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2)
下集卷之一 (2)
1. 風勞例方
參耆散,治勞嗽氣喘,咯血聲啞,潮熱盜汗。
柴胡,阿膠,黃耆,茯苓,紫菀,當歸,川芎,半夏,貝母,枳殼,桔梗,秦艽,甘草(各五錢),羌活,防風,五味子,人參,鱉甲(各二錢五分),桑皮,款冬花(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五分,薑、棗煎,食後服。
人參荊芥散,治血風勞。
人參,白朮,熟地黃,酸棗仁(炒),鱉甲(童便炙),羚羊角,枳殼,柴胡,荊芥(各五分),防風,甘草(炙),川芎,當歸,桂心(三分)
加姜煎。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體虛挾外感發熱,漸成癆瘵。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黃耆,肉桂,柴胡,鱉甲,青蒿,胡連
地仙散,凡患勞怯,且不必補,只先退潮熱,調理可愈。此方退熱如神。
地骨皮(二錢),薄荷葉,北防風(各一錢五分),甘草梢,烏梅肉(七分五釐)
水煎,午後燉服。
按:前方皆用輕清和解,如柴胡、乾葛、防風、秦艽、薄荷之品,用之無不效驗,但熱退則止。若無邪熱,服之熱必愈甚,亦宜急止。
清骨散,治骨蒸勞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青蒿,地骨皮,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枳殼地骨皮散,治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少力多困,盜汗。
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鱉甲,烏梅(一個),桃柳頭(七個),生薑(三片)
按:今時之弊,皆喜滋補,如此等方,置之不用,以致不起者甚眾。若有一二明達者用之,不惟病家不合其意,即旁人亦多謗議,畏治不服,及行怨責,甘死不悔,良可悲哉!
黃耆鱉甲散,治男女客熱,五心煩熱,四肢怠惰,咳嗽咽乾,自汗食少,或日晡發熱。
黃耆,鱉甲,天冬(五錢),秦艽,柴胡,茯苓,地骨皮(三錢),知母,生地,甘草,桑白皮(三錢五分),人參,桔梗,肉桂(一錢五分)
按:此方黃龍湯、紫菀湯、建中湯、地骨皮散四方合而為一,補虛兼止嗽止汗,退熱退蒸之劑也。
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或寒或熱,或勞嗽聲啞不出,體虛自汗,四肢怠惰。
秦艽(一兩半),柴胡(二兩),鱉甲,人參(各一兩半),當歸(一兩一分),紫菀,半夏,甘草(各一兩),地骨皮(一兩半)
加薑、棗、烏梅煎。
按:昔人云:熱在骨髓,非柴胡不除,取其升清宣暢之氣,用之累效。今人概棄不用,嫌其升散,非虛家所宜。不知風邪誤用滋補,侵入骨髓,蒸熱不退,非此輕清之品,何能透出?況又有扶羸之藥,何害乎?
太無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黃無力,食減盜汗,咳嗽不止。
柴胡,知母,鱉甲,地骨皮,五味子
上為末,每服三錢,烏梅二個,青蒿五葉,水煎調下。
白話文:
風勞例方
參耆散:治勞嗽(咳嗽)、氣喘、咯血、聲音嘶啞、潮熱、盜汗。
藥材:柴胡、阿膠、黃耆、茯苓、紫菀、當歸、川芎、半夏、貝母、枳殼、桔梗、秦艽、甘草(各五錢)、羌活、防風、五味子、人參、鱉甲(各二錢五分)、桑皮、款冬花(各二錢五分)。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五分,用生薑、大棗煎服,飯後服用。
人參荊芥散:治血風勞。
藥材:人參、白朮、熟地黃、酸棗仁(炒)、鱉甲(童子尿炙)、羚羊角、枳殼、柴胡、荊芥(各五分)、防風、甘草(炙)、川芎、當歸、桂心(三分)。用法:加薑煎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身體虛弱合併外感發熱,逐漸發展成肺癆。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黃耆、肉桂、柴胡、鱉甲、青蒿、胡連。
地仙散:凡患勞倦體弱,不必進補,先退潮熱,調理即可痊癒。此方退熱效果奇佳。
藥材:地骨皮(二錢)、薄荷葉、北防風(各一錢五分)、甘草梢、烏梅肉(七分五釐)。用法:水煎,下午燉服。 說明:前面幾方都使用輕清和解的藥物,例如柴胡、葛根、防風、秦艽、薄荷等,療效顯著,但熱退則停藥。若無邪熱,服用後熱症加重,應立即停藥。
清骨散:治骨蒸勞熱。
藥材: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青蒿、地骨皮、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枳殼地骨皮散:治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乏力倦怠、盜汗。
藥材: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鱉甲、烏梅(一個)、桃柳頭(七個)、生薑(三片)。說明:現代人普遍喜歡滋補,卻忽略了這些清熱解毒的方劑,導致許多疾病久治不癒。即使有識之士使用這些方劑,也常常遭到病家或旁人的質疑,甚至怨恨,寧願等死也不願接受治療,令人惋惜。
黃耆鱉甲散:治男女陰虛火旺,五心煩熱、四肢無力、咳嗽咽乾、自汗、食慾不振,或午後發熱。
藥材:黃耆、鱉甲、天冬(五錢)、秦艽、柴胡、茯苓、地骨皮(三錢)、知母、生地黃、甘草、桑白皮(三錢五分)、人參、桔梗、肉桂(一錢五分)。說明:此方是由黃龍湯、紫菀湯、建中湯、地骨皮散四個方劑組合而成,兼具補虛、止咳、止汗、退熱等功效。
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寒熱往來,或勞嗽、聲音嘶啞、氣短,體虛自汗、四肢無力。
藥材:秦艽(一兩半)、柴胡(二兩)、鱉甲、人參(各一兩半)、當歸(一兩一分)、紫菀、半夏、甘草(各一兩)、地骨皮(一兩半)。用法:加薑、棗、烏梅煎服。說明:古人說:熱邪深入骨髓,非柴胡不可除,因其能升清宣暢,療效顯著。但現代人多棄之不用,認為其升散之性不適合虛弱體質。殊不知,風邪若誤用滋補藥物,深入骨髓,熱邪不退,唯有這種輕清的藥物才能透邪外出。況且方中還有扶正的藥物,何樂而不為?
太無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萎黃、無力、食慾減退、盜汗、咳嗽不止。
藥材:柴胡、知母、鱉甲、地骨皮、五味子。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烏梅兩個、青蒿五葉,水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