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三 (1)

1. 下集卷之十八

2. 諸漏

3. 總論

吳澄曰:人身之氣血,循環不息,內外相通。有內之症,而或及乎外者;有外之症,而連及乎內者,總以氣血之強弱為虛實也。嘗見瘡瘍門中,不顧根本,而以追蝕攻毒為事,以致潰膿不止,日久成漏,變為虛勞者有之。夫勞損,內症也;瘡瘍,外症也,日久成瘻,是外之症而連及乎內矣。

經曰:陷脈為瘻,留連肉腠是也。夫毒氣流注經絡,或誤為刀針所傷,艾火所灸,故陷脈而氣血漏泄,或生於頸項四肢,及腰背胸脅之處。其本體實而素強,為外因所得者,治之易愈。若本體素弱,精血不足之人,纏綿日久,淹滯歲月,膿水無休,最為可慮。蓋榮衛循環,周流無間,脈有所陷不行,必侵入內,極至骨髓,滲泄人之精血,走漏人之真氣,雖曰外疾,其實癆瘵之候也。

白話文:

吳澄說:人體內的氣血,是循環不斷且內外相連的。有時候,身體內部的問題會影響到外部;同樣地,外部的病狀也可能牽連到內部,這些情況總歸來說,是由於氣血的強弱決定著虛實。

我曾經見過在治療瘡瘍時,不考慮整體情況,只是一味地用藥物去腐生肌和排毒,結果導致膿瘡一直無法癒合,久而久之形成瘻管,轉變為虛勞的病症。虛勞是屬於內在的疾病;瘡瘍則是外在的病徵,然而,如果長時間未癒,就會形成瘻管,這就是外在的病症影響到了內在的情況。

根據醫書記載:脈絡受阻就形成了瘻管,這是毒素在經絡中流動,或是被刀針誤傷,或因艾灸造成傷害,使得脈絡受阻,氣血外洩,可能在頸項、四肢、腰背、胸脅等部位出現。如果病人的身體本來就健壯,是因為外在因素導致的,那麼治療起來較容易康復。但如果病人的身體本來就虛弱,精血不足,那麼病情纏綿日久,拖延數年,膿水不斷,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因為氣血在人體內循環流動,沒有停歇,一旦脈絡受阻,不能正常運行,必然會侵入身體內部,甚至到達骨髓,滲透消耗人體的精血,流失人體的真氣,雖然表現為外在的疾病,但實際上已經有類似癆病的症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