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下集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下集卷之六 (1)

1. 積熱成勞

丹溪曰:蒸蒸發熱,積病最多。嗜欲者,心中實怯,故每迎師用藥,喜補而憚攻,抑知積之不去,熱亦不去也。多補是重閉其氣,是資其邪而益其病也。初起未久,胃氣尚強,急當推之,而後議補,則無反復之憂。若失機遷延,日遠莫能為計,欲補則無成功,欲攻則胃氣已壞,畏首畏尾,待死而已。

澄按:今時虛損之症,可保全者,百無二三,非盡不可治也,皆人自誤死耳。如東垣云:病不早治,日數久淹,或困乃求醫,法不及用,病勢已盈,豈為天命?今時則不然,死於病者半,死於醫者半。死於病者,輕忽自視,因循觀望,苟且延挨,及病已成,而後藥之,是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也。

死於醫者,病可圖為,彼罔知治,藥餌妄投,朝更暮易,將病人之真元,消磨殆盡,而云難治,是何異於落井下石也耶。今時之弊,莫此為甚,欲望保全,其可得乎?

白話文:

丹溪說:持續的發燒,大多是因為體內有長期累積的病患。那些有過度慾望的人,心裡其實很害怕,所以每次請醫生開藥,他們都喜歡用補藥,卻害怕用攻藥,然而他們不知道,如果不把體內的積聚清掉,熱氣也不會消失。過多地使用補藥,等於是封閉了體內的氣,這是在滋長體內的邪氣,讓病情更加嚴重。如果疾病剛開始不久,胃氣還強壯,應該立即把體內的邪氣排出,然後再考慮補身,這樣就不會有反覆發病的困擾。但如果錯過了治療的時機,時間越拖越久,就無法再做有效的治療,想補身也沒有效果,想攻邪胃氣已經受損,前怕狼後怕虎,只能等死。

澄按:現在虛弱消耗的病症,能保住性命的,一百個裡不到二三個,並不是這些病都不能治療,都是病人自己誤解導致死亡。就像東垣說的:病痛不早治療,拖延的時間越長,或者等到病情嚴重才尋求醫生,法律都無法挽回,病情已經嚴重到極點,怎能怪罪天命?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一半的人是死於病,另一半是死於醫生。死於病的人,對自己的病情輕忽,拖延時間,等到病情嚴重,才開始吃藥,這就像是渴了纔去挖井,要打仗了纔去製造兵器。

死於醫生手下的,是因為病情本來可以治療,但醫生不懂得如何治療,隨意投藥,一天一個樣,一天一個法,把病人的真正生命力磨滅殆盡,然後說病情難治,這和在井裡扔石頭有什麼區別?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想要保住性命,可能嗎?

2. 虛勞皆積熱做成

虛勞皆積熱做成,始健時,可用子和法;日後羸敗,四物加減,送消積丸,使熱不再作也。

澄按:子和法,即舟車、禹功、神芎導水之類,去積宣熱,疏通氣血。始健時,元氣未傷,不須畏忌,可攻可導也。倘日久羸敗,則前法又不可用,而改以四物送消積丸,使熱不再作,此亦不得已之法也。

又按:病有生成者,有變成者,有做成者。初起一症謂之生,再轉一症謂之變,藥餌妄施謂之做。生者不假人力,原自生成。變者調攝失宜,隨病所化。做者純是人力,並非本來。如丹溪云積熱做成者,此病做病耳。今時皆以藥做之,如米之做飯、做粥、做酒之類,隨人做之,無不成也。

如偶感外邪未清,本非勞嗽也,而以天冬、百合、紫菀、兜鈴之類做之,則勞嗽成矣。本無蒸熱也,而以二地、二冬、丹皮、地骨皮之類做之,則蒸熱成矣。本不失血也,而以龜板、元參、牛膝、童便、地黃、麥冬之類做之,則失血見矣。本不泄瀉也,而以玉竹、當歸、黃柏、知母之類做之,則泄瀉成矣。

