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十一 (1)

1. 積瘀類虛損

血妄行上,出於口鼻,皆氣逆也。況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跡此觀之,治血不先之調氣,而純以寒涼是施,則血不歸經,而為寒涼所凝滯,血雖暫止而復來也。且脾統血,而涼寒傷脾,脾虛猶不能約束,諸血變症,其可勝言哉?

澄按:瘀血內凝,多因初起寒涼所至,日久結積,又非溫藥可行。蓋由病家求效態急,醫家遽用劫止,以解目前之圍,而不顧貽害於異日也。然血以下行者為順,初起之時,苟非脾虛泄瀉,羸瘦不禁者,皆當以大黃(醋製)和生地黃汁,及桃仁泥、丹皮之屬,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轉逆為順,此妙法也。不知而日從事於芩、連、知、柏之屬,輔四物而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而敗。

今醫治血症,百豈有一生者耶?

白話文:

[積瘀類虛損]

血液如果逆向運行,從口鼻等處溢出,這都是因為氣血逆亂所致。再者,血液在遇冷時會凝固,遇熱時則流動。由此可見,若治療血液疾病不先調理氣血,只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那麼血液可能無法回到正常的循環路徑,反而被寒涼藥物凝固,雖然出血可能暫時停止,但很可能再次發生。脾臟負責管理血液,而過度的寒涼會傷害脾臟,脾虛時就無法有效控制血液,各種血液疾病的後果,豈是言語所能盡述?

進一步分析:體內有瘀血凝聚,大多因為一開始就使用了寒涼藥物導致。隨著時間推移,瘀血逐漸積聚,此時單靠溫補藥物已無法解決問題。這往往是因為病人希望快速見效,醫生為了應付眼前的危急情況,匆忙使用強烈的止血藥物,只考慮到眼前解圍,卻未考慮到未來可能造成的危害。然而,血液本應向下流動纔是順暢,剛開始出血的時候,除非脾虛導致腹瀉,或者身體極度瘦弱無法承受,否則都應該使用如醋製的大黃,配合生地黃汁,以及桃仁泥、丹皮等藥物,引導血液向下,使逆向的血液回歸順暢,這是個絕妙的方法。若不懂這個道理,卻每天使用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寒涼藥物,甚至配合四物湯一起使用,這樣會讓氣血兩傷,脾胃功能也會受損。

如今醫生治療血液疾病,有幾個能真正治癒的呢?

2. 虛勞積瘀

仲景云:五勞羸瘦,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力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注曰:五勞,氣、血、肉、骨、筋,各有虛勞病也。然必至脾胃受傷,而虛乃難復,故虛極而羸瘦,大肉欲脫也。腹滿脾氣不行,不能飲食,胃氣不運化。其受病之原,則因食、因憂、因房室、因飢、因勞傷、因經絡榮衛之氣不同,皆可以漸而至極。若其人內有血,在傷時溢出於回薄之間,干而不去,故使病留連,其外症必肌膚甲錯。

甲錯者,如鱗也。肝主血主目,乾血之氣,內乘於肝,故上熏於目而黑黯。是必拔其病根,而外症乃退。

勞傷之症,未有無瘀血者也。瘀之日久,則發為熱,熱涸其液,則乾枯於經絡之間,愈干愈熱,愈熱愈干,而新血皆枯。人之充養百骸,光華潤澤者,藉此血耳。血傷則無以浹其肌膚,故甲錯也。目得血而能視,榮氣不貫於空竅,故黑黯也。仲景洞見此症,補之不可,涼之不可,而立大黃䗪蟲丸。

經曰血主濡之,故以地黃為君;堅者削之,故以大黃為臣。統血者,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酸苦湧泄為陰,故以甘草、桃仁為佐。咸走血,苦勝血,故以乾漆之苦、四蟲之咸為使。

吳氏臼: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今人一遇癆症,便用滋補,服之不效,坐以待斃,豈知術只此耶?

