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1)
上集卷之三 (1)
1. 總論
薛立齋曰:癆瘵之證,大抵屬足三陰虧損,虛熱無火之證。故晝發夜止,夜發晝止,不時而作。當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以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若脾胃先損者,當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以六味地黃溫存肝腎,多有得生者。若誤用黃柏、知母之類,則復傷脾胃,飲食日少,諸臟愈虛,元氣下陷,腹痞作瀉,則不可救矣。夫衄血、吐血之類,因虛火妄動,血隨火而泛行,或陽氣虛,不能攝血歸經而妄行。
其脈弦洪,乃無根之火浮於外也。大抵此證,多因火土太旺,金水衰涸之際,不行保養,及三冬火氣潛藏,不遠幃幕,戕賊真元。故至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而為疰夏之病。或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此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精神未滿,而早為斫喪,故其見症難以名狀。
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也,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仍須參前後發熱咳嗽諸症治之。
白話文:
薛立齋表示:肺結核這類病症,大致上都是因為足三陰經的精氣損失,導致虛熱無火的狀況。因此,這種病狀可能在白天發作,夜晚停止,或者夜晚發作,白天停止,隨時都可能出現。治療上,應該以六味地黃丸為主,配合補中益氣湯來調理和補充脾胃的能量。如果脾胃功能已經先受損,應以補中益氣湯為主,再以六味地黃丸溫暖和保存肝腎的功能,這樣很多患者都能康復。若誤用了黃柏、知母等藥物,會進一步傷害脾胃,導致飲食逐漸減少,各臟器功能更趨虛弱,元氣下降,腹部脹滿,甚至拉肚子,那樣就無法挽救了。
鼻血、吐血等出血現象,多因虛火亂竄,使血液隨火勢泛濫,或者因陽氣虛弱,無法控制血液回歸正常運行路徑所致。
從脈象看,弦洪的脈象,代表無根之火在外浮現。這種病症大多因肝火過旺,肺腎精氣衰竭,沒有進行妥善保養,以及冬季時,人體內的火氣深藏,未能遠離帷帳,損害了真正的元氣。因此,在春末夏初,患者可能會感到頭痛腳軟,食慾減退,身體發熱,形成疰夏(夏季易患病)的狀態。或者年紀輕輕,卻顯出老態,不能忍受冷熱,無法承受勞累,四季輪流生病。這是因為在氣血正在成長的階段,卻過度勞心耗損,精神尚未充沛,卻早早被消磨,所以病徵難以具體描述。
如果左尺脈虛弱或細數,表示左腎的真陰不足,可用六味地黃丸。右尺脈遲緩柔弱,或者沉細而數,快要斷絕,表示命門的相火不足,可用八味地黃丸。至於兩尺脈微弱,表示陰陽雙虛,可用十全大補丸。這些都是滋養和強化人體本源的方法,但仍需根據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先後出現,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