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9)

1. 心經失血

心主血,凡因驚而動血者,屬於心。宜丹參、麥冬、山藥、茯神、當歸、生地主之。資成湯。

心主病者,宜養榮不宜耗散。若胸膈之間覺有牽痛,如縷如絲,或懊憹嘈雜,有不可名狀者,此病在心主包絡。茯苓補心湯、蓮心湯、五神湯、瀉心湯、天門冬湯。

白話文:

[心臟血液流失]

心臟主管血液,所有因為驚嚇導致的血氣動盪,都與心臟有關。對於這樣的病症,適合使用丹參、麥冬、山藥、茯神、當歸、生地等藥材來調理。這些可以配製成資成湯。

若是心臟相關的疾病,應注重滋養而不是消耗。假使感覺胸口間有種拉扯般的疼痛,細微如線條,或者感到煩悶不安,有種難以言喻的不適感,這類疾病通常出現在心臟周圍的包絡層。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服用茯苓補心湯、蓮子心湯、五神湯、瀉心湯、天門冬湯等湯劑。

2. 肝經失血

肝藏血,因怒而動血者,屬於肝。宜柴胡、白芍、梔子、丹皮、生地、棗仁、沉香主之。

怒氣傷肝,唇青面青,脈弦,須用柴胡梔子清肝散。

凡肝火盛者,必有煩熱脈症,降火而血自清。氣逆者,必兼胸脅痛滿,行氣而血自止。

凡脅肋牽痛,或躁擾喘急不寧,往來寒熱者,此病在肝。宜疏利甘緩,不宜秘滯。赤茯苓湯、白及、檞葉、暢郁湯。

白話文:

[肝經失血]

肝臟負責儲存血液,當生氣時導致血流加速或異常,這就和肝臟有關。治療上適合使用柴胡、白芍、梔子、牡丹皮、生地黃、酸棗仁、沉香等藥物。

生氣會傷害肝臟,使嘴脣和臉色變得蒼白,脈搏緊繃,應使用柴胡和梔子為主要成分的清肝散來治療。

凡是肝火旺盛的人,一定會出現煩躁和熱感,以及相對應的脈象症狀,降低肝火,血液自然就會清澈。如果氣機逆亂,通常會伴隨胸脅疼痛或脹滿,只要調理氣機,出血的情況就能得到控制。

凡是兩側脅肋部位感到拉扯般的疼痛,或是焦躁不安、喘息急促、寒熱交替的患者,這是肝臟問題所導致的疾病。治療上應選擇疏肝利膽、甘味緩和的藥物,避免使用容易造成祕結滯留的藥物。可使用赤茯苓湯、白芨、槲葉、暢鬱湯等處方。

3. 脾經失血

脾統血,因思慮而動血者,出於脾。宜石斛、乾葛、生地、丹皮、甘草、茯苓、黃耆主之。

凡飲食無味,胸腹膨脹,不知飽餓,多痰涎者,此病在脾。脾為後天之本,三陰之首也,脾氣健則元氣旺,而陰自足。故血症中有脾虛者,當補脾以統其血。歸脾湯,丹溪方。又方:理脾陰正方,柔脾湯,資成湯。

白話文:

[脾臟出血的情況]

脾臟負責控制血液,如果因為過度思考導致血液不正常運行,這問題就源於脾臟。適合用石斛、乾葛、生地、丹皮、甘草、茯苓、黃耆等藥材來調理。

只要出現對食物沒興趣,胸腹有脹滿感,食慾不振,不知飢餓,以及產生大量口水或痰的狀況,這些都是脾臟出了問題。脾臟是人體後天健康的根本,也是三陰經絡的領導者,脾氣健康則元氣充沛,陰氣自然充足。因此,在出血癥狀中,若發現有脾虛的情況,應當補充脾臟功能,以便控制血液。歸脾湯和丹溪方是常用的治療方式。另外,還有一些方子如理脾陰正方、柔脾湯和資成湯,也能有效治療脾臟問題。

4. 肺經失血

肺主氣,因悲憂而動血者,出於肺。宜二冬、二母、甘、桔、黃芩之屬主之。

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臟壞決,經脈旁絕,五臟泄漏,不衄則嘔。宜理脾陰正方,麥冬飲子,側柏散,綠雲散,大薊飲,人參救肺湯,天冬丸,資成湯。

白話文:

[肺部出血的情況]

肺部主管氣的運作,如果因為過度的悲傷或憂慮導致出血,這出血是來自於肺部。適合用天冬、麥冬、知母、貝母、甘草、桔梗、黃芩等藥材來治療。

如果肺部受損,會影響到脾氣的穩定,以及胃氣的清潔,身體的運行機制也會受到幹擾,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臟器功能衰竭,經絡斷裂,五臟的功能失調,這時可能不是鼻出血,而是嘔血。適合用的治療方式有:滋補脾陰的藥方,麥冬飲,側柏散,綠雲散,大薊飲,人參救肺湯,天冬丸,資生湯。

以上是針對肺部出血的相關中醫療法介紹。

5. 腎經失血

腎主五液,因房勞而動血者,出於腎。宜生地、遠志、丹皮、茯苓、阿膠、知母、黃柏之屬主之。

凡氣喘聲啞不出,骨蒸盜汗,咽乾喉疼,動氣忡忡者,此病在腎也。

腎為先天之本,二陰之根蒂也。腎水足,則龍火潛而陰亦寧。故血症之中有腎水虛者,當壯水以制其陽;有腎中之陽虛者,當益火以引其歸。地黃煎,壯水丸,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腎臟失血的情況]

