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五 (2)
上集卷之五 (2)
1. 脾腎兩傷
黑地黃丸(加五味子為腎氣丸),治陽盛陰衰,脾胃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此養血益腎。
蒼朮(一斤,油浸),熟地(一斤),五味子(八兩),乾薑(秋冬一兩,夏五錢,春七錢)
上為細末,棗肉丸梧子大。食前米飲或酒服百丸。
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此藥開腠理,生津液通氣,又五味子酸以收之。此雖陽盛而不燥熱,乃是五臟虛損於內,故可益血收氣。此藥類象神品方也。
喻嘉言曰:此方以蒼朮為君,地黃為臣,五味為佐,乾薑為使,治脾腎兩臟之虛,而去脾濕除腎燥,兩擅其長,超超玄箸。視後人之脾腎雙補,藥味龐雜者,相去不已遠耶?
白話文:
【脾腎兩傷】
使用「黑地黃丸」(如果加上五味子則成為「腎氣丸」)來治療因陽氣過盛、陰氣衰退,導致脾胃功能不全,性事過度造成身體虛弱,身形消瘦、無力,臉色常呈現青黃,且顏色不定的情況。此藥有助於養血和滋補腎臟。
配方如下:蒼朮(約500公克,需用油浸泡)、熟地(約500公克)、五味子(約320公克)、乾薑(秋冬約30公克,夏季約15公克,春季約21公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再用棗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在飯前用米湯或酒送服一百粒。
古籍有云:腎臟最怕乾燥,所以應食用辛香的食物來滋潤它。此藥能打開皮膚毛孔,生成津液,促進氣血流通,再加上五味子的酸性,可以收斂氣血。因此,即使陽氣過盛,但並不會造成燥熱,而是因為五臟虛損,所以能補血和收斂氣血。此藥品質卓越,堪稱神品。
喻嘉言說:此方以蒼朮為主藥,熟地為輔藥,五味子為佐藥,乾薑為使藥,主要治療脾臟和腎臟的虛弱,既能去除脾臟濕氣,又能消除腎臟的燥熱,兩者兼顧,非常出色。相比後世那些補脾補腎的藥方,藥材繁多混雜,這方子的優越性就顯而易見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