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十 (5)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十 (5)

1. 附:總論

宏格曰:虛損非盡因外感而起也,然外感亦有虛損者。凡病之將來,必有其機,今治法不專補而兼主散。思患預防者,為先之已有其機也,虛者損之機也。頻感外邪,消耗氣血,是外損之機也。與其治於已成之後,孰若留意於未成之先。二法十三方治未成之外損,而不治已成之外損也。

蓋恐人之將變外損,而使之不致成外損也。所以托邪為主,而不專從事於補也。

白話文:

宏格說:虛損並非全都是因為外感引起的,但外感也會導致虛損。凡是疾病的發生,必然有其誘因,現在的治療方法不只是單純地補,還要兼顧散邪。想要預防疾病,就要從疾病發生的初期着手,虛損就是疾病發生的誘因。頻繁受到外邪侵襲,消耗氣血,這就是外損的誘因。與其在疾病已經成形之後才治療,不如在疾病尚未成形之前就加以注意。這二法十三方正是用來治療尚未成形的外損,而不是治療已經成形的外損。

因為擔心人體將要發生外損,所以要以托邪為主,而不是單純地補益。

2. 理脾陰之法

吳澄曰:脾乃胃之剛,胃乃脾之柔。東垣《脾胃論》謂脾為死陰,受胃之陽氣,方能上升水穀之氣於肺。若脾無所稟,則不能行氣於臟腑,故專重以胃氣為主。又曰:飲食不節則胃先受病,勞倦者則脾先受病,脾受病則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脾病必及胃,胃病亦必及脾,一腑一臟,恆相因而為表裡也。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補胃中之陽,而不及脾中之陰。

然虛損之人多為陰火所鑠,津液不足,筋脈皮骨皆無所養,而精神亦漸羸弱,百症叢生矣。今以芬香甘平之品培補中宮,而不燥其津液,雖曰理脾,其實健胃,雖曰補陰,其實扶陽,則乾資大始,坤作成物,中土安和,天地位育矣。

白話文:

吳澄說:脾臟如同胃的剛強之處,胃臟則如同脾的柔軟之處。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到,脾臟屬死陰,需要依靠胃的陽氣才能將水穀之氣向上輸送至肺臟。如果脾臟沒有得到胃氣的滋養,就無法將氣血運行至五臟六腑,因此格外重視以胃氣為主。

他也說:飲食不節制,胃首先生病;勞累過度,脾首先生病。脾臟生病,就無法為胃臟輸送津液,所以脾病必將影響到胃,胃病也必將影響到脾。脾胃二者,一陰一陽,互為表裡,息息相關。古方治療脾胃,大多偏重於補益胃中陽氣,而忽略了脾臟的陰氣。

然而,虛損的人大多是陰火過盛,津液不足,導致筋脈、皮骨都無法得到滋養,精神也日漸衰弱,百病叢生。如今用芬香甘平的藥物來滋補脾胃,既不傷耗津液,又能同時達到理脾健胃的目的。雖然說補陰,但實際上是在扶助陽氣,如同天乾地坤,互相滋養,脾胃安和,則天地萬物皆得以生長。

中和理陰湯,治中氣虛弱,脾胃大虧,飲食短少,痰嗽失血,泄瀉腹脹,不任耆、朮、歸、地者,此方主之。

人參(一錢),燕窩(五錢),山藥,扁豆(各一錢),蓮肉(二錢),老米(三錢)

凡肺有火者,以沙參易人參,或二者並用,後數方准此。陰虛火泛者,加海參三五錢。痰多者,加橘紅、半夏曲五七分。泄瀉者,加臍帶。嗽不止者,加枇杷葉、款冬花八分。失血者,加丹參、荷葉一錢。熱盛者,加丹皮、地骨皮。汗者,加桑葉、荷葉一錢。

白話文:

中和理陰湯主要用於治療中氣虛弱、脾胃嚴重虧虛導致的食慾不振、痰咳咯血、腹瀉腹脹等症狀。對於不適合服用人參、白朮、當歸、生地的人,這個方子尤其適用。方子包含人參、燕窩、山藥、扁豆、蓮肉、老米等藥材。如果患者有肺熱,可以用沙參代替人參,或兩者一起使用。陰虛火旺者可以加海參。痰多者可以加橘紅、半夏曲。腹瀉者可以加臍帶。咳嗽不止者可以加枇杷葉、款冬花。咯血者可以加丹參、荷葉。熱盛者可以加丹皮、地骨皮。容易出汗者可以加桑葉、荷葉。

