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下集卷之一 (1)
下集卷之一 (1)
1. 風勞例方
清健方,治風勞咳嗽,失血痰黃,氣結神驗方。
桔梗(三錢),杏仁(三錢),蘇子(三錢或蘇梗),鬱金(三錢),前胡(二錢),薄荷(一錢),梔子(一錢),海石(一錢),半夏(一錢),瓜蔞霜(三錢)
一味黃芩散,風勞膚如火燎,重按不熱,日西更甚,喘嗽,灑淅寒熱,目赤心煩。
黃芩一兩濃煎服下。
李士材治驗方,治驗見前醫案。
薄荷(二錢五分),桔梗(一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人參(八分),橘紅(八分),茯苓(八分),麥冬(二錢)
秦艽鱉甲散,治風勞骨蒸,午後壯熱,肌肉消瘦,咳嗽,舌紅頰赤,盜汗目倦,脈來細數。
柴胡(一兩),秦艽(五錢),鱉甲(一兩),當歸(五錢),青蒿(五葉),知母(五錢),烏梅(一個),地骨皮(一兩),汗多加黃。
柴前梅連散,治風勞骨蒸,久而不愈,咳嗽吐血,盜汗遺精,脈來弦數,此方主之。
柴胡,前胡,胡黃連(各一錢),豬脊髓(一條),烏梅(一個),韭白(五分),豬膽汁(一個),童便(二盞)
按:烏梅酸斂,似非所宜,然引諸藥入骨除蒸,加韭白以嚮導,此亦補中有發,散中有收之意。
人參柴胡散,治邪客經絡,午前發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有盜汗,及婦人虛勞骨蒸尤宜。(即人參清肌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當歸,柴胡,乾葛,赤芍藥(各等份)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三枚,水煎,乘熱服。
許學士云:但有勞症,皆可服,熱退即止。大抵透骨,葛根第一,柴胡次之。一方有黃芩五錢。
白朮除濕湯,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後發熱。
人參,赤芩,甘草,柴胡(一錢),白朮(一兩),生地,地骨皮,知母,澤瀉(七錢)
每服五錢。如有刺痛,加當歸七錢;小便利,苓、瀉減半。
人參地骨皮散,治午後發熱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後發熱。
地骨皮,人參,柴胡,生地(各一兩五錢),茯苓(五錢),知母,石膏(各一兩),生薑(三片)
臟中積冷,營中熱,按之不足,舉之有餘,陰不足而陽有餘也。
人參散,治邪熱客於經絡,痰嗽煩熱,頭痛目昏,盜汗倦怠,一切血熱虛勞。
即人參柴胡散,每藥一兩,加黃芩五錢。每服三錢,加薑、棗煎服。
按:喻嘉言云:此邪淺在經絡,未深入臟腑,雖用柴、葛之輕,全藉耆、參之力,以達其邪。又恐邪入痰隊,用茯苓、半夏,兼動其痰;合之歸、芍、黃芩,並治其血中之熱。止用三錢為劑,蓋方成知約,庶敢用柴、葛耳。此叔微一種苦心,特為發之。
參歸散,治風勞骨蒸。
人參,秦艽,柴胡,北細辛,鱉甲(各五錢),前胡,當歸,川常山,茯苓,甘草(各七錢五分),烏梅(二個),地骨皮(五錢)
白話文:
風勞例方
清健方:治風勞咳嗽,咳血痰黃,氣鬱,效果顯著。
配方:桔梗三錢、杏仁三錢、蘇子(或蘇梗)三錢、鬱金三錢、前胡二錢、薄荷一錢、梔子一錢、海石一錢、半夏一錢、瓜蔞霜三錢。
一味黃芩散:治風勞,皮膚灼熱如火燒,按壓不覺熱,傍晚加重,喘咳,寒熱交替,眼紅心煩。
配方:黃芩一兩,濃煎服用。
李士材治驗方:治療方法詳見前醫案。
配方:薄荷二錢五分、桔梗一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人參八分、橘紅八分、茯苓八分、麥冬二錢。
秦艽鱉甲散:治風勞骨蒸,午後發熱,肌肉消瘦,咳嗽,舌紅面赤,盜汗眼倦,脈細數。
配方:柴胡一兩、秦艽五錢、鱉甲一兩、當歸五錢、青蒿五葉、知母五錢、烏梅一個、地骨皮一兩,汗多加黃芩。
柴前梅連散:治風勞骨蒸,久治不癒,咳嗽吐血,盜汗遺精,脈弦數,此方主治。
配方:柴胡一錢、前胡一錢、胡黃連一錢、豬脊髓一條、烏梅一個、韭白五分、豬膽汁一個、童便二盞。
說明:烏梅味酸收斂,似乎不適合,但能引導其他藥物入骨除蒸,加韭白以引導藥力,這是補中有發,散中有收的意思。
人參柴胡散:治邪氣入侵經絡,午前發熱,痰咳,五心煩躁,頭昏目痛,夜間盜汗,以及婦女虛勞骨蒸尤其適用。(即人參清肌散)
配方: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柴胡、葛根、赤芍藥(各等份)
用法:每次五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趁熱服用。
許學士說:凡是勞症,都可以服用,退熱即可停止。總體來說,透骨,葛根第一,柴胡次之。另一方有黃芩五錢。
白朮除濕湯:治午後發熱,背部怕風,四肢沉重倦怠,小便黃。也治汗後發熱。
配方:人參、赤芩、甘草、柴胡一錢、白朮一兩、生地、地骨皮、知母、澤瀉七錢。
用法:每次五錢。如有刺痛,加當歸七錢;小便不利,茯苓、澤瀉減半。
人參地骨皮散:治午後發熱怕風,四肢沉重倦怠,小便黃。也治汗後發熱。
配方:地骨皮、人參、柴胡、生地(各一兩五錢)、茯苓五錢、知母一兩、石膏一兩、生薑三片。
說明:臟腑積冷,營氣有熱,按壓不足,抬起則有餘,陰虛陽盛。
人參散:治邪熱入侵經絡,痰咳煩熱,頭痛目昏,盜汗倦怠,一切血熱虛勞。
配方:即人參柴胡散,每味藥一兩,加黃芩五錢。每次三錢,加薑、棗煎服。
說明:喻嘉言說:此邪淺在經絡,未深入臟腑,雖然用柴胡、葛根較輕,完全依靠人參、黃耆之力,以達到祛除邪氣的目的。又擔心邪氣化為痰飲,所以用茯苓、半夏,兼顧化痰;配合當歸、赤芍藥、黃芩,同時治療血熱。只用三錢為劑量,因為方子已經精簡,才敢用柴胡、葛根。這是作者用心良苦,特地闡述的。
參歸散:治風勞骨蒸。
配方:人參、秦艽、柴胡、北細辛、鱉甲(各五錢)、前胡、當歸、川常山、茯苓、甘草(各七錢五分)、烏梅兩個、地骨皮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