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二 (3)
上集卷之十二 (3)
1. 勞極傳屍論
虞天民曰:《內經》云:陰虛生內熱。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者消亡,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是故欲養陰而延生者,心神宜恬靜而毋躁,飲食宜適中而無過傷,風寒暑濕之謹避,行立坐臥之有常,何勞怯之有哉?今也,嗜欲無節,起居不時,七情六慾之火時動乎中,飲食勞倦之過屢傷乎體,漸而至於腎水枯竭,陰火上炎,而發蒸蒸之燥熱,或寒熱進退,似瘧非瘧,古方名曰蒸病。或二十四種,或三十六種,名雖不同,證亦少異。
大抵不過咳嗽發熱,咯血吐痰,白濁白淫,遺精盜汗,或心神恍惚,夢與鬼交。婦人則月閉不通,日漸虧漸羸,成勞極之候。夫病此者,始多求免姑息,日久則發熱不休,形體瘦甚,真元已脫,然後求醫治療,雖倉扁復生,莫能救其萬一,良可嘆哉!雖然一人不足憐也,況其侍奉親密之人,或同氣連枝之屬,薰陶日久,受其惡氣,多遭傳染,名曰傳屍,又曰喪屍,曰飛屍,曰遁屍,曰⿰歹厭殜,曰屍疰,曰鬼疰,蓋表其傳注酷虐而神妙莫能以測之也。
白話文:
虞天民說:「《內經》中說:陰虛就會生內熱。又說:陰氣如果平靜,則神氣就會收藏於內;如果躁動不安,就會消亡殆盡,飲食就會過度,脾胃就會受損。又說:如果過度勞累,形體和氣息就會衰弱,穀氣不充盈,上焦不通暢,下脘阻塞,就會導致胃氣熱,熱氣熏灼胸中,從而引起內熱。
所以想要滋養陰氣延年益壽的人,心神要平靜安詳,不要躁動不安,飲食要適量,不要過度損傷身體,要謹慎避開風寒暑濕,行、立、坐、臥都要有規律,何必勞累擔憂呢?現在的人,嗜欲無度,起居作息不規律,七情六慾的火氣經常在心中燃燒,飲食勞倦的過度行為經常傷害身體,漸漸導致腎水枯竭,陰火上炎,就會出現蒸蒸的燥熱,或者寒熱交替,看似像瘧疾卻又不是瘧疾,古方稱之為蒸病。
蒸病的種類繁多,有二十四个种类,也有三十六个种类,名稱雖然不同,但症狀相差無幾。總體來說,蒸病的症狀就是咳嗽發熱、咯血吐痰、白濁白淫、遺精盜汗,或者心神恍惚、夢與鬼交。婦女則出現月經閉塞不通,身體日漸虛弱消瘦,成為勞累過度後的徵兆。患有這種病的人,開始時多半只是想辦法緩解病情,拖延時間,時間久了,就會持續發熱,形體消瘦,精氣神都消耗殆盡,等到想要治療時,即使是扁鵲再世,也無法救治他們,實在令人嘆息!
一個人得病已經很可憐了,更何況他的親密之人,或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長期受到病人的影響,感染了惡氣,也會染上這種疾病。這種傳染病被稱為「傳屍」、「喪屍」、「飛屍」、「遁屍」、「⿰歹厭殜」、「屍疰」、「鬼疰」,這些名稱都說明了這種疾病的傳染性極強,其神妙之處難以測度。」
雖然未有不由體氣虛弱,勞傷心腎而得之者,初起本一人之不謹,而後傳注數十百人,甚而至於滅族滅門者,誠有之矣。然此病最為可惡,其熱毒鬱積之久,則生異物惡蟲,食人臟腑精華,變生諸般奇狀,誠可驚駭。
是以勞傷於肝膽者,則為毛蟲,如刺蝟、瓦蛆之屬,食人筋膜;勞傷於小腸者,則為羽蟲,如燈蛾、蚊蟲、禽鳥之形,食人血脈;勞傷於脾胃者,則為倮蟲,如嬰孩、蚯蚓之類,食人肌肉;勞傷於肺與大腸者,則為介蟲,如龜、鱉、蝦、蟹之類,食人膚膏;勞傷於腎與膀胱者,則為鱗蟲,如魚、龍、鯪、鯉之類,食人骨髓,或挾相火之勢。亦有有蟲之酷者,鴟梟之類,為狀不一,不可勝紀。
白話文:
雖然沒有人是由於體氣虛弱、勞傷心腎而得此病的,但一開始只是個人不注意,後來卻傳染給數十百人,甚至導致滅族滅門的事情,確實存在。然而,這種病最為可惡,其熱毒鬱積久了,就會生出異物惡蟲,吞噬人體臟腑精華,變化出各種奇異的形態,實在令人驚駭。
因此,勞傷於肝膽的人,就會生出毛蟲,如刺蝟、瓦蛆之類,吞噬人的筋膜;勞傷於小腸的人,就會生出羽蟲,如燈蛾、蚊蟲、禽鳥之形,吞噬人的血脈;勞傷於脾胃的人,就會生出倮蟲,如嬰孩、蚯蚓之類,吞噬人的肌肉;勞傷於肺和大腸的人,就會生出介蟲,如龜、鱉、蝦、蟹之類,吞噬人的膚膏;勞傷於腎和膀胱的人,就會生出鱗蟲,如魚、龍、鯪、鯉之類,吞噬人的骨髓,或者挾帶相火的力量。也有更為可怕的蟲子,如鴟梟之類,形態各不相同,數不勝數。