宏格曰:萬物皆生於土,脾胃者後天之根本,人之所賴以生者也。脾胃一虧,則氣血不行,五臟六腑無所稟受,而生機漸微矣。古方救脾胃,多用耆、朮、歸、地甘溫益胃之劑,然以補胃陽則有餘,若以補脾陰則不足。蓋虛勞而至於脾胃虧弱,雖有參、耆、桂、附、歸、地等藥,亦難為力矣。

於是以人參大補五臟之陽而不燥,以燕窩大補脾胃之陰而不滋,佐以山藥、扁豆健脾,加以蓮肉、老米養胃,以致中土安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也。

理脾陰正方,治食少泄瀉,痰嗽失血,遺精等症,虛勞不任耆、術者,此方主之。

人參(一錢),河車(二錢),白芍,山藥,扁豆,茯苓(各一錢),橘紅(六分),甘草(五分),蓮肉(一錢五分),荷葉(一錢),老米(三錢)

白話文:

宏格說:世間萬物皆起源於大地,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脾胃一旦虧損,氣血便無法流通,五臟六腑也無法得到滋養,生命力逐漸衰微。古方救治脾胃,多使用人參、白朮、當歸、地黃等溫補脾胃的藥材,但往往補胃陽氣有餘,而補脾陰氣則不足。因為虛勞導致脾胃虛弱,即使使用人參、白朮、桂枝、附子、當歸、地黃等藥物,也難以奏效。

因此,以人參大補五臟陽氣而不燥熱,以燕窩大補脾胃陰氣而不滋膩,再佐以山藥、扁豆健脾,加上蓮肉、老米養胃,使中土(脾胃)和諧安穩,萬物得以生長繁衍而不互相傷害。

理脾陰正方,專治食慾不振、泄瀉、痰嗽、失血、遺精等症,以及虛勞體弱不堪服用人參、白朮者,此方可作為主治。

處方:人參(一錢)、河車(二錢)、白芍(一錢)、山藥(一錢)、扁豆(一錢)、茯苓(一錢)、橘紅(六分)、甘草(五分)、蓮肉(一錢五分)、荷葉(一錢)、老米(三錢)

食少泄瀉者,加冬瓜仁一二錢。汗多者,浮麥、牡蠣一錢。嗽甚者,加枇杷葉一錢。痰多,加貝母八分。失血者,加血餘一錢,藕節三五個。遺精者,加芡實、魚鰾二三錢。

宏格曰:脾喜溫而惡涼,喜燥而惡濕,故理脾之方多燥濕之品。虛勞日久,胃少脂膏,略兼香燥,便發虛火;少加清潤,泄瀉必增。然食少痰多,遺精失血,皆脾胃虧損也。方以人參、荷葉保其肺氣,以河車大補其真元,佐以扁豆、山藥固守中州,以白芍、甘草緩其肝而不下克脾土,以橘紅、老米醒其脾而不上侵肺金,補脾陰而胃陽亦不相礙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食慾不佳、腹瀉,可以加冬瓜仁一到二錢;如果病人出汗多,可以加浮麥、牡蠣各一錢;如果病人咳嗽嚴重,可以加枇杷葉一錢;如果病人痰多,可以加貝母八分;如果病人失血,可以加血餘一錢、藕節三到五個;如果病人遺精,可以加芡實、魚鰾二到三錢。

宏格說:脾臟喜溫惡涼,喜燥惡濕,所以治療脾臟的方子多用燥濕的藥物。虛勞日久,胃中缺乏油脂,略微加入香燥的藥物,容易引起虛火;如果加些清潤的藥物,腹瀉會加重。但是食慾不佳、痰多、遺精、失血,都是脾胃虛損的表現。這個方子用人參、荷葉保護肺氣,用河車大補元氣,輔以扁豆、山藥固守脾胃,用白芍、甘草緩解肝氣,避免肝氣過盛克伐脾土,用橘紅、老米醒脾,避免脾氣上逆侵犯肺金,既補脾陰,又不損傷胃陽。