白話文:

張仲景說:由五種勞損導致身體消瘦,無法正常進食。這些勞損包括飲食過度、精神壓力、過量飲酒、性生活過度、飢餓、勞力過度以及經絡和營衛氣的損傷,這些都可能在體內留下乾涸的血液,使得皮膚變得粗糙不平,雙眼呈現暗黑色。為了緩解這種情況並補充體內的虛弱,我們通常會使用大黃䗪蟲丸。

所謂的五勞,是指氣、血、肉、骨、筋等五個方面的虛損。但一旦脾胃受到損傷,身體的虛弱就會更難恢復,因此身體會極度虛弱,肌肉幾乎要脫離骨頭。腹部的飽脹顯示脾氣不順,無法正常進食,胃氣也不能正常運作。這些病狀的根源,可能是飲食、精神壓力、性生活、飢餓、勞動或經絡營衛之氣的問題,這些因素會逐漸導致病情惡化。如果體內有乾涸的血液,當它們在身體裡滯留時,就會讓疾病持續存在,外表上會看到皮膚變得粗糙。

肝臟主管血液和視覺,當乾涸的血液影響到肝臟,就會讓眼睛呈現暗黑色。要想讓病症消失,必須先根除病源。

勞損的病狀,往往都伴隨著瘀血的問題。瘀血長時間存在,就會產生熱量,消耗體內的液體,導致經絡間的組織乾燥,越乾燥就越熱,越熱就越乾燥,新的血液也因此變得乾涸。人的身體之所以能夠保持健康,皮膚光澤,就是靠著血液。一旦血液受損,就無法滋養皮膚,所以皮膚會變得粗糙。眼睛需要血液才能看清楚,但如果營氣無法流通到眼睛,眼睛就會呈現暗黑色。張仲景深諳此道,他認為單純的補充或冷卻都不行,於是創造了大黃䗪蟲丸。

根據古籍記載,血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潤身體,所以地黃被用作主要成分;對於堅硬的瘀血,大黃可以作為輔助成分來削減它。脾臟是血液的總管,它需要放鬆,因此需要甘草和桃仁來緩和它。此外,酸味和苦味可以引導陰氣,所以乾漆的苦味和四蟲的鹹味被用作調節劑。

吳氏指出:如果陰氣無法下降,那麼陽氣也就無法上升;如果瘀血不消除,新的血液就無法生成。現在很多人一遇到肺結核,就馬上使用滋補品,但這樣往往沒有效果,最終只能坐以待斃,他們不知道,其實治療方法就在這裡。

3. 血忌涼折

三焦出血,色紫不鮮,此重沓寒濕化毒,凝泣水穀道路,浸積而成。若見血症,不詳本源,便用涼折,變乃生矣。

澄按:積瘀之症,近日用苦寒涼折者甚多,以致瘀血積於胸中,凝泣水穀道路。初時不覺,日久熱鬱,胸脅刺痛,或吐酸水,氣脹應背,夜不能臥,乾燒,吐痰不止,肌肉盡脫,與虛損無二。予治一族弟,用復元活血湯,應手取效。

白話文:

[血忌過度冷凍]

當三焦部位出血,血液呈現紫色且不新鮮,這是由重疊的寒濕轉化為毒素,導致血液凝滯,影響了消化系統的運作,長期累積而形成的病狀。如果發現有出血的症狀,卻不明究理地使用過度冷凍的治療方式,那麼病情可能會產生變化。

經過我的觀察:對於這種瘀血積聚的病症,現在很多人會選擇使用極苦極寒、過度冷凍的治療方式,結果導致瘀血在胸口積聚,影響了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行。一開始可能不會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熱氣鬱結,就會出現胸部和側腹部的劇烈疼痛,或者嘔吐酸水,胸部脹氣到背部都感應得到,到了晚上根本無法躺下睡覺,身體乾燥發熱,不停咳嗽吐痰,肌肉逐漸消瘦,病情與虛弱損耗的病症無異。我曾經治療過一位親族兄弟,使用「復元活血湯」,效果立竿見影。]

4. 瘀血咳嗽

咳嗽痰多,脅下一點刺痛,或吐酸水,氣脹應背,乾燒,太衝與衝陽脈不應。

澄按:積瘀痰血漸成癆瘵者,其咳嗽必連頓不住。若太衝與衝陽脈不應者,宜以補陰藥,吞當歸龍薈丸。

白話文:

【瘀血咳嗽】

咳嗽時痰量很多,偶爾會感到側邊腰部有刺痛感,可能還會反酸,有脹氣的感覺且位置在背部,身體有燥熱感,而足厥陰肝經的太衝穴和手太陰肺經的衝陽穴在診脈時反應不顯著。

進一步解釋:如果因為長期積累的瘀血、痰和血熱逐漸發展成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那咳嗽肯定會非常劇烈且持續不停。如果在太衝穴和衝陽穴的脈象不顯著的情況下,應該服用滋陰的藥物,並配合吞服當歸龍薈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