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1)
上集卷之十三 (1)
1. 治案
江應宿治周三者,祁門人也,年近三十,潮熱咳嗽,聲啞,診之六脈弦數,問其故,以酒豪。先年因醉後嘔血,是年又復嘔血數斗,遂咳不止,百藥不應,肌肉消瘦,飲食遞減。予與以四物湯換生地,加貝母、丹皮、麥冬、阿膠、五味,煎服,加甘蔗汁一小杯,薑汁少許。嗽漸止,食少,再加白朮、人參,食漸進。
夜噙太平丸,晨服六味丸,加枸杞、人參、麥冬、五味子而愈。
生生子治汪松崗,原傷於酒,夜分有熱,咳嗽咯血,不思飲食,左脅氣不調,左寸脈芤,關澀尺弱,右寸短,關滑。此胃痰火正旺,氣血俱虛,宜先清胃保肺,然後大補。以麥冬、知母、寒水石、甘草、紫菀、人參、丹皮、白芍、當歸、貝母、桑皮,煎服。一帖,紅仍未止,加側柏葉、茅根,四帖而紅止。
過後四月,又為怒氣所傷,血又動,左不能睡,桃仁、滑石、紅花、當歸、人參、貝母、梔子、甘草、香附、丹皮、青皮,煎服而安。
又治孫顯兄,每辛苦及酒多,則咯血數口,脈兩手皆短弱,關尺洪數。此胃中有痰火,而下焦有陰火,由壯年酒色所傷故耳,以丹參、滑石各三錢,白芍、麥冬、貝母、桃仁、紫菀、丹皮、當歸、甘草,煎服而安。
予治竹林汪云衢兄,飲酒過度,致傷脾肺,咳嗽不止,吐痰不休,或時帶血。予戒以少飲,彼云:若要我戒,死而後已。予先以白龍丸早服,降其痰;以白礬、杏仁二味,止其嗽。或飲酒太多,不時仍吐痰咯血,乃以葛花解酲湯加丹皮,倍加黃連,使之上下分消。後酒少痰血亦少,咳嗽亦減矣。
又治孫惟功,飲酒太過,傷胃吐血。予思理中湯最能清胃脘之血,加以青皮、梔子、川芎、乾葛,數劑而痊。
趙以德治酒病房勞病熱者,加葛根於補氣血藥中,一帖微汗,反懈怠,熱如故。知氣血虛,不禁葛根之散也,必得枳椇方可,偶得乾者加入,即愈。
《東坡集》云:揭穎臣病消渴,日飲水數斗,飯亦倍進,小便頻數,服消渴藥日甚。張肱診之,笑曰:君幾誤死。取麝香當門子,以酒濡作十許丸,棘枸子煎湯吞之,遂愈。問其故,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腎敗,土不制水而成。今穎臣脾脈極熱,腎脈不衰,當由酒果過度,積熱在脾,所以多食多飲,飲多溲不得不多也,非消渴症。麝香、壞果棘枸能勝酒,故假二物以去其酒果之毒也。
《名醫錄》云:一人自幼好酒,片時無酒,叫呼不絕,全不進食,日漸羸瘦如瘵。或執其手縛柱上,將酒與看而不與飲,即吐出一物如豬肝,入酒內即消,其人遂惡酒。
有一士人嗜酒,日嘗數斗,至午夜飲興一發,則不可遏。一夕大醉,吐出一物如舌,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偏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急爆烈為十數片,士人由是惡酒。
白話文:
[治療案例]
江應宿治療了來自祁門的週三,他年約三十,有發燒、咳嗽、聲音沙啞的症狀。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緊繃且快速,詢問後得知他非常愛喝酒。先前因為喝醉後嘔血,今年又再次嘔血數次,自此咳嗽不停,各種藥物都無法改善,身體逐漸消瘦,飲食也越來越少。我開給他以四物湯替換生地,再添加貝母、丹皮、麥冬、阿膠、五味子,並在煎煮時加入一小杯甘蔗汁和少許薑汁。咳嗽漸漸停止,食慾也恢復,再追加白朮、人參,飲食逐漸增加。
夜晚服用太平丸,早上服用六味丸,再添加枸杞、人參、麥冬、五味子,病情逐漸好轉。