資成湯,治虛勞遺精盜汗,食少泄瀉,血不歸經,女子崩漏不止,虛勞不任耆、木、歸、地者,此方主之。

人參,白芍,扁豆,山藥,茯神(各一錢),丹參(八分),橘紅(六分),甘草(五分),蓮肉(一錢五分),檀香(三分)

用雄健無病豬肚一具,酒洗磨淨,取清湯煎藥,或為丸亦可。

虛熱者,加丹皮、地骨皮。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火鑠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便血失血者,加地榆、續斷。小水不利者,加車前子。痰多者,加貝母。

白話文:

資成湯

功效:

治療虛勞引起的遺精、盜汗、食慾不振、腹瀉、血不歸經等症狀,以及女子月經量過多不止。對於因體虛而無法服用人參、白朮、茯苓、生地黄等藥物的患者,此方尤為適用。

藥材:

  • 人參,白芍,扁豆,山藥,茯神(各一錢)
  • 丹參(八分)
  • 橘紅(六分)
  • 甘草(五分)
  • 蓮肉(一錢五分)
  • 檀香(三分)

用法:

取健壯無病的豬肚一個,用酒洗淨磨乾淨,將藥材放入豬肚中,用清水煎煮。亦可將藥材研磨成丸服用。

加減:

  • 虛熱者,可加丹皮、地骨皮。
  • 驚恐怔忡,失眠多汗者,可加棗仁。
  • 火熱傷肺,乾咳多痰者,可加百合。
  • 便血失血者,可加地榆、續斷。
  • 小便不利者,可加車前子。
  • 痰多者,可加貝母。

注:

  • 方中藥量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宏格曰:心藏神其用為思,脾藏智其用為意,是以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用人參大補元氣,以豬肚大健脾胃,茯神、丹參滋養心陰,扁豆、山藥培補脾元,白芍緩肝,甘草補土,佐以蓮肉合丹參而交通心腎,加以檀香佐陳皮而芬香醒脾。合而用之,則脾胃之氣上行心肺,下通肝腎,一滋心陰,一理脾元,壯子益母也。

升補中和湯,治虛勞寒熱,食少泄瀉,不任升、柴者,此方主之。

人參(五分),穀芽,山藥(各一錢),茯神(八分),甘草(三分),陳皮(七分),扁豆(一錢),鉤藤(八分),荷鼻(一個),老米(三錢),紅棗(二個)

白話文:

宏格說:心臟藏神,其作用是思維;脾臟藏智,其作用是意念。因此,神智、思意,是火土合德的表現。

使用人參可以大補元氣,用豬肚可以健脾胃,茯神、丹參滋養心陰,扁豆、山藥培補脾元,白芍緩解肝氣,甘草補益脾土,輔以蓮肉與丹參合用,可以交通心腎。再加入檀香搭配陳皮,芬香醒脾。

將這些藥材合而用之,則脾胃之氣上行至心肺,下達肝腎,一方面滋養心陰,一方面調理脾元,達到壯陽益母的效果。

升補中和湯,可以治療虛勞寒熱、食少泄瀉、不耐受升麻、柴胡等藥物的症狀。

藥方:

人參(五分),穀芽(一錢),山藥(一錢),茯神(八分),甘草(三分),陳皮(七分),扁豆(一錢),鉤藤(八分),荷鼻(一個),老米(三錢),紅棗(兩個)。

氣血弱而似瘧者,加制何首烏三錢。筋骨不利者,加秦艽、續斷一錢。微有火者,加玉竹八分。泄瀉者,冬瓜仁二三錢。大便下血者,地榆八分。食少者,加蓮子肉三錢。失血者,加茅根、藕節三五錢。

宏格曰:升補中和,為清陽下陷者而設也。蓋陰虧火泛,法不宜升,而肝腎空虛,更不直升。惟是泄瀉食少之人,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於法不可以不升,而又非升、柴之輩所能升者,故以人參、鉤藤、荷鼻升胃中之陽,以穀芽、山藥、扁豆、老米補脾中之陰,陳皮快氣,甘草和中,紅棗助脾,雖非升、柴、耆、術之品,而功效實同補中益氣之立法矣。

白話文:

