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上集卷之二十五 (1)

1. 煩躁

心中煩躁,津液不生,不思飲食,真陰不足也。

白話文:

「心裡感到煩悶焦躁,身體的水分好像無法正常產生,連帶影響到不想吃東西,這都是因為體內的陰氣不足所導致的。」

2. 心腎不交

煩屬乎心,躁屬乎腎,心腎不交,則津液不生,而易於煩躁。宜培土養陰湯。

白話文:

煩惱的情緒歸屬於心,焦躁的狀態歸屬於腎。當心與腎的功能不能協調時,身體的津液就無法正常生成,因而容易感到煩躁不安。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培土養陰湯來調理。

其中,"培土養陰湯"是一種中藥方,用於滋養陰液,調節心腎功能,以達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3. 陰陽不和

虛損時多煩躁者,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味補飲主之。

澄按:云騰則雨施,故欲天氣下降,必先地氣上升。若水中無氣,即坎中無陽,而云中之澤不騰,天地之氣不交矣。虛損者,陰虧也,人皆知之,而陰中之陽,人多不講。蓋陰中無陽,則為死陰,雖有肺金,而不能生水。有腎精而不能生五液,有血而不能生津,有水而不能生水。

下無上達之陽氣,則絕竭生化之源源。因此痰多血少,蒸熱咳嗽,吐血,五臟枯涸,事無頭緒,鬱鬱不樂,自生煩躁,甚則動怒,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腎中陰虛,而陽不虛者,宜滋腎生津之法。腎中陰虛,而陽又虛者,徒然滋腎,則五液不生;徒然生津,則津液不至。宜補腎中之陽,則陽生而陰長矣,宜茯苓補心湯。

白話文:

【陰陽失調】

在虛弱且常感煩躁的情況下,這是因為身體的陰性能量不足,無法平衡過盛的陽性能量,這時,應該使用具有滋養功效的補品來調整。

進一步說明,當雲升騰,雨水才會降下,所以想要讓身體的能量下降,必須先讓能量上升。如果水分中沒有足夠的能量,就意味著腎臟中的陽性能量不足,這將導致雲中的濕氣無法升騰,進而使天地間的能量無法正常交流。虛弱與損耗通常被認為是陰性能量的缺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陰性能量中的陽性能量。

缺乏陽性能量的陰性能量,實際上是無法運作的,即便肺部能生成水分,但無法使水分發揮應有的作用。腎臟中的精華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液體,血液無法生成津液,水分無法生成有效的水分。

若下部缺乏向上輸送的陽性能量,身體的生化機能就會逐漸衰竭。這可能導致痰多血少、燥熱咳嗽、吐血等症狀,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會受影響,生活變得毫無頭緒,情緒低落,容易感到煩躁,甚至會突然發怒,這種情況往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對於腎臟陰性能量不足,但陽性能量還足夠的人,適合使用滋腎生津的療法。但如果腎臟的陰性和陽性能量都出現不足,單純滋腎或生津都無法達到效果。這種情況下,應該補充腎臟中的陽性能量,這樣才能促使陰性能量增長,建議使用茯苓補心湯。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