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0)
上集卷之十三 (10)
1. 火盛逼迫失血
凡火盛逼血妄行者,或上或下,必有火脈火症可據,乃可以清火為先,火清而自安矣,宜芩、連、知、柏、玄參、梔子、童便、犀角、花粉、生地、白芍、龍膽草之屬,擇而用之。如陽明火盛者,須加石膏;三焦熱極,或閉結不通,須加大黃。如熱壅於上,火不能降者,於清火藥中須加澤瀉、木通、梔子之屬,導之泄之,則火可降,血可清也。然火有虛實,或宜兼補,或宜兼清,所當酌也。
若假火作真火,則害不旋踵矣。
白話文:
凡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血液失控,無論是上半身或是下半身出血,必定會有火脈或是火症的證狀可以依據。這種情況應先清火,火氣清除後,身體自然就會恢復平靜。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玄參、梔子、童便、犀角、天花粉、生地、白芍、龍膽草等,選擇適用的來使用。
如果陽明經的火氣特別旺盛,需要添加石膏;如果三焦熱度達到極點,或者有閉結不通的情況,則需要添加大黃。如果熱氣壅塞在上部,火氣無法下降,那麼在清火藥物中需要添加澤瀉、木通、梔子等,引導其排放,這樣火氣就能下降,血液也能得到清潔。
然而,火氣有虛有實,有的情況需要輔以補藥,有的則需輔以清火藥,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斟酌。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虛火當做實火來處理,那危害將接踵而至。
2. 真陰內損失血
凡吐血咯血,因勞損而氣虛脈靜,或微弦無力,既非火症,又非氣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陰內損,脈絡受傷而然。惟用甘醇補陰,培養脈絡,使營氣漸固,而血自安矣,宜一陰煎、左歸飲、六味地黃湯、小營煎之類,酌而用之。若虛在氣分者,宜五福飲,或大補元煎為最佳。此等證候,最忌寒涼,亦治行散,非虛損所宜也。
白話文:
對於所有因為身體勞累,導致氣虛,脈搏平緩或是微弱呈弦狀,這不是因為火熱病症,也不是氣逆導致,卻出現血行異常,如吐血或咯血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體內的真陰受損,脈絡受到傷害所造成的。
治療上,應使用滋補陰液且口感甘醇的藥物,以修復和強化脈絡,讓營養氣血逐漸穩固,血液自然就能回到正常的運行狀態。適合的方劑有:一陰煎、左歸飲、六味地黃湯、小營煎等,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如果虛弱是在氣分層面,則適合使用五福飲,或者大補元煎,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對於這樣的病症,最應該避免的是過度的寒涼,以及過度的活血散瘀治療,這些都不適合虛弱及損傷的狀況。
3. 陰虛陽勝失血
凡吐血咯血,兼口咽痛,煩躁喜飲冷,脈滑便實,小水赤熱等症,此水不濟火,陰虛陽勝而然。治當滋陰壯水,微佐清涼。宜二陰煎、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生地黃飲子、天門冬丸之類,察其臟氣,隨宜用之。若不甚熱者,宜一陰煎、左歸飲,或六味地黃湯之類。凡此等證候,大忌辛溫。
如參、耆、歸、朮、杜仲、破故紙、香附、砂仁、薑、桂之屬,皆所當忌。
白話文:
【對於陰虛陽亢導致的出血】
只要是出現嘔血、咳血,而且伴隨著口腔與咽喉疼痛,病人感到煩躁並喜歡喝冷水,脈象顯示滑數,排便硬實,小便顏色深紅且有熱感等症狀,這都是因為體內的津液無法調節過旺的火氣,屬於陰虛陽亢的情況所導致的。治療應著重於滋養陰液、增強體內的水液,稍微輔助一些清涼的藥物。適合使用二陰煎、四陰煎,或者加減一陰煎、生地黃飲子、天門冬丸等方劑,根據病人的臟腑功能,適當地選擇使用。如果體內不是非常燥熱的話,可以使用一陰煎、左歸飲,或者是六味地黃湯等方劑。對於這些症狀,必須要嚴格避免使用辛溫的藥物。
例如人參、黃耆、當歸、白朮、杜仲、破故紙、香附、砂仁、生薑、肉桂等,都應該要避免使用。
4. 火熱氣盛失血
凡吐血,全由火盛而逼血上行者,宜察火之微盛。若火微者,宜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若火暴盛而根本無傷者,宜抽薪飲,或黃連解毒湯、三黃丸之類主之。若胃火熱甚,而煩熱作渴,頭痛脈滑,氣壅而吐血不止者,宜白虎湯,或抽薪飲。若胃火熾盛,而兼陰虛水虧者,宜玉女煎。
若陽明實熱之甚,而兼便閉腹脹,氣壅不降者,宜《拔萃》犀角地黃湯,或涼膈散、桃仁承氣之類主之。然此病不多見,必審知的確,乃可用之,毋孟浪也。
白話文:
[火熱氣盛導致的出血]
