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二十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二十 (1)

1. 衛生種子

好服溫熱之人,多講採補之說。近見時下名醫,專講此術,以媚富貴,美其名曰衛生,曰種子,不過為淫穢之方技,結歡於內外,以售其不通之醫。醫雖不善,亦見親狎,乃出耀於閭里,則必盛行矣。而害道戕生,可勝誅耶。

白話文:

喜愛服用溫熱藥物的人,大多聽信採補之法。近期發現,當今一些名醫,專門推崇這種療法,用來討好有錢有勢的人,美其名曰是為了健康,稱之為種子之法,實際上不過是些為了滿足淫亂需求的旁門左術,內外勾結,以此來推銷他們那不通的醫學理論。即使這些醫生的醫術並不高明,但因為這種方法,他們也能得到接近和親密的對待,甚至在鄉裏之間炫耀,這種療法必然會流行起來。然而,這種方法實則損害了正道,傷害生命,這種行為豈不是該受到嚴厲的譴責嗎。

2. 服藥長生

世人服丸藥,以圖長生,固已惑矣,甚者恃服補藥,以縱其欲,則惑之甚者也。真人曰:可惜可惜真可惜,世間有寶人不識,真精噴與粉骷髏,卻在街頭買秋石。

白話文:

世人服用丹藥,希望能夠長生不老,這本來就已經是一種迷惘的行為。更何況有些人依賴補藥,藉此放縱自己的慾望,這更是極度的迷惘。高人曾說:真是可惜,非常可惜,世間上有一種寶物人們卻不認識。把珍貴的生命力浪費在無生命的事物上,反而到街頭去購買(象徵)無用的東西。

這段話以諷刺的手法,表達了對世人盲目追求長生與放縱慾望行為的批評,並強調真正珍貴的不是外在的藥物,而是我們自身內在的生命力。

3. 寶換草

精是寶,藥是草,恃服丸藥而縱欲者,是以寶換草也。蓋數錢之丸,所補能有幾何,而肆其無厭之欲?故真人名之曰寶換草,以警醒世人耳。

白話文:

精氣是人體的寶藏,藥物則像是普通的草木。如果依賴著服用藥丸來放縱情慾,這就像是用珍貴的寶藏去換取普通的草木一樣。畢竟,花上幾塊錢買的藥丸,它能補充的能量究竟能有多少呢?卻因此放縱自己無止盡的慾望?所以,得道高人將這種行為稱為'寶換草',以此警示和喚醒世人。

4. 壁里安鼠

近世謂無病服藥,為壁里安柱。《寶鑑》云:世俗謂壁里安柱為安鼠,安鼠則必致穿壞牆壁矣。此無病服藥,致無事生事,斯為近理,然亦必古人之深誡也。後世俗因為柱字之語訛耳,不然則固有所化之矣。

白話文:

近期有人說,身體沒病卻吃藥,就像是在牆壁裡加柱子,這被稱為「壁裏安鼠」。《寶鑑》一書上說:民間認為在牆壁裡加柱子等同於放老鼠,這樣必然會讓老鼠咬壞牆壁。而身體無病卻吃藥,就像這樣無事找事,這種比喻是合理的。但這也必定是古人的嚴肅教誨。後來的人們可能因為"柱"字的誤解,纔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否則,這個詞應該是有其更深層的含義。

換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近代有人把沒病亂吃藥比喻成在牆壁裡多此一舉地放根柱子,就像放老鼠進來一樣。《寶鑑》提到,民間認為在牆壁裡放柱子,就等同於讓老鼠有機可乘,結果就會咬壞牆壁。同樣的,沒病卻亂吃藥,也是自找麻煩,這種比喻合情合理,而且顯然是古人的嚴正警告。後代人可能是因為"柱"字的口誤,才會出現這種說法,否則,這個詞應該還有更深刻的意涵。

5. 偏寒偏熱

凡偏寒偏熱之藥,不可久服,中病即止,不可太過。太熱則銷鑠真陰,元陽上亢;太寒則傷脾敗胃,胃少泄瀉,皆能致虛勞之症。

白話文:

對於那些性質偏寒或偏熱的藥物,我們不應該長期服用,一旦病情有所改善就應停止使用,不能過度依賴。如果藥物太熱,可能會損耗身體的真陰,導致元陽過度活躍;反之,藥物若太寒,則可能傷害脾臟和胃部,造成胃腸道功能失調,容易引起腹瀉,這些情況都可能最終導致虛弱疲勞的症狀。

6. 峻厲猛藥

方士慣用峻厲丸藥,或草頭藥,不顧人之體質,能任不能任,總以霸劑取效於目前,圖一時之快,不知剝削真元,損傷根本,氣血日壞,漸變虛勞之症。

白話文:

「那些所謂的方士常常使用非常強烈的藥物,甚至是些來源不明的草藥,完全不考慮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不管病人是否能承受這樣的藥力,只求眼前的效果,希望迅速見效,卻不知道這樣會耗損人體的元氣,損害身體的根本,長此以往,氣血日益受損,慢慢就會轉變成虛弱勞損的慢性病狀。」

7. 病輕藥重

丸者,緩也,難奏赫赫之功。或病輕而藥重,攻之太急,補之太驟,初服一月半月,精神倍加,飲食倍進,痛苦頓減,累奏奇功,人以為喜。吾恐其進銳者其退速,不克終劑,而有他變也,何則?人之有疾,譬如屋歪斜,將欲牮之,必須緩緩用力,中立牮止,不可太過。若急欲正之,只知一面用力猛勇,一往無前,屋東坍亦必西塌矣。服丸藥者,何以異於是?