凡人覺有此症,便宜早治,緩則不及事。治之之法,一則殺其蟲,以絕其根本;一則補其虛,以復其真元。分經用藥,各有調理,務宜庖丁解牛,動中肯綮,無有不安者也。若病勢已極,元氣已脫,雖以古法取蟲滋補,患者無一得生,但亦可絕後人之傳注耳。
白話文:
凡是人體出現這種症狀,應當及早治療,拖延下去就來不及了。治療方法有兩種,一是殺滅病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二是補益虛損,恢復元氣。根據經絡的不同,用藥也要有所區別,務必要像庖丁解牛一樣,準確地找到病症的關鍵部位,這樣才能無所顧忌地治療。如果病勢已經發展到極端,元氣耗盡,即使使用古法驅蟲滋補,患者也難以挽回生命,但至少可以避免病症傳染給後人。
2. 虛損真陰虧敗論
汪石山曰:虛損者,元氣真陰虧敗之謂也。原其所由,蓋因飲食起居,情欲勞役失宜,而真元走泄所致。是以經云: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房色勞役,汗出於腎;走疾恐懼,汗出於肝;持重遠行,汗出於脾。此皆汗出走泄真元也。又云:勞則氣耗,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與夫情欲飛越,此皆火動消鑠真陰也。虛損之證,由此基焉,但中有陰陽二者之別。蓋陽者氣也,衛於外;陰者血也,營於內。若攝養失宜,以致元氣虧敗,則不能禦寒,而惡寒之症作矣。經云:陽虛生外寒。寒邪則損陽,肺為氣之本,是以其病發於肺起,漸下而終於腎。故《難經》云:一損損於肺。
白話文:
汪石山說:「虛損」是指元氣和真陰不足的情況。這是由於飲食、生活作息、性慾和工作過度不當所導致的,使到真元流失。所以古籍上說:吃得太飽會出汗(從胃部),受到驚嚇或失去精神也會出汗(從心臟);進行性行為或做苦力活兒會出汗(從腎臟);快速奔跑或害怕時會出汗(從肝臟);負重長途跋涉會出汗(從脾臟)。這些都是因為汗水流出了真元。另外還有一句話是:疲倦就會消耗精力,長期看東西會傷害血液,睡覺太久會傷害氣息,坐著太久了會傷害肌肉,站得時間太長了會傷害骨骼,走路太多會傷害肌腱。以及那些情緒波動太大,都是一些火熱活動,會消耗掉真陰。因此,虛損這個病症就是這樣產生的,只是其中包含了陰陽兩種不同的特徵。陽代表的是氣,它在身體外面保護我們;陰代表的是血,在身體內部滋潤我們。如果保養不得法,造成元氣衰弱,就無法抵擋寒冷,於是怕冷的症狀便出現了。古籍上說:「陽虛生外寒」。寒邪會損害陽氣,肺是氣的根本所在,所以疾病首先發生在肺部,然後逐漸向下發展至腎臟。所以在《難經》裡有這麼一句話:「一損損於肺」。
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心,血脈虛少,不能營於臟腑;三損損於脾,肌肉消鑠,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肝,筋脈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腎,骨痿不能起於床而終焉。若情欲過度,以致真陰虧敗,陽失其配,亢而為火,則煩躁之症作矣。經云:陰虛生內熱。
熱邪則損陰,腎為陰之根,是以其病發於腎起,漸上而終於肺,故《難經》云:一損損於腎,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於胃,飲食不能消克;四損損於心,血脈不能榮養臟腑;五損損於肺,皮聚而毛落終焉。治療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益其血;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學者宜各致意,毋執一以夭人無年。
