。以生薑汁並水各一二盞,服之愈。
—婦人三陰交無故出血如射,將絕,以手按其竅,縛以布條,昏僕不知人事,以人參一兩煎灌之愈。
7. 溺血(尿血)
勞傷五臟,或五志之火,致令衝任動血者,多從精道而出。若病在小腸者,必從溺道而出。病在命門者,必從精道而出。凡於小腹下精瀉處,覺有痠痛而出者,即是命門之病。而治之之法,亦與水道者不同。蓋水道之血宜利,精道之血不宜利。澀痛不通者,宜利血。滑不痛者,不宜利也。
經曰:悲哀太甚,則包絡絕。包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凡咳而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逆。
治法
凡房室太過勞傷,則小便出血。鹿角丸、山藥鹿發丸。
腎陰不足,而精血不固者,宜養陰養血為主。人參固本丸、左歸飲。
心氣不足,精神外馳,以致水火相殘,精血失守者,以養心安神為主。人參丸、天王補心丹、妙香散。
腎虛不禁,或病久精血滑泄者,以固澀為主。秘元煎、金櫻膏。
脾肺氣虛下陷,不能攝血而下者,宜用歸脾湯、舉元煎、八味養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