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8)
上集卷之十三 (8)
1. 治血不可拘泥
世治吐血,用竹茹、地黃汁、童便之類止血,此亦不可拘泥。如陽乘於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理宜涼解,以犀角、大黃之類。如陰乘於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須當溫散,宜乾薑、桂、附、理中之類。
白話文:
治療吐血,可以用竹茹、地黃汁、童便等藥物止血,但也不要拘泥於這些藥物。
如果陽氣過盛,導致血熱而流散,就像水沸騰溢出,就應該用涼性的藥物來解熱,例如犀角、大黃等。
如果陰氣過盛,就像天氣寒冷,水結成冰一樣,就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散寒,例如乾薑、桂枝、附子、理中湯等。
2. 治血分八法
—曰降氣。緣上盛下虛,氣升不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以蘇子、沉香之類順其氣,氣降則血自歸經矣。
—曰導瘀。緣上膈壅熱,積瘀紫黑成塊,胸中滿痛。法以熟地、桃仁、丹皮、枳殼之類,導之使下,則轉逆為順矣。
—曰溫中。緣衣冷食寒,滲入血分,血得寒則凝,不歸經絡而妄行,血出黯黑,色夭身涼。法以炮薑、肉桂之類,溫中和氣,氣溫和則血自歸經矣。
白話文:
意思是說,如果上焦氣盛而下焦虛弱,氣往上走而不往下降,血就會跟著氣往上走,甚至溢出上竅。治療方法是使用蘇子、沉香等藥物順氣,氣下降了,血自然就會回到經絡。
如果上焦氣滯導致熱邪壅塞,積瘀成塊,顏色紫黑,胸部疼痛難忍。治療方法是使用熟地、桃仁、丹皮、枳殼等藥物,引導瘀血向下,轉化逆流為順流。
如果穿衣過少或吃冷食導致寒邪入侵血分,血受到寒氣就會凝結,不能回到經絡,反而胡亂運行,導致出血,顏色暗黑,身體冰冷。治療方法是使用炮薑、肉桂等藥物溫暖中焦,調和氣血,氣血溫和了,血自然就會回到經絡。
—曰溫散。倘衣冷感寒,色黯發熱,身痛頭痛。法以薑、桂、芎、蘇之類,溫中散寒,寒去則血自歸經矣。
—曰補氣。緣人經氣素虧,精神疲憊,陰陽不相為守,衛氣虛散,營亦妄行。法以大劑參、附之類以補元氣,則氣自能攝血矣。
—曰補益。凡失血人陰分虧損,法於四物湯中,取一二味以為主藥,或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以培養之,則自陽生陰長矣。
—曰阻遏。血色紅赤,逢黑則止,水剋火之義。久而不止,法以百草霜、京墨、十灰散之類以控抑之,或花蕊石以消化之,庶不令上溢矣。
白話文:
溫散:如果因為衣服冷而受寒,導致面色暗沉、發燒、身體疼痛、頭痛。可以用生薑、桂枝、川芎、紫蘇等藥物溫中散寒,寒氣消散之後,血液自然會回到經絡中。
補氣:如果一個人體內的經氣本來就虛弱,導致精神疲憊,陰陽失衡,衛氣虛弱散失,營氣也亂跑。可以用大量人參、附子等藥物補益元氣,元氣充足後就能夠控制血液。
補益:對於失血的人,陰分虧損,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一到兩味藥物作為主藥,或者使用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來滋養身體,這樣就能夠讓陽氣生長,陰氣滋長。
阻遏:如果血液呈現紅色,遇到黑色就會止住,這是水剋火的意思。如果長期止不住,可以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藥物來控制抑止,或者用花蕊石消化血液,避免血液上溢。
