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八 (3)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八 (3)

1. 附案

十全大補湯(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實火可瀉,芩、連之屬;虛火可補,參、耆之屬。凡人根本受傷,虛火遊行發越於外。若誤攻其熱,變其危症,多致難救。此方以四君補氣,四物補血,加黃耆充實腠理,肉桂導火歸原。薛立齋云:飲食勞倦,五臟虧損,一切熱證皆是無根虛火,但服此湯固其根本,諸症悉退。

《金匱》云:虛者十補勿一瀉之,此方是也。至於肉極肌瘦膚槁,正須此大補氣血之劑,以潤澤之,久服方安。

人參養榮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陽春至而物榮,肅殺行而物槁。脾為坤土,肺屬乾金。經云:脾氣散精,上輸於肺,地氣上升也。肺主治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天道下降也。於象為泰,脾肺氣虛,則上下不交,陰陽否隔,故面黃肌瘦,亦猶夫物之槁也。人參、五味溫其肺,耆、朮、苓甘溫其脾,陳皮、芍藥溫其肝,地黃、桂心溫其腎,當歸、遠志溫其心。溫者,陽春之氣也。

春氣行,而一身之中有不欣欣向榮者乎?故曰養榮湯。薛立齋云:氣血虛而變現諸症,莫能名狀,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諸症悉退,可謂有回春之識矣。

歸脾湯(方見血門)

汪訒庵曰:血不歸脾則妄行。參、朮、黃耆、甘草之甘溫,所以補脾;茯神、遠志、棗仁、龍眼之甘溫酸苦,所以補心,心者脾之母也;當歸,滋陰養血;木香,行氣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滯,又以助參、耆而補氣。氣旺則能攝血,血自歸經而諸症悉除矣。

補中益氣湯(方見東垣治法)

陸麗京曰:此為清陽下陷者言之,非為下虛而清陽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兩尺虛微者,或是天癸銷竭,或是命門火衰,若再一升提,則如大木將搖,而拔其本矣。

逍遙散,治婦人思慮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至三錢),茯神,芍藥(各一錢半),熟地黃(三至五錢),炒酸棗仁(二錢),制遠志(三至五分),陳皮(八分),炙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服。

汪訒庵曰:肝虛則血病,當歸、芍藥養血而斂陰;木盛則土衰,甘草、白朮和中而補土;柴胡升陽散熱,合芍藥以平肝,而使木得條達;茯苓清熱利濕,助甘、術以益土,而令心氣安寧;生薑暖胃祛痰,調中解鬱;薄荷搜肝瀉肺,理血消風,疏逆和中,諸症自已,所以有逍遙之名。

白話文:

[附案]

十全大補湯(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認為:實熱可以瀉火,可以用黃芩、黃連等藥;虛熱則需要補益,可以用人參、黃耆等藥。凡是人體根本受損,虛火外泄,如果錯誤地攻伐熱症,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難以治療。這個方劑用四君子湯補益脾胃之氣,四物湯補益血液,再加黃耆增強肌體抵抗力,肉桂引導虛火歸經。薛立齋說:飲食過度、勞累過度導致五臟虧損,一切熱症都是無根的虛火,服用此湯可以補益根本,各種症狀都會消失。《金匱要略》說:虛證應該十次補益才瀉一次,這個方劑就是如此。對於極度消瘦的人,更需要這個大補氣血的方劑來滋潤身體,長期服用才能康復。

人參養榮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認為:春天萬物生長,秋天萬物凋零。脾臟屬土,肺臟屬金。《內經》說:脾氣散精上輸於肺,是地氣上升;肺主治節,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天氣下降。這如同河圖洛書的“泰”卦,脾肺氣虛,則上下不能交接,陰陽隔絕,所以面色萎黃消瘦,如同植物枯萎一樣。人參、五味子溫補肺氣,黃耆、白朮、茯苓溫補脾氣,陳皮、白芍溫補肝氣,熟地黃、肉桂溫補腎氣,當歸、遠志溫補心氣。這些溫補之藥,如同春天的生機。

春天萬物生機勃勃,人體也應該如此,所以叫做養榮湯。薛立齋說:氣血虛弱導致各種症狀,難以名狀,不論是何種疾病,不論是什麼脈象,服用此湯,各種症狀都會消失,可謂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歸脾湯(方見血門)

汪昂認為:血液不歸脾臟就會妄行。人參、白朮、黃耆、甘草的甘溫之性,可以補益脾臟;茯神、遠志、酸棗仁、龍眼的甘溫酸苦之性,可以補益心臟,心臟是脾臟的母臟;當歸滋陰養血;木香行氣疏通脾臟,既可以行血中之瘀滯,又可以輔助人參、黃耆補益氣血。氣旺盛就能攝血,血液自然歸經,各種症狀就會消除。

補中益氣湯(方見東垣治法)

陸氏認為:這個方劑適用於清陽下陷的情況,而不是下元虛弱而清陽不升的情況。如果兩尺脈微弱,可能是天癸衰竭,或是命門火衰,再往上提氣,就像搖動大樹,會拔掉樹根。

逍遙散,用於治療婦女思慮過度,損傷心脾衝任之氣血,導致經脈失調。

組成:當歸(2-3錢)、茯神、白芍藥(各1.5錢)、熟地黃(3-5錢)、炒酸棗仁(2錢)、制遠志(0.3-0.5錢)、陳皮(0.8錢)、炙甘草(1錢)

水煎服,飯後服用。

汪昂認為:肝虛則血病,當歸、白芍養血斂陰;木盛則土衰,甘草、白朮和中補土;柴胡升陽散熱,配合白芍平肝,使肝氣條達;茯苓清熱利濕,輔助甘草、白朮益土,使心氣安寧;生薑暖胃祛痰,調和脾胃;薄荷疏肝瀉肺,理血消風,使氣血調和,諸症自愈,所以叫做逍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