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三 (1)

1. 治案

武陽仇天祥之子,病發寒熱,諸醫作骨蒸勞治之,半年病甚。戴人曰:肺癰也。問其乳媼曾有痛處否?乳媼曰無。戴人令兒去衣,舉其兩手,觀其兩脅下,右脅稍高,戴人以手側按之,兒移身避之,按其左側則不避。戴人曰:此肺部有癰,已吐膿矣。所以知者,脈尺寸皆潮於關,關脈獨大也。

薛氏治一男子,患肺痿咳嗽喘急,吐痰腥臭,胸滿咽乾,脈洪數。用人參平肺散六劑,及飲童便,諸症即退,更以紫菀茸湯而愈。童便雖云專治虛火,常治瘡瘍焮腫疼痛,發熱作渴,及肺痿、肺癰,發熱口渴者尤效。

—儒者患肺癰,鼻流清涕,咳吐膿血,胸膈作痛,此風邪外傷也。先用消風散加發灰,二服而鼻利;又用四君加芎、歸,及桔梗湯而愈。後勞役咳嗽吐膿,小便滴瀝,面色黃白,此脾土不生金,金不生水,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丸而愈。

—男子咳嗽喘急,發熱煩躁,面赤咽痛,脈洪大。用黃連解毒湯,二劑少退;更以梔子湯,四劑而安。

—男子生平好飲,口乾作渴,致肺壅成癰,咳嗽吐膿血,喘滿難臥。以葶藶散,二服而喘定;又易以紫菀茸湯加乾葛、花粉,十餘服而膿痰漸少。早以加減八味丸,午用清金寧肺丸,間服,兩月而愈。

項彥章治一人,病膈胸壅滿,昏不知人。項以杏仁、薏苡之劑,灌之立蘇。繼以升麻、黃耆、桔梗服之,逾月而瘳。項所以知其病者,以陽明脈浮滑,陰脈不足也。浮為風,而滑為血聚,始由風傷肺,故結聚客於肺,陰脈之不足,則過於宣逐也。諸氣本乎肺,肺氣治則易菀陳除,故行其肺氣而病自已。

汪石山治一儒者,素善飲,咳痰項強,皮膚不澤。先用桔梗湯以治肺,後用八珍湯、補肺湯,以補脾土生肺金而痊。

生生子治一人,年近五十,患咳嗽,吐臭痰膿血,一日夜一碗余,發熱晝輕夜重,肌肉大瘦,六脈浮而洪滑且數。人皆謂吐血,身熱脈大,法在不治。予曰:此非吐血比也,此係釀酒傷肺,又為怒氣所觸,瘀血濁痰,滯於肺之氣竅,無從而出,久之化為膿,成肺癰也。治宜開肺竅,化痰活血,使膿盡,當自愈也。

諸人治之,二年不效。予教以白及、苡仁各三錢,丹皮、桔梗、茜根、梔子、貝母、白芍各一錢,甘草、葶藶子各五分,三十帖全愈。

羅謙甫治華嚴寺何上座,年未四十,四月間因澡浴大汗出,還寺剃頭傷風寒,四肢困倦,就市中贖取通聖散服之,不發汗,頭痛少減。再日復作,又以前藥發之,汗數次,四肢添勞,重喘自汗,惡風,咳而有血,懶於言語,飲食減少。求醫治之,與藥又多以生薑為引。至五六月間,精神愈困,飲食減少,形體羸瘦,或咳或吐紅血極多,請予治之,具說前由。

診其脈浮數七八至,按之無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為不救?予曰:血之與汗,異名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金匱要略》云: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氣已虛,又以辛藥瀉之,重虛其肺,不死何待?《臟氣法時論》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蓋不知《內經》之旨。

白話文:

[案例]武陽的仇天祥之子,患病出現發冷和發燒的症狀,眾多醫生都認為是骨蒸勞(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來治療,然而半年後病情更加嚴重。戴人醫師指出,實際上這是肺癰。他詢問孩子的奶媽是否在某部位感到疼痛,奶媽回答沒有。於是戴人讓孩子脫去衣物,舉起雙手,觀察他的兩側肋下,發現右側肋下稍微高一些。戴人用手側按下去,孩子身體會移動避開,而按壓左側則不會。戴人表示,這表明肺部已有膿瘍,已經開始排膿。他之所以知道,因為脈象在寸口和尺部都像潮水般湧動,尤其是在關部脈象特別大。

薛氏醫師治療一名男性,患有肺萎縮、咳嗽、呼吸急促、吐出腥臭的痰,胸部滿悶、喉嚨乾燥,脈象洪大且快速。使用人參平肺散六劑,以及飲用童子尿,各種症狀隨即減緩,再用紫苑茸湯進行治療,最終康復。雖然童子尿被認為主要治療虛火,但是薛氏常用它來治療瘡痍腫痛,發熱口渴,尤其是對於肺萎縮、肺癰等疾病,伴隨發熱口渴的情況,效果更佳。

