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六 (2)

1. 積熱論

酒麴煎煿,雄附峻補,皆能生熱,謂之積者何哉?朝斯夕斯,其所由來尚矣。夫人偏陰不可無陽,偏陽不可無陰,惟在冷暖得中而已。矯枉過正,識者憂之。

澄按:積熱之症,惟嗜酒者最甚。煎炒煿炙,辛熱峻藥,雖能生積生熱,而朝斯夕斯者,不能如酒之多,亦不能如酒之頻,況燒酒酷烈猛悍,飲之無度,或酒後之面,或飯後之酒,日積月深,消耗津液,有似虛勞之症。

白話文:

【積熱討論】

為何說酒麴煎煮、油炸食物,以及使用性質強烈的補藥,都能產生熱氣呢?這所謂的「積熱」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是由於長時間,反覆的攝取這些東西所導致的。人體內陰陽本應平衡,單純的陰或單純的陽都不好,關鍵在於要達到適中的溫度。但是,如果過度糾正這種不平衡,反而會讓明白的人感到擔憂。

經過澄清,我們知道積熱的問題,在愛喝酒的人身上表現的最為嚴重。油炸、烤炙的食物和性質強烈的藥物雖然也能產生熱氣,但他們的攝入量和頻率,通常都不及酒精。尤其是燒酒,其性質猛烈,若不節制的飲用,無論是在飯前飲酒,或是飯後喝酒,久而久之,會大量消耗人體的津液,呈現出類似虛弱勞累的症狀。

2. 暴熱積熱

暴熱者,病在心肺。積熱者,病在肝腎。暴熱者,宜《局方》雄黃解毒丸。積熱者,宜《局方》妙香散。

澄按:積熱為害,在肌肉、經絡,則為癰腫;在腸胃,則為消渴;在五臟,則消津液;在筋骨,則骨蒸勞熱。

白話文:

[突然高溫或長期高溫]

突然高溫的病情通常出現在心臟和肺部。長期高溫的病情則通常出現在肝臟和腎臟。對於突然高溫的情況,適合使用《局方》中的雄黃解毒丸來治療。而長期高溫的情況,則適合使用《局方》中的妙香散。

進一步說明:長期高溫對身體的危害,如果出現在肌肉和神經系統,可能會引發膿腫;如果出現在腸胃,可能會導致糖尿病;如果影響到五臟,則會消耗體內的津液;如果影響到筋骨,則可能引起持續性的勞力過度和高溫。

3. 肺熱證

王海藏治皮膚如火燎,而以手重取之不甚熱,肺熱也,目白睛赤,煩躁引飲,單與黃芩一物湯。

白話文:

王海藏治療一種症狀,病患的皮膚摸起來像被火燒過一樣,但實際用手大力觸摸卻不覺得非常熱,這是肺部有熱的現象。此外,患者的眼睛白眼珠部分會泛紅,情緒煩躁且頻繁喝水。對於這種情況,他單純使用黃芩這一味藥材來煎煮成湯藥進行治療。

4. 積聚成勞用藥

夫眾疾皆起於虛,虛生百病。積者五臟之所積,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從舊方,不假增損。虛而勞,其弊萬端,宜隨病加減,聊復審其冷熱,記其增損之主耳。虛勞而頭痛後熱,加枸杞、玉竹。虛而欲吐,加人參。虛而不安,亦加人參。虛而多夢紛紜,加龍骨。虛而多熱,加生地、牡蠣、地膚子、甘草。

虛而冷,加當歸、川芎、乾薑。虛而損,加鍾棘刺、肉蓯蓉、巴戟天。虛而大熱,加黃芩、天冬。虛而多忘,加茯神、遠志。虛而驚悸不安,加龍齒、沙參、石英、小草。若冷則紫石英、小草。若熱則用沙參、龍齒。不冷不熱,亦用之。虛而口乾,加麥冬。虛而吸吸,加胡麻、柏子仁、覆盆子。

虛而多氣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棗。虛而身強,腰脊不利,加磁石、杜仲。虛而客熱,加地骨皮、黃耆。虛而痰後有氣,加生薑、半夏、枳實。虛而小腸利,加桑螵蛸、龍骨、雞肫皮。聊記增減之一隅,處方准此。

白話文:

許多疾病都是由體虛引發,體虛會導致各種疾病產生。所謂「積」,指的是五臟中的積塊;而「聚」,則是六腑中的積聚。對於這類病症,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沿用古方,不必過多修改。

如果體虛導致勞累,其影響是多方面的,治療時應根據病情做適當調整。在判斷病情的寒熱性質後,再決定如何調整藥方。如果虛弱且伴有頭痛和後腦熱,可加入枸杞和玉竹。若虛弱到想嘔吐,可以加入人參。若虛弱且精神不寧,同樣加入人參。若虛弱且多夢,可加入龍骨。若虛弱且體內熱量過多,可加入生地、牡蠣、地膚子和甘草。

如果虛弱且體內寒冷,可以加入當歸、川芎和乾薑。若虛弱且身體受損,可加入鍾棘刺、肉蓯蓉和巴戟天。若虛弱且體溫過高,可加入黃芩和天冬。若虛弱且記憶力下降,可加入茯神和遠志。若虛弱且心悸不安,可加入龍齒、沙參、石英和小草。若是體內寒冷,可用紫石英和小草。若是體內熱度過高,可用沙參和龍齒。即使既不冷也不熱,也可以使用這些藥物。若虛弱且口乾,可加入麥冬。若虛弱且呼吸困難,可加入胡麻、柏子仁和覆盆子。

若虛弱且多氣並伴隨輕微咳嗽,可加入五味子和大棗。若虛弱且身體僵硬,腰部活動不便,可加入磁石和杜仲。若虛弱且受到外來熱氣影響,可加入地骨皮和黃耆。若虛弱且痰多,可加入生薑、半夏和枳實。若虛弱且小腸功能失調,可加入桑螵蛸、龍骨和雞肫皮。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藥物調整原則,開藥方時應參考這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