—曰升陽。緣陽氣不升,血乃下漏。法以升、柴、荊、防之類升之,則血自安於故道矣。
澄按:血循氣行,氣升則升,氣降則降。火氣上升,逼於火則血上溢。濕氣不行,滯於濕則血下滲。故治上溢無如降氣,治下滲無如升陽。若瘀則消之,寒則溫之,虛則補之,熱則清之,大過則阻遏之,而總以甘溫收補,調理脾胃,此大法也。
白話文:
意思是,要升阳气。因为阳气不升,血就会往下漏。可以用升麻、柴胡、荆芥、防风之类的药材来升阳,这样血就会回到原来的路径,自然安定了。
解释一下,血的运行是跟着气的,气往上走,血就往上走,气往下走,血就往下走。如果火气往上走,逼着血往上溢出。如果湿气不流通,停滞着,血就会往下渗漏。所以治疗往上溢出,就要降气;治疗往下渗漏,就要升阳。如果血瘀就要化瘀,寒就用温热的药,虚就补,热就清热,太过就阻遏它,总之要以甘温收补,调理脾胃,这就是治疗的大法。
3. 四證五法
血有四證:曰虛、曰瘀、曰熱、曰寒。治血之法有五:曰補、曰下、曰破、曰涼、曰溫。
血虛者,其症朝涼暮熱,手足心熱,皮膚乾澀甲錯,唇白,或女子月事前後不調,脈細無力,法宜補之。
血瘀者,其症在上則煩躁,嗽水不咽;在下則如狂,譫語發黃,舌黑,小腹滿,小便自長,大便黑而少,法宜下之。在女子則停經腹痛,產後小腹脹痛,手不可按,法宜破之。
血熱者,其症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來弦而數,法宜涼之。
血寒者,其症麻木疲軟,皮膚不澤,手足清冷,心腹怕寒,腹有塊痛,得熱則止,在女子則月事後期而痛,脈細而緩,法宜溫之。又有吐、衄、便血,久而不止,因血不能附氣,而失於歸經者,當溫脾、腎二經。脾虛不能攝血,用薑、附以溫中焦。腎虛不能歸經者,用桂、附以溫命門。此皆溫之之法也。
白話文:
血液有四種症狀:虛、瘀、熱、寒。治療血液的方法有五種:補、下、破、涼、溫。
血液虛弱的人,症狀是早上發冷晚上發熱,手腳心發熱,皮膚乾燥粗糙,指甲有異常,嘴唇蒼白,或者女性月經前後不調,脈搏細弱無力,應該用補血的方法治療。
血液瘀滯的人,症狀是上半身煩躁不安,咳嗽有痰卻吞嚥不下;下半身則像發狂一樣,胡言亂語,面色發黃,舌頭發黑,下腹部脹滿,小便量多,大便顏色黑且量少,應該用瀉血的方法治療。女性則會停經、腹痛,生產完後下腹部脹痛,無法用手按壓,應該用破瘀的方法治療。
血液熱盛的人,症狀是吐血、鼻出血、咳嗽帶血、咯血、尿血,下午發熱,女性月經提前到來,脈搏弦數,應該用涼血的方法治療。
血液寒凝的人,症狀是肢體麻木疲軟,皮膚乾燥無光澤,手腳冰冷,心腹怕冷,腹部有塊狀疼痛,遇熱則緩解,女性則月經延後且伴隨疼痛,脈搏細緩,應該用溫血的方法治療。
還有一些情況,比如吐血、鼻出血、便血,長期不愈,是因為血液不能依附於氣,而失去經絡運行規律,需要溫補脾腎二經。脾虛不能攝血,可以用生薑、附子溫中焦。腎虛不能歸經,可以用桂枝、附子溫命門。這些都是溫血的方法。
4. 治血三法
降氣不降火;行血不止血;補肝不伐肝。
5. 治法三方
初方釜底抽薪,中方調理脾胃,末方引火歸原。(以上見下集失血類虛損。)
白話文:
初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著急於短期效果; 中方:注重調整人體內部環境和功能,特別是消化系統; 末方:利用某些方法或藥物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能量流動,使熱量回到它應該在的地方(例如心臟)。
6. 血證用藥
凡治血之藥,為君為臣,或宜專用,或宜相兼,病有淺深,方有輕重,其間參合之妙,固由乎人,而性用之殊,當知其類。
血虛之治有主者,宜熟地、枸杞、當歸、鹿角膠、炙甘草之屬。血虛之治有佐者,宜山藥、山茹、杜仲、棗仁、菟絲子、五味子之屬。
