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三 (1)

1. 總論

吳澄曰:風之傷人也,多在肩後頸根,大杼、風門、肺俞之穴,由茲達肺,最近最捷。初起必兼咳嗽清痰,舌無苔膜,鼻流清涕。若挾風熱,則咳嗽稠痰,舌有紅點,鼻流濁涕。故凡體薄氣弱,血氣虧虛,素有痰熱者,最易犯之。內外合邪,二火相煽,治之不得其法,則津液頓亡,肌肉銷鑠,痰嗽失血,有不成虛勞者乎?

白話文:

吳澄說:風邪侵襲人體時,大多會影響到肩後及頸部位置,如大杼、風門、肺俞等穴位,由此進入肺部,是最快的路徑。剛開始時,通常會伴有咳嗽並咳出清澈的痰,舌頭上沒有苔膜,且會流清鼻涕。如果風邪夾帶熱邪,那麼咳嗽時就會咳出濃稠的痰,舌頭上會出現紅點,鼻涕也會變為渾濁。因此,身體瘦弱、氣血不足,以及平時就有痰熱的人,最容易遭受這種情況。當體內外的邪氣結合,兩種火氣相互煽動,如果治療方法不正確,就會導致體內津液迅速流失,肌肉萎縮,進而引發痰嗽、吐血等症狀,這樣怎麼可能不會形成虛勞的狀態呢?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風邪入侵人體的常見部位和不同情形下的表現,並強調了對於身體瘦弱、氣血不足人羣的特殊影響,以及錯誤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