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 (6)

1. 論變通治法

凡遇病脈症有不可憑,方書有不能盡合,則當參伍比類而揆於理。即於理有不合,則辨微察隱而析其情,庶幾諸視獨見,不惑秋毫,而後可以出入變通施治,會悟於方書脈症也。

白話文:

遇到疾病時,如果脈象和病症無法完全依賴,或者藥方與病情不符,就應該參考相關資料並進行比較分析,從道理上推測出病因。即使在道理上有不符合的地方,也要仔細觀察、探尋其中的情況,以便能夠看到其他人的盲點,不會被任何小事情所迷惑,然後纔能夠靈活地應對治療,並且理解藥方和脈象之間的關係。

2. 珠參辨

吳澄曰:近日新出一種珠參,其形尖圓而微長,其味苦多而甘少,大者數錢,小者僅釐許,人爭售之,以其價廉故也。嘗考珠參之名,不見於本草,不載於古方,不知何物,妄以名參,誤人害世,莫此為甚。按人參之味微苦而甘,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非他藥所能代也。今珠參小者,苦多而甘少,大者味苦而不甘,若大至數錢,其若竟不能入口。

故好事之輩,往往以大者炫奇,無知之人,又以小者味美。於是挾利之徒,用蜜水拌蒸,去其苦味,潤以甘甜。要之總是一物,何分大小,總無補益,蒸浸何為?詳稽各家藥性,未有大苦之味而能補益者也。所以陽虛之人,苦寒傷胃,服之往往不救者,不知凡幾。忽又倡議宜於陰虛有火之證,以其味苦不利於陽虛,而陰虛火動者,服之必獲其益。

白話文:

吳澄說: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藥材,叫做「珠參」。它的形狀尖圓略長,味道苦多甘少,大的有數錢重,小的只有幾釐米長。很多人爭相販售它,因為它價格便宜。

我查閱了本草典籍,也翻遍了古方,都沒有找到「珠參」這個名字,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竟然冒充人參,誤導世人,危害甚大,實在不可取。

真正的人參味道微苦帶甘,能將元氣回補到虛無縹緲的狀態,這是其他藥物無法替代的。而現在的「珠參」,小的苦味重,甘味少,大的則苦味強烈,沒有甘味。如果大的能達到數錢重,就根本無法入口。

有些人喜歡誇耀奇特,就拿大的「珠參」來炫耀,而那些無知的人,又認為小的「珠參」味道好。於是,一些唯利是圖的人,用蜜水拌蒸,去除它的苦味,使其變得香甜可口。其實,無論大小,它始終是一種東西,毫無補益之效,蒸浸又有什么用呢?詳細考察各家藥性,從未見過苦味強烈卻能補益的藥物。因此,陽虛之人服用苦寒傷胃,往往無效,不知有多少人因此受害。

如今又有人鼓吹「珠參」適合陰虛有火的人食用,因為它的苦味不利於陽虛,而陰虛火旺的人服用它一定能見效。

以致傷脾敗胃,嘔惡不食,瀉泄而斃者,又不知凡幾。又云宜於痘科、外科,以其苦能解毒,參能補托。不知補托全賴甘溫,味苦必寒,而云補托寧無誤耶?又云宜於丸散,惟無病之人,雜入諸補劑中為丸,服之不見其損,亦不見其益也。籲!此物空有參名,並無實效。世人不察,見其取一參字之名,而遂謂是參皆補,紛紛攘攘,交相讚美,甘受其誤而不覺。

噫,亦可嘆哉!

白話文:

這樣做會導致脾胃受損,嘔吐厭食,腹瀉而死的人,不知凡幾。有人說它適合用於痘瘡、外科,因為它苦味能解毒,參能補托。可是他們不知道補托全靠甘溫,苦味必定寒涼,卻說它能補托,這不是錯誤嗎?還有人說它適合用於丸散,只有沒有病的人,把它混入其他補藥中做成丸藥,服用後既不見損害,也看不到益處。唉!這東西空有參的名稱,並沒有實際功效。世人不明真相,看到它有個參字,就以為所有的參都有補益作用,紛紛推崇,互相讚美,甘心被誤導而不自知。

唉,實在令人嘆息啊!

3. 人參論

(見下集風寒門)

4. 北沙參、黨參論

(見咳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