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1. 兩頰赤
腎虛兩顴紅赤,或唇紅者,陰虛於下,逼陽於上也。仲景曰: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
白話文:
如果兩邊臉頰出現紅赤的狀況,這通常是因為腎臟虛弱所致。有時候,嘴脣也會呈現紅色,這表示身體下部的陰氣不足,導致本應在下的陽氣被迫上升到面部。張仲景曾經指出,面部顯現出過多的陽氣,往往是因為身體下部(如腎臟)虛弱所引起的。
2. 真陰虧竭
腎者主骨,骨之所屬者,腎也。腎實則寒,腎虛則熱。凡骨蒸潮熱,最忌兩顴發赤。此乃龍火太旺,煎熬真陰,真陰虧竭,熱無所容,流入於骨,故成骨蒸。骨蒸既久,上蒸於顴,顴赤面熱,則不救矣。蓋顴者,骨之本也,骨本一枯,則腎已竭。
白話文:
「腎臟主管骨骼,換言之,骨骼的健康狀況與腎臟息息相關。腎臟功能過盛會導致身體偏寒,反之,腎臟功能不足則會產生熱象。凡是持續性低燒、潮熱的現象,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兩頰是否泛紅。這通常表示體內的龍火過旺,過度消耗了身體的真陰(體內的陰液),導致真陰虧損。當真陰不足時,體內的熱氣無處排解,只能滲入骨髓,進而形成骨蒸熱。若骨蒸熱的情況持續太久,熱氣會向上蒸騰至臉頰,使臉頰泛紅、面部發熱,這時病情就難以挽回了。因為臉頰是反映骨骼健康的重要部位,一旦骨骼的根本出現問題,腎臟的功能也將隨之耗盡。」
3. 論部位
看病必須察色。如兩眉心,肺也。兩眼之中,為明堂,心也。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位。肝之兩旁,膽也。鼻尖之上以候脾,鼻尖兩旁以候胃。兩顴之上以候腎,腎位之上以候大腸。鼻之兩旁以候小腸。肺位之上為額,以候咽喉。額之上,以候頭面。心位之旁,以候膻中。
人中、承漿,以候膀胱。三焦無部位,上焦寄於肺,中焦寄於肝,下焦寄於腎、膀胱。其兩顴者,腎之部位也。兩顴紅赤,腎水虛而真陽上泛也。若右顴紅塊大如拇指者,不治。
白話文:
看病時必須觀察病人的面色來判斷病情。例如,兩眉之間的位置,是對應到肺部的健康狀況。兩眼之間的地方,被稱為明堂,反映的是心臟的情況。明堂下方,位於鼻子中央的部分,是肝臟的位置。肝臟位置的兩側,則代表膽的健康。鼻子最尖端的部位用來判斷脾的狀態,而鼻子兩側則可觀察胃的狀況。兩頰上方的位置,用來判斷腎臟的健康,而腎臟位置上方則反映大腸的狀況。鼻子兩側的位置,用來判斷小腸的健康。肺部位置上方的額頭部分,用來判斷咽喉的健康狀況。額頭上方的部分,則用來判斷頭部和麪部的健康。心臟位置的旁邊,則反映膻中的情況。
人中和承漿這兩個地方,用來判斷膀胱的健康狀況。三焦並沒有特定的面部反射區,上焦寄生在肺部,中焦寄生在肝臟,下焦則寄生在腎臟和膀胱。兩頰的位置,是腎臟的反射區。如果兩頰呈現紅赤色,表示腎臟的陰虛,導致真陽上升。如果右頰出現像拇指大小的紅色塊狀物,病情可能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