如果氣血虛弱,容易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可以加三錢制何首烏。如果筋骨痠痛不靈活,可以加一錢秦艽和續斷。如果略微有熱症,可以加八分玉竹。如果容易腹瀉,可以加二三錢冬瓜仁。如果大便帶血,可以加八分地榆。如果食慾不佳,可以加三錢蓮子肉。如果失血過多,可以加三五錢茅根和藕節。

宏格說:這方子是針對清陽下陷的人而設計的,以升補中和為主。因為陰虛火旺,一般不適合用升補的藥物,而肝腎虛弱,更不能直接用升補藥物。但是對於腹瀉食慾不佳的人,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按照醫理來說不能不升補,但一般的升補藥物像柴胡之類的也不適用。所以用人參、鉤藤、荷鼻來升胃中之陽,用穀芽、山藥、扁豆、老米來補脾中之陰,陳皮行氣,甘草調和脾胃,紅棗健脾。雖然這些藥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升補藥物,但它們的作用其實與補中益氣的藥方相同。

暢郁湯,治肝脾血少,血虛有火,不能用歸、朮、柴胡者,此方主之。

丹參,穀芽(各一錢),白芍,茯苓,扁豆,鉤藤,菊花,連翹(各八分),甘草(五分),荷葉(一錢)

脅痛者,加女貞子、鱉甲八分。氣逆者,加降香一錢。火盛者,加丹皮、地骨皮八分。咳嗽者,加橘紅、貝母五六分。兼外感者,加蘇梗三五分。痰多眩運者,加天麻八分。泄瀉者,加蓮肉、老米三錢。

白話文:

「暢郁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脾血虛、血虛生火,又不能使用歸、朮、柴胡等藥材的患者。方劑包含丹參、穀芽、白芍、茯苓、扁豆、鉤藤、菊花、連翹、甘草、荷葉等藥材。若患者伴隨脅痛,可加女貞子、鱉甲;氣逆者,加降香;火盛者,加丹皮、地骨皮;咳嗽者,加橘紅、貝母;兼外感者,加蘇梗;痰多眩運者,加天麻;泄瀉者,加蓮肉、老米。

宏格曰:古方枳朮丸變為補中益氣湯,越鞠丸變為逍遙散,此皆青出於藍也。如越鞠丸之川芎,即歸、芍也;蒼朮即白朮也;神麯即陳皮也;香附即柴胡也;梔子即逍遙之加味也。然虛勞之人,亦有不宜於柴胡、薄荷、歸、術者,今又變為暢郁湯。如丹參即逍遙之當歸也,鉤藤即柴胡也,扁豆、穀芽即白朮也,菊花即薄荷也,連翹、荷葉即丹皮、梔子也。功能培本以舒中,益營以養木。

白話文:

宏格說道:古方「枳朮丸」演變成了「補中益氣湯」,「越鞠丸」演變成了「逍遙散」,這些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例子。就像越鞠丸中的川芎,其實就是當歸和芍藥;蒼朮其實就是白朮;神麯就是陳皮;香附就是柴胡;梔子則是逍遙散的加味藥。

然而,虛勞之人也不一定都適合柴胡、薄荷、當歸、白朮,因此又演變出了「暢郁湯」。像是丹參其實就是逍遙散的當歸;鉤藤就是柴胡;扁豆、穀芽就是白朮;菊花就是薄荷;連翹、荷葉就是丹皮、梔子。

暢郁湯的功能是培補根本,舒暢中焦,益氣養血,滋養肝木。

以越鞠為祖,而逍遙散、暢郁湯、解肝煎、化肝煎、逍遙飲,皆自越鞠支分派衍也。

理脾益營湯,治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此方主之。

制首烏(三錢),海參,蓮肉,黑料豆(各二錢),山藥,扁豆(各一錢)

陰陽兩虛者,加中和理陰湯。血分熱者,加丹皮、地骨皮八分。痰多者,加橘紅、貝母六分。咳嗽者,加紫菀、枇杷葉一錢。汗多者,加浮麥一錢。失血者,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加穀芽、苡仁一二錢。

白話文:

