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三 (5)
上集卷之十三 (5)
1. 實火則熱逼血而妄行,坎卦統之
吳澄曰:火者陽氣也,火得其正則為氣,氣失其正則為火,有虛焉,有實焉,不可不察也。虛火之血,則本無元氣,元氣既虛,而乃攻之瀉之,非挺即刃矣。實火之血,乃病之標,誤以為本,而溫之補之,則燎原莫遏矣。雖然實火失血,必有實火之症,實火之脈,確辨明白,不妨放手。
如苦寒,犀角、大黃、芩、連之屬,在所必用,不必畏忌。若因循失時,喜補憚攻,則真陰敗亡,卒難救矣。
—《原病式》曰:血溢者上出也。心養於血,故熱甚則血有餘而妄行。或謂嘔紫凝血為寒者,誤也。此非冷凝,由熱銷鑠以稠濁,而熱甚則水化制之,故赤並黑而為紫也。
白話文:
吳澄曰:火者陽氣也,火得其正則為氣,氣失其正則為火,有虛焉,有實焉,不可不察也。
吳澄說:「火是陽氣,火正常則為氣,氣不正常則為火。火有虛火和實火,不可不細心辨別。」
虛火之血,則本無元氣,元氣既虛,而乃攻之瀉之,非挺即刃矣。
「虛火的情況下,原本就沒有元氣,元氣虛弱,卻用攻伐和瀉下的方法治療,無異於拔刀自刎。」
實火之血,乃病之標,誤以為本,而溫之補之,則燎原莫遏矣。
「實火的情況下,血熱只是病症的表現,卻誤認為病根,而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就如同火燒原野,無法阻止。」
雖然實火失血,必有實火之症,實火之脈,確辨明白,不妨放手。
「雖然實火導致失血,但一定會有實火的症狀。實火的脈象,只要辨別清楚,可以放手治療。」
如苦寒,犀角、大黃、芩、連之屬,在所必用,不必畏忌。
「像苦寒的藥物,例如犀角、大黃、黃芩、黃連等等,在實火的情況下,必須使用,不必害怕。」
若因循失時,喜補憚攻,則真陰敗亡,卒難救矣。
「如果猶豫不決,錯失治療時機,喜歡溫補而害怕攻伐,就會導致真陰耗竭,最終難以救治。」
—《原病式》曰:血溢者上出也。心養於血,故熱甚則血有餘而妄行。
《原病式》中說:「血溢就是血從上部流出的現象。心臟依靠血液滋養,所以心火過旺就會導致血氣過盛,而無故亂竄。」
或謂嘔紫凝血為寒者,誤也。此非冷凝,由熱銷鑠以稠濁,而熱甚則水化制之,故赤並黑而為紫也。
「有人說嘔吐紫黑色的血是寒症,這是錯誤的。這不是因為寒冷凝結,而是由於熱力過於強烈,使血液變得濃稠,而熱氣過盛會抑制水分,所以血液既有紅色又有黑色,呈現紫色。」
澄按:吐血凝紫,有寒有熱。三焦出血,色紫不鮮,不可涼折。凝紫光明,是為火逼,不可溫燥。(陽症血色鮮紅,陰症血色豬肝。)
—王節齋云:大抵咳嗽見血,多是肺經受傷。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寧,從火上升。故治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甘溫之藥。然亦有氣虛而失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藥,但此等症不多耳。
—火暴盛而根本無傷者,宜抽薪飲,徙薪飲,或黃連解毒湯之類主之。
白話文:
吐血顏色紫黑,可能是寒症或熱症。三焦出血,血色發紫暗淡,不可用寒涼藥物。紫黑色血且光亮,是火熱逼迫所致,不可用溫燥藥物。
王節齋說:通常咳嗽帶血,大多是肺經受損。氣鬱化熱,火熱旺盛導致陰血不寧,從火熱上升而導致出血。所以治療應該以瀉火滋陰為主,忌用人參等甘溫的藥物。但也有一些是氣虛導致失血,則應該用人參、黃芪、款冬花等藥物,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如果火熱過盛,但根本沒有受傷,可以服用抽薪飲、徙薪飲或黃連解毒湯等藥物來治療。
—胃火熱甚,而煩熱作渴,頭痛脈滑,氣壅而吐血不止者,宜白虎湯、抽薪飲之屬。
—胃火熾甚,而兼陰虛水虧者,宜玉女煎。
—陽明實熱之甚,而兼便結腹脹,氣壅不降者,宜《拔萃》犀角地黃湯,或涼膈散,或桃仁承氣湯。
—上膈壅熱吐血,脈洪大弦長,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覺胸中滿疼,或血是紫黑塊者,用生地、赤芍、當歸、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玄明粉、桃仁泥之屬,從大便導之。此釜底抽薪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胃火很旺,導致煩躁、口渴、頭痛、脈搏滑數、氣逆而吐血不止,可以用白虎湯、抽薪飲等藥方。
如果胃火旺盛,同時伴隨陰虛水虧,可以用玉女煎。
如果陽明經實熱嚴重,同時伴隨便秘腹脹、氣逆不降,可以用拔萃、犀角地黃湯、涼膈散、桃仁承氣湯等藥方。
如果上膈有熱,吐血,脈象洪大弦長,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感覺胸悶疼痛,或血色紫黑成塊,可以用生地、赤芍、當歸、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玄明粉、桃仁等藥材,從大便排出。這是釜底抽薪的治療方法。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金匱》用瀉心湯主之,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三升煮一升,燉服之。此正謂手少陰心經之陰氣不足,本經之陽火亢盛無所輔,肝肺俱受其火而病作,以致陰血妄行而飛越。故用大黃瀉去亢盛之火,黃芩救肺,黃連救肝,使之和平,則陰血自而歸經矣。