生生子治療了汪松崗,他原本就因喝酒過量受傷,夜晚會發熱,咳嗽並咯血,不想吃東西,左邊的肋骨區域氣血不順,左寸脈芤,關澀尺弱,右寸短,關滑。這是胃部痰火旺盛,氣血兩虛的狀況,應先清胃保肺,再進行大補。以麥冬、知母、寒水石、甘草、紫菀、人參、丹皮、白芍、當歸、貝母、桑皮煎服。一帖藥下去,紅色的痰仍未停止,添加側柏葉、茅根,四帖藥後紅色的痰停止。
四個月後,他又因情緒波動導致咯血,左邊無法睡覺,以桃仁、滑石、紅花、當歸、人參、貝母、梔子、甘草、香附、丹皮、青皮煎服後病情穩定。
再來治療孫顯兄,每次工作過度或是喝太多酒就會咯血數次,雙手脈象都短弱,關尺洪數。這是胃部有痰火,下焦有陰火,可能因壯年時喝酒過量導致的。以丹參、滑石各三錢,白芍、麥冬、貝母、桃仁、紫菀、丹皮、當歸、甘草煎服後病情穩定。
我治療了竹林汪雲衢兄,他因喝酒過度導致脾肺受傷,咳嗽不停,持續吐痰,偶爾還會帶有血絲。我勸他少喝酒,他說除非死,否則不會戒酒。我先讓他早上服用白龍丸降低痰液;以白礬、杏仁兩味藥控制咳嗽。若喝酒過多,仍會持續吐痰咯血,於是使用葛花解酲湯加丹皮,加倍使用黃連,使痰和血分別消除。後來酒喝少了,痰和血也跟著減少,咳嗽也減輕了。
再來治療孫惟功,他因喝酒過量導致胃出血。我考慮到理中湯最能清理胃部的血液,再添加青皮、梔子、川芎、乾葛,服用數次後病情痊癒。
趙以德治療了因房事過度和喝酒過量導致發熱的病人,在補氣血的藥物中添加葛根,一帖藥後微微出汗,卻感到疲倦,發熱狀況仍然存在。知道是氣血虛弱,無法承受葛根的散發作用,必須使用枳椇才能解決,偶然得到乾燥的枳椇加入,病情馬上好轉。
《東坡集》提到:揭穎臣患有消渴症,每天喝水數鬥,飯量也加倍,頻繁排尿,服用消渴藥卻日益嚴重。張肱診斷後笑道:你差點誤診而死。他取出麝香當門子,以酒濕潤製成十多顆藥丸,用棘枸子煎湯吞服,病情隨即好轉。問他原因,張肱回答:消渴和消中都是脾虛腎衰,土不能制水造成的。現在揭穎臣脾脈極熱,腎脈未衰,可能是喝酒和水果過量,積熱在脾,因此食慾和飲水量都增加,喝多自然排尿量也會增加,這不是消渴症。麝香和棘枸子能抵抗酒精,所以使用這兩種物質去除他體內的酒精和水果毒素。
《名醫錄》提到:有一個人從小就喜歡喝酒,沒有酒就不停地叫喊,完全不吃食物,日漸瘦弱如同消耗病患者。有人抓住他的手綁在柱子上,拿酒讓他看但不讓他喝,他隨即吐出一塊類似豬肝的東西,放入酒中立即溶解,他從此開始厭惡酒。
有一位士人嗜酒,每天喝數鬥,到了午夜想喝酒的情緒一起,就無法抑制。一天晚上大醉,吐出一塊類似舌頭的東西,看起來毫無痕跡,等到想喝酒的時候,眼睛偏向上方,矗然而起,家人把酒灑在上面,立刻被吸收完畢,直到平常飲酒的數量才停止,家人把它投入大火中,迅速爆裂成十多塊,士人從此開始厭惡酒。
子和提到:有一個人一向喜歡喝酒,生病後,醫生使用酒癥丸熱服,之後他看到天地都呈現紅色,最終無法救治,形成龍火。
我曾經見過幾個大病的人,眼睛發出金色火焰,自己說看到龍,這是一個危險的徵兆,當時不解其意。再讀這個案例,才知道龍火脫離,是死亡的前兆,所以無法救治。
齊州的士曹席進孺邀請親朋好友張彬秀才到家裡住宿。張彬嗜酒,每晚必定在牀上喝幾升酒,某天晚上忘了準備,半夜非常口渴,找不到酒,憤怒煩躁地呼喊,不久吐出一塊東西在地上。早晨起牀一看,發現牀下有一塊像肝臟的黃色肉塊,上面有蜂窩狀的孔洞,還微微動著,他把酒倒在上面,發出唧唧的聲音,才明白這是自己一生酒病的根源,趕緊扔進火中,之後再也不喝酒。
汪石山治療了一位四十多歲的患者,他患有咳嗽咯血,無法躺著睡覺。醫生使用參蘇飲、清肺飲治療,都無效。診斷後發現脈象浮且快,說:這是酒熱傷肺。讓患者咀嚼六七粒太平丸後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