推而廣之,豈獨虛勞一症哉?如妊娠分娩,本不難產也,而人皆做之。蓋天生天化,順成其道,不假施為,瓜熟蒂落,此自然之理也。醫家惟恐其產之不難,而以催生藥做之;產家惟恐其不難,而以驚慌恐懼做之;收生穩婆惟恐其不難,而以探胎試水勒出做之,則難產成矣。至若鳥獸,苦無人做,則亦無難產之症矣。

又如小兒急慢驚風,類多假搐,醫者惟恐其不成,而以牛黃、紫雪、冰、麝之類做之。外科癰疽,本不內陷也,醫者惟恐其不成,而以攻毒清涼之藥做之。又如眼科,未必遂瞎也,醫者惟恐其不瞽,而以辛竄燥烈之劑、冰伏點眼之藥做之。至於膨脹膈噎,何症不然,而豈獨虛勞乎?姑錄一二,以為當世戒。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所有的虛弱疲憊都是由長期的內熱積聚造成的。在剛開始健康狀況良好的時候,可以使用李杲(字子和)的療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身體逐漸衰弱,則應當使用四物湯進行加減,並配以消積丸,這樣可以防止熱度再次產生。

進一步解釋,子和法,指的是舟車丸、禹功散、神芎導水湯這一類的方子,它們的作用是去除積滯,宣發熱度,疏通氣血。在剛開始健康的時候,因為元氣尚未受損,所以不必過於顧忌,可以進行攻伐或引導。然而,如果長時間下來身體變得衰弱,那之前的療法就不能再使用了,而應該改用四物湯送服消積丸,讓熱度不再出現,這也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採取的方法。

疾病有自發的,有轉變的,也有因治療不當造成的。剛開始的一種病稱之為生,轉變為另一種病稱之為變,錯誤的藥物使用則稱之為做。自發的病不需要人的介入,它是自然生成的。轉變的病是因為調養不當,隨著病情的發展而轉變。而因治療不當造成的病,完全是人為因素,並非疾病本身的性質。例如,朱丹溪所說的由積熱造成的病,這種病就是因為治療不當造成的。現在很多人都會因為錯誤的藥物使用,就像把米做成飯、粥、酒一樣,不管怎麼做都能做成。

比如偶爾受到外界病菌的影響,原本並不是勞力型咳嗽,但如果使用天門冬、百合、紫苑、兜鈴等藥物,就會形成勞力型咳嗽。原本並沒有潮熱的現象,但如果使用地黃、麥冬、牡丹皮、地骨皮等藥物,就會形成潮熱。原本並沒有出血的情況,但如果使用龜甲、玄參、牛膝、童便、地黃、麥冬等藥物,就會造成出血。原本並沒有腹瀉的情況,但如果使用玉竹、當歸、黃柏、知母等藥物,就會形成腹瀉。

推而廣之,不只是虛弱疲憊這一類病症,比如懷孕生產,原本並不是難產,但人們總是會做一些不必要的幹預。其實,生命自有其運行規律,順其自然就能完成,不需要人為的幹預,就像瓜熟蒂落,這是自然的規律。醫生總是擔心產婦難產,於是使用催生藥物;產婦自己也擔心難產,於是會感到恐慌;接生婆也擔心難產,於是會使用一些不必要的手法,這樣就形成了難產。然而,對於動物來說,由於沒有這些人為的因素,所以就不會有難產的問題。

同樣的,對於兒童的急性和慢性驚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假性的抽搐,但醫生總是擔心病情不嚴重,於是使用牛黃、紫雪、冰片、麝香等藥物,這樣就加重了病情。對於外科的膿腫,原本並不會導致內臟受損,但醫生總是擔心病情不嚴重,於是使用攻毒清涼的藥物,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對於眼睛的疾病,原本不一定會導致失明,但醫生總是擔心病情不嚴重,於是使用辛辣、燥烈的藥物,或是冰敷、點眼藥,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對於脹氣、食道梗阻等疾病,哪一種不是這樣呢?不僅僅是虛弱疲憊,其他疾病也是如此。這裡只舉了一兩個例子,希望能夠引起當代人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