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六 (4)
上集卷之六 (4)
1. 內傷外感論
上件同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服之。忌酒、濕面、大料之類,及過食冷物。
加味黃耆湯,治陽虛惡寒之症。又名保元湯。
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肉桂,甚者加附子。
上五味,水二盞,煎至一盞服之。
升陽順氣湯,治春月口淡無味,夏月雖熱猶寒,飢飽失常,以致腹脅滿悶,短氣,喜怒不節,以致憂思氣結,恐懼氣下等症。
黃耆(一兩),人參(三分),甘草(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一錢),升麻(一錢),柴胡(一錢),黃柏(五分),神麯(一錢五分),半夏(三錢),草豆蔻(二錢)
上十一味,以水二盞煎服。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
黃耆(四分),人參,甘草(各三分),陳皮(二分),白朮(五分),茯苓(三分),桑白皮(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地骨皮(二分),麥門冬(二分),青皮(一分)
上十一味,以水二盞煎服。
調中益氣湯,治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得一澀。其症四肢滿悶,肢節煩痛,難以屈伸,身體沉重,心煩不安,四肢懶倦,口失滋味,大小便清和而數等症。
黃耆(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升麻,柴胡,陳皮(各二分),蒼朮(四分)
上七味,以水煎熱服。
雙和散,治心力俱勞,氣血俱傷,或房室之後勞役,或勞役之後犯房,大病後虛勞氣乏等症。
黃耆,川芎,當歸,熟地(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七分五),白芍(二錢五)
上七味,加薑、棗,水煎服。
硃砂安神丸,治勞神過度,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氣亂而熱,似懊憹狀。或服升補藥後,氣浮心亂,以此鎮固之則愈。
生地,硃砂(另飛,為衣),當歸(各一錢),甘草(五分),黃連(一錢五分)
湯浸蒸餅為丸,黍米大。每服五十丸,或二十丸,津液咽之,或食後用溫水、涼水送下俱可。
保元湯,治氣血虛弱之總方也。小兒痘家虛者最宜。
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
柯韻伯曰:人知火能剋金,而不知氣能勝火。人知金能生水,而不知氣即是水。此義唯東垣知之,故曰參、耆、甘草除煩熱之聖藥,要知氣旺則火邪自退。丹溪雲氣有餘便是火,不知氣上騰便是水。
當歸補血湯,治男婦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來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當歸(二錢),黃耆(一兩)
吳鶴皋云: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或以肌困勞役虛其陰血,則陽獨治,故諸症生焉。此症純象白虎,但脈大而虛,非大而長為辨耳。《內經》所謂血虛脈虛是也。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黃耆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耆多數倍,而云補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云:陽生陰長。是之謂耳。
白話文:
內傷外感論
所有藥材混合,製作成一劑藥方。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去渣,稍微放溫後服用,飯後服用。忌酒、濕麵、辛辣食物及過量食用寒涼食物。
加味黃耆湯,治療陽虛怕冷的症狀。又名保元湯。
藥材: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肉桂,症狀嚴重者可加附子。
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服用。
升陽順氣湯,治療春季口淡無味,夏季即使炎熱卻仍然感到寒冷,飢飽不定,導致腹部兩側脹滿悶痛、呼吸短促、喜怒無常,憂思導致氣鬱,恐懼導致氣虛下陷等症狀。
藥材:黃耆一兩、人參三分、甘草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一錢、升麻一錢、柴胡一錢、黃柏五分、神麴一錢五分、半夏三錢、草豆蔻二錢。
以上十一種藥材,用兩碗水煎煮後服用。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咳平喘,和胃健脾,增進食慾。
藥材:黃耆四分、人參、甘草各三分、陳皮二分、白朮五分、茯苓三分、桑白皮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地骨皮二分、麥門冬二分、青皮一分。
以上十一種藥材,用兩碗水煎煮後服用。
調中益氣湯,治療脈象弦數洪大而沉,按壓時能感覺到澀滯感。症狀為四肢沉重脹滿,關節煩痛,難以屈伸,身體沉重,心煩意亂,四肢倦怠,味覺遲鈍,大小便次數增多且清稀等症狀。
藥材:黃耆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升麻、柴胡、陳皮各二分、蒼朮四分。
以上七種藥材,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雙和散,治療心力交瘁,氣血兩傷,例如房事後勞累,或勞累後行房事,大病後體虛氣乏等症狀。
藥材:黃耆、川芎、當歸、熟地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七分五、白芍二錢五。
以上七種藥材,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硃砂安神丸,治療勞神過度,心神煩亂,心悸,噁心欲吐,氣亂發熱,類似懊惱的狀態。或者服用升補藥後,氣浮心亂,用此藥鎮靜則可痊癒。
藥材:生地、硃砂(需另研磨成粉末,做成藥丸外衣)、當歸各一錢、甘草五分、黃連一錢五分。
將藥材湯劑浸泡蒸餅製成藥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五十丸或二十丸,含服唾液吞下,或者飯後用溫水或涼水送服皆可。
保元湯,治療氣血虛弱的總方。小兒出痘後虛弱者最適合。
藥材: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
柯韻伯說:人們知道火能克金,卻不知道氣能勝火;人們知道金能生水,卻不知道氣就是水。此義只有東垣(張元素)知道,所以說人參、黃耆、甘草是去除煩熱的聖藥,要知道氣旺則火邪自退。丹溪(朱丹溪)說氣盛則為火,不知道氣上逆就是水。
當歸補血湯,治療男女肌膚燥熱面紅,口渴引飲,脈象洪大而虛弱,重按無力。
藥材:當歸二錢、黃耆一兩。
吳鶴皋說:血實則身體涼爽,血虛則身體發熱,可能是由於勞累損傷陰血,則陽氣獨盛,因此產生各種症狀。此症狀純屬白虎證(一種熱證),但是脈象洪大而虛弱,不是洪大而有力為辨別之處。《內經》所謂血虛脈虛就是這樣。當歸味道厚重,為陰中之陰,所以能養血。黃耆則味道甘甜,能補氣。現在黃耆用量多很多倍,而說是補血,是因為有形之血不能自己產生,產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說:陽生陰長,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