一名學士患肺癰,鼻涕清流,咳嗽帶膿血,胸腔疼痛,這是外感風邪所致。首先使用消風散加發灰,服用兩次後鼻塞有所改善;之後使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以及桔梗湯進行治療,最終康復。後來由於勞累,再次出現咳嗽吐膿的情況,小便不通暢,臉色呈現黃白色,這是脾土不能滋養肺金,肺金不能生成水分的表現,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進行治療,最終康復。

一名男子咳嗽喘息急促,發熱煩躁,臉色紅潤,喉嚨疼痛,脈象洪大。使用黃連解毒湯,服用兩劑後症狀稍有緩解;再用梔子湯,服用四劑後病情穩定。

一名男子平時嗜酒,口乾舌燥,導致肺部積聚形成癰,咳嗽帶膿血,喘息困難,無法平躺。使用葶藶散,服用兩次後喘息得到控制;再換用紫苑茸湯加乾葛和花粉,服用十多次後膿痰逐漸減少。早上服用加減八味丸,中午使用清金寧肺丸,間歇性服用,兩個月後康復。

項彥章醫師治療一名患者,患有胸膈阻塞,胸悶,昏迷不省人事。項彥章使用杏仁和薏苡仁的配方,患者服用後立刻清醒。接著使用升麻、黃耆和桔梗,一個月後康復。項彥章之所以知道他的病情,因為陽明脈象浮滑,陰脈不足。浮動象徵風邪,而滑動象徵血液凝集。起初是由風邪傷害肺部,導致血液在肺部聚集,陰脈不足代表血液過度流失。

汪石山醫師治療一名學士,平時嗜酒,咳嗽痰多,脖子僵硬,皮膚失去光澤。首先使用桔梗湯來治療肺部,後使用八珍湯和補肺湯,通過補充脾土來滋養肺金,最終康復。

生生子醫師治療一名年近五十的患者,患有咳嗽,吐出臭味的膿血痰,一天一夜吐出超過一碗,白天發熱較輕,夜晚加重,肌肉大幅削瘦,脈象浮動、洪大、滑動且快速。眾人都認為是吐血,伴隨高熱和脈象大,按照治療原則是無法治癒的。生生子醫師表示,這並非一般的吐血情況,而是酗酒傷害肺部,再加上情緒激動,導致瘀血和濁痰在肺部的氣竅聚集,無法排出,久而久之轉變為膿,形成肺癰。治療應該開通肺部氣竅,化解痰瘀,使膿液排盡,就能自然康復。

經過其他醫生治療兩年無效,生生子醫師使用白及、薏苡仁各三錢,丹皮、桔梗、茜根、梔子、貝母、白芍各一錢,甘草、葶藶子各五分,連續服用三十帖後完全康復。

羅謙甫醫師治療華嚴寺的何上座,年齡不到四十歲,在四月份洗澡後大汗淋漓,回到寺廟剃髮時受到風寒,四肢疲憊無力,到市場購買通聖散服用,未能出汗,頭痛稍微減輕。隔天症狀再次出現,再次服用同樣的藥物,出汗數次後,四肢更加疲憊,呼吸急促,自汗,怕風,咳嗽帶血,說話疲憊,飲食減少。尋求醫生治療,使用的藥物大多以生薑作為引導。到了五六月份,精神更加疲憊,飲食進一步減少,體型消瘦,偶爾咳嗽或大量吐血,病情加重,尋求治療。

診斷他的脈象浮動快速,每分鐘七八跳,按壓無力,羅謙甫醫師表示,情況無法治癒。有人問為什麼無法救治,羅謙甫醫師解釋:血液和汗水雖然名稱不同,但屬於同一類,如果大量出汗,就會缺乏血液,如果大量失血,就會缺乏汗水。《金匱要略》中提到:肺萎縮的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呢?老師回答:可能是由於大量出汗,或者使用猛烈的藥物導致下痢,嚴重流失津液,因此形成這種疾病。現在肺氣已經虛弱,又使用辛辣的藥物進行治療,進一步削弱肺部功能,如此下去,病情如何能好轉?《臟氣法時論》中提到:肺部需要收斂,應該迅速攝取酸性食物來收斂,以酸性食物補充肺部。然而,使用辛辣藥物來治療,顯然忽略了《內經》的指導原則。

張仲景提到:醫學知識淺薄狹隘,對疾病的根源一無所知,盲目地進行錯誤的治療,如錯誤地發汗、催吐或瀉下,這樣的後果將會迅速發生。世人往往只關注表面的榮耀,而忽視了潛在的危險。只有明智的人能夠保護根本,從自身做起,何需遠求呢!不幸的是,那位和尚在幾天後果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