凡是出現吐血的情況,大多是由於體內火氣過旺,迫使血液向上逆流所致,應當細心觀察火氣的程度。如果火氣較輕,可以服用局方犀角地黃湯,或者清化飲。如果火氣極為旺盛,但身體根基未受損,則可以選擇抽薪飲,或者黃連解毒湯、三黃丸等藥物進行治療。若是胃部火氣過旺,伴有煩躁、口渴、頭痛和脈象滑數,氣滯導致的吐血無法止住,可以服用白虎湯,或者抽薪飲。
如果是胃部火氣極旺,且伴隨陰虛和津液不足的症狀,則應該選擇玉女煎來調理。
對於陽明經實熱過重,同時伴有便祕、腹部脹滿,氣滯不下等情況,可使用《拔萃》犀角地黃湯,或者涼膈散、桃仁承氣等藥物來治療。然而這種病情並不常見,必須在確定診斷無誤後才能使用,切勿輕率行事。
5. 真陰真陽失血
五臟之中,惟腎為真,此真水真火,真陰真陽也。人但知血之為血,而不知血之為水也。人身涕、唾、津液、痰、汗、便、溺皆水也,獨血之水隨火而行,故其色獨紅。腎中之真水乾,則真火炎,血亦隨火而沸騰。腎中之真火衰,則真水盛,血亦無附而泛上。惟水火奠其位,而氣血各順布焉,故以真陰真陽為主也。
白話文:
在人體的五臟當中,只有腎臟是最根本的,因為腎藏有真水與真火,也就是我們說的真陰和真陽。人們通常只知道血液就是血液,卻不知道其實血液也是水的一種。
人體內的鼻涕、口水、唾液、痰、汗水、排泄物等都是水的表現形式,唯有血液這種水,會跟隨著火(熱能)一起運作,因此它的顏色呈現出紅色。當腎臟中的真水乾涸,真火就會旺盛,導致血液也會跟著沸騰。反之,若腎臟中的真火衰退,真水就會過多,使得血液沒有地方附著,因而泛濫上升。只有當水與火的位置穩定,氣與血才能順利分佈,所以我們認為真陰與真陽是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這段文字說明瞭人體的陰陽平衡,特別強調了腎臟在其中的角色,以及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的「水」,如何受到真陰與真陽影響。
6. 假寒假熱失血
凡腎經吐血者,俱是下寒上熱,陰盛於下,逼陽於上之假症。世人不識,而為其所誤者多矣。吾獨窺其微,而以假寒治之,所謂假對假也。真陰失守,命門火衰,火不歸原。水盛而逼其浮游之火於上,上焦咳嗽氣喘面紅,嘔吐痰涎失血,此係假陽之症,須用八味地黃引火歸原。用大熱之藥,倘有方無法,則上焦煩熱正甚,復以熱藥投之,入口即吐矣。
須以熱藥冷飲,假寒騙之,下嗌後冷性即除,熱性始發,而嘔噦皆除,倘一服寒涼,傾刻危矣。
白話文:
凡是因為腎經問題而出現吐血的情況,都是下部虛寒而上部有熱,這是因為下部的陰氣過盛,將陽氣逼迫到上部所產生的假象病症。一般人往往不能辨認,因此常被這種表象所誤導。我卻能洞察其中的微妙,採用對付假寒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所謂的以假對假。
真正的陰氣失守,導致生命之門的火力衰退,火氣無法回歸本源。這時,旺盛的水氣會將飄浮的火氣逼迫到上部,進而引起上部的咳嗽、氣喘、臉紅,甚至嘔吐、痰涎、失血等症狀,這些都屬於假性的陽亢症狀,必須使用八味地黃丸來引火歸原。
如果只有方子但沒有適當的用藥方法,那麼在上部的煩熱情況嚴重時,再用熱藥來治療,很可能會一吃就吐。
必須用熱性的藥物冰涼服用,以假寒的方式來欺騙身體,藥物下嚥後,冷性就會消失,熱性才開始發揮作用,如此一來,嘔吐等症狀都會消失。倘若一旦服用寒涼的藥物,病情可能立刻就會惡化,陷入危險境地。
7. 氣鬱失血
脈大發熱,喉中痛者是氣虛。用參、耆(蜜炙)、黃柏、荊芥、地黃、當歸、韭菜汁、童便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消。
澄按:此補中兼消滯而解鬱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脈搏強大且發燒,並伴隨喉嚨疼痛,這表示的是氣虛的狀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人參、黃耆(需蜂蜜炒過)、黃柏、荊芥、熟地黃、當歸、韭菜汁和童子尿來研磨鬱金,製成飲品服用,這樣一來,失血的情況就會逐漸消失。
進一步解釋:這是透過補充中氣同時消除滯滯,達到解鬱目的的一種方法。
8. 鬼擊吐血
凡人夢中被刺殺杖打,諸般不祥,卒然吐血、衄血、下血甚多者,九竅皆有。宜用升麻、獨活、續斷、地黃各五錢,官桂一錢,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凡是人在睡夢中夢見被刺殺或棍棒毆打,遭遇各種不祥的事情,突然間大量吐血、鼻血或便血,甚至九竅都有出血的情況。應使用升麻、獨活、續斷、地黃各十五公克,官桂三公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九公克,用熱水調和服用,每日需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