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5)
上集卷之十三 (15)
1. 痰血
咳、咯、唾皆有之,兼帶血屑、血絲、血點是也。
勞損之漸者,必初因酒色勞傷過度,以致痰中或見血絲,此則本於肝、脾、腎經,當於未咳未嗽之先,速為調理,宜生地、熟地、天冬、麥冬、棗仁、茯神、茜根、貝母、甘草之屬主之。或有火者,宜加黃柏、知母,仍須加意謹慎,庶無後患,否則必漸甚也。
清晨初起時,每於痰中有淡紫凝血,或塊或片,常見數口者,此多以操心動火,或多思郁,或由過飲。但無咳嗽發熱等症,即不足慮,此不過致動絡血而然。惟天王補心丹,或二陰煎之屬,最所宜也。
王宇泰曰:肺不獨咳血,而亦唾血。蓋肺主氣為咳,腎主水,水化為液為唾。腎脈上入肺,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二臟相連,病則俱病,於是皆有咳、唾血也。亦有可分別者,涎唾中有小血散漫者,此腎從相火上炎之血也。若血如紅縷,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絡受熱傷之血也。
其病雖已,若咳白血必死。白血淺紅色,似肉似肺也。然肝亦唾血,肝藏血,肺藏氣,肝血不藏,亂氣自兩脅逆上,唾而出之。有血枯症,先唾血,為氣竭傷肝也。
治法
凡未見血,則宜消宜和;既見血,則宜涼宜止。舊血未盡,則化其血;新血未盡,則補其血。因其勢之輕重而為緩急之施,則無不中矣。
丹溪曰:咯血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童便、青黛、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又有痰中咯出如細屑,法用四物湯入薑汁、童便、青黛之類。有咯出痰帶血絲者,同治,但宜加痰火藥。
《準繩》曰:熱嗽咽痛,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其色鮮者,並宜金沸草散。若服涼藥不愈,其色瘀者,此非熱症,宜杏子湯。
又治肺痿痰嗽,痰中有血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食減,劫勞散煎薏苡仁一味方。
嗽痰帶血出於脾,脾濕生痰,故嗽血為痰,病脾虛,宜六君子湯加桑皮、五味,有火加味逍遙散。
肺絡受傷,血如紅縷,二冬、二母、白及、阿膠、苡仁、百合、款冬花、紫菀、甘、桔之類,清而潤之。身熱多是血虛。痰帶紅絲,童便、竹瀝主之。
薛立齋曰:若脾經氣滯而痰中有血者,宜加味歸脾湯。若肝經血熱而痰中有血者,宜加味逍遙散。若肝腎陰虛而痰中有血者,宜六味地黃丸。若過服寒涼而痰中有血者,宜四君子湯之類。
若脾虛食少而痰中有血者,宜中和理陰湯。若肝木侮土而痰中有血者,宜中和理陰湯合暢郁湯。若食少泄瀉而痰中有血者,宜理脾陰正方。若陰分不足者,宜培土養陰湯、味補飲。
2. 白血
虛勞口吐白血者,不治之症也。夫血未有不紅者也,如何吐白?不知病久之人,吐痰皆白沫者,乃白血也。吐白沫,何以名曰白血?以其狀如蟹涎,絕無有白痰存乎其中,實血而非痰也。世人不信,取所吐白沫,露於星光之下一夜,必變紅矣。此沫出於腎,而腎火挾之,沸騰於咽喉,不得不吐者也。
雖是白沫,而白沫實腎中之精,豈特血而已哉!苟不速治,則白沫變成線痰,無可如何矣。方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久服,沫止精生則生矣。
按:白血之狀,似肉似肺,此必死之症也。今以白沫名之,此將變未變時,猶可治也。女子之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乳汁露一宿則色紅,白沫亦是血變明矣。此乃腎虧水泛,當宜滋陰補腎,若不早圖治,則變線痰,此亦似肉似肺之狀矣。曷能施治?最宜味補飲,或保金湯。
治法
嗽痰帶血出於脾,脾濕生痰,故嗽血為痰,病脾虛。宜六君子湯加桑皮、五味,有火加味逍遙散。
血如紅縷,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絡受傷,內傷之症也,其病難已。若咳白血似肉似肺,如蟹涎者,必死之症也。
按:吐白血,乃肌肉盡化為痰也。其人必形肉衰削,神色頓減,非若肺絡受傷,用二母、二冬、苡仁、百合、阿膠、紫菀款冬清潤之品,可治而愈也。
治案
朱丹溪治一男子,三十歲,因連夜勞倦不得睡,成一痰嗽,出白膿,嗽聲不出。時初春大寒,醫與青龍湯四帖,遂覺咽喉有血絲腥氣逆上,兩日後血腥氣多,遂有血線一條,自口中右邊出直上,如此每晝夜十餘次。診其脈弦大而散弱,左大為甚。人倦而苦於嗽。予作勞倦感寒,強以辛甘燥熱之劑,以動其血,不早急治,恐成肺痿。
遂與人參、黃耆、當歸身、白芍、白朮、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麻黃,煎熟入藕汁與之,兩日而病減嗽止。卻於前藥去麻黃,又與四日而血症除。脈之散大者未收斂,人亦倦甚,遂於前藥中去藕汁,加黃芩、縮砂、半夏,至半月而安。
席延賞治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苦咽乾,又不可服涼藥。好黃耆四兩,甘草一兩,末,每服三錢,如茶點羹粥中亦可服。
生生子治一婦人,在脅痛不能睡,背心疼,下午潮熱,胸膈作梗,痰中有血,大便秘。用大黃以韭菜汁、萊菔汁、苧根各和勻,將大黃拌濕炒乾,再拌再炒,如此三次,以黑為度,用三錢,瓜蔞仁二錢,貝母、當歸、山梔、丹皮各一錢,青皮、前胡、川山甲各六分,甘草三分,水煎飲之。凡三帖而瘳,再亦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