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 (1)

1. 治法

丹溪曰:因傷於酒,每晨起必瀉者,宜理中湯加乾葛,或吞酒蒸黃連丸。

王節齋曰:飲酒便瀉者,此酒積熱瀉也。宜加茵陳、乾薑、黃連、木香之屬。

薛立齋曰:若酒濕未散,脾氣未虛,宜用此藥,分利濕熱。若濕熱已去,中氣被傷,宜六君調補中氣。又曰:酒性大熱,乃無形之物。無形元氣受傷,當用葛花解酲湯,分消其濕。

景岳曰:凡服前法不效,或再用理中、八味不效,非峻補命門,終無益也。

澄按:各家治法,俱見酒傷未變虛勞,而將變虛勞,治其標也。若已變虛勞,則又當從本治,仍當痛戒不飲,以杜其源,緩調理,方可得痊。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丹溪說:如果因為過量飲酒,導致每天早上都會腹瀉,適合服用理中湯加上乾葛,或者吞服用酒蒸煮的黃連丸。

王節齋提到:只要一喝酒就腹瀉,這是由於酒積聚的熱氣造成的瀉肚。應加入茵陳、乾薑、黃連和木香等藥材。

薛立齋表示:若酒濕尚未散盡,脾氣也還未虛弱,適合使用這種藥物,來分解濕熱。但如果濕熱已經消除,中氣已被傷害,則應使用六君子湯來調理和補充中氣。他又說:酒的性質極為燥熱,是一種無形的物質。當無形的元氣受到傷害,應該使用葛花解酲湯,來分散和消除濕氣。

景嶽指出:如果前面所說的療法都沒有效果,或是再次使用理中湯和八味地黃丸也無效,除非用強烈的方式補充命門之火,否則最終還是無法改善。

澄進一步說明:各大家的治療方法,都是在酒傷尚未轉變為虛勞的階段,即將轉變為虛勞時,針對症狀進行治療。但如果已經轉變為虛勞,則應從根本上進行治療,同時必須嚴格戒酒,切斷病源,然後慢慢調理,這樣纔有可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