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2)
下集卷之十八 (2)
1. 流注
流注之症,所因不一,皆因真氣不足,邪得乘之,故氣血凝聚為患也。然此症或生於四肢關節,或生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痛或不痛。急宜用蔥熨法,及益氣養營湯,固其元氣,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可全愈也。若不補氣血,及節飲食,慎起居,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克伐者,俱不治。
若久而不斂瘡口,無陽者,宜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以祛散寒邪,接補陽氣,或外用琥珀膏貼之。
若內有膿管,或生瘀肉而不斂者,用針頭散腐之自愈,錠子尤效。
澄按:流注變虛勞者多矣。瘡潰不斂,起管生瘀,膿水淋漓,走泄津液,消耗真元,一人之氣血能幾何,而堪此頻頻之耗散?急宜培補,否則黃河穿於蟻穴,而況於人乎?
白話文:
【流注】 流注這種病症,病因繁多,主要是因為體內的正氣不足,導致邪氣侵入,從而使氣血凝滯,形成病患。這種病症可能出現在四肢關節、胸腹腰臀等部位,有的會形成硬塊,有的會出現泛紅腫脹,有的疼痛,有的則不痛。應立即採用蔥熨法,並服用益氣養營湯,鞏固體內的元氣,這樣未成熟的病竈可以自然消失,已經形成的也會自行破潰,有望完全康復。如果不去補充氣血,不節制飲食,不謹慎生活作息,控制情緒,而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那通常無法治療。
如果傷口久久不能癒合,顯示體內陽氣不足,應該使用豆豉餅或附子餅進行灸療,以驅散體內的寒邪,補充陽氣,或者外敷琥珀膏。
如果體內有膿管,或是產生壞死組織而難以癒合,可以使用針頭散腐,使其自然恢復,藥錠的效果更佳。
進一步解釋:由流注轉變為虛勞的情況十分常見。傷口不易癒合,出現膿管和壞死組織,膿水持續流出,流失體內的津液,消耗體內的元氣,一個人的氣血有多少呢?怎麼經得起這樣的頻繁耗損?應立即進行滋補,否則就像黃河在螞蟻洞中穿過,對人體更是如此。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