腎臟主管人體的各種液體,如果因為過度性生活導致出血,這出血是由腎臟引起的。應該使用生地、遠志、丹皮、茯苓、阿膠、知母、黃柏等藥材來治療。

凡是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無法發聲、晚上睡覺時出汗、喉嚨乾燥疼痛,心跳加速不安的,這些症狀顯示疾病在於腎臟。

腎臟是人體先天的根本,也是生殖系統的基礎。如果腎臟功能充足,則身體的熱量可以得到控制,身體也能保持平衡。因此,在出血的病症中,如果有腎臟功能虛弱的,應增加腎臟的水分以抑制過盛的陽氣;如果腎臟中的陽氣虛弱,則應增強體內的熱量以使它回歸正常。地黃煎、壯水丸、培土養陰湯,都是適用的治療方式。

6. 胃經失血

胃為多氣多血之腑,生血之鄉。其吐出血色,或赤或紫,或鮮紅,此胃經之血也。

中氣失調,邪熱在中,而嘔血者,宜犀角、地黃、丹皮、甘草、玄明粉主之。

若大嘔大吐,煩躁大熱,頭痛不得臥者,此病在胃。

傷胃吐血,飲食太飽之後,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使所食之物與氣上衝蹙,因傷裂胃口,吐血色鮮正赤,腹亦絞痛,自汗,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宜理中加川芎、乾葛,或加川芎、扁豆。

白話文:

胃是人體內氣血豐富的腑臟,是製造血的重要部位。從胃部吐出的血,顏色可能是鮮紅、深紅或是紫色,這就是胃經的血液。

當中焦氣機失調,邪熱困擾於中焦,導致嘔血的情況,應該使用犀角、地黃、丹皮、甘草、玄明粉等藥物來治療。

如果出現大量嘔吐,同時伴有極度的煩躁和高熱,甚至頭痛到無法安睡,這說明疾病主要發生在胃部。

當胃部受損導致吐血,通常是在飲食過量後,胃部因為寒冷而無法正常消化食物,進而感到煩悶,強烈嘔吐,使食物和胃氣向上衝擊,導致胃口受到撕裂傷害,吐出的血色鮮豔且呈現正紅色,並伴有腹部劇痛,自汗,脈搏緊繃且頻率快,這種情況較難治療。治療時,可選擇理中湯加川芎、乾葛,或者加上川芎、扁豆來調理。

7. 陽盛陰虛失血

口鼻出血,皆系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益陽,則血自歸經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口鼻出血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身體內的陽氣過旺而陰氣不足所導致,體內的氣機只有上升而沒有下降,使得血液跟隨著氣向上走,從而出現在頭部的孔竅出血。按照治療原則,應該要滋補陰氣並增強陽氣,這樣一來,血液自然就會回到它該在的脈絡中去。

8. 格陽虛火失血

格陽失血,多因色欲勞傷過度,真陽失守於陰分,則無根虛火浮泛於上,多見上熱下寒,或頭紅面赤,或喘促躁煩,而大吐大衄,失血不止。但其六脈微細,四肢厥逆,或小水清利,大便不實者,此格陽虛火也。速宜引火歸原,用鎮陰煎、八味地黃湯之屬,則火自降而血自安矣。若用寒涼,陽絕則死。

白話文:

【格陽虛火失血】

這類病情常是因為過度縱慾或是勞累,導致身體內的真陽氣無法在陰分中得到妥善保護,於是出現了無根的虛火向上飄浮,進而產生上半身熱、下半身冷的情況。有時會看到臉色潮紅,或是呼吸急促、情緒焦躁,甚至會大量嘔吐,鼻出血,失血不止。

但是,從脈象來看,往往是微弱細小,四肢冰冷,或者小便清澈,大便不成形,這些都是格陽虛火的表現。此時應迅速採用引火歸元的方式治療,可以使用像鎮陰煎、八味地黃湯這類藥方,如此一來,虛火自然下降,血也就會穩定下來。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可能導致陽氣耗盡,進而危及生命。

9. 血逆上焦失血

血逆上焦,紫黑成塊,或痛或悶,結聚不散,惟宜行散。大都治血之法,多忌辛散,恐其能動血也。惟此留滯之血,則不妨用之。如四物湯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之屬,無不可也。或服韭汁,亦善行瘀血。若火鬱不散,致血凝滯者,惟於四物湯加炒梔子,大能清胃脘之血。

白話文:

當血液逆流至上焦(上身),導致血液凝結成紫黑色的血塊,伴隨疼痛或悶感,這些血塊聚集而不易消散,這時應使用促進血液循環和散瘀的方法來治療。一般來說,在處理血液問題時,大多數會避免使用辛辣散熱的藥物,因為擔心它們可能促使血液更易於流動。但對於這種滯留的血液,使用這些藥物卻無妨。

例如,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香附、肉桂、蘇木、紅花等草藥,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的。或者服用韭汁,也能有效促進瘀血的消散。如果因為火氣鬱積無法散發,導致血液凝滯,可以將炒梔子加入四物湯中,這能有效清潔胃部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