越鞠湯是許多方劑的祖先,像是逍遙散、暢郁湯、解肝煎、化肝煎、逍遙飲等等,都是從越鞠湯演變而來。

理脾益營湯則是用來治療脾虛血少、陰虛發熱、容易出汗等症狀的。藥材包含制首烏、海參、蓮肉、黑料豆、山藥、扁豆。

如果患者是陰陽兩虛,則可以加入中和理陰湯。血熱者,可以加丹皮、地骨皮;痰多者,可以加橘紅、貝母;咳嗽者,可以加紫菀、枇杷葉;汗多者,可以加浮麥;失血者,可以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可以加穀芽、苡仁。

宏格曰:人身之血,內外流通,水火合德而生,人所賴以相依立命者也。心主之,肝藏之,脾統之,濡潤筋脈,充養百骸者也。今虛勞之人,血少而不能補血,脾虛而不能健脾。故用海參以有氣血之屬,補陰而養血;二豆以五穀之屬,養胃而健脾;用蓮肉補心,則心有所主,而血運化;制首烏補肝,則肝有所藏,而血不妄行;以山藥佐扁豆扶脾,則脾有所統,而為胃行其津液,灌溉四旁,而五臟均受其益矣。

培土養陰湯,治虛勞食少痰多,陰分不足,自汗盜汗,遺精,不任熟地、山萸等藥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宏格說:人體的血,在內外循環流通,水火交融而產生,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心主導著血,肝儲藏著血,脾統管著血,滋養筋脈,充實百骸。現在虛勞的人,血少而無法補充血液,脾虛弱而無法健脾。

因此,使用海參,它屬性含有氣血,可以補陰養血;用黑豆和赤豆,它們屬性含有五穀之精華,可以養胃健脾;用蓮子補心,使心有所主導,血脈得以運行化生;用制首烏補肝,使肝有所儲藏,血液不致妄行;用山藥輔助扁豆扶持脾胃,使脾有所統管,運送津液給胃,灌溉周邊,五臟皆受其益處。

[培土養陰湯],用於治療虛勞、食慾不振、痰多、陰分不足、自汗盜汗、遺精,且不能服用熟地、山萸等藥物的患者,此方為主治方。

制首烏(三錢),丹參,扁豆,穀芽(各一錢),白芍,車前(各八分),蓮肉(一錢五分),豬腰(一具)

陽經火甚,痰嗽喘急者,加保金湯。心脾氣虛失血者,加苡仁、藕節二三錢。積瘀胸膈脹滿者,加白茅根一錢。血中氣滯者,加降香八分。氣血大虛弱者,加人參、燕窩三錢。尾閭骨痛者,加鹿角霜一錢。泄瀉不止者,加臍帶。汗多者,加桑葉一錢。嗽不止者,加枇杷葉、佛耳草七八分。遺精者,加芡實、蓮鬚一錢。

白話文:

準備首烏三錢、丹參、扁豆、穀芽各一錢、白芍、車前各八分、蓮肉一錢五分,以及豬腰一具。

如果陽經火氣過盛,痰咳喘急,可以加入保金湯。如果心脾氣虛、失血,可以加入苡仁、藕節二三錢。如果積瘀胸膈脹滿,可以加入白茅根一錢。如果血中氣滯,可以加入降香八分。如果氣血虛弱,可以加入人參、燕窩三錢。如果尾閭骨疼痛,可以加入鹿角霜一錢。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臍帶。如果出汗過多,可以加入桑葉一錢。如果咳嗽不止,可以加入枇杷葉、佛耳草七八分。如果遺精,可以加入芡實、蓮鬚一錢。

宏格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今虛勞之人,溫氣則火生,補精則濡泄,雖六味、四物、生脈皆非所宜也。以制首烏為君,固精養血,有地黃之功,而無地黃之滯;以豬腰為臣,補腎生精,有生血之功,而無敗胃之虞;扁豆、穀芽補脾陰,而不燥肺金;丹參、蓮肉交通心腎,而不耗陰血;白芍酸收以緩肝;車前利小便而不走精氣。扶脾保肺,平補肝腎,食少不礙痰多,亦宜此溫氣補味之變方也。

保金湯,治痰嗽喘急者,虛勞之人,不宜於麥冬、五味,此方主之。

人參,玉竹,百合

豬肺清湯煎服。

白話文:

