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八 (1)

1. 懸癰

立齋曰:懸癰,謂瘡生於玉根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症,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殞。大抵此症原屬陰虛,肝腎不足之人,故多患之。雖一於補,猶恐不治,況膿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即寒涼之劑,亦不可過用,恐傷胃氣。惟炙甘草一藥,不損血氣,不動臟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不可忽也。

陳良甫曰:治穀道前後生癰,用粉草一兩截斷,以澗水浸潤,炙令透內,細銼,用無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二劑,瘡口即合。

澄按:懸癰,一名海底漏,其症甚惡,然亦有二種。如發熱焮腫作痛,小便赤澀,暴起即甚者,此不過肝經濕熱下墜,可用外科治法,如龍膽瀉肝湯,消腫解毒之法俱可。若肝腎不足,三陰虧損,初起不覺,日久漸甚,或已潰而膿清不斂者,必須大補氣血,如八珍、十全、六味、四物、四君、補中益氣之類,並用炙甘草法。若用寒涼解毒外科之法,則誤矣。

白話文:

立齋說:所謂的懸癰,指的是在男性生殖器後方,肛門前方長出的瘡,這屬於足部三條陰性經絡(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損耗的病症。病情輕微會形成瘻管,最終導致氣血流失而死;嚴重的話,內部潰爛立即致命。總的來說,這種病原本就屬於陰虛,肝腎功能不足的人,所以他們更容易得這種病。即便專心於滋補,還可能無法治癒,更何況如果膿包形成後再去開刀治療,那還能活著等什麼呢?即使使用寒涼的藥物,也不能過度使用,因為它可能會傷害胃氣。只有炙甘草這一藥物,不會損害血氣,不會影響臟腑,它的效果非常快,最適合使用,不能忽視。

陳良甫表示:治療肛門周圍長癰,可以使用一兩的炙甘草,切成段,用水浸泡使其濕潤,再炙烤至內部,細切,然後用無灰酒煎煮服用。有人因此病已經破裂,服用兩劑後,瘡口就癒合了。

澄按:懸癰,又名海底漏,這種病非常惡劣,然而也有兩種情況。如果出現發熱、紅腫疼痛,小便赤澀,突然發生且病情嚴重,這不過是肝經濕熱下墜,可以用外科治療方法,如龍膽瀉肝湯,消腫解毒的方法都可以。但如果肝腎功能不足,三陰損耗,初期可能沒有感覺,時間久了病情逐漸加重,或者已經潰爛,但膿液清澈且不收口,必須要大補氣血,如八珍、十全、六味、四物、四君子、補中益氣等藥物,同時使用炙甘草的治療方法。如果使用寒涼解毒的外科治療方法,那就錯了。

2. 心漏

時康祖大夫患心漏二十年,當胸數竅血液長流,醫皆莫能治,或云竅多則愈損,閉則慮穴他歧,當存其一二,猶為上策。此形神困瘁,又積苦腰痛,行則傴僂。不飲酒,雞、魚、蝦、蟹之屬,皆不入口。淳熙間通判溫州郡守韓子溫見而憐之,為檢《聖惠方》,載腰痛一門冷熱二症,視之使自擇。康祖曰:某年老久羸,安敢以為熱。

始作寒症治療,取一方用鹿茸者,服之逾旬痛減,更覺氣字和暢,遂一意專服,悉屏他藥。泊月餘,腰屈復伸,無復呼痛,心漏亦愈。以告醫者,皆莫能測其所以然。後九年,康祖自鎮江通判滿秩,造朝訪子溫,則精力倍昔,飲啖無所忌,云漏愈之後,日勝一日。子溫書吏吳弼,亦苦是疾,照方服之,浹旬而愈。

其方本治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皆二兩,鹽花三分,為末,棗肉丸,三十丸,空心酒下。

白話文:

在古代有位名叫康祖的大夫,他患有心漏病長達二十年,胸口有幾個洞一直流血,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有人建議說,如果洞太多會更加虛弱,但若封閉它們又擔心會在別處出現新洞,最好的辦法可能是保留一兩個。這讓他身心俱疲,還長期受腰痛折磨,走路時彎腰駝背。他不喝酒,像雞肉、魚、蝦、蟹等食物,他都不吃。

在淳熙年間,溫州的通判韓子溫見到他並感到同情,於是查閱了《聖惠方》中的腰痛一節,記載了冷熱兩種病症,讓康祖自己選擇治療方式。康祖認爲自己年老體弱,不敢確定自己是熱性體質。

開始按照治療寒症的方法,選取了一個含有鹿茸的藥方,服用超過十天後,腰痛減輕,感覺身體更爲舒暢,於是專心服用這個藥方,不再使用其他藥物。過了一個多月,腰可以再次伸直,不再喊痛,心漏病也痊癒了。當他告訴醫生們,他們都無法理解爲何會有這樣的效果。九年之後,康祖從鎮江通判任滿回京,拜訪韓子溫,他的精力比以前好很多,飲食上也沒有什麼禁忌,他說自從心漏病好了之後,每天都感覺更好。韓子溫的書吏吳弼也有同樣的疾病,照着藥方服用,不到十天就痊癒了。

這個藥方原本是用來治療腰痛的,使用鹿茸去毛,用酥油烤至微黃,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和臍,各兩兩,鹽花三分,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丸子,每天空腹時用酒吞服三十粒。

3. 鱔漏

有一人腳肚上生一瘡,久遂成漏,經二年,百藥不效,自度必死。一村人見之云:此鱔漏耳。但以石灰二三升,白沸湯泡熏洗,如覺瘡癢即是也。如其言,用灰湯淋洗,果癢,三兩次遂干。

白話文:

有一個人在他的小腿上長了一個傷口,後來這個傷口變成了長期不癒的瘺病,持續了兩年之久,嘗試了各種藥物都沒有任何效果,他認為自己肯定會因此而死。有一個村裡的人看到了他的情況說:「這是因為黃鱔造成的瘺病。」他建議只需用二三升的石灰,用滾燙的開水沖泡後進行薰洗,如果感覺到傷口開始癢,那就表示方法有效。病人照著這個人的建議去做,用石灰水淋洗傷口,果然開始感到癢,經過兩三次的淋洗後,瘺病就痊癒了。

4. 蟻漏

—婦項下忽生一塊,腫漸緣至奶上腫起,莫知何病。偶用刀刺破,出清水一碗,日久瘡不合。有道人見之曰:此蟻漏耳,緣用飯誤食蟻得此耳。詢之果然。道人云:此易治,但用穿山甲數片,燒灰存性,灰為末,敷瘡上遂愈。蓋穿山甲,蟻畏之也。

白話文:

有一位女性在頸部突然長出一個腫塊,隨後這個腫塊逐漸擴散到乳房上,大家都無法確定這是什麼疾病。偶然間,她用刀刺破了這個腫塊,結果流出了一碗像清水一樣的液體,但從那之後,傷口久久不能癒合。後來,有一個道士看到了這個情況,他說:「這就是所謂的『蟻漏』,是因為不小心吃了有螞蟻的食物所導致的。」問她是否真的有這種情況,她的確回應說有。道士告訴她:「這種病其實很容易治療,你只需要取幾片穿山甲的鱗片,燒成灰,保留其原有的性質,然後將灰磨成粉末,塗抹在傷口上,就會痊癒。因為螞蟻害怕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