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3)
下集卷之一 (3)
1. 風勞例方
神驗柴胡散,治大人小兒,骨蒸夜熱,如蒸甚者,不過十數日見效。
土柴胡(不拘多少,去蘆洗淨,炙黃色,不令太焦,亦不須用銀州者)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地骨皮指面大二片,同煎至七分,食後溫服。如虛損,但空心服補藥後,再食後煎下數服,時時呷之。
薄荷(二錢五分),人參(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一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橘紅(八分),茯苓(八分)
李士材治吳孝廉,喘咳吐血,十餘年弗已,脈浮而濡,風邪客肺,兩劑效,三月而拔其根。
肺熱久嗽,痰內吐出有小白泡,當於肺中泄火。
枇杷葉,木通,紫菀,杏仁,款冬花,大黃(減半),桑白皮(等份)
蜜丸如櫻桃大,夜臥時或食後,噙化一丸。
風勞咳嗽,風勞日久,咳嗽吐痰,潮熱,此方主之。
荊芥,秦艽,白前,桔梗,甘草,紫菀,百部,橘紅,當歸,赤芍,桑葉
風火刑肺,風邪久郁,火克肺金,咳嗽不止。
桔梗,蘇梗,半夏,麥冬,紫菀,橘紅,茯苓,甘草
乾咳無痰,脈浮弦而數,乾咳無痰,午後潮熱,飲食減少,四肢倦怠,痰鬱火邪之症。
桔梗,枳殼,貝母,杏仁,黃柏(酒炒),青黛,瓜蔞仁,膽星,竹瀝
以上三方,自驗得效。
河車如聖丹
紫河車(一具,酒洗淨),青蒿(一斗五升,入童便熬),童便(三斗)
熬童便減至二斗,去青蒿,再熬至一斗,再入紫河車煮爛,蓮粉收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按:杏仁翁云:凡虛損中諸症,務要得紫河車,取效甚速。入血藥中則補血,入氣藥中則補氣,入去熱藥中則退藥。又治癲癇健忘,怔忡失志之症,及恍惚驚怖,神不守舍,多言不定,此藥大能安心養血定神。又治骨蒸傳屍,數種虛勞邪熱,滋陰補陽,乃養壽之聖藥也。予用此屢驗。
地黃煎丸,透邪解勞,生肌活血。
生地汁,杏仁汁,藕汁,鵝梨汁,生薑汁,薄荷汁(各一升),法酒,沙蜜(四兩)
以上慢火熬膏,入後藥:
柴胡,秦艽,桂枝(二兩),熟地(四兩),木香,枳殼,山藥,茯苓,遠志,人參,白朮,柏子仁(一兩),麝香
上為末,丸如梧桐子大,甘草湯下。
百勞豬肚丸,治諸虛百損、風勞極效。發熱咳嗽吐痰,或飲食日減,或吐紅,或肌肉化為痰,大肉消瘦。投以涼藥,每至脾胃受傷,而成泄瀉不救之症;投以溫劑,每至咳嗽不止,而失音莫逭。清之不可,補之不能,良醫束手。此方不熱不寒,調和五臟,輔正祛邪,使水火各安其位。如初起病時,屢奏神效,服者稱為靈丹。
真茅山蒼朮(二十四兩,米泔水浸七日夜,每夜換水一次。去皮切,或二三分厚,曬乾,四兩。取肥大者用),真廣陳皮(四兩,去筋膜、蒂,切成片,烘乾,四兩),紫肥厚朴(十二兩,去粗皮,薑汁拌炒),真鮮肥仙茅(四兩,清水浸,用竹刀刮去皮,銅刀切二分厚,米泔水浸去赤汁,烘乾,二兩),不油杏仁(三兩,去皮尖,淨干,二兩),新鮮骨碎補(三斤,用竹刀割去黃黑毛,銅刀切成二分厚,烘乾,二兩)
白話文:
風勞例方
神驗柴胡散,能治大人小孩的骨蒸潮熱,熱到像蒸籠一樣的症狀,十幾天就能見效。藥方如下:
土柴胡(數量不限,去掉根須洗淨,烘烤至黃色,不要烤焦,也不必用銀州產的)