白話文: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會依序影響五臟,從腎、肝、胃、心到肺。腎受損,骨骼痿弱,無法起床;肝受損,筋脈鬆弛,無法自行收縮;胃受損,飲食無法消化;心受損,血脈虛弱,無法滋養臟腑;肺受損,皮膚皺縮,毛髮脫落。若情慾過度,導致精氣虧損,陽氣失衡而化為火,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經書記載:「陰虛生內熱。」熱邪傷陰,而腎為陰之根本,因此病症從腎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到肺。治療方法應針對不同的臟腑損傷,採取相應的補益措施。肺受損則補益肺氣,心受損則補益心血,脾受損則調和飲食,肝受損則緩解肝氣,腎受損則補益腎精。學習者要針對不同的病症,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不可拘泥於一種方法而延誤病情。
大抵此證陰虛者多,蓋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形肖天地,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況勞動雖是傷氣,殊不知諸動皆屬於火,火甚則陰愈消,學者不可不識。觀其病久多成勞怯,咳嗽發熱,陰虛火動可見,宜詳辨之。
白話文:
大多數這種症狀都是因為陰虛,這是因為人類承蒙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而生存下來,身體像天地一樣,陽常常過剩,陰常常不足。而且即使勞動會損傷元氣,但不知道所有的活動都歸屬於火,火勢太強就會使陰更加消耗,學習的人必須要明白這一點。觀察病人病情長時間後多半成為疲憊不堪,咳嗽和發燒是由於陰虛火旺所引起的,應該詳細地分辨清楚。
3. 虛損陰虛咳嗽治法
沈朗仲曰:陰虛多火,偶感客邪,其蒸熱咳嗽,雖異平時,然察其脈,不能便顯浮緊之象,但較平時,必然稍旺。慎忽輕用疏風散表,以風藥性皆上升,嗽喘咸非所宜。亦不可妄與清肺止嗽,轉傷胃氣,為害不淺。蓋陰虛火旺,元氣損傷,雖有客邪,切忌升發散表。誤用風藥,則風乘火勢,火助風威,以煽動陰邪,輕則虛陽擾亂不寧,重則氣隨汗脫而斃。
蓋邪氣方張,如日之東昇,雖有合劑,遏之愈逆,不獲已而用藥,只宜小劑蔥白、香豉以解散之。若陰虛原不太盛,小建中、黃耆建中亦無妨礙。誤用保肺藥,則咳嗽益甚,即於建中稍加萎蕤、細辛以搜散之,俟其勢衰脈虛,確遵趙以德甘寒杜風清熱之例,庶無差誤。如六味合生脈,去山萸肉,倍地黃、人參,加萎蕤,大劑作湯,晨夕兼進,合標本而為施治。服後咳嗽稍減,蒸熱未除,此虛陽不能斂制也。
如牛膝、鱉甲以滋下元,分先後而為處裁。然鱉甲非九肋者,必不能應手也。
白話文:
沈朗仲說:陰虛火旺的人,偶爾受到外邪侵襲,就會出現蒸熱咳嗽,雖然與平時不同,但觀察脈象,不會馬上呈現浮緊的狀態,只不過會比平時稍微有力一些。切忌輕易使用疏風散寒的藥物,因為風藥的藥性都偏向上升,而咳嗽喘息正是忌諱上升的。也不能隨便使用清肺止咳的藥物,否則會傷及胃氣,危害很大。
因為陰虛火旺,元氣受損,即使有外邪侵襲,也要避免升發散表。誤用風藥,就會讓風乘火勢,火助風威,進一步煽動陰邪,輕則虛陽擾亂不安,重則氣隨汗液外泄而死。
外邪正盛,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即使有藥方,抑制它也越發逆行,不得已要用藥,也只適合用少量蔥白、香豉來解散外邪。如果陰虛本不嚴重,服用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也沒有問題。誤用滋補肺部的藥物,咳嗽會更加嚴重,即使在建中湯中稍加萎蕤、細辛來疏散外邪,也要等到外邪勢衰脈象虛弱後,才依照趙以德的甘寒杜風清熱的原則,才不會出錯。例如六味地黃丸,去除山萸肉,加倍地黃、人參,再加入萎蕤,用大量藥材熬湯,早晚各服用一次,就可以兼顧標本而進行治療。服用之後咳嗽減輕,蒸熱仍然存在,說明虛陽不能收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