血有虛而微熱者,宜涼補之,以生地、麥冬、白芍、沙參、牛膝、雞子清、阿膠之屬。
白話文:
治疗出血的药物,有主药和辅药,有的适合单独使用,有的适合配合使用。病情有轻重,处方也有轻重,药物配伍的奥妙,在于医师的判断,而药物的特性和作用,则需要辨明其类别。
针对血虚的治疗,主药宜用熟地、枸杞、当归、鹿角胶、炙甘草等。辅药宜用山药、山茹、杜仲、枣仁、菟丝子、五味子等。
如果血虚伴随轻微发热,则宜用凉补之药,如生地、麦冬、白芍、沙参、牛膝、鸡子清、阿胶等。
血有因於氣虛者,宜補其氣,以人參、白朮、黃耆之屬。
血有因於氣實者,宜行之降之,以青皮、陳皮、枳殼、烏藥、沉香、木香、香附、瓜蔞、杏仁、前胡、白芥子、海石之屬。
白話文:
如果血虛是因氣虛導致,就應該補氣,可以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藥材。如果血虛是因氣實導致,就應該行氣降氣,可以用青皮、陳皮、枳殼、烏藥、沉香、木香、香附、瓜蔞、杏仁、前胡、白芥子、海石等藥材。
血有虛而滯者,宜補之活之,以川芎、牛膝、當歸、熟地、醇酒之屬。
血有寒滯不化,及火不歸原者,宜溫之,以附子、肉桂、乾薑,薑汁之屬。
血有亂動不寧者,宜清之和之,以茜根、山楂、丹皮、丹參、貝母、童便、竹瀝、竹茹、百合、茅根、側柏、藕汁、荷葉、柿霜、桑寄生、韭汁、蘿蔔汁、飛羅面、黑墨之屬。
白話文:
如果血液虛弱且停滯不流,就需要補益和活血,可以使用川芎、牛膝、當歸、熟地、醇酒等藥物。
如果血液寒涼凝滯,或熱氣無法歸位,就需要溫熱,可以使用附子、肉桂、乾薑、薑汁等藥物。
如果血液亂動不安,就需要清熱和緩解,可以使用茜根、山楂、丹皮、丹參、貝母、童便、竹瀝、竹茹、百合、茅根、側柏、藕汁、荷葉、柿霜、桑寄生、韭汁、蘿蔔汁、飛羅面、黑墨等藥物。
血有大熱者,宜寒之瀉之,以黃芩、黃連、黃柏、知母、玄參、花粉、石膏、梔子、龍膽草、苦參、桑白皮、香茹、犀角、童便、青黛、槐花之屬。
白話文:
如果血液裡有過多的熱氣,就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瀉火降熱,例如黃芩、黃連、黃柏、知母、玄參、花粉、石膏、梔子、龍膽草、苦參、桑白皮、香茹、犀角、童便、青黛、槐花等等。
血有蓄而結者,宜破之逐之,以桃仁、紅花、蘇木、元胡、山稜、莪朮、五靈脂、大黃、芒硝之屬。
血有陷者,宜舉之,以升麻、柴胡、川芎、白芷之屬。
血有燥者,宜潤之,以乳酪、酥油、蜂蜜、天門冬、柏子仁、肉蓯蓉、當歸、百合、胡桃肉之屬。
白話文:
血液如果積聚凝結,就應該打散它,驅散它,可以使用桃仁、紅花、蘇木、元胡、山稜、莪朮、五靈脂、大黃、芒硝等藥物。
血液如果下陷,就應該把它提起來,可以使用升麻、柴胡、川芎、白芷等藥物。
血液如果乾燥,就應該滋潤它,可以使用乳酪、酥油、蜂蜜、天門冬、柏子仁、肉蓯蓉、當歸、百合、胡桃肉等藥物。
血有滑者,宜澀之止之,以棕灰、發灰、白及、人中白、蒲黃、松花、百草霜、百藥煎、訶子、五味子、烏梅、文蛤、續斷、椿白皮之屬。
血有澀者,宜利之,以牛膝、車前、茯苓、澤瀉、木通、瞿麥、益母草、滑石之屬。
白話文:
對於血液滑潤的情況,應使用收斂的藥物來止血,這些藥物包括棕灰、髮灰、白及、人中白、蒲黃、松花、百草霜、百藥煎、訶子、五味子、烏梅、文蛤、續斷、椿白皮等。
對於血液凝滯的情況,應使用有利於血液流通的藥物來進行調理,這些藥物包括牛膝、車前、茯苓、澤瀉、木通、瞿麥、益母草、滑石等。
血有病於風濕者,宜散之燥之,以防風、荊芥、乾葛、秦艽、蒼朮、半夏、白朮之屬。
白話文:
當血液受到風濕病侵襲時,應該採用散寒燥濕的方法來治療。適合使用的藥材包括防風、荊芥、乾葛、秦艽、蒼朮、半夏、白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