將土柴胡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地骨皮兩片(大小如指頭),一起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體虛,可在服用補藥後空腹再服用此藥,並經常少量飲用。
其他藥材:薄荷(二錢五分)、人參(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一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橘紅(八分)、茯苓(八分)
李士材用此方治療吳孝廉的喘咳吐血,十多年未癒的病症,脈象浮而濡弱,屬風邪侵犯肺部,兩劑藥就見效,三月後病根痊癒。
肺熱久咳,痰中帶小白泡,需瀉肺火。藥方如下:
枇杷葉、木通、紫菀、杏仁、款冬花、大黃(減半)、桑白皮(等份)
製成蜜丸,如櫻桃大小,睡前或飯後含服一丸。
風勞咳嗽,風勞日久,咳嗽痰多,潮熱,用此方治療。藥方如下:
荊芥、秦艽、白前、桔梗、甘草、紫菀、百部、橘紅、當歸、赤芍、桑葉
風火傷肺,風邪久鬱,火克肺金,咳嗽不止。藥方如下:
桔梗、蘇梗、半夏、麥冬、紫菀、橘紅、茯苓、甘草
乾咳無痰,脈象浮弦而數,乾咳無痰,午後潮熱,食慾減少,四肢乏力,屬痰鬱火邪之症。藥方如下:
桔梗、枳殼、貝母、杏仁、黃柏(酒炒)、青黛、瓜蔞仁、膽星、竹瀝
以上三方,本人親自驗證有效。
河車如聖丹
紫河車(一個,用酒洗淨)、青蒿(一斗五升,用童子尿熬煮)、童子尿(三斗)
先用童子尿熬煮至二斗,去除青蒿,再熬至一斗,然後加入紫河車煮爛,用蓮藕粉收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
按:杏仁翁說:凡是體虛引起的各種疾病,一定要用紫河車,療效很快。加入補血藥中則補血,加入補氣藥中則補氣,加入清熱藥中則助清熱。還能治療癲癇、健忘、心悸、意志消沉等症,以及恍惚驚恐、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等症,此藥能安心養血、鎮靜安神。還能治療骨蒸、癆病等多種虛勞邪熱,滋陰補陽,是養生的聖藥。我多次使用,效果顯著。
地黃煎丸,能透邪解勞,生肌活血。
生地汁、杏仁汁、藕汁、鵝梨汁、生薑汁、薄荷汁(各一升)、米酒、蜂蜜(四兩)
以上藥材慢火熬成膏,再加入以下藥材:
柴胡、秦艽、桂枝(二兩)、熟地(四兩)、木香、枳殼、山藥、茯苓、遠志、人參、白朮、柏子仁(一兩)、麝香
磨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甘草湯送服。
百勞豬肚丸,治療各種虛損、風勞極有效。症狀包括發熱、咳嗽、痰多,或食慾減退,或吐血,或肌肉化為痰液,身體消瘦。服用涼藥,常傷及脾胃,導致腹瀉難治;服用溫藥,常使咳嗽不止,聲音嘶啞。寒涼溫熱皆不可用,名醫也束手無策。此方不寒不熱,調和五臟,扶正祛邪,使陰陽平衡。病症初期服用,屢屢奏效,服用者稱其為靈丹妙藥。藥方如下:
真茅山蒼朮(二十四兩,用米泔水浸泡七天七夜,每天換水一次,去皮切片,厚約二三分,曬乾,取四兩,選擇肥大的使用)、真廣陳皮(四兩,去掉筋膜、蒂,切成片,烘乾,取四兩)、紫肥厚朴(十二兩,去掉粗皮,用薑汁拌炒)、真鮮肥仙茅(四兩,清水浸泡,用竹刀刮去皮,用銅刀切成二分厚,用米泔水浸泡去除紅色汁液,烘乾,取二兩)、不油杏仁(三兩,去掉皮尖,曬乾,取二兩)、新鮮骨碎補(三斤,用竹刀刮去黃黑色絨毛,用銅刀切成二分厚,烘乾,取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