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八 (2)
上集卷之八 (2)
1. 附案
六味地黃丸(方見《難經》治法)
柯韻伯曰:腎虛不能藏精,坎宮之火無所附而妄行,下無以奉春生之令,上絕肺金之化源。地黃稟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主。以澤瀉為使,世或惡其瀉腎而去之,不知一陰一陽者,天地之道,一開一闔者,動靜之機。
精者屬癸,陰水也,靜而不走,為腎之體;溺者屬壬,陽水也,動而不居,為腎之用。是以腎主五液,若陰水不守,則真氣不足;陽水不流,則邪水逆行。故君地黃以護封蟄之本,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然腎虛不補其母,不導其上源,亦無以固封蟄之用。山藥涼補以倍癸水之源,茯苓淡滲以導壬水上源。
即以茱萸之酸溫,藉以收少陽之火,以滋厥陰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陰之火,還以奉少陽之氣也。滋化源,奉生氣,天癸居其所矣。壯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四君子湯(方見《難經》治法)
程德基曰:人自離母腹之後,便屬後天。後天之本在脾胃,是以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其餘百骸九竅,皆賴以滋培焉。苟得其養,無物不長,康健安寧,百疾不生。苟失其養,又以七情六淫,勞碌飢飽傷之,則後天之氣日消,而面目言微,不思飲食等症出矣。
人參甘溫質潤,能補五臟之元氣;白朮甘溫健脾,能補五臟之母氣;茯苓甘淡而潔,能致五臟之清氣;炙甘草甘溫而平,能調五臟愆和之氣。四藥俱得中和之氣味,猶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方見痰門)
楊云鶴曰:濕則氣滯,氣滯則蒸熱,生物之體失矣。補之、和之、滲之、疏之,故名六君子也。若增四物為八珍,不惟混雜,且非陽以生陰之大旨。予以補血者仍主四君,其四物加其二可也。即不然,亦增四君之分數可也。
四物湯(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曰:氣血,人身之二儀也。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故陰血難成而易虧。是方也,當歸、芍藥、地黃,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生血氣;川芎味薄而氣清,為陰中之陽,故能行血中之氣。然草木無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謂其生血者,以當歸、芍藥、地黃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營中之氣,五臟和而血自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則未也。
師云:血不足者,以此方調之則可。若上下失血太多,氣息幾微之際,則四物禁勿與之。所以然者,四物皆陰,陰者天地閉塞之令,非所以生萬物者也,故曰禁勿與之。
八珍湯(方見《難經》治法)
吳鶴皋曰: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者也。是方也,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百骸資之以養,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有藥餌焉。
白話文:
[附案]
六味地黃丸:腎臟虛弱無法儲藏精氣,導致腎臟之火亂竄,下焦無法順利執行生長繁衍的功能,上焦也阻礙了肺臟的氣化功能。熟地黃甘寒滋潤,能補益精氣不足。它能大補腎陰,填補精髓,強壯腎水。澤瀉作為使藥,有人認為它會損傷腎氣而棄用,卻不明白陰陽互補是天地之道,開合運轉是動靜的機理。精氣屬癸水,是靜態的陰水,是腎臟的本質;尿液屬壬水,是動態的陽水,是腎臟的功能。所以腎臟主導五液,如果陰水不足,則真氣不足;陽水不暢,則邪水逆流。因此用熟地黃滋養腎陰,用澤瀉疏通水道。但腎虛還要補益腎的母臟,疏導其上源,才能真正鞏固腎陰。山藥溫和滋補,以增強腎陰;茯苓淡滲利水,以疏通陽水。茱萸酸溫,收斂少陽之火,滋養厥陰之液;丹皮辛寒,清瀉少陰之火,以滋養少陽之氣。滋養氣化之源,供給生命之氣,天癸才能正常運作。壯水制火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四君子湯:人從離開母體後,就依靠後天之氣。後天之氣的根本在脾胃,飲食入胃後,精氣上輸於脾,脾將精氣輸布全身,清氣上升為營氣,濁氣下降為衛氣。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全身的器官和穴竅都依靠它們來滋養。如果營養充足,身體就能健康強壯,百病不生;如果營養不足,又加上七情六慾、勞累、飢飽不節等損傷,後天之氣就會日漸衰竭,出現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人參甘溫滋潤,能補益五臟元氣;白朮甘溫健脾,能補益五臟母氣;茯苓甘淡,能利水滲濕,排出濁氣;炙甘草甘溫平和,能調和五臟失衡之氣。這四味藥都平和不偏,如同君子般正直,故名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濕邪會導致氣滯,氣滯則會產生內熱,影響人體的正常機能。因此,這方劑需要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疏通氣機,故名六君子湯。如果再加入四物湯變成八珍湯,藥物成分過於複雜,而且也不符合以陽氣生陰血的大原則。如果要補血,仍以四君子湯為主,可酌情加入少量的四物湯藥物,或者增加四君子湯的劑量即可。
四物湯:氣血是人體的兩大要素。天地之道,陽氣常盛,陰氣常不足。人體與天地相似,因此陰血容易虧損。這一方劑中,當歸、芍藥、熟地黃味厚,屬於陰中之陰,能滋養血氣;川芎味薄氣清,屬於陰中之陽,能行血中之氣。但草木無情,為何能生血?所以說它能生血,是因為當歸、芍藥、熟地黃能滋養五臟陰氣,川芎能調和營氣,五臟調和則血自生。但不能說四物湯就能直接生血。
師父說:血虛者,可用此方調治。但如果上下失血過多,氣息微弱,則禁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皆屬陰,陰氣主閉塞,不利於萬物生長。
八珍湯:人體是由氣血構成的。氣是百骸之父,血是百骸之母,不可使其虧損。此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性味甘溫,能補氣;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滋潤,能補血。氣旺則百骸得到滋養而生長,血旺則百骸得到滋養而強健,形體充足,則邪氣不侵,所以人們樂於服用藥物調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