—壯火食氣,是邪火燔熾,不獨鑠干腎水,而且渙散元氣也。凡邪火猖厥之時,自非杯水可救,雖用六味地黃湯滋陰之藥,尚恐不足,故加以知、柏純陰之品,逆而折之,庶得其平。水壯而火熄,火熄而金寧,嗽血等症自安矣。今時遵薛氏者,每以知、柏為忌藥。習河間、丹溪者,又以參、附為畏途。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心氣不足,導致吐血或流鼻血,古籍《金匱》中記載可以用瀉心湯治療。瀉心湯由大黃兩錢、黃連和黃芩各一錢組成,用三碗水煎煮成一碗,趁熱服用。這主要是因为心经阴气不足,阳火亢盛失去阴气的制约,导致肝肺受到阳火损伤而引发病症,从而引起阴血妄行而外溢。因此,用大黃瀉掉亢盛的阳火,黄芩救肺,黄连救肝,使之阴阳平衡,阴血自然回归经脉。
如果体内的邪火炽盛,不仅会损伤肾水,还会散耗元气,這稱為「壯火食氣」。這種情況下,單靠滋阴的藥物,比如六味地黃湯,可能不足以應對。因此,需要加入知母、黄柏等纯阴之品,逆转邪火,才能恢复平衡。水壮则火熄,火熄则金宁,咳嗽、吐血等症状自然就会好转。然而,现代有些人遵循薛氏医家,将知母、黄柏视为禁忌;而习河间、丹溪医家,则将人参、附子视为畏途。
二者皆以病合藥,非以藥合病也。蓋有是病,則用是藥,如大黃、巴豆有時建功,參、朮、茯苓有時誤事。是在通圓活法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也。雖然必先小心,然後可以大膽,若粗心浮氣,認症未明,輒敢發藥,是亦妄人也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兩種情況都應該以病症來選擇藥物,而不是以藥物來套用病症。
例如,當遇到某種病症時,就需要使用相應的藥物,像大黃、巴豆有時可以治癒疾病,但參、朮、茯苓有時卻會造成誤診。
關鍵在於靈活運用藥物,達到通透圓融的效果。 這需要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正如《易經》所言,神無定法,變化無窮。
雖然在用藥時,需要先謹慎小心,才能之後大膽施藥,但如果粗心大意,沒有弄清楚病症就貿然用藥,那就是妄為之舉。
2. 內寒則陽虛而陰必走,兌卦統之
吳澄曰:氣不足便是寒。內寒者,寒從中生也。營氣虛散,上下隔絕,脈絡不通,陰陽不相為守,而血妄行也。亦有命門虛衰,逼其無根之火上泛,又或素稟薄弱,寒氣滲入中焦。一當溫補命門,導龍入海。一當溫補中宮,吸血歸經。若不知此,而日從事於寒涼,誤矣。
—吐血不已,則氣血皆虛,虛則生寒,故用側柏葉。柏葉生而西向,稟兌金之氣而生,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婦之道和,則血得以歸藏於肝矣,故用為君。乾薑性熱,炒黑則止而不走,用補虛寒之血;艾葉之溫,能入內而不炎於上,可使陰陽之氣反歸於里,以補其寒,用二味為佐。取馬通者,為生血於心,心屬午,故用午獸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領而行為使。
白話文:
吳澄說,氣不足就會導致寒症。內寒的病症,是寒氣從體內產生。氣虛散失,上下隔絕,經絡不通,陰陽失去平衡,血液就會亂流。也可能是命門虛弱,導致無根之火上浮,或是天生體質虛弱,寒氣滲入中焦。要麼溫補命門,引導陽氣向下;要麼溫補中焦,讓血液回歸經絡。如果不懂得這些,一味地使用寒涼藥物,那就是錯誤的。
吐血不止,是因為氣血雙虛,虛則生寒,所以要用側柏葉。側柏葉生長在西邊,秉承金氣而生,可以制約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如同夫婦之道和諧,血液就能夠歸藏於肝,因此用作君藥。乾薑性熱,炒黑則止而不走,用來補虛寒的血液;艾葉的溫熱之氣,能深入體內而不燥熱,可以使陰陽之氣回到內部,以補其寒,用作佐藥。選用馬通,是因為它能生血於心,心屬午,所以用午獸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導血液運行,作為使藥。
此仲景治吐血之準繩,可以觸類而長之也。
—血遇熱則流通,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失守,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而陰必走耳,外必有寒冷之狀。法當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甘草乾薑湯,其效甚者。