宏格說:身體虛弱的人,要用溫暖的藥氣來溫補;精氣不足的人,要用滋補的藥物來補充。現在虛勞的人,用溫補的藥氣會導致火氣上升,用滋補精氣的藥物會造成泄瀉,所以六味、四物、生脈這些藥方都不適合。

應該用制首烏作為主要藥物,它可以固精養血,有地黃的功效,但沒有地黃的副作用;用豬腰作為輔助藥物,可以補腎生精,有生血的功效,但不會傷胃;扁豆、穀芽可以補脾陰,但不會燥肺金;丹參、蓮肉可以通心腎,但不會耗陰血;白芍酸收可以緩肝;車前可以利小便,但不會損耗精氣。

這個方子可以扶助脾胃,保護肺臟,平補肝腎,即使食慾不佳也不礙事,痰多也適用,是溫補氣血、滋補精氣的變方。

保金湯,可以治療痰嗽喘急,虛勞的人不適合用麥冬、五味子,這個方子是主治藥方。

人參、玉竹、百合,加上豬肺,用清湯煎服。

咳嗽者,加枇杷葉、款冬花。食少泄瀉者,加苡仁、扁豆。虛汗者,加桑葉、浮麥。見血者,加丹參、紫菀。便血者,加地榆、扁豆、白芍。

宏格曰:肺為嬌臟,而朝百脈,一身之元氣所主者也。今虛勞日久,喘嗽痰多,火盛刑金,而有不利於麥冬、五味者。故以玉竹之清潤,能清權衡治節之司;以人參之補陰,能益後天營衛之本;以百合之酸溫,能收先天癸水之源。加以豬肺載諸藥入肺,而不走他臟,三氣通而三才立,則水升火降,而痰嗽氣喘自定矣。

味補湯,治虛勞日久,脾胃薄弱者,此方主之。

燕窩,海參,淡火肉,鰻魚

白話文:

咳嗽時,可以加入枇杷葉和款冬花。吃得少又拉肚子時,可以加入薏仁和扁豆。容易出虛汗時,可以加入桑葉和浮麥。有出血症狀時,可以加入丹參和紫菀。便血時,可以加入地榆、扁豆和白芍。

宏格說:肺臟是人體嬌弱的器官,它主管著全身的經脈,也是人體元氣的根本所在。現在患者虛勞已久,經常咳嗽、痰多,這是由於火氣旺盛損傷了肺金,導致麥冬和五味子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我們用玉竹的清潤之性,來滋潤肺臟,調節平衡;用人參的補陰之效,來增強後天營衛之氣;用百合的酸溫之性,來收斂先天精氣。再加上豬肺將這些藥物帶入肺臟,而不流向其他臟器,三氣調和,三才平衡,水氣上升,火氣下降,痰嗽氣喘自然就會消除了。

味補湯專門用來治療虛勞日久、脾胃虛弱的患者。

燕窩、海參、淡火肉、鰻魚,這些都是適合虛勞患者食用的食材。

上四味煮汁飲,或用鮮河車一具,同入煮極爛,飲其汁更妙。

遺精,加魚鰾。泄瀉,加蓮子肉、山藥。

宏格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此數者皆氣血有情之物,非泛常草木可比。但虛勞日久,脾薄胃弱,不勝肥濃,上易噁心,下易作瀉,況前服補脾陰正方,而繼之以數味,只飲其汁,食其精華而去其渣滓,自有斡旋造化之功,不可因其日食恆常之味而忽之也。蓋病得其養,即飲食亦可以為藥;失其養,即藥亦可以為病。語曰,藥補不如食補,此之謂也。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煮成汁飲用,或是用一條新鮮的河車(海馬)一起煮到極爛,喝它的汁效果更好。

如果出現遺精,可以加魚鰾;如果出現泄瀉,可以加蓮子肉和山藥。

宏格說:精氣不足的人,可以用味道來補充。這幾種藥材都是氣血有情之物,不是普通的草木可以比擬。但是虛勞日久,脾胃虛弱,不能承受肥膩的食物,容易噁心、腹瀉。況且之前服用補脾陰正的藥方後,再接著用這些藥材,只喝它的汁,吃它的精華,去除渣滓,自然有調和造化的功效,不能因為它平常的味道而忽略它。因為病症需要滋養,所以食物也可以當藥;缺乏滋養,藥物也會變成病因。俗話說,藥物不如食物補益,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