白話文:

[病情輕微卻藥力強勁]:藥丸之所以被製成,是因為它們的作用較為緩和,難以迅速見效。有時候,對於病情較輕的人來說,所用的藥物卻太過強烈,治療上過於急躁,補藥又太過匆忙。開始服用的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內,患者可能會感到精神大增,食慾倍增,痛苦瞬間減輕,藥效似乎屢屢顯現神奇的功效,人們會因此感到高興。然而我擔心的是,這種進展快速的情況,其衰退的速度也可能同樣快,可能無法持續整個療程,反而會產生其他的變化。這是為什麼呢?當一個人生病,就好比房子傾斜了,想要把它扶正,必須要緩慢地施力,讓它保持在正中央,不能過度。如果急著想把房子扶正,只知道在一側用力過猛,一味向前衝,那麼東邊的牆壁塌了,西邊的也會跟著倒下。服用藥丸的道理,又有什麼不同呢?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提醒我們,對於病情輕微的患者使用藥力過強的藥物,可能導致病情反覆或者出現其他問題,應採取溫和而穩定的治療方式。

8. 意貴圓通

丸者,緩也,圓也。丸方之制,意要圓通,不可執滯。視其臟腑,調其陰陽,圓會變通,自有一定不易之理。若心無主宰,雜亂繁多,補瀉兼施,寒熱互用,自以為處方得宜,用意周密,殊不知不揣其本,見症醫症,誠恐誅無過,伐有功,不虛而虛,不損而損矣。

白話文:

【意貴圓通】

「丸」的意思是緩和、圓滿。在製作丸藥時,主要的用意在於使其效果圓融通達,不能固執拘泥。要根據病人的臟腑情況,調整陰陽平衡,靈活變通,其中自然有其固定的、不變的原則。如果醫生心中沒有明確的治療方向,開出的藥方混亂且種類繁多,同時使用補藥和瀉藥,冷性藥與熱性藥交互運用,自認為開出的處方恰當,用意全面,卻不知道這樣根本無法掌握病因,只是見到病症就醫治病症,恐怕會出現錯誤地懲罰無罪者,傷害有功者的情況,原本未虛弱的反而被弄虛弱,原本未受損的反而受損了。

這段話強調了中醫治療的靈活性與精準性,指出治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避免盲目混用各種藥物,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9. 藥當退火

凡修合丸藥,必須炮製精工,退火之後,方可服餌。倘火氣未退,急欲服之,或面赤發火,或耳腫齒痛,口舌生瘡,或咳嗽帶紅,口乾咽燥,必疑丸藥之不合症,而不知其火氣之未退也。當識此意,勿更棄之。

白話文:

凡是製作藥丸時,都必須經過精細的炮製程序,待藥材中的火氣完全消退後,才能服用。如果藥材中的火氣尚未消退就急著服用,可能會出現臉部潮紅、發燒,或是耳朵腫脹、牙齒疼痛,甚至口腔內長出潰瘍,或是咳嗽伴有血絲,感到口乾喉嚨燥熱等症狀。這時候,你可能會懷疑是藥丸不適合你的病症,卻沒有想到可能是藥材中的火氣還未完全消散。應當瞭解這個道理,不要隨便就將藥材拋棄。

10. 古方無妄用

鄱陽周順,醫有十全之功,云:古方不可妄用。如《聖惠》、《千金》、《外臺秘要》,所論病原脈症,及針灸法,皆不可廢。然處方分劑,與今大異,不深究其旨者,謹勿妄用。有人得目疾,用古方治之,目遂突出。又有婦人產病,用《外臺秘要》坐導方,其後反得惡露之疾,終身不瘥。

曾有一士人,得腳弱病,方書羅列,積藥如山,而疾益甚。余令屏去,但用杉木為桶濯足,及令排樟腦於兩股間,以腳棚定,月餘而安健如故。南方多有此疾,不可不知。順固名醫,語必不妄,故書以為誡。

白話文:

鄱陽的周順醫師,醫術高明到幾乎能治癒所有疾病,他說道:古時候的藥方不能隨便使用。例如《聖惠》、《千金》、《外臺祕要》等古籍中,對於疾病的根源、脈象症狀以及鍼灸療法的描述,我們都不應該捨棄。然而,這些古籍中的處方和劑量與現今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不深入研究理解其中的含義,千萬不要隨意使用。有人得了眼疾,按照古方治療後,眼睛反而突出。又有一位婦人生完孩子後生病,按照《外臺祕要》的坐導方治療,之後反而得了惡露的疾病,終生沒有痊癒。

曾經有一個讀書人,得了腳力虛弱的疾病,他的藥物堆積如山,病情卻越來越嚴重。我讓他把那些藥物都丟掉,只用杉木桶泡腳,然後在大腿間放置樟腦,固定腳部,一個多月後,他的身體恢復了健康。南方很多人有這種疾病,這不能不知道。周順是個有名的醫生,他說的話必定不是胡說,所以寫下來作爲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