—所吐之血,色黑而黯,必停積失位之血,非由火逼而動也。或面白息微,脈見緩弱,身體清涼者,此必脾胃氣虛,不能攝血而然,皆非火症。若用涼血之劑,必致殆矣。《三因方》中,用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溫中,大能分理陰陽,安和胃氣,故當用也。若察其虛在陰分,則又理陰煎為最。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講述張仲景治療吐血的準則,我們可以依此類推,觸類旁通。
血遇熱則流通,故止血多用涼藥。 這是說血遇到熱就會流動,因此止血通常使用涼性的藥物。
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失守,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而陰必走耳,外必有寒冷之狀。 然而,也有一些情況是氣虛寒凝,陰陽失衡,營氣虛弱導致血液失控,就像陽虛則陰氣必然外散一樣,病人身上會有寒冷的症狀。
法當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甘草乾薑湯,其效甚者。 這種情況下,應該讓血液回歸經脈,可以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者甘草乾薑湯,效果都很好。
所吐之血,色黑而黯,必停積失位之血,非由火逼而動也。 吐出的血如果是黑色黯淡的,那一定是瘀積在經脈中的血液,不是因為火熱上攻導致的。
或面白息微,脈見緩弱,身體清涼者,此必脾胃氣虛,不能攝血而然,皆非火症。 有些人臉色蒼白,呼吸微弱,脈象虛弱,身體冰冷,這都是脾胃氣虛,無法控制血液導致的,也和火熱無關。
若用涼血之劑,必致殆矣。《三因方》中,用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溫中,大能分理陰陽,安和胃氣,故當用也。若察其虛在陰分,則又理陰煎為最。 如果用涼血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三因方》中記載,用理中湯可以止傷胃吐血,因為它可以溫暖脾胃,調節陰陽,安和胃氣,所以應該使用。如果發現患者的虛弱是在陰分,則理陰煎效果最佳。
—陰陽虛實之機,不可不審。如腎真陽不足,陽虛陰必走,以致吐血者,必下寒上熱,當用八味丸,引火歸原。
—陰虛火動者,腎中寒冷,龍宮無可安之穴宅,不得已而流行於上,故血亦隨火而妄行。今用桂、附二味純陽之火,加於六味純陰水中,使腎中溫暖。如冬月一陽來復於水土之中,龍雷之火自然歸就於原宅,不用寒涼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自歸經矣。若陰中水涸而火炎者,去附、桂而純用六味,以補水配火,血亦自安,亦不必去火,總以保火為主。
—腎經吐血,皆下寒上熱,陰盛逼陽於上,非理中、溫中可治也。趙氏曰:理中者,理中焦也,非下焦也。此係下焦兩腎中先天之真氣,與心、肺、脾、胃後天有形之體,毫不相干。且乾薑、甘草、當歸等藥,俱到不得腎經,惟仲景八味腎氣丸,斯為對症。
白話文:
陰陽虛實的變化,不可不仔細審察。比如腎臟的真陽不足,陽氣虛弱,陰氣就會上行,導致吐血,這時必定是下焦寒冷,上焦發熱,應該服用八味丸,引導火氣歸回本位。
陰虛火動的人,腎臟中寒冷,腎氣如同龍宮一樣,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得已而上行,所以血也跟著火氣妄行。現在用桂枝、附子這兩種純陽之火,加入六味地黃丸的純陰水中,使腎臟溫暖起來。就像冬天的一陽來復,滋潤著水土,龍雷之火自然回到原位,不用寒涼之物,火氣自然下降,不用止血藥物,血氣自然歸於經絡。如果陰氣中的水枯竭,火氣炎熱,就去除附子、桂枝,只用六味地黃丸,以補益陰氣來配伍火氣,血氣也會自然安穩,也不需要刻意去火,總是以保護火氣為主。
腎經吐血,都是下焦寒冷,上焦發熱,陰氣旺盛逼迫陽氣上行,不是用理中、溫中之法可以治療的。趙氏說:理中指的是理中焦,不是下焦。這是指下焦兩腎中先天之真氣,與心、肺、脾、胃後天有形之體,毫無關聯。而且乾薑、甘草、當歸等藥,都達不到腎經,只有仲景的八味腎氣丸,才是對症之藥。
—血,陰之位也,靜而定者,其常也。血,水之源也,行而下者,其常也。七情妄動,形體疲勞,陽火相逼,遂致錯行。脈洪口渴便結者,宜行涼藥。若使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血亦妄行,必有虛冷之狀,蓋陽虛陰必走是也,宜理中加木香、烏藥。
白話文:
血液屬於陰性物質,平時應該靜止安穩,這是正常的狀態。血液如同水源,流動向下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七情過度,身體疲勞,陽氣過旺,就會導致血液運行失常。脈搏洪大、口渴、大便乾燥,就要服用清熱涼血的藥物。如果氣虛夾寒,陰陽失衡,血液也會亂跑,就會出現虛寒的症狀,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陰氣就容易外散。這時應該用理中湯,再加一些木香和烏藥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