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八 (1)
上集卷之二十八 (1)
1. 虛冷勞
產後血氣勞傷,臟腑虛弱,而風冷客之,冷搏於氣血,氣血不能溫於皮膚,使人虛乏疲頓,致成羸損,不能平復。若久不平復,風冷入於子臟,則胞臟冷,使人無子。
薛立齋曰: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產後因為失血和勞累導致身體的元氣和臟腑功能衰弱,再受到風寒的侵襲,風寒與體內的氣血相結合,使得氣血無法正常地溫暖皮膚,人因此會感到虛弱疲憊,進而形成嚴重的消耗,身體難以恢復。如果長時間無法恢復,風寒進入子宮,就會造成子宮寒冷,使人無法懷孕。
薛立齋說:如果血氣虛弱,可以用八珍湯來調理。血氣虛且寒,則應使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適合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可以使用六君子湯。若命門之火衰退,應該用八味地黃丸。肝脾血虛,可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則應用加味歸脾湯。
2. 血風勞
婦人血風勞症,因氣血素虛,經候不調,或外傷風邪,內挾宿冷,致使陰陽不和,經絡痞澀,腹中堅痛,四肢痠疼,月水或斷或來,面色萎黃羸瘦。又有因產未滿百日,不謹將護,臟腑虛損,百脈枯竭,遂致勞損。久不瘥則變寒熱,休作有時,飲食減少,肌膚瘦瘁;遇經水當至,即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疼痛,身體煩熱,足重面浮,或經水不通,故謂之血風勞氣也。
血風勞者,血脈空虛,感受風邪,寒熱盜汗,輾轉不已,乃成勞也。宜人參荊芥散。
白話文:
【血風勞】
婦女患血風勞這種病症,通常是因為氣血本來就虛弱,月經週期紊亂,或是外部感染了風邪,內部又夾雜著舊疾,導致身體陰陽失調,經絡運行不暢,腹部出現堅硬且疼痛的症狀,四肢也會感到痠痛,月經時來時不來,臉色蒼黃,身體消瘦。
另外,也有部分是因為生產後不到一百天,保養不慎,導致臟腑功能虛弱,全身的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引發勞損。若長時間不好轉,會轉變成時冷時熱的症狀,且有規律地發作,食慾下降,皮膚乾瘦。每逢月經來臨,就會頭暈眼花,胸部和背部緊繃,四肢疼痛,身體燥熱,腳部沉重,面部浮腫,或者月經不通,這就是所謂的血風勞病。
血風勞,是因為血液脈絡空虛,遭受風邪侵襲,導致冷熱交錯,盜汗不止,反覆纏綿,最終形成勞損。治療上適合使用人參荊芥散。
3. 蓐風
《千金》論曰:凡婦人非止臨產須憂,至於產後,大須將慎,危篤之至,其在於斯。勿以產時無他,乃縱心恣意,無所不犯。犯時微若秋毫,感病廣於嵩岱,何時產後之病,難治於余病也?婦人產訖,五臟虛羸,惟得將補,不可轉瀉。若其有病,不須快藥。若行快藥,轉更增虛,就中更虛,向生路遠。
所以產後百日以來,極須殷勤憂畏,勿縱心犯觸,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強直,猶角弓反張,名曰蓐風,則是其犯候也。
白話文:
【產褥風】
《千金方》中提及:女性不僅在生產時需小心,產後更應加倍謹慎,最危險的情況往往就在這時發生。不能因為生產過程順利,就放任自己,任意妄為。稍微不慎,可能引發的疾病比嵩岱山還巨大,為什麼產後的疾病比其他疾病更難治療呢?產婦在分娩後,五臟六腑虛弱,應該注重調理和滋補,而不是過度排瀉。如果有疾病,也不該使用猛藥。如果使用了猛藥,反而會讓身體更虛弱,進一步虛弱下去,離康復之路就會越來越遠。
因此,在產後一百天內,必須格外小心,避免隨意行動或立即進行性行為。一旦違反,可能會出現身體僵硬、如角弓反張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產褥風,這就是違反禁忌的徵兆。
4. 附:產後發熱
產後有陰虛發熱者,必素稟脾腎不足,及產後氣血俱虛,故多有之。其症則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或晝或夜,進退不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無表症,而脈見弦數,或浮弦豁大,或細微無力,其來也漸,非若他症之暴至者,即是陰虛之候。治當專補真陰,大、小營煎,三陰煎,五陰煎,理陰煎,理脾益榮湯,培土養陰湯。
大凡產後發熱,皆因元氣虛弱,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補中益氣加炮姜,溫補肝氣,諸症自退。若四肢厥冷,加附子。
白話文:
【附:產後發燒】
有些女性在生產後會出現因為陰虛導致的發燒,這通常是因為她們本來就存在脾臟和腎臟的功能不足,加上產後身體的氣血兩虛,所以這種情況很常見。這種病狀可能時來時去,不一定在白天或夜晚,體溫變化不定,也可能伴隨精神疲憊,心悸和精神恍惚。然而,如果檢查身體外表並沒有其它病症,脈搏呈現弦數,或者浮弦豁大,或者是細微無力,且這種情況是逐漸產生而非突然發生,那麼這就是陰虛的徵兆。治療上應專注於滋補真陰,可用大、小營煎,三陰煎,五陰煎,理陰煎,理脾益榮湯,培土養陰湯。
通常產後發燒,都是由於體內元氣虛弱,體內真寒而表面假熱所致。此時可以使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上炮製過的薑(炮姜),溫暖並補充肝氣,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減輕。如果出現四肢冰